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8 11:56:49

㈠ 我国发展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义

.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发展新兴产业能够完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大都为技术、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能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增长;新兴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并能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经济发展实现量到质的飞跃所必需的力量。

2.新兴产业对提高服务业比重的贡献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新兴产业多为服务业,其发展水平的提高会直接为服务业创造生产价值,提高服务业经济贡献率;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其发展将会吸引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在此领域聚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配套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服务业比重;新兴产业的创新性强,利于培育新的商业模式,这将大幅度提高我国服务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服务业比重。

3.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发展新兴产业会面临的困难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市场投资和需求将会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发展新兴产业将会面临市场需求疲软、资金不足等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传统产业作支撑,但是当前传统产业发展都陷入了困境,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力量受到了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稳定经济增长就成了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标,新兴产业大多发展不成熟、投资周期长、经济增长贡献率有限,政策重心会更多地偏向扶持传统产业转型。

㈡ 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正>
传统抄的新古典学派观点认为,产品袭和要素市场总是能够保持均衡的,无论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劳动和资本在不同产业部门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部门间劳动和资本的转移(即产业结构变动)不会对总
【作者单位】:中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胡振华);中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周永文)
【分类号】:F061.2
【DOI】:cnki:ISSN:1000-3894.0.1997-04-005
【正文快照】:
传统的新古典学派观点认为,产品和要素市场总是能够保持均衡的,无论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劳动和资本在不同产业部门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部门间劳动和资本的转移(即产业结构变动)不会对总产出产生任何影响,资源的重新
请到知网下载

㈢ 产业结构对经济循环的影响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t=α+β1X1+β2X2+β3X3+µi (i=1,2,3)

其中:Y表示国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可近似认为,表明国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i Xi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µ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㈣ 如何理解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意义

经济增长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国民福利水平有重要影响。在评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稳定性主要受产出缺口、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者所有制结构等四大因素的影响,当产出缺口增加1%时,经济增长稳定指数降低0.97个点;当需求结构 (最终消费率)提高1%时,经济增长稳定指数上升0.79个点;当产业结构提高1%时,经济增长稳定指数上升1.47个点;当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占比) 上升1%,经济增长稳定指数降低0.62个点。
收起

㈤ 分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何推动作用

出口来和进口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都源具有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进口的作用。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所实施的进口政策是鼓励生产性资本品的进口而限制消费品的进口,因此,在我国的进口中包括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以及我国短缺的原材料,这无疑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进口中往往包括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通过技术进口贸易引进的技术,可以提高了我国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㈥ 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第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剧带来的商机。产业结构一直不尽合理,小散差乱,原因是缺少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甚至逆淘汰,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在目前大背景下,各类企业都现了原形,彼此彼此、好赖不分的假象暴露无遗,企业分化加剧,被迫退出市场的企业为急于进入的企业提供了绝好条件。这正是国内各个行业、有作为的企业收购兼并或强强联手(可降低风险)、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好时机。
第二,国际市场重新洗牌带来的商机。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或陷入困境,让出了繁荣时期很难得到的极大市场空间,使得国际市场进入的门槛大为降低。而国际化的资源重组加快,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基础行业及其把持企业大为弱化,这些也将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地位,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
中国应该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彻底结束在国际市场总是消极被动地被别人利用的时代,切实把讲了多年的“要有效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首先是利用好国际市场”这句话落到实处。一是应当抓住机遇大举采购原来拒绝转让的核心技术,引进高新技术和相关人才;二是大举采购储备大宗商品,例如石油、矿石、粮食,并巩固对国际市场价格的主导权、话语权;三是通过收购兼并跨国工商企业集团,加快在全球布点,建立粮食、原油、矿石等大宗产品的海外资源基地。
与此同时,要构筑中国主导的分销、采购网络渠道,推出中国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品牌,并将已有的自主知名品牌实现国际化延伸,扩大中国在全球经济影响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长期可靠的有利局面。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显示,自主采购分销渠道和自主品牌同样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只要掌握命脉就能把利益留住,把利润大头留住,把生态环境留住,而不再流失。当然,海外投资要认真研究所在国的投资环境、文化背景和本土化策略。
不能都拿危机说事儿。由于中国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准备不足,大危机带来的大转机、大商机,可能会与中国擦肩而过,例如商业资本、能源资源。这些是最让人放心不下的大事。
第三,产业影响力是最大的商机。对纺织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信心,国民经济和民生对纺织行业的高度依赖,这就是影响力。要保持冷静、保持信心,切忌慌乱和盲目跟风。纺织行业已进入了精耕细作的微利时代,要利用调整时期加快向以相对指标为主导的内含化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要停止内耗、联手闯关、共图大局,唱好主角,向主营业务回归。
改进流程、缩短流程,实行精准化战略。以信息化、精确化采购为主导,打造多方当事人参与的供应链,从粗放流程向精细化、精确化转变。企业在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中,需紧密结合实际,切实办好两件具体事。这两件事对企业具有普遍意义,只要当真去做都会有所收获。
一是流程创新。目前企业流程粗放、跑冒滴漏、周转缓慢、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情况十分普遍。对此,要做好“流程创新”这件具体事。即凭借信息技术,开展精确化采购、降低库存、科学促销、加快周转、降低成本的试验和调研。
二是细节创新。目前纺织行业要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关注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切实真正放下身段、做到换位思考。对此,要做好“细节创新”这件具体事,即认真全天候跟踪研究所有顾客群购物消费的行为、心理和缘由,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包括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询问、每一个抱怨等等。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每一个细节,切实把“转变服务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技能,讲求服务效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三是应对严峻形势,要充分认识先行指数研究的重要性,采取领先一步的反周期措施,为后危机时代做好前瞻性的各项准备。目前各行各业的预测和宏观调控方式已经过时,所采用的“过去时数据”、“现在时数据”两类指标已经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必须将预测和调控建立在“将来时数据”指标的基础上,如国民经济PMI、本行业PMI、PPI等等。
我国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相对较长的周期里,让国内实体经济能够平稳、较快地增长,短期保持GDP增速在7.5 - 8.3%之间,因此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偏积极的。
过去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密集、低附加值并对生态破坏严重的低端产品出口等来拉动,而靠这种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同时推动企业不断进行产业、技术方面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水平,这样才能在中长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地增长。
总之,尽管有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气可鼓不可泄,一定要认清形势、树立信心、迎难而上、抓住机遇、不辱使命、有所作为。

㈦ 球《新疆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论文

区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对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遥感

RS,主要是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 →传感器(最重要)→ 遥感地面系统 → 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全球定位系统

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地理信息系统

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 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 ——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 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森林分布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移民亚马孙平原 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雨林的保护

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 市场广阔 ③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① 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 调整产业结构;③ “三废”的治理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 两河文明 黄河——长江文明 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① 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② 19世纪后期 :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③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

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四、区域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① 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 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③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①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 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

①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③ 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④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问题与对策

①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

②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城中村”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五、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㈧ 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分析其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4、转变经济发展方8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2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u好又a快发展的历p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y史来说,在各国的工i业化8进程中5,发展初期技术水0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z来提高产量。当工t业化8进入p一g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w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5方0式。这是一x种客观规律。所以5,在传统意义o上l的经济增长8方3式,在本质上d蕴涵了m人v与d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a业革命的推进、货币1向资本的转化6,追求经济增长0的观念日4益凸显。这一i时期,西方7学术界和公3众认6同的一z个q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l开g人k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有工s业主义q精神之m父3之l称的圣西门b曾明确指出,工c业革命的本质在于i“把人l力t作用于d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8模式下m,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6,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2,烟囱冒烟有多长0,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t的、片7面的增长5方6式,直接导致了w大u规模投资、大n规模生产和对不b可再生资源的大f规模开v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q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o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5平等进步因素,则被当作经济增长7的代价而牺牲掉了b。显然,这种经济增长2方3式,长2远看来不t利于r人y类自身文7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引4起检讨和反6思。 我国经济发展也n如世界工m业化1国家一y样,经历k了p一c个o对经济发展规律从3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5期过程。十r一e届三b中1全会以4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e放的思想、路线、国策、方1针指导下c,蕴藏在人r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7的巨4大u生产力z得到极大j的解放,在百废待兴,几f乎走上m崩溃边缘,与d发达国家差距巨7大b的基础上q,刚刚复苏的中0国经济,必然强调快发展大g发展,必然强调国民生产总值。正是由于k以8经济建设为5中7心7的战略转变,由于j经济体制改革的伴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u猛进。改革开k放以6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n巨0大r成就,社会发展状况也s有了k很大k改观,贫困人u口d大g幅度减少2,城乡k居民生活水5平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公3平得到有效保障和体现。这是我们引4以0为8豪的。但是,与w此同时,还存在着问题的另一q方8面,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先天j脆弱性;人g口l数量压力r巨0大z,活动频繁,规模庞大a;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l均淡水2、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c到世界平均的一s半。此外,废水3、废气8、固体废物等主要工v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3城市为1中0心7的环境污染仍7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尤l其是在过去的几u十g年间,一x些企业或单位片1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0,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w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7方1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u一g系列问题。从6总体上u看,以7往我国经济增长7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f,约占国内6生产总值的10%,加之m我国生产技术与i管理水5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2较低,经济体制不d合理,导致地区v间低水7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6投入q大i、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据统计5,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e世界平均水5平的3、2倍,美国的6。2倍,日4本的23。1倍,工k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4%。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7持续的时间越长4,对资源环境的压力s越大l,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8式 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4消耗能源和污染为6代价的经济增长8方2式必须改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d能再仅2仅5靠GDP数量的增长1,而应当纳入y到社会这一l大v系统中8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5全面、更为4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g更大w的决心6、采取更有力q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u好又p快的发展。从2这个p意义t上q说,“转变经济发展方4式”的提出,反6映了p党中0央对这一t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8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2识进一x步走向深化3、理智和清醒。 6、转变经济发展方5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y史时期已w经认7识到经济发展方4式的重大t作用,特别是强调了z从7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7此,提出了p转变经济增长8方1式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的世纪经济运行特点的认6识的深化4,十q七p大b提出经济发展方0式的理念。这是对转变经济增长3方1式的新发展,新跨越。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3为2,经济增长0与a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m有区v别,经济增长7指的是GDP或人b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更多的产出,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h仅4仅5包括更多的产出和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m,包括经济增长4、结构改善、人l民群众物质和文0化1生活水6平的不u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经济发展方8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8法、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1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8转变为5集约式经济增长5;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2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8质量上h来;把见1物不i见7人s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3人g为1本,更加注重不a断提高人y民群众的物质文5化1生活水2平,让广h大v人k民群众分3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4实维护和实现最广q大t人e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s来。 经济增长0与y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经济增长2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0就谈不f上t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7的目标,经济增长2并不c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一r方5面,作为6一v个l发展中8的人a口i大t国,要积极地扩大t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7。没有一n定的增长2速度,经济发展中6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q以6及q区i域经济发展不k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4解决;没有一t定的增长0速度,全面建设小m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u定的增长8速度,社会主义f的优越性就难以4充分6体现。但同时,另一v方7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2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4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t的增长6速度,是扎v实的没有水5分3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i,我们要走的是一f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j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f。 从0转变发展方1式这个m意义c上z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1式”与b“转变经济增长4方2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m致的,都要求从5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8。但是,具体来说二p者还是有递进性、发展性的区k别的。首先,经济发展方3式包含经济增长6的内4容,但不k是简单的等同于l经济增长1概念。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经济增长5方6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1产生正向作用又v可以4产生负向作用。所以3,经济发展方3式的表述较之q经济增长7方8式的表述,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4式较之c转变经济增长7方5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c,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q和谐度。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5式的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3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f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x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n文6性的统一w。为5此,我们说,转变经济发展方8式本质上d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x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1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d,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j口t增长7;维护社会秩序,为5人z民提供安全、公5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4化3生活条件;努力s提升8人c民群众的身体和文1化1素质;逐步提高人e民的生活水4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o,这样的发展实际上b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j好又z快发展的具体内3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3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3方5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4、转变经济发展方3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5针和战略也g有很多,比4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6起方5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g业化0道路、中1国特色城镇化6道路、区d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m内1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8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2式之c所以2成为7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1针和战略。是因为1,转变经济发展方5式是相对经济全局而言的,是关乎整体经济发展大y局的,对各项具体工d作方4针起指导作用的总方7针,所以7是重要方6针。是影响经济发展方7向的,关乎我国经济大u局长3远和未来走向的,对各项经济方1针政策起统领作用的总战略,所以6称为3重要战略。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5式的任务又u体现在各项具体经济发展任务之u中1。 其一m,转变经济发展方2式,要坚持走新型工i业化0道路。新型工i业化4道路是以4信息化6带动工h业化1,以2工y业化7促进信息化1,工u业化1和信息化6并举的道路。新型工j业化2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6、人i力s资源优势能充分7发挥的道路。新型工f业化4道路就是人g力k资源优势得到充分8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p业化6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h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7式的转变,要更为2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k来提升5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n好型社会。 其二l,转变经济发展方6式,要坚持城乡o和区k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改革开j放以2来,无d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h论是东部地区q、中1部地区q还是西部地区d都有了l不b同程度的发展。但与k城市相比2,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与c东部地区m相比7,中7西部地区p发展相对滞后。城乡f之l间和区m域之d间发展差距仍3然较大z。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2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坚持城乡x和区m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不h懈地实施统筹城乡y和区w域发展的方5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城市化2的过程中0,扎w扎z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n新农村;在鼓励东部地区u率先现代化5的同时,促进中4部崛起、西部开x发和东北等老工x业基地振兴。 其三j,转变经济发展方0式,要进一v步扩大b内8需。扩大y内0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3期战略方5针和基本立足点,加大i对农村基础设施以6及t水4、电、气6等公1共设施的投入s。从3提高居民的收入i,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市化1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0面着手2提高消费率,扩大d消费需求。要努力q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3扩大b消费需求的重点,不w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7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5级。结构调整一p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a战略。在向工l业化5中8后期转型的阶段,科学发展需要各部门k、各个u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整体效益。经济增长8方2式的转变需要调整增长0要素的投入h比5例,降低一h般的资金、资源、人c力m的投入t,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增长6。而经济发展从3整体上q不b仅7需要调整要素投入y比1例,还需要农业、工h业与b第三s产业之c间协调发展;工e业内8部的冶金、石化6、机械、电子f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制造业中7传统加工g业与g精细加工x、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以2便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0。 其五j,转变经济发展方5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h好型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要从0一x次性和单一w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2以8牺牲环境为0代价的经济增长3转向以3环境优化8增长5和经济发展与a环境保护的双2赢。我国是一t个z人k口n大k国,人q均资源明显不i足。人k均耕地低于p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人v均水1资源仅0为5世界平均水8平的1。7。人h均矿产资源仅4为7世界平均水0平的30%。石油进口k依赖程度已j经超过20%。而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方2面,我国与w发达国家相比2还有很大b差距。与v此同时,我国在减少3污染物排放方2面任务十l分5艰巨2,因污染物高排放引7起的重大o环境事件,危及c了r人f民群众的生活。所以8,节能减排不g仅2是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以7人y为0本等科学发展的全 wゐ骏l胜dΗ[rmt

㈨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分析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分析?
中国的产业结构依然是庞大的外资经济和房地产以及低收入农民和不平等经济促成经济增长的基础,总体上中国经济是脆弱的,没有强大的前沿科技支撑,社会积极因素比例微弱。总体上中国依然是靠被动式的经济模式求的发展,社会总体经济基础依然薄弱,依然是危险的经济。一个国家仅仅靠以上所说的经济模式发展势必永远使民众没有资本从事广泛性的民间科技发明和创新,民众也是疲于奔命地为生活奔波,思想没能完全摆脱利欲熏心的困扰,社会道德无法形成,最后国家将为此付出恶性循环的代价。

㈩ 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中共十六大对刚迈进21世纪的作出了两个清晰而准确的基本判断: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从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关键词];国内外环境;机遇和挑战刚迈入21世纪之时,在十六大清晰而准确地作出两个基本判断: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人深刻地理解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必将在前进路上不迷失方向;清醒地牢记自己的历史任务,必将为实现奋斗目标而不动摇。从上述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稳中有变、和中有斗、缓中有紧、喜中有忧,对我国利多于弊。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历了56年的建设,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7位,中国进出口贸易居于世界第3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日本(第7位),居世界第6位。从整体实力看,中国仍属于国力次强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条件:(一)发展需求劲头足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老四件”(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持续了几十年,80年代逐步兴起的“新四件”(即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高级音响)现在已司空见惯,进入21世纪之初的“新新四件”(即商品住房、小汽车、通讯、旅游)正迅猛发展。随着居民消费结构逐年升级,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倍增。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开支只有2184元,到2004年达7180元,增长达3.3倍;2000年农村居民消费开支只有515元,到2004年达2185元,增长4倍多。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据2005年12月经济普查第三号公报发布,我国2004年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第一产业为13.1%,第二产业为46.3%,第三产业为40.7%。这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仍未达到完全合理和优化。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大动作,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3年我国城镇化占40.53%,预计2010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5%。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二)发展基础较好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北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联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2006-7-2516:25jerry(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二、21世纪初期是中国各种矛盾的凸显期(一)两个基本情况1.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以2002年为例,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27个国家中排在第73名。美国等18个国家早已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即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现在美国等6个国家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的发展阶段,即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进程;其他12个国家也迈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中国目前还在推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中后期。当今中国,农业社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0%,相当于1870年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比重水平。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东部经济上升,中部西部经济下降。这说明我国地区发展不协调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征,这个不协调不仅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差距。(二)七大主要问题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这个问题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就提出来了,到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1978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但这样的结构,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0―70%。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4.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从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间,我国减少耕地达1亿亩。此外,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储量的8.3%,天然气只有4.1%,铜是25.5%,铝是9.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5.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每县平均负债约400多万元,每村平均负债约20多万元,全国贫困县592个。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贫”现象。十六大后党中央鲜明地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近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突出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变动,产生的社会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化和医疗三大问题。7.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当前全党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第一,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尚未完成;要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大力加强。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2006-7-2516:25jerry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探索和解决好建立现代企业的途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制度。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第四,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作者:陈雪薇(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阅读全文

与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