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
就是“珠三角”“温州”和“苏南”三种模式!
实际上这可以分别写上3本很厚很厚的书,概括的讲就是:
温州模式的特点,民间资本即是私营经济活跃。
苏南模式的特点,以国有企业为依托发展当地。这也是为什么江苏的GDP超过浙江,而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不及浙江的原因之一。
珠三角的特点...也许就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成本的技术,成为加工中心。现在产业已经是2次升级了。
❷ 什么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模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模式为基础,实行双调控模式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双重调节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也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模式。从基本经济制度上看,中国由过去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四统”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交融的混合经济。
由过去分配方式单一、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转变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与效率并重、既有差别而差别又不能过大、既鼓励部分人先富又强调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
从经济体制上看
中国已经根本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同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主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市场、价格、竞争作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合理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的作用,没有完全放弃必要的国家管理经济的作用。
从经济结构上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根据国情和国际环境,在不断的调整中趋向合理化。在轻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得到加强之后,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的畸形产业结构已经改变,重点发展的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局面已经改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部分拉美国家和印度等国那样的过度城市化;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平衡协调发展。
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以粗放型为主,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发展经济,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新模式强调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
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
中国已经成功实现战略转换,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转变成现代化战略;由重速度、重数量、轻效益、轻质量的倾向转变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效益、质量、合理实在的速度;由片面强调自力更生、闭关锁国转变成对外开放,掌握两套本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❸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模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一条以改专革开放和社属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的新型发展道路。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尽量降低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把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模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模式为基础,实行双调控模式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双重调节模式。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❹ 简述新中国发展四个阶段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经济扩张和衰退期(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4,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4)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扩展阅读:
中国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法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健全商品市场,发展要素市场,加快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
❺ 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怎么样的
高油价时代,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了我们有效缓解能源供给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该怎么走?目前还面临哪些困难?就此类问题记者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志进行了对话。
记者: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杨志: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目前资源利用效率极为低下。目前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都很大。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单位产值污染(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倍至10倍。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50%左右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能源。
记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
杨志:我国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主要是促进节能减排。“节能”主要是通过政府对能源价格的管制政策以调整企业对各种能源的使用量来实现,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企业使用清洁能源、资源的成本。“减排”主要是通过政府对企业征收排污费或关停污染企业来实现。但是现有的具体政策却没有真正的起到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
记者:在探索中国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时,政府应该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政策?
杨志:我国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方针,在走中国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时,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这是由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共同决定的。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其技术基础的进步与经济活动的发展,而技术的进步是需要科学的指导,经济的发展需要发展观层次的指导。科学发展观正是建立在科学上的发展观,因此可以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记者: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我国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杨志:要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达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就必须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分析我国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的情况,寻找出一种可以替代目前不可持续的传统的发展方式的新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动力机制、指导方针、政策体系等一系列在循环经济的实际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仍未阐明。探索出一条中国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必须阐明这些问题。
记者: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2007年9月提出的环境经济政策架构和路线图——在4年内构建绿色税收、环境收费、绿色信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贸易和绿色保险等7项环境经济政策。这些措施能否顺利实施?
杨志:从已经推出的政策的执行结果看,困难不少,这是由于,第一,这些政策都比较分散、缺乏协调运作思路,没有形成合理、全面系统的政策体系,它们的作用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综合性政策的效果;第二,缺乏中央政府各部门的通力支持及地方政府的合作的良好的制度保障;第三,没有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支持与国际协调。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要结合好长短期利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并能为企业所适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循环经济的具体内涵、借鉴国外的政策经验并结合我国现在政策的问题,制定出一套中国模式的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要有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持,并与国际协调。
记者: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如何引导企业向循环经济技术投资?
杨志:我国目前的政策主要是直接管制,实行强制手段关停污染企业。但这一政策积极作用很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没有一个合理可行的关停标准,只是舆论压力大时突击性关停;另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协调,地方政府或是“一刀切”,或是为地方利益,使污染企业“死灰复燃”。
因此我国直接管制时,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从具体的技术层面着手设立一个合理的技术最低标准并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目的性,还要通过政府部门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协同以推行一系列操作性极强的规章制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征收环境税或发放环境补贴,限制企业的消极环境行为。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征收税率和税种的变化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目前,我国缺乏系统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税种,有关生态环境税收的规定不完善。现有的资源税征收范围小,只有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原矿、黑色金属原矿、有色金属原矿、盐7个税目,而且按开采产量征税,造成了资源回采率低下的弊端,无法对循环经济技术的推行起到支持作用。因此政府应调整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发展的税收政策,将目前各种有关环境污染的收费项目进行整合,开征环境税
❻ 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
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效益低下、附加值低的低端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导向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二、传统经济发展特征:
(1)是一种封闭式的经济发展模式.
(2)是一种以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赶超型发展模式.
(3)是一种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实施的发展模式.
(4)是一种经济结构倾斜型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实质上是以农业、轻工业等产业部门的缓慢发展为代价的.
(5)是一种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追求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方式,通过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来不断增加产品数量。
(6)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扩展阅读: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并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2、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念,经历了一个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过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
3、十七大将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4、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指社会财富的量的增多,还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提升,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5、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进程和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和文明化的过程。
❼ 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世界命运
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世界命运
在过去30年间,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使用有较好适应性的新策略、新政策。世界在变化,中国的国情也在变化,因此需要新的发展模式,新模式中应涉及四个重要问题:一是对于不平等越来越多的担忧,包括在农村内部的不平等,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城市内的不平等;二是对环境的担忧;三是更加重视创新;四是将经济从以出口为导向转向国内消费和投资。
在经济建设中,对中国而言很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光是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还有持续提高生活水平,这种提高在环境资源上应该是可以承受的,而不要造成太多的社会压力,也就是要缩小收入差距。
中国的和谐建设正在强调社会之间不同群体的利益平衡。人们曾经认为整体经济的发展会使所有人受益,但实际上他们的受益并不平等,这是所谓的细水长流式的经济,但这种经济模式并不一定行不通。国家必须采取更好的促进增长的模式。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即使高的增长也不能保障就业的增长,原因是生产率的增长会超过需求的增长。所以它会对富国有利,而对穷国不利。
另一个事实是中国的发展从环境角度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增长阶段——经济的增长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下一阶段随着工业的再发展才会进入知识增长阶段,这时候对环境的需求就会减少。如果中国模仿现在工业国家的生活方式,那么面对的环境压力是巨大的,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另一个事实是,出口模式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市场会饱和,而且这种高的出口增长在工业国家受到了政治阻力。中国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中国有理由保持这种储备,这样能够预防国际市场的波动,但如今中国的储备已经足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了,这些都要求我们寻找新的策略。
改变卖主借贷模式
出口之所以对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有几个原因:出口提供了改进技术的基础,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区别不仅在资源上,还在于知识和创新上。出口会缩小这种差别,包括增加教育和技术方面的投资,但是这与经济结构也有关系。知识的传播通过工业部门会比较快。出口工业还帮助中国吸收了西方标准并创造自己的标准。另外,出口增长竞争,而竞争常常会提高生产效率。还有一个原因比较难解释,简单地说,就是增长能力超出了国内消费能力的提升速度。通过出口,工业就不用担心国内需求不足。国内消费能力提高需要金融体系来提供贷款然后得到补偿,当然贷款是容易的,问题是如何收回贷款,金融机构很难有办法分清楚谁是有偿还能力的,谁是没有的。
今天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口仍然很重要,但新的金融体制正在产生,这种体制能够提供更为广泛的消费基础,中国在技术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中国与西方的技术差别仍按然存在,但中国已经学会了如何学习,并创造了自己的创新体制,这种新的创新体制是“十一五”规划强调的重点之一,中国已经创造了富有活力的国内竞争环境,现在需要推出并且实施强有力的竞争法规。
那么,为什么今后出口不是那么重要了呢?旧的体制就像一个卖主借贷——把商品卖给工业国,又把钱借给他们来购买我们的商品。问题在于,既然国内有这么多的需求,那为什么要借钱给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让他们过度消费呢?所以,必须推进国内的消费和投资,当然,如果国内的消费需求增长了,也会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消费呢?中国的高储蓄率让全世界都很羡慕,在过去储蓄率一度达到了40%,这种高储蓄率导致了中国的高投资率,但高储蓄低消费又意味着更多地依赖出口。过度储蓄首先是因为中国社会保险网的不足,中国在教育和卫生方面的投入少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甚至少于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更强的社会安全网将使人们得到更好的保护,这一点对于农村特别重要。另一个提高消费的方式是要改进金融机构,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需要继续加强,但有一个要警惕的方面,即剥削性质的金融机构和不合理的《破产法》会对社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创造独特的创新体制
首先是技术创新。中国的城市化正在加速进行,但是住在城市的人口比例仍然远低于其他工业国家。因此,城市的设计对于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将有重要的意义,包括城市交通、公园等等,这些生活质量因素在GDP里是无法衡量的。虽然中国政府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但在这方面的计划仍是完全有必要的。这些因素往往对市场具有外部性,容易被忽略,因此,市场没有办法协调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
其次就是创新机制。西方的机制是非常有效的,建立在强有力的政府对基础科学的支持上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虽然效率很高,但是扭曲也很严重。以制药业为例,有太多的资金投放在广告上,而不是研究上,而且研究的方向放在了生活药品上,而不是挽救生命的药品上,特别是挽救穷人生命的药品上。这种创新体制通过专利给创始者以垄断权,它们对垄断下的其他创新有时候是起抑制作用的。
我们需要的是以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制度,跟其他一样,“一刀切”的政策总是行不通的。知识产权制度只是创新制度的一个方面,应该有一些工具的组合,包括专利、奖励和政府支持。应该更多地鼓励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比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创造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来促使人们使用知识,并且认识到现有的知识产权总体上说是朝着过度专利化的倾向发展的,而专利化就是把一个公共产品私有化了。
中国需要新的经济模式
最后要强调的是信息对一个国家的作用,好的信息对经济的运转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经济非常复杂,政府经常没有合适的信息来做决策。私人和政府官员都有可能提供扭曲的信息或者是部分隐瞒信息。实际上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就是一个错误的信息所造成的。这让我们看到了多重信息渠道的重要性。活跃有责任的媒体是可以起重要作用的,要发挥作用就应该被赋予各种信息的接触权利,国际上都日益认识到应该通过自由信息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在转型期间所采取的实用主义精神,我认为这是中国成功转型的原因之一。现在中国“过河”已经一半了,我们对河岸那边也看得更清楚了。市场经济模式被有些人推崇为所谓的自由市场的模式,事实上是非常极端的,在任何其他市场里都没有真正地被采纳过。比如美国的极端主义者提出社会保险要私有化,这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强烈反对。每一个国家对产权都有很多的限制,并且要求拥有产权者要负一定的责任。中国现在日益认识到它所选择的方式可以是非常不同的,选择何种市场经济就会创造出何种社会来。
即使中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与它的国情和价值相一致,那么也需要一个新的经济模式。中国的“十一五”规划已经反映了这种新的模式,而且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将为提高中国人今后几十年的生活水平提供很好的基础。
❽ 中国经济发展三种模式
实际上这可以分别写上3本很厚很厚的书,概括的讲就是:
温州模式的特点,民间资本即是私营经济活跃。
苏南模式的特点,以国有企业为依托发展当地。这也是为什么江苏的GDP超过浙江,而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不及浙江的原因之一。
珠三角的特点...也许就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成本的技术,成为加工中心。现在产业已经是2次升级了。
❾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所谓复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学制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学术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表述不一。
从宏观上来进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政府主导市场经济,二是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方向,三是循序渐进的改革道路,四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可以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依据我国国情建立的发展模式,是有效发挥国家主导作用的模式,它以培育多元利益主体, 增进公民福祉为核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均衡发展模式。
如果从微观上进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可以暂时概括为增长优先、投资驱动、沿海先行和出口鼓励四个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为我党的方针路线,从此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意味着要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