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来源1:B
小题2:B
C. 庭院经济有哪些项目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高度集约化内商品生产的容一种经营形式,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有的以一业为主从事专业化生产;有的种、养、加工并举,综合经营;有的利用有限空间发展立体种养业。我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或小城镇,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可以利用,发展庭院经济有很大潜力。其重要作用:
①经济性。可以利用院落占用的土地资源、利用闲散劳力和不宜到大田劳动的劳力,通过系统组合,使生产中的各种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用较少投入获得比较高的效益。
②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庭院经济通过适当改造,能尽快生产出各种名、优、特产品,经济效益高。一个普通庭院通过3-5年的时间就可以较快地改变成为高效的院落生态系统,尽快富民。
③美化居住环境。庭院经济可以把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未,既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环境,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高度统一。
④庭院经济还为新技术在农村推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试验点。
D. 庭院经济补贴归什么地方管
庭院经济补贴步骤:
发展庭院经济的贫困户向所在村级组织提出内申请,经村级组织审核后,上报容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农业局、林业局、驻村工作队深入实地调查贫困户是否具备发展庭院经济条件,同时对作物种植面积进行确认,并形成书面材料由乡镇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扶贫办。
乡镇政府、农业局、林业局、驻村工作队组织验收,并由乡镇负责汇总上报发展庭院经济困户名单及补贴金额到市扶贫办、财政局进行审核。
最后由扶贫办、财政局审核通过后,将庭院经济补贴资金以乡镇为单位拨付到乡镇财政所,由乡镇负责将补贴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E.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经济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也已开始起步。但同时也看到,从近几年我市309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看,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增长不快,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础不同,这就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的情况。有的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村级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大大削弱了基层党支部对广大村民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或发展的路子不宽,又无资金的“空壳村”,这样不但会影响“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将会影响干群关系的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基层政权的巩固。
一、当前一些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氛围不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也有人认为现在国有企业都改制了,各级都在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不合时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村的集体经济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尽管有些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二是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同时村干部领导水平低下,思想作风不正,素质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3、村干部思路不活跃,认识不足。有的村干部只会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难做,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领导无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难混。殊不知,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优势可找、都有潜力可挖。
二、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山林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可发挥现有的速生林等主导产业优势,使之上规模;田地资源较丰富的村,须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做好“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建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三是开展物业租赁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按照科学利用的原则,发展物业管理等有偿服务业?熏对那些集体闲置的土地、林场、渔塘、房产等实行租赁经营,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各类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合水镇高河村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经验,他们充分发挥本村交通便捷,地理条件优越等优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高河村集体经济原来比较薄弱,两年前年收入仅1.9万元,针对这一情况,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千方百计想办法,切实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尽快脱贫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为改变高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近年来,驻村工作组和村党组织根据本村实际,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阶段,促进了村集体经济较快发展,主要包括:(1)大力招商引资办厂,现在高河村高流河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总面积是2500亩,首期开发1250亩,已完成征地300亩,目前已有4家企业先后落户高河工业园区。其中有投资1200万元的豪庭家俱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云板业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的志广钢业有限公司,还有投资1500万元的顺联肉类加工厂项目。(2)发挥高河千年古墟的效应,每年农历五月初四成集日的高流河圩,其富有神奇色彩的传说招惹万人赶集,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观光购物,打造以高河的风姜鸡、艾头鸡汤等主要饮食品牌,拟建高流河饮食服务一条街,村委会建饮食商铺12个单元间,以出租形式发包给商人,把高流河地带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品位,以饮食、休闲、商品流通于一体的繁荣集市,以全力打响高流河旅游品牌,使高流河墟成为全市旅游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3)利用闲置的房屋、地皮,以集体所有的山林、水体、河滩等通过租赁、改造等形式,实行业主经营,集体一次性或分年度收取土地租金,盘活资产,提高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高河村通过市建设局挂点的“十百千万”干部穿针引线,立足本村丰富的蚕桑资源,多方争取资金建了高河蚕茧收购站,该项目不仅方便了周边群众卖蚕茧,而且为村集体带来1.9万元/年的收入。现又通过工作组和村委会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在离旧村委会不远的地方兴建一幢新办公楼,新办公楼已经启用,将村委会旧办公楼出租,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8万元,目前高河村主要的集体经济收入有:鱼塘、山地、厂地、花卉场、旧办公楼、蚕茧站等出租项目,预计2007年村集体经济增加到7.2万元。
2、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熏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成立村民议事会,全体村民参加,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挪用集体资金,建立议事机制,提出并公开讨论村事务,提交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同时,监督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创业氛围,共同营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以项目促发展,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选准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并根据不同对象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艺技能等,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培训主体可邀请党政领导、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作培训,地点可在村委会、田间地头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总之,村集体要“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这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解决了“有钱办事”问题,才能调动干部积极性,达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证,确保村集体经济及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其中,“有钱办事”是实现“三个有”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F. 上杭乡的经济概况
上杭乡距县城30公里,全乡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900亩,辖8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3781户,人口17600人,9所学校(包括一所中学)2800名学生,116名教职员工,财政供养人员146人,是省定特困乡之一。然而,不甘落后和饱受贫困之苦的上杭人顺天时倚地利得人和,立足乡镇、艰苦创业、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原固定产130万元的乡建筑工程公司发展到现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的兴宁建筑公司,被省建设部门核定为三级建筑企业,投资210万元完成了黄沙坑到十二坊。乡政府至查林桥6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和8公里路基础改造工程,投资100万元完成四所村级完小的危房改造,投资35万元重建和加固山堰及渠道,乡政府及内设机构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全乡种养大户的迅速发展。 全乡有养羊50头以上的100户,养猪20头以上的50户,养鸡、养鸭500只以上的各50户,种植药材专业户80户,总面积1000亩,栽桑5亩以上的160户,总面积1300亩。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年劳务收入1000万以上,人民安居乐业,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文化教育事业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上杭乡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一粮二叶三养殖”龙头产业,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 展,2006年度荣获全县“经济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单位”、“茶叶生产先进单位”、“畜牧业生产先进单位”、“党的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七个奖项。
大力推广水稻、黄豆等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建立病虫寄存器预报体系和预防机制,全乡优质稻达100%,水稻播种面积达13800亩,比去年增长11.5%;黄豆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去年增长12%;粮食总产量达42万公斤,比去年增长4%。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发展思路,以“三低”帮扶、小蚕专育为突破口,加大桑园管理、小蚕共育和优质蔟具推广工作力度,组建了8个小蚕公司,涌现了陈春娥等一大批优秀养蚕能手,全年小蚕共育率达80%以上,张种产茧40公斤以上,全年收购蚕茧1670担。围绕“茶叶基地乡”这个目标,加大对茶叶大户的支持,积极帮助他们搞好土地流转。带领茶农到茶叶基地乡大椿、漫江参观学习,进行种茶技术培训,茶农发展壮大茶叶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去年新扩茶园1050亩,全乡茶叶面积达4500亩。上杭是杭猪原种基地乡之一,该乡通过加大对专业大户的扶 助和指导,全面推进畜牧业的发展。通过培植、发展,现在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户,500头以上的大户4户,100头以上的大户41户,全乡年养猪3万头以上。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主建设。 上杭乡把油茶和茶叶作为冬种冬扩重点产业,计划在原有4000亩基础上新扩茶园400亩,扩种油茶2000 亩,着力推进“两茶”向产业化发展。
上杭乡山多地少,山地面积达5.6万亩,多以矮山、丘陵为主,适宜大面积种植茶叶和油茶。作为当地传统产业,该乡把“两茶”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培植。今年,在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同时,还提出五年发展目标,计划今年在原有4000余亩的基础上扩种茶叶400亩,油茶力争扩种2000亩,5年时间使全乡茶园面积达到8000亩,油茶面积达1万亩。
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该乡进一步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发挥产业大户带动作用,召开了乡、村、组三级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群众,给群众算好经济效益账,鼓励产业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规模。从乡财政拿出2万元资金,对新扩茶园和油茶的大户或产业发展积极性高的村组给予奖励。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扶助资金,实行干部为产业大户担保贷款,帮助种植大户解决资金难题。
各项举措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许多群众纷纷以合租土地等形式发展“两茶”。新庄村万清平个人开发油茶面积800亩,带动全村10余户投入开发。此外,该乡还把“两茶”作为新农村建设产业建设的重点,现已在新农村试点村发展油茶200亩以上。 上杭乡坚持村镇规划先行、环境整洁先行,全力打造环境优美、人居环境和谐的新农村面貌。积极投资投 劳,开展以“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治乱、治脏、治路、治水等整治工作,集中抓好房前屋后、河沟池塘、猪圈牛栏、厕所粪坑等污染源的治理。
上杭乡是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唯一的“片区推进”乡镇。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该乡把转变干部机关作风与当前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改进机关作风活动中,进行技术指导,为村民排忧解难。针对上杭乡新农村建设点多,上级奖补资金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该乡干部主动出面,以个人名义为驻点自然村担保物资,15名乡干部累计担保金额近50万元。
设立“民生热线”,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该乡通过向上争取一点,自己筹一点的方式共筹集资金30万元,对因“6·27”洪灾遭到损毁的池塘、堰圳进行了维修加固。 上杭乡将茶叶定为农业主导产业,打造“茶叶之乡”。以实施品牌战略为统领,已建成两个千亩有机茶叶基地,新建两家名优茶叶加工厂,成立两个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构建了 以北京、上海、南昌为中心的销售网络。
上杭乡多方激活民资发展畜牧业,通过培育大户引领畜牧规模扩张。上杭乡坚持富民与生态保护并重,鼓励农民发展循环经济,乡村干部深入村组进行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制定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及实施方案,使农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增加收入。
通过大力发展猪—沼—果(桑、茶)等种养模式,上杭乡新建沼气池121只,种植早熟梨、吊瓜等经济作物600亩,水产养殖100余亩,年纯收1万元以上的种养户有63户。
作为全县唯一的新农村建设“片区推进”类乡镇,上杭乡共完成了36个自然村的新农村试点建设,152户村民翻盖了新楼房,40%以上的家庭用上了自来水、卫生厕,6个行政村通了水泥公路,197人搬下高山迁到移民新村。上杭乡还从提升村民素质着手,倡导文明乡风。深入开展农村“四项教育”活动,相继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平安和谐村庄”等评选活动。
绿化环境、美化家园是上杭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产业发展,上杭乡实施林业“312”规划,全力管护好30000亩生态公益林,完成平原绿化3000亩,低改新扩油茶1000亩,完成公路及河流绿化1000亩。今年,该乡进一步细化植树造林工作,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兴花种草植树。如今的上杭乡,一个“村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新景观展示在人们面前。
G. 国家对发展庭院经济现在有什么政策发展庭院经济算不算私搭乱建,国家有没有明文规定
可以,只要证照齐全。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均可办理。
H. 庭院经济怎么操作
有以下六种常见模式,主要看自身需求。
1、庭院养殖模式:较为普遍的传统庭院经济方式,是传统农业中分布较广的模式,投入成本低,效益较高。
2、庭院生态循环模式:农户以庭院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模式通常以沼气为核心,围绕种植、畜牧、水产业等进行循环生产。
3、庭院园艺模式:利用庭院空地进行花卉和苗木的生态苗圃种植,发展特色花卉、珍稀蔬菜、园艺盆景等,在美化了环境的同时又产生了效益。
4、加工业模式:在庭院中建立小加工厂,进行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加工。
5、休闲产业模式:围绕城市生产工作人员休闲度假需要,在庭院及其周边发展观光娱乐、度假休闲、社会实践等服务。
6、综合发展模式: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以立体种养为典型模式。
I. 如何发展庭院经济
有以下六种抄常见模式,主要看自身需求。
1、庭院养殖模式:较为普遍的传统庭院经济方式,是传统农业中分布较广的模式,投入成本低,效益较高。
2、庭院生态循环模式:农户以庭院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模式通常以沼气为核心,围绕种植、畜牧、水产业等进行循环生产。
3、庭院园艺模式:利用庭院空地进行花卉和苗木的生态苗圃种植,发展特色花卉、珍稀蔬菜、园艺盆景等,在美化了环境的同时又产生了效益。
4、加工业模式:在庭院中建立小加工厂,进行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加工。
5、休闲产业模式:围绕城市生产工作人员休闲度假需要,在庭院及其周边发展观光娱乐、度假休闲、社会实践等服务。
6、综合发展模式: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以立体种养为典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