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大工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要写这个论文,怎么说呢,要了解很多我国经济发展数据,要有说服力才行。
我写不出来,祝你好运!
参考资料:新世纪工程对宁波发展的作用及影响研究
2004-12-21 16:19:46 访问次数:231 信息来源:
新世纪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在世纪之交审时度势,立足宁波实际,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而提出的战略决策,是深入实施港口开发、科教发展、对外开放和城市化“四个突破”的重大举措,是今后一二十年特别是“十五”期间全市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组织实施新世纪工程,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深入分析新世纪工程对宁波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狠抓落实,确保新世纪工程顺利有效地推进。
一、 新世纪工程提出的时代背景
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新世纪初叶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实施新世纪工程。我们所说的新世纪工程,就是指能够代表宁波整体发展水平和形象标志,增强宁波发展后劲和实力的、对未来宁波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和支撑作用及深远影响的一系列大工程大项目组合起来的总称。
新世纪工程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存在着与时代变化和宁波发展要求相结合的必然联系。
(一)新世纪工程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迫切需要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面临着如何国际化的问题。我国加入WTO后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必将更加广泛而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致力于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加强与世界经济的整合,区域经济发展也需要加速适应WTO的规则,按照国际社会认可的规则和惯例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宁波作为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先行城市,在新一轮开放中必须进一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宁波现有和潜在的比较优势,完善投资软环境和硬环境,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尽快同国际接轨,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新世纪工程建设,特别是港口、城市、产业、科教、文化和环境等方面重大项目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宁波抢抓机遇,营造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新优势的具体形式和重要载体。
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分工问题。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大调整阶段,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间产业开始了新的分工,这一切使原来倚重自然资源和制造业的国别型世界经济正在向倚重信息资源和服务业的全球型世界经济过渡。我国面临着完成工业化和追赶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低层次加工工业的发展空间相对缩小,传统支柱产业基本上都处于过度竞争状态,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市场压力。一方面要发挥比较优势,用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转移低层次、低附加值的相关产业,着力发展新的高增长产业,使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良性互动,不断壮大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两大任务。宁波同样面临着传统产业、临港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的培育和再培育的任务,面临着以“轻、小、加”为特点的传统产业进行“升级型”调整的任务,迫切需要通过重大项目的建设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宁波要在国际国内的产业分工中定位自己的主导产业,明确哪些行业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应重点发展,哪些行业具有潜在竞争力而应着力培育,哪些行业在可预见的将来难有竞争力而应“积极放弃”,从而进行“有进有退”的适应性结构调整。
(二)新世纪工程是适应国内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反映
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加快发展必须创造新优势。目前国内已形成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经济增长要求把扩大内需同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新世纪工程就是宁波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和有效载体,它适应扩大内需的要求,从多方面最大程度地扩大内需,从而将直接推动宁波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另外,随着国内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国内经济统一大市场已基本形成,大企业的品牌优势,上市公司的资本扩张,加上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资本输入和品牌渗透,竞争格局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宁波要巩固和发展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必须再创加快发展的新优势。新世纪工程就是适应这种需要,扬长避短,全面构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
国内城市间竞争更为激烈,加快发展必须提高综合竞争力。我国步入对外开放新阶段,一些经济特区和沿海发达地区从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出发,深刻认识到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纷纷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城市间竞争角逐日趋激烈,使宁波在这种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中进一步增强了紧迫感。例如,同杭州相比,2001年杭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28.23亿元,宁波为470.28亿元,仅为杭州的75%,而且仍有差距拉大的趋向。同时,沿海发达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也为宁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宁波提出和实施新世纪工程,就是面对竞争,要形成新的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和竞争优势,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进行大投入、大建设,从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三)新世纪工程是适应未来宁波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世纪工程是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奠基工程。今后一二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宁波改革发展进入整体提升、全面推进的极为关键的时期。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实质上是具有国际深水港口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发展目标要求的有机组合,也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城市、生态型城市和特大港口城市达到“四位一体”。新世纪工程就是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突破口和支撑点,它通过建设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宁波信息化、国际化、都市化和生态化,实现港口、产业、城市的互动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扎实基础。
有利于把宁波一系列大工程大项目综合起来,组织保障实施。目前宁波正处于实施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大提高的新时期,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拉开,一系列大工程大项目迫切需要上马。新世纪工程就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有其客观性和必要性,按照宁波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把宁波近十年来需要建设的大项目大工程组合起来,具体编制年度计划,提出年度的主要指标安排、建设项目计划和前期项目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另外,宁波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优势,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财政实力和灵活的市场机制,再加上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完全有能力集中优势实施新世纪工程。
二、新世纪工程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新世纪工程的总体思路
组织实施新世纪工程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宏伟目标,按照“高起点、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发展和加强创新为核心,依靠先进的生产力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大力建设一批具有新世纪发展水平和特色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工程,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力,再创宁波发展新优势。
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在实际工作中着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围绕一个总目标。通过新世纪工程建设,把宁波基本建成具有雄厚综合经济实力和发达现代产业体系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具有完善市场机制和高度国际化开放格局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具有较高市民素质、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的文明城市。
第二,坚持一个工作方针。新世纪工程的实施,要按照“总体安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工作方针。根据新世纪工程总体建设目标和要求,统筹选优,科学论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投资和工程进度,落实到具体工作部门中去。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确保新世纪工程成为优质工程。
第三,形成一个良好机制。新世纪工程建设,要努力按照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要求和宁波发展的实际,规范运作,注重实效,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机制、高质量的建设机制、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和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
第四,增创六大新优势。通过新世纪工程建设,加强港口和交通枢纽建设,构筑宁波区位战略新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力度,构筑宁波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重点开发开放区域的建设,构筑宁波对外开放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强市“一号工程”建设,构筑宁波科教人才新优势;加强城市功能建设和重大资源平衡,构筑宁波城乡环境新优势;积极推进,深化改革,构筑宁波体制机制新优势。
(二) 新世纪工程的主要内容
根据新世纪工程的内涵,从现阶段来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中心、东南沿海重要交通枢纽、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数字宁波”、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开放度较高的临港区域、构筑科教人才新高地、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打造文化旅游名城、营造生态文明环境等十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1.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中心。港口是我市最大的发展优势。要继续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尽快将港口建设成为我国沿海深水中转枢纽港和国际远洋集装箱集散地。港口建设项目总投资67.05亿元,占新世纪工程总投资的4.44%,“十五”期间总投资45.09亿元。港口建设项目共有4项。其中:今年完工项目2项,宁波港25万吨级原油中转码头工程、大榭2万吨级多功能用途码头;续建项目1项,北仑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新开工项目1项,北仑四期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同时,依托港口,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要抓住国家确定我市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现代物流试点城市的大好机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四大园区,六大行业”。一个中心,就是要逐步把宁波建成为立足本省、接轨上海、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综合现代物流中心。三个平台,即: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政策平台。四大园区,主要是指中心城市拟建的物流园区。即:北仑物流园区、镇海液体化工物流园区、城南部物流园区、城北部物流园区。六大行业,主要是指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加快发展分销、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加工包装等六大行业。
2.建设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十五”期间将投资近200亿元,用于以港口为起点,以城市为中心的大交通建设。现初排交通枢纽工程项目总投资257.22亿元,占新世纪工程总投资的17.02%,其中“十五”期间总投资181.24亿元。交通枢纽工程共13项,其中:完工项目2项,市公路主枢纽段塘客运站、栎社机场二期扩建;续建项目6项,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沿海南线一级公路宁海段、沿海南线一级公路象山段、甬台温高速公路宁波段、萧甬铁路复线宁波段(包括洪塘乡编组站、铁路宁波东货场、萧甬线庄桥至宁波增建二线工程3个子项)、杭甬运河宁波段改造一期工程;新开工项目2项,栎社机场二期飞行区扩建、通途路(世纪大道―东外环路)改建工程;前期预备3项,杭州湾大通道(包括杭州湾大桥、杭州湾大桥连接线宁波段2个子项)、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甬台温铁路宁波段。
3.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努力建设化工、汽车、造纸、钢铁、电力能源等五大基地。现初排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991.75亿元,占新世纪工程总投资的63.63%,其中“十五”期间总投资511.2亿元。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共有26项,其中:完工项目5项,华东BP液化石油气基地站、500千伏宁波输变电工程、北仑热电二期技改扩建工程、开发区热力有限公司二期技改扩建工程、浙江金甬腈纶新增2万吨/年差别化腈纶纤维改造项目;续建项目5项,镇海炼化800万吨炼油扩建工程、LG甬兴ABS三期工程、宝新不锈钢二期工程、宁波海纳单晶硅片、晟铭电子(宁波)有限公司;新开工项目4项,500千伏甬西输变电工程、宁波日丰半导体有限公司、宁波电业局电网改造工程、20万吨PP项目;前期预备项目12项,大型乙烯工程、杜邦PTA项目、中信三菱化学宁波大榭开发区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中纬公司电路芯片项目、宁波成功信息产业园、开发区腈纶项目、东海春晓油气田利用项目、白纸板三期工程。
4.建设“数字宁波”。未来宁波信息化的发展,将以网络建设和人才集聚为基础,以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产业提升和信息产业为重点,以法规标准和环境建设为保障,全面建设“数字宁波”。信息化工程项目总投资13.31亿元,占新世纪工程总投资的0.88%,其中“十五”期间总投资11.9亿元。信息化工程项目共有5项,其中:完工项目1项,市电信局综合通信楼;续建项目1项,市信息港二期工程;新开工项目1项,宁波集约化通信管线工程一期;前期预备项目2项,宁波市电子商务环境配套建设工程、宁波国际软件园。力争到“十五”末使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12%以上,把宁波建设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5.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的要求,做大、做特、做专,努力建成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城市化建设项目总投资47.84亿元,占新世纪工程总投资的3.17%,其中“十五”期间总投资45.64亿元。城市化建设项目共有5项, 其中:完工项目3项,天一广场、琴桥及连接线、通途桥及连接线;续建项目2项,城市道路工程包括完工的世纪大道(通途路―江南公路)、续建的南外环路(机场路―世纪大道)、滨江大道及景观(甬江大桥―世纪大桥)、新开工的北外环路一期(江北大道―329国道)和大庆南路(解放桥―环城北路)、前期预备的姚隘路(中兴路―东外环路)6个子项目,通途路(含甬江大桥)。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优化功能布局,构筑七大区域,高起点规划建设北仑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镇海区、慈城保护开发区、鄞州中心区、行政中心区、杭州湾新区,使它们成为未来城市的重要支撑和精品区域。
6.建设开放度较高的临港区域。北仑区域包括“三区一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贸易区和大榭岛)是我市重要的临港区域,在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新区开发建设总的目标定位是开放“窗口”、产业基地、港口新城。开放“窗口”,就是把对外开放作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和生命线,利用区域独特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企业,使开放型经济年年有新突破,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基地,就是坚持实业兴区、实业强区,以港口运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为重点,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以石化、汽车、造纸、钢铁等行业为支柱,建设临港大工业基地。使这一区域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到2005年力争GDP占全市总量的20%以上。港口新城,就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把宁波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良、国际化程度高的对外开放区域和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加快“三区一岛”建设,引进一批重大外资项目,争取有更多跨国公司落户,使之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投资环境优良、国际化程度高的对外开放区域。
7.构筑科教人才新高地。科技、教育、人才是我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的决定性因素。“十五”期间,将继续深入实施“一号工程”,构筑适应全市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科教人才新高地。现初排科教发展工程项目总投资26.65亿元,占新世纪工程总投资的1.76%,其中“十五”期间总投资21.46亿元。科教发展工程项目共有8项,其中:完工项目4项,即中国兵科院宁波分院、宁波中学迁建工程、宁波市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技术职业学院;续建项目3项,即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卫生学校迁建工程、浙江万里学院;新开工项目2项,即浙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楼、浙江宁波软件网络学院。
8.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建设高标准的水利安全体系为主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项目总投资57.42亿元,占新世纪工程总投资的3.80%,“十五”期间总投资50.95亿元。资源开发与保护项目共16项,其中:续建项目7项,三江六岸和城市防洪整体工程一期、奉化江防洪工程一期、慈溪四灶浦西侧围涂工程、宁海城防工程、慈溪西部排涝工程、余姚市城市防洪工程、林业生态工程;新开工项目4项,鄞东南甬新排水工程、周公宅水库、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北仑大项目供水管道工程;前期预备项目5项,鄞州溪下水库、象山上涨水库、宁海沙地(西溪)水库、奉化葛岙水库、余姚双溪口水库。
9.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积极推进文化类型由城镇文化向都市文化、文化体制由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两个转变,把宁波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辐射力的文化大市。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科学规划,充分挖掘,进一步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加大文化创作及人才培养力度,出精品、出人才,推动专业文化上档次、上水平;继续办好服装节、开渔节等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创特色、上规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组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演艺集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三是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三江文化长廊”是我市文化建设最大的“亮点”,现初排项目总投资16.48亿元,占新世纪工程总投资的1.09%,其中“十五”期间总投资15.37亿元。三江文化长廊工程项目共6项,其中:完工项目2项,即宁波新闻文化中心、宁波新闻文化中心音乐厅;续建项目2项,即宁波大剧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前期预备项目3项,即博物馆、游泳健身中心、群众文艺中心。要以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港口城市为依托,以文化和海洋为主题,以“东方大港、名人故里、河姆渡文化、儒商摇篮、佛教圣地”为特色,构建“一圈四带”(“一圈”,即都市观光旅游圈;“四带”,即姚江文化旅游带、奉化名人名山旅游带、东海海滨旅游带、南部温泉古镇旅游带)的旅游格局,努力将宁波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独具山水、海洋和文化魅力的旅游中心城市。
10.营造生态文明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把生态发展保护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城市整体发展之中,加快培育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康文明的生态社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城乡环境工程项目总投资33.42亿元,占新世纪工程总投资的2.21%,其中“十五”期间总投资25.5亿元。城乡环境工程项目共有11项,其中:完工项目2项,即开发区岩东污水处理厂一期、海曙(联丰)混气站;新开工项目1项,即江东南区污水处理厂;前期预备项目8项,即镇海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一期、宁海县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余姚市城区污水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奉化城区污水处理工程、慈溪污水处理工程、象山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城市生态保护林带、东钱湖截污疏湖整治工程。
三、 新世纪工程的作用及影响分析
新世纪工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教人才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它的深入实施将对宁波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据测算,新世纪工程现初排项目总投资1511亿元,其中“十五”期间的建设资金总需求900余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0%。2000年底前投资111亿元
❷ 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管理文化,它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它主张人处于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地位。现实证明,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一些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都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综合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也应充分重视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管理环节来抓,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1)领导带头,带领全企业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对文化建设的认识;(2)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并分步实施;(3)在企业的长期运营中坚持以上目标,并不断积累和完善,突出企业个性;(4)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后利用优势打造品牌,增强辐射;(5)通过企业的品牌进行整体推进,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二.提升员工素质
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大,工作条件差、工资报酬相对偏低等特点,使得引进和留住人才比较困难。再加上建筑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出现,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水平,包括不同层面员工的业务技术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企业的党务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性和原则性,要有大局观,行政干部既要具有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又要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工程技术干部既要具备业务精、技术尖的职业技术素质,又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技术工人的施工操作能力要强,并且要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品质。总之,建筑施工企业不但是从管理层到施工层,还是从整体团队到个人,都应从以上这些方面来提升自身的素质,使得施工企业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生存环境。
三.提高施工质量工艺水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展现,是企业取得良好信誉并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更是如此。因为人们在使用建筑产品的过程中,最关心的便是建筑质量,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建筑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工人的操作技能、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可靠性和先进性等,这些因素同时也是提高建筑质量的有效途径。
建筑工艺是指将建筑材料、构件配件等加工成建筑产品的技术和方法,要想提高建筑工艺水平,就必须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技术装备应先进,创新管理方法和操作方法。
四.提高施工装备水平
先进的科技装备,是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建筑施工企业实力的强弱,不仅是看企业人员的多少和完成工程量的多少,而主要是看其科技装备的情况、技术含量的高低、效率的高低和效益的好坏。建筑的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和成本等都受到施工装备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提高企业的科技装备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随着建筑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考虑加大对机械设备的投入,满足企业对更多、更先进的施工机械的需求,并做好对这些先进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降低劳动强度、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成本。
五.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企业的各种决策和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企业应将信息管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对待。对于社会经济、政治动向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科技动态信息、市场动态信息、企业竞争信息等都有加强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把握信息的时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量大,既有各种社会信息,又有内部专业信息,既有图像信息,又有文字资料信息,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六.提高效率的控制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质量、价格、速度的竞争,而这些都与效率是有着很大关系的。施工质量、技术、安全、效益等都受施工进度的影响,施工进度跟不上,这些因素都毫无意义,而要想加快工程进度,必须提高施工效率。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加大对先进设备的采用、提高技术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确保施工材料的及时供应等手段来提高施工效率。
七.提高成本的控制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成本的控制好坏。成本包括企业成本和工程成本两个部分。企业成本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费用、劳动保险费、住房、医疗基金等费用。工程成本是指建筑施工材料设备费用、直接参与工程施工人员的费用和其它与工程直接有关的费用。企业应通过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案,合理配置人员并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材料设备的采购单价并予以合理使用等途径来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并强化各环节的费用管理
,制定有效的成本考核机制,使成本控制工作在企业内部得到长期稳定的实施。
总之,以上内容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建筑企业应在管理中整体推进,全面做好以上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
❸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具体内容、突出特点、重大意义
《建议》主要内容
1.“十三五”期间建成法治政府。《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2.放开“油电气”等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建议》指出: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3.提速降费,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建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4.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建议》提出: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5.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议》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6.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7.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建议》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8.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9.促进有能力的农民举家进城落户。《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10.引导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转让。《建议》提出: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11.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建议》提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12.五年内实现军队机械化。《建议》提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到二二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13.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建议》提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14.建立领导干部“空间治理体系”。《建议》提出: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15.鼓励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建议》提出: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
16.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17.建立全国统一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建议》提出: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
18.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停止商业性采伐。《建议》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
19.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建议》提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
20.积极参与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建议》提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
21.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建议》提出: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
22.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23 完善职称评定制度 与大城市落户挂钩
《建议》提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
24.全民参保,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建议》提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25.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建议》提出: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
26.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建议》提出: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27.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议》提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28.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破除逐利机制。《建议》提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29.实施全面二孩 多建幼儿园妇幼保健院。《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
30.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议》提出: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1.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议》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
◎《建议》中的“56536”
◆五大理念
《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也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
◆六大原则
就怎样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提出必须遵循六大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五大方面
《建议》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提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三大关键词
一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是重中之重。规划建议确定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形成政府、企业、公共共治的严格、严密的环境治理体系,才能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
二是建设“健康中国”,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新任务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度重视。要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必须把人民的健康问题解决好。
三是建设“平安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是平安中国建设的源头性工程。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要善于运用新思路新办法,调动社会成员维护公共安全的积极性,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各项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中国建设面临的问题。
◆六个新提法
“三大战略”:网络强国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五大工程”: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四大领域”: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五招“绿色大棋”: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进能源革命、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对外开放“三大布局”:对外开放区域、对外贸易和投资。
精准扶贫脱贫路线图: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❹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工程
(一)质量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质量知识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措施,提升全民质量素养。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普及质量知识。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质量管理相关专业,培养质量专业人才。建立和规范各类质量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开展面向企业的质量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质量管理培训,加强对一线工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到2015年,基本完善国家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以及注册设备监理师、注册计量师等制度。
(二)可靠性提升工程。在汽车、机床、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家用电器、元器件和基础件等重点行业实施可靠性提升工程。加强产品可靠性设计、试验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标准完善,提升可靠性水平,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由符合性向适用性、高可靠性转型。到2020年,我国基础件、通用件及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等可靠性水平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重点产品的可靠性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新能源发电设备、高速动车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一批重大装备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工程。根据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不同特点,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和服务质量测评体系,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银行保险、商贸流通、旅游住宿、医疗卫生、邮政通讯、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建立顾客满意度评价制度,推进服务业满意度评价试点。引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服务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四)质量对比提升工程。在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分类分层次广泛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比照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开展竞争性绩效对比;在产业链和区域范围内,开展重点企业和产品的过程质量和管理绩效对比。制定质量对比提升工作制度,建立科学评价方法,完善质量对标分析数据库,为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提供质量改进的参考和依据。制定质量改进和赶超措施,优化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创新管理模式,改进市场销售战略。建立质量提升服务平台,完善对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等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质量提升和赶超。到2015年,在重要产业领域的5万家企业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得到普遍采用,骨干和支柱行业内领先企业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清洁生产促进工程。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模式。加快制修订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有关的标准,建立健全低碳产品标识、能效标识、再生产品标识与低碳认证、节能产品认证等制度。落实和完善有利于清洁生产的财税政策。构建清洁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攻克一批关键性技术难关。建立能源计量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建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严格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生产许可管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到2015年,清洁生产新技术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消耗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