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蒙古族经济发展史

蒙古族经济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1-02-08 04:56:17

『壹』 内蒙古的发展史

内蒙古的发展史
---------------------------------------------------------------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征服统一了蒙古地区的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1206年铁木真称汗,号成吉思,建立了蒙古贵族政权——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部落而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11—1260年先后灭西夏和金,版图扩展到中亚、南俄。忽必烈继汗位后,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市),并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1368年元朝灭亡。后来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刺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明未,女真建立后金政权。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人关统一全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对蒙古族统治的加强,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据和战争,使蒙古族社会获得了近200年的稳定,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元代以来,蒙古族在祖国许多科学文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那时驻防在东南沿海蒙古八旗官兵与各族军民奋起抗敌。1841年10月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指挥三镇将士在浙江定海奋战六昼夜,以身殉国。次年4月英军进犯乍浦,守军7000人英勇反击,其中有蒙古八旗官兵800余人参战,蒙古官兵牺牲200余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英军入侵渤海湾时,内蒙古东三盟和察哈尔旗蒙古士兵5000人,奉调天津海口防守。蒙古各地捐献大量马匹、银两支援前线。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僧格林沁亲王奉命从内蒙古各盟征调蒙古骑兵参战。在大沽口的三次保卫战和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其中有4000余名蒙古骑兵参战的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打沉敌舰5艘,击伤6艘,打死打伤英法侵略军592人,获得胜利。 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毙伤敌军1000余人。蒙古骑兵也有很大牺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相呼应的遍布东西部各盟旗的反教斗争,从1858年伊克昭盟的“独贵龙”运动起到辛亥革命前夕规模较大的反封建赋役、反垦、夺地的斗争共有10多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蒙古族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以谋求蒙古族的自由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蒙古族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乌兰夫等同志为代表的蒙古族先进分子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内蒙古的革命,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蒙古族骑兵英勇作战,歼灭敌军2万余人,缴获战马2万多匹和枪支l万多件,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7年5月1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蒙古民族的新的历史转折。内蒙古是实行区域自治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贰』 蒙古族的经济

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经济主要是狩猎与游牧,直到13世纪,蒙古族仍然有“围猎版“的习俗。在相当长的时权期里,畜牧经济是蒙古族主要的社会经济门类。直到16世纪,在河流两岸有条件可供耕作的平川上,蒙古族人民才发展了畜牧饲养与农业混合的农耕经济。到20世纪初,各地蒙古族的区域经济可分为畜区、农区、半畜半农区。

『叁』 蒙古族的历史经历

蒙古族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民族的统一与对外征伐、元朝灭亡后的蒙古诸部和蒙古国的独立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1、原始社会时期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

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

2、民族的统一与对外征伐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汗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从此,中国北方地区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组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

1368年,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

3、元朝灭亡后的蒙古诸部

元朝灭亡后,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剌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

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

明末,女真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军入关统一中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

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4、蒙古国的独立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沙俄在18世纪就对蒙古怀有领土野心。其官方刊物曾公开声称,俄罗斯在外蒙古有特殊使命,戈壁沙漠是帝国远东和东南部的天然边界。不过,当时沙俄的侵略重点在于鲸吞整个满洲(中国东北),对外蒙古的入侵还放在次要位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860年清朝政府被英法联军打败,沙俄强迫清廷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去大片的领土,并在蒙古地区攫取了许多特权。

1904—1905年,在辽东半岛爆发了日俄战争。结果沙俄在同日本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中失败,遂与日本签订了划分南北满洲势力范围的密约,把南满让给日本,换取日本承认它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继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率先与新中国建交之后,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6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8]

20世纪90年代前后,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影响,蒙古人民共和国废除马克思列宁主义,改称蒙古国。政治上开始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开始摆脱苏联70年的控制,人们在思想上掀起了恢复民族文化的浪潮。

(3)蒙古族经济发展史扩展阅读:

蒙古族经济发展历史

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经济主要是狩猎与游牧,直到13世纪,蒙古族仍然有“围猎“的习俗。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畜牧经济是蒙古族主要的社会经济门类。

直到16世纪,在河流两岸有条件可供耕作的平川上,蒙古族人民才发展了畜牧饲养与农业混合的农耕经济。到20世纪初,各地蒙古族的区域经济可分为畜区、农区、半畜半农区。

『肆』 蒙古族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蒙古族始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这个部落大部分人向西迁移,这逐渐河流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语族居民相融合。语言受突厥语的影响向蒙古文字发展,经济生活也受突厥语族的影响,从游牧过渡到以游牧为主。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3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阶级对立代替了氏族的平等关系。富裕者从氏族中分离出来,成为叫作“那颜”的游牧贵族,他们占有众多的牧畜,握有支配牧场的权力,一些强有力的游牧贵族还在身边聚集一批称为“那可儿”的军事随从。一般牧民称为“哈剌出”,由原来有平等权利的氏族成员变为向贵族纳贡服役的依附者。还有因被俘掠或其他原因沦为奴仆地位被叫作“孛斡勒”的人。有人根据纳贡服役和人身依附现象,认为当时的蒙古社会性质是封建牧奴制;也有人根据俘掠他人为奴的现象认为是奴隶制。这两说还在讨论之中。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蒙古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今乌苏里江以东,西南包括云南,都纳入元朝国家的行省建置。元朝设置宣政院,首次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又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台湾。元朝对确立现代规模的中国版图作出了贡献。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的分布散及全国。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后商,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俺达汗驻地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凑,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为了扫除后方的威胁,大举用兵,花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加强了对蒙古族的统治,保证了蒙古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自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以后又相继成立了9个自治州、县: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年7月13日)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54年9月10日)
甘肃省北蒙古族自治县(1950年7月29日)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54年10月16日)
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9月1日)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12月5日)
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1日)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7日)

『伍』 蒙古族如何发展起来(概括性)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核心起源于唐代的蒙兀室韦,早在公元七世纪,即生息于我国额尔古纳河南岸的森林中。
1、在11、12世纪的时候,蒙古草原有很多部落,为了牲畜、牧地,经常发生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2、1206年,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上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民族共同体,从此确立了“蒙古”这个统一的族名。铁木真以“成吉思汗”的称号著称于世。
3、1227年,蒙古灭掉西夏;1234年,蒙古灭掉金;1253年,蒙古灭掉大理。此外,蒙古还征服欧亚大片地区。
4、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迁都燕京(今北京),改称大都。1271年,改国号为“元”。
5、1279年,元朝灭掉南宋,统一了中国。
6、1368年,在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冲击下,元朝的统治被推翻。留居内地的蒙古族人民逐渐与汉人融合,而居于蒙古草原的蒙古族分为瓦剌、鞑靼等部。
7、瓦剌部曾与1436年统一蒙古各部,于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南下攻明。明英宗率军迎战,在土木堡失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8、瓦剌随后进攻北京,于谦进行北京保卫战,瓦剌进攻明朝失败,并且逐渐衰落。瓦剌于16世纪分为准噶尔、土尔扈特等部。
9、瓦剌衰落,鞑靼部乘机崛起。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汗大举南进,直逼北京,给人民带来很大灾难。后来明朝政府整顿了吏治,增强了军事力量。同时,蒙汉经济往来逐渐频繁,蒙古对内地经济的依赖也日益增强。俺答汗适应这一趋势,要求同明朝和好。明朝同意他的要求,封俺答汗为顺义王。
10、1581年,俺答汗修建了呼和浩特城,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
11、明末清初,居住在我国西北方的蒙古族分为漠南、漠北、漠西等部。
12、1616年后,满族在东北地区建立后金政权,漠南鞑靼等部于1636年全部归附清,从此成为内蒙古。
13、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康熙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唆使下进行分裂活动,妄图破坏国家统一。康熙先后三次亲征,打败了噶尔丹。乾隆时,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又勾结沙俄在伊犁叛乱。1757年,乾隆帝派兵镇压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14、土尔扈特部也是漠西蒙古的一支,在明朝末年因与准噶尔部不和,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为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创造了条件。1771年,在首领渥巴赐的带领下,土尔扈特部历尽艰辛,长途跋涉,摆脱了沙俄的阻拦,终于回到祖国,受到乾隆皇帝的热情接待,并安置在准噶尔盆地一带游牧。1776年,漠北、漠西蒙古从此归附清朝。

『陆』 蒙古族的起源、发展

蒙古族的起源,多数学者都认为;蒙古族属东胡族系,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匈奴为汉朝所破,东湖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一带转徒其地,剩余的人也都自称为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公元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鲜卑人的一个部落自称为“契丹”,另一个部落居住于兴安岭以西的鲜卑则称为“室韦”,蒙古部就是室韦人的一个部落。称为“蒙兀室韦”。 史书记载,蒙古部落被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纳河畔一带居住下来,生息繁衍,许多年以后部落逐渐兴盛起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公元八世纪,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为了更好的发展,不得不外迁徒,这时已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选儿勒勒蒙兀”。在出走的蒙古人当中,有一位很有声望的人,名叫孛二贴那,以他为首的选儿勒勒蒙古自称为“乞牙惕氏”。乞牙惕氏人迁徒到了斡难河源头肯特山一带,生活方式由狩猎转为游牧。­ 据《蒙古秘史》记载,孛儿帖那的十二世孙,朵奔蔑儿干死后,他的寡妻阿阑阿又生了三个儿子,传说这三个儿子是感完而生的“天子”以孛瑞察儿为始祖的孛儿只斤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选儿勒勒蒙古被称为“也克蒙古”(大蒙古),他们是原蒙古人。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大蒙古帝国。用新的迁户制体系分人口,战败的部落如塔塔儿,克烈乃蛮被瓜分到各千户。族属不同,社会发展不平衡,方言各异的部落在统一汗权统治下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

『柒』 内蒙古民族的发展历史

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全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个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下辖16个县级市、17个县,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捌』 求蒙古族演变史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征服统一了蒙古地区的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1206年铁木真称汗,号成吉思,建立了蒙古贵族政权——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部落而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11—1260年先后灭西夏和金,版图扩展到中亚、南俄。忽必烈继汗位后,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市),并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1368年元朝灭亡。后来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刺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明未,女真建立后金政权。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人关统一全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对蒙古族统治的加强,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据和战争,使蒙古族社会获得了近200年的稳定,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元代以来,蒙古族在祖国许多科学文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那时驻防在东南沿海蒙古八旗官兵与各族军民奋起抗敌。1841年10月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指挥三镇将士在浙江定海奋战六昼夜,以身殉国。次年4月英军进犯乍浦,守军7000人英勇反击,其中有蒙古八旗官兵800余人参战,蒙古官兵牺牲200余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英军入侵渤海湾时,内蒙古东三盟和察哈尔旗蒙古士兵5000人,奉调天津海口防守。蒙古各地捐献大量马匹、银两支援前线。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僧格林沁亲王奉命从内蒙古各盟征调蒙古骑兵参战。在大沽口的三次保卫战和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其中有4000余名蒙古骑兵参战的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打沉敌舰5艘,击伤6艘,打死打伤英法侵略军592人,获得胜利。 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毙伤敌军1000余人。蒙古骑兵也有很大牺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相呼应的遍布东西部各盟旗的反教斗争,从1858年伊克昭盟的“独贵龙”运动起到辛亥革命前夕规模较大的反封建赋役、反垦、夺地的斗争共有10多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蒙古族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以谋求蒙古族的自由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蒙古族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乌兰夫等同志为代表的蒙古族先进分子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内蒙古的革命,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蒙古族骑兵英勇作战,歼灭敌军2万余人,缴获战马2万多匹和枪支l万多件,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7年5月1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蒙古民族的新的历史转折。内蒙古是实行区域自治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玖』 蒙古族发展简史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专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汉朝属时期,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时期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
蒙古族人口900万中国580万伪蒙古国280万其他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有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约40万人)、鄂温克族(在俄国被认为是蒙古人的一支)(约3万人在俄国)、卫拉特人(含卡尔梅克人17万和杜尔伯特人(Dörbed))。
另外,分布在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哈扎拉族人(近四百万人)有可能是蒙古人和中亚其他民族的混血后代。

『拾』 蒙古民族的起源与发展

蒙古族的起源和形成。蒙古族的族源是五世纪时的室韦,其祖先最早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七世纪时西迁到鄂嫩河——石勒喀河和克鲁伦河流域。十一、十二世纪时,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蒙西高原,并由许多部落组成。“蒙古”是其中一个部落的名称。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加快了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的转化,逐渐融合为一个新民族共同体,“蒙古”也由原来的一个部落名称变为整个民族的名称。 2.蒙古族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蒙古族在我国之外的主要聚居区是蒙古人民共和国。我国境内的蒙古族,百分之七十以上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在新疆、甘肃、青海和东北等地的巴音郭楞、博尔塔拉、海西、甘南四个蒙古族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肃北、河南、阜新、喀喇沁左旗、前郭尔罗斯、杜尔伯特等七个蒙古族自治县,此外在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也有少数聚居或散居。蒙古族的这种分布现状有三个特点:一是聚居地规模差别大,大到一个自治区,小到一个村庄;二是聚居地区多,仅自治地方就有12个;三是聚居地的范围广,从东北到西北,从内蒙古到大西南,分布在十多个省区。蒙古族地理分布现状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 首先,政治统治的需要。随着蒙古族日益强盛和占领区的不断扩大,为了加强统治,1260年忽必烈把统治中心从漠北的和林迁到燕京(后称大都,即今为北京)。1271年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后,把被占领的地区分为许多块封建领地,由蒙古人直接管理。没有被分封的地方,也是派蒙古族担任军政首领。这样蒙古族的分布范围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由蒙古高原扩大到全国各地及中亚一些地区。 其次,是民族斗争的结果。元朝灭亡之后,大部分蒙古人退回漠北地区,一部分留在原来的封地内。为了防止北移的蒙古人的侵扰,明代在东起辽宁,经今内蒙古地区和甘肃北部,西到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二十多处蒙古族卫所。以后蒙古族又经过统一和分裂,一部分又迁入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清代进一步加强了对蒙古族统治,参照八旗制调整了蒙古大小封建领地,建立了盟旗制度,从而使蒙古族的地域分布基本上固定下来,沿袭至今。目前蒙古族聚居在内蒙古及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分布现状都是这样形成的。还有少数蒙古人加入军队或作为官员被派遗到各地,加上元朝灭亡后留在地方的少数蒙古人,就形成了目前河南、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一些散居分布的现象。 发展: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核心起源于唐代的蒙兀室韦,早在公元七世纪,即生息于我国额尔古纳河南岸的森林中。 1、在11、12世纪的时候,蒙古草原有很多部落,为了牲畜、牧地,经常发生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2、1206年,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上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民族共同体,从此确立了“蒙古”这个统一的族名。铁木真以“成吉思汗”的称号著称于世。 3、1227年,蒙古灭掉西夏;1234年,蒙古灭掉金;1253年,蒙古灭掉大理。此外,蒙古还征服欧亚大片地区。 4、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迁都燕京(今北京),改称大都。1271年,改国号为“元”。 5、1279年,元朝灭掉南宋,统一了中国。 6、1368年,在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冲击下,元朝的统治被推翻。留居内地的蒙古族人民逐渐与汉人融合,而居于蒙古草原的蒙古族分为瓦剌、鞑靼等部。 7、瓦剌部曾与1436年统一蒙古各部,于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南下攻明。明英宗率军迎战,在土木堡失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8、瓦剌随后进攻北京,于谦进行北京保卫战,瓦剌进攻明朝失败,并且逐渐衰落。瓦剌于16世纪分为准噶尔、土尔扈特等部。 9、瓦剌衰落,鞑靼部乘机崛起。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汗大举南进,直逼北京,给人民带来很大灾难。后来明朝政府整顿了吏治,增强了军事力量。同时,蒙汉经济往来逐渐频繁,蒙古对内地经济的依赖也日益增强。俺答汗适应这一趋势,要求同明朝和好。明朝同意他的要求,封俺答汗为顺义王。 10、1581年,俺答汗修建了呼和浩特城,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 11、明末清初,居住在我国西北方的蒙古族分为漠南、漠北、漠西等部。 12、1616年后,满族在东北地区建立后金政权,漠南鞑靼等部于1636年全部归附清,从此成为内蒙古。 13、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康熙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唆使下进行分裂活动,妄图破坏国家统一。康熙先后三次亲征,打败了噶尔丹。乾隆时,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又勾结沙俄在伊犁叛乱。1757年,乾隆帝派兵镇压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14、土尔扈特部也是漠西蒙古的一支,在明朝末年因与准噶尔部不和,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为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创造了条件。1771年,在首领渥巴赐的带领下,土尔扈特部历尽艰辛,长途跋涉,摆脱了沙俄的阻拦,终于回到祖国,受到乾隆皇帝的热情接待,并安置在准噶尔盆地一带游牧。1776年,漠北、漠西蒙古从此归附清朝。

阅读全文

与蒙古族经济发展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