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倡导与发扬宁波精神对宁波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首先谈宁波精神,城市精神首先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本质上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核心的体现。要认识到,这个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培育和形成的。一定意义上说,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可以这么说:一个国家,以文化来论强弱;一个城市,以文化来论品位。好比说,一个人的素质高不高,也是由文化来体现。所以说,城市精神的确是城市的灵魂。比如说,美国纽约的城市精神是什么呢?也是有四句话,美国纽约市的城市精神是“高度融合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竞争力,非凡的应变能力”。这也是长期培育积淀起来的。你比如说高度的融合力,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必须有强大的融合力,用我们的话说,真正做到五湖四海;卓越的创造力呢,它在世界上招揽了许多优秀分子,这些优秀分子通过移民的形式居住在美国。它有一种强大的创造力,还有强大的竞争力,有了融合力有了竞争之后就产生一种竞争力。再比如说法国的巴黎,听到巴黎就让人联想到巴黎是时尚之都,文化之都,所以说这个城市的精神是经过长期的培育凝聚出来的独特的魅力。那么我们宁波有没有这样独特的魅力呢?宁波的城市精神是什么?我们把宁波城市概括为四句话,叫港城、商城、名城、绿城,宁波的城市精神有八个字,这八个字是“诚信、务实、开放、创新”,同学们听了以后似乎会感到这八个字个性不强,这八个字放到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单位都可以通用,但作为一种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就像我刚才说的,是一种长期的积淀和积累而形成的,这八个字对于宁波来说,是有着雄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的。提炼宁波精神也是经过了比较漫长的时间。远的不说,近十年,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十年提炼,最后今年经过市民、网民的投票,尊重民意,产生了这八个字,因而,这八个字在宁波来说,大家感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深厚的底蕴。
我简要地讲这八个字的宁波精神,同学们还可以进一步展开来去研究体验和发展。
宁波精神的第一个方面是诚信。诚以待人,这是和宁波的文化尤其是商业文化分不开的。宁波自古以来,就是非常注重诚信的城市。我看了一些书,我们宁波在历史上也有许多学派,包括四明学派,浙东学派等等。这些学派呢,虽然说各有不同的方面,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以诚信立业,这个诚信是一以贯之的。所以诚信有着这样的一种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谈到讲信用,要讲到宁波帮的问题,因为宁波帮就是靠信誉发展起来并影响整个世界的。宁波帮是相当有影响力的。宁波帮商业上“诚信立业”的风气体现了宁波商贸文化的一种经久不衰的情况。老师们都给同学们讲过历史上的事,历史上我们国家也是有很多的商会,比如徽商、粤商、闽商、宁波帮,这些商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变迁,不断变化,到了近代乃至现代以及前不久也有些商会在消亡,比如说安徽的一个商会,前几年朱总理在任的时候打假,首先被查处的就是这个商会,打假以后现在销声匿迹。现在剩下两个比较有名气的商帮商会,一个是温州商会,一个是宁波帮。前年温州召开一个世界温州人大会,总结温州商会的精神,当时就谈到他们比较害怕宁波帮,这两个商会比起来还是温州商会比较害怕宁波帮。为什么呢?还是宁波帮的影响力比较大,不仅是上面讲到的有着雄厚的商业文化的氛围和底气,而且培育了一种经久不衰的商业文化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就体现在诚信上。那么对宁波的诚信精神,历史上有许多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比如说孙中山先生来宁波的时候曾给予宁波帮这样的评价:凡是我们国内有港口有商业繁华的地方,不能没有宁波人的事业,即使在欧洲,遍地也有宁波人的足迹,所以可见我们宁波的诚信的影响力和巨大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也对宁波帮发表了指示,他在那个时候提出来,他要求要保护宁波帮大众小资本家房屋的财产,邓小平更是明确地提出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团结起来建设宁波。所以去年我们召开了宁波帮大会进一步对宁波帮的精神进行了提炼总结,以利于我们更好地弘扬诚信立业的精神,把现在的事情办好,其中宁波大学也是宁波帮慷慨捐献的,才有现在这样好的环境和氛围。
宁波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务实。首先体现的就是一种实事求是,在宁波来讲,就是低调办事,不事张扬。务实的宁波人长期受浙东学派的熏陶,强调的是要实事求是。浙东学派的核心的思想是“经世致用”。务实就是这一哲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对务实有很多历史人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解释,比如南宋诗人陆游对宁波人的影响是这样描述的:高帆斜挂夕阳色,急橹不闻人语声。这句“急橹不问人与神”就体现出宁波人古老的默默无闻的实干精神。急橹的意思是在大海中拼搏,出海以后划船的速度相当快 ,连话都说不上,真是默默无闻地干实事,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埋头苦干。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也才有了今天宁波的发展。前些年来,为了发展的问题,如何发展,在全国争论不休。很多问题在争来争去,大家在争论的时候我们宁波人不去张扬,而是艰苦做事,就像上面这个诗中讲到的,我只做事,少说多做,所以才会有今天这样一种先发的优势。有一个好的发展下去的基础。所以有人讲宁波地方确实是众富不露富。我是北方人,南北文化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北方人比较豪迈,有时比较张扬。比如口袋里有100块钱,他可能马上就说我有100块钱我现在请客,那么我们宁波人不是这样,不知道他兜里有多少钱(笑),是这么一种文化差异。有可能兜里有100块钱,他可能就说只有50块钱,是不露富不争富。正是有了务实的精神,所以在前几年的体制改革中我们确实抓住了一些机遇,比如说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培育。所以务实在宁波来讲又是那么得值得大家琢磨、思考和接受,同时又感到那样的亲切。当别人争论的时候,宁波早已走在前头,用一句诗来讲,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宁波精神的第三个方面是开放。开放的意义同样是非常广泛的,开放体现了我们博大、包容的海洋般的胸怀,是海洋文化的熏陶、延续和发展。开放体现了海纳百川,以开阔的心境吸收一切世界文明的成果的精神,也体现了历史上宁波人就有这样的特征。那么现代更不用讲了,宁波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而且是我们国家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宁波精神的第四个方面是创新。宁波人之所以能够发展事业,走出国门,在世界上闯荡,而且能够闯出一番事业,就是有了注重开拓进取的创新的精神。创新对宁波来讲,是宁波的根和魂,因为创新不仅是反映了宁波长期以来的这一种精神,更是体现了时代的精神、时代的要求。如果说我们过去靠创新来获取今天的发展的优势,那么今后仍然需要靠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宁波获得不断的进步。所以我这里讲了以后,这个“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一般意义在宁波就不一样了,而这种精神的产生就来源于宁波七千年的历史的积淀和熏陶。所以这种精神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和凝聚,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我讲个数字,自唐朝到清代,宁波中进士的就有2432人,其中出了12个状元。那么还有我们八十多位院士,包括路甬祥、童第周、谈家桢等。同学们有机会的话到古慈城看一看,会给你们很多历史的启示,这里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科举的情况。
宁波精神,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来自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些我不准备展开来讲了。我今天为什么要先做一个宣传员,在宁波大学宣传宁波精神。因为在座的同学们,我想大多数都是出生在宁波的,当然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时我在想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志向和发展目标,但是我想不管你是哪里人,不管你将来走到哪里,从事哪一个行业,都要记住宁波精神,记住宁波精神在你成长成材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当然我讲这个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同学们毕业之后能够更多地留在宁波,或者是继续深造(有的要出国留学)后也能够回宁波,因为宁波的建设更需要你们。宁波精神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弘扬继承,用宁波精神来更好地推进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把我们宁波这个美丽的城市建设得更好。
❷ 浙东学派的史学研究
浙东学者在研究经学的同时,对史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梁启超则认为清代史学开拓于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人,并自成系统,堪称清代史学界的楷模。浙东学者的史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浙东学派认为,“公天下”就是能使老百姓“各得自私、各得自利”的天下。崇公灭私虽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观念,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公”是以政权来体现的,政权又以君主为代表,因此,“公”到最后就归帝王一人所有。几千年来,这种公私观念在中国社会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只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明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浙东地区,这种传统的公私观念才开始动摇。这从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端倪。
第一,黄宗羲认为:“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也。”“民买田而自养,犹赋税以扰之,……是亦不仁之甚,而以其空名跻之,曰君父君父”。他从秦汉以来田产私有的土地关系中得出了天下是百姓的天下的结论,指出君王把天下当作自己的私产无疑是世上最大的盗贼。
第二,他从人生来就自私自利立论,认为天下百姓和君主一样,生来就有自私自利的权利,因此君主和天下人具有平等的权利。君主的所谓“公天下”也只是他自己的私,“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也。”
第三,他祭起上古三代的大旗,称“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有公的天下就是统治者能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天下,就是能使百姓各得其私、各得其利的天下。 浙东学派主张民富先于国富。儒家的民本思想植根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强调国家应以“保民”、“养民”为最高职责。在为何富民和怎样富民的问题上,儒家主张:
一是要以农为本,致富的办法是“强本”、“务本”;二是在富民的目的上把强国放在第一位,认为富民是为了强国;三是在富民的原则上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提倡“均富”论。
而浙东学派的富民思想立足于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反映了新的时代气息。首先,他们所重视的富已不是“本富”而主要是“末富”,认定“商贾”与“力田”一样都是致富的正途;其次,他们认为只有民富才能国富,“夫富在编户,而不在府库。”富国和富民,富民是第一位的。再次,他们反对国家打着抑兼并的旗号来压制、侵夺富民的财产。黄宗羲一再强调,解决土地问题不能“夺富民之田”,主张对富民也进行授田,“听富民之所占”,反对均富。这种富民观念显然是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 浙东学派反对空谈义理,主张义利统一。儒家义利观的基本观点是重义轻利。“浙东之学”被朱熹指斥为“专事功利”。这说明浙东之学的“义利观”是与发达的商品经济要适应的,是与重实利讲功效的社会要求联系在一起的。黄宗羲对孟子的“何必曰利”作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其一,孟子所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正言仁义功用,因此是义蕴含利,义利统一的。其二,事功与仁义并未分别,“后世儒者,事功与仁义分途”,非孟子所说仁义。其三,他还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是人的生存需要。人应尽其所能为社会服务,但社会对个体的地位和权利也不应漠视。这就基本上确立了与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义利观。
值得一提的是,浙东学派的这种公私观、经济观、富民观、义利观,由于切合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因而从明清以来一直对浙东社会有深刻的影响,世代相传,庶几已成浙江人的文化自觉,而强调个性、个体、能力、功利、注重实际也成为浙江人文精神的重要表征。
❸ 浙东学派是怎么样兴起的
盛极一时的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重地--白云庄浙东学派(或称浙东学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个派别,其源起于宋,发达于明清时期。其代表人物多为活动于今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的学者。其为“宋学”及明清学术中的显学之一,对近现代学术和海外学术(尤其是日本和东南亚)影响很大。浙东学派有“广义浙东学派”(一称,“浙学”)和“狭义浙东学派之说”。浙东学派的学术思想体系庞杂,著作繁多,其重要学术取向是“经世致用”。
清代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一批富有创造精神的学者。他们不仅具有渊博的学识,熟谙传统文化,而且善
[书籍]
书籍
于独立思考,敢于超越传统,质疑辨异,开创新说。黄宗羲自称:“予注律吕、象数、周髀、历算、勾股、开方、地理之书,颇得前人所未发。”( 《黄宗羲全集》第10册第509页)章学诚则说:“学诚从事于文字校雠,盖将有所发明。”(《文史通义.外篇三》)职是之故,清代浙东学人在褒贬臧否学界、文坛各色人物时,也多以是否富于独创精神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例如,黄宗羲就对弥漫于明代诗坛的拟古主义深表不满,他尖锐地指出,一味仿效古人,附和“一时习气”,就“不可谓之诗人”(《景洲诗集序》)。而对敢于创新的作家、诗人则倍加赞赏,如赞扬李杲堂的诗:“皆自胸中流出,而无比拟皮毛之迹”(黄宗羲:《李杲堂文钞序》)。他还盛称金介山之诗语必己出,独具风韵:“昔人不欲作唐以后一语,吾谓介山莫不欲作明以前一语也。”(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❹ 明代浙东文化对浙商的影响
“浙东学术”之所以倍受瞩目,在于它出了许多一流的学人。自东汉以来,浙东出了不少全国知名的、走在时代最前沿的一流学人,如王充(27-97?)、吕祖谦、陈亮、叶适、王阳明、朱舜水(1600-1682)、黄宗羲、章学诚、章太炎(1869-1936)、鲁迅、蔡元培等。正如有的学者所言:“从南宋开始,越在全中国思想、文化、教育领域常常处于领先地位。从理学到心学,到民主启蒙思想,到研究西学,到介绍马克思主义,越都有杰出代表。”特别是它出了全国一流的浙东学派。浙东学派是中国最有名的、地域性的学术流派。30年代的何炳松(1890-1946)说:“著者的愚见以为在我国学术史上要以浙东学派为最有光彩。”浙东学派,不仅仅是浙东地方的,它也是中国的,按照现在时髦的企业命名法,它的前面应冠以 “中国”二字,称“中国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是中国学术的精华,“要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必须研究浙东学术史”。浙东是一块不起眼的小地方,然而浙东籍学人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却是非常了不起的。浙东学术,不仅是民间的,而且是先进的。浙东学术是中国学术的精华。明清中国学术史上的几个坐标点,都是浙东学人开创的。国家思想对现状是维护的,民间学术对现状是批判的,浙东学术的特征就在于批判性。浙东学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时常处于时代最前沿位置。浙东学术代表了当时人类思维的最高成果,这种成果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它虽也有地域性名词,但影响却是全国性的。浙东学术,不仅在国内占显要位置,而且在国外,尤其是在东亚的日本、朝鲜,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历史上,中国是东亚大国,而日本、朝鲜则是毗邻的小国,同属汉文化圈。中国是先进国家,而日本、朝鲜则是落后的国家。文化的影响,总是遵循先进影响落后、落后靠拢先进的规律。所以,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有着巨大影响力。浙东学术对东亚的影响,正是发生在这种背景下的。
第二,有富有活力的宁波商帮文化。宁波商人善于随时代前进而前进。宁波人经商的历史很早,起码在明末,已开始出名。在当时的首都北京,宁波商人控制着北京的中药业、成衣业、钱庄业等行业。近代以后,他们又凭沙船业、钱庄业等,挤身中外贸易。明清时候的十大商帮,发展到20世纪初,有九大商帮淘汰出局,唯独留下了宁波帮,并一直薪火相传,成为浙商的主干力量。“宁波帮”曾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商帮之一,“无宁不成市”的说法充分形容了他们的地位。在中外贸易中,宁波商人较早地接受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商帮,涌现出包玉刚、董浩云(1912-1982)、邵逸夫、王宽诚、陈廷骅(1920-)、厉树雄等名闻中外的巨商。宁波帮所具有的开放心态、合作精神、创新意识、诚信务实等人文精神,支撑着宁波帮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中国号称有“十大商帮”,宁波帮最晚出,也最有生命力,影响也最大。
❺ 清代浙东学派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黄宗羲是清代复浙东学派的创... 《大秦制帝国合集》 (一) 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 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 不幸的是,作为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核心的官方... 清代八股文 八股文这一经历明清两代,延续了五百年的惟一教育、考试专用文体,五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无一不是这一教育制度训练出来的人。在漫长历史时代中的那些名人,那些学者,那些志... 野史记 本书所写,大都是野史所载——野史与正史重合的地方,当然也有。野史的好处,不用我说,大家都晓得。可以道听途说,可以揭隐发微,可以专事小节,可以不顾大义,可以情有所... 秦相吕不韦 战国末期,巨商吕不韦游历列国,目睹战争频仍、百姓惨苦,立志一统天下,求得国富民安。在一次去邯郸的路上,他与赵女邂逅,彼此引为知已。随后,他遇见秦国在邯郸的质公子...
❻ 台州人文精神对台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弘扬人文精神 彰显软实力灵魂“软实力”是相对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而言的,指一地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其中人文精神是最具本源的因素,寓无形于有形,影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深刻影响人的精神面貌、文化形态和发展模式。增强和提升软实力,最根本的是要致力于人文精神的传承、改造和创新。“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是对台州人文精神特征的鲜明概括,并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弘扬台州人文精神,有利于提升台州软实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一、顺势而为,铸就“台州魂”
人文精神的形成,是在特定的资源禀赋环境中、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可持续发展,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离不开当地特定的资源环境、生活方式和人文基础。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新教伦理观,如诚实、守信、勤俭、敢冒风险等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诺斯(1994)指出,决定制度变迁的渐进性特征主要是由非正式制度的演变的渐进性决定的,即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等。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坚持以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为先导,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造就当下具有强大张力的优势产业、充满竞争活力的发展机制和富有独特魅力的台州精神,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沿着制度变迁原有路径和既定方向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善创造、重实干、勇开拓”对于台州较早确立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经济发展道路,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善创造”成就台州腾飞
台州地处高山与大海之间,土地资源稀缺,交通不便,又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国有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紧张的人地关系迫使台州人敢闯、敢冒,形成了务实、灵活、创新的人文精神。也正是这种善创造的人文精神,促使台州人突破改革开放之初各种制度和观念的桎梏,克服资源、人才、资金短缺等障碍,为台州经济起飞创造了先发优势。
早在八十初,台州创造性的提出实行“三大开发”(开发荒山、荒滩、荒水),发展“两水一加”(发挥台州“水产、水果”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开展“两建一出”(建筑业、建材业和劳务输出)、收旧利废等,有效地突破资源和制度的限制。利用发达的加工业,大力兴办各类市场,走出了一条资本原始积累的创新之路。利用民间的“做会”传统,通过“合伙经营”和“打硬股”的形式,最终在全国率先形成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工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专业人才的匮乏,迫使台州人较早地开始“对外引智”,打破人才流动的制度性制约,外聘沪杭等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星期日工程师”。
台州的创新精神还体现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温岭的“民主日”、玉环的“民主听证会”、路桥的“民情夜谈会”等基层民主政治形式的出现,通过鼓励群众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愿望,实现了干群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经过长期的实践深化,形式不断完善,形成“民主恳谈”制。“民主恳谈”使台州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与此同时,党代会常任制和“全程办事代理制”等创新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现了以民间和政府的互动、联动为途径,以“民营经济、民办文化、基层民主政治”的协调发展为重要特征,以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二)“重实干”成就制造台州
台州所处的浙东南,历史上是浙东学派、永嘉学派等注重事功的学派的重要发源地。无论是以叶适为代表的“务实而不务虚”的永嘉学派,还是以陈亮为代表的“才德双行、义利双行”的永康学派;无论是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切于实用”的金华学派,还是提倡个性自觉和主体能动的阳明心学,他们的思想精髓就是重功用、重实利,主张“通商惠工”,形成了“义利并存、工商皆本”、否定和突破“重农抑末”的传统经济观。这些都塑造并强化了台州重商创业,较少受传统制度约束,强调结果,务实而善操作的文化精神底蕴。
“重实干”体现了台州人对市场敏感,反应快,善于把握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之初,抓住“短缺经济”的机遇,放手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放开发战略的机遇,用足用活国家的政策,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台州块状经济。抓住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做大做强台州的制造业。目前,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医药化工、塑料模具、家用电器、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食品饮料、鞋帽服装等九大支柱行业的产值已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塑料、缝制设备、家用电器为台州的五大主导行业,呈现出产业集群化、企业大型化的趋势,有48个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至今已获得“中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国水泵之乡”、“中国阀门之都”、“中国工艺品之都”等9个国家级之都称号。其中,汽摩及配件行业以吉利汽车和钱江摩托为龙头,有生产企业4500多家,80%以上的配件都可以在台州加工完成,配套能力强。
台州的活力在民间,台州经济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和庞大的群体阵容。全市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30万家,平均每二十人就有一个创业者,位居全国前列。在公布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台州被认为是文化竞争力较强,排名第十三位,其创业精神和创新氛围等比较有利于经济发展。可以说,台州的人文精神营造了一个人人想创业、能创业的发展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创业活力。(三)“勇开拓”成就青藤经济
台州地处东海之滨,海岸线为浙江省之最。自汉置回浦县始,三国吴设临海郡,并在此首航台湾,那种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勇立潮头的海洋文化。形成了台州人四海为家,闯荡世界的文化特质,奠定了台州人勇于开拓、敢于冒险的精神,铸就了另类的经商意识。海洋文化形成了台州人动态的思维习惯,同时历经台风灾害磨练,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台精神”不断散发新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成千上万的台州人背井离乡、走南闯北,修鞋、弹棉花、鸡毛换糖和从事贩运、建筑等,寻找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市场缝隙,这既有资源匮乏的客观动因,更多的是根植于性格中敢闯敢冒、务实重商海洋文化的内在冲动。随着创业资本不断积累,从“货郎担”到台州商人、企业家,从个人的、小规模的活动发展到有组织的商业网络,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台州人的市场、台州企业、台州街、台州商人聚集地,他们的触角已伸向农业、资源开发、制造业、建筑、房地产、物流、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台州商人不仅遍布全国,还延伸到了国外,进入国际经济的舞台,从市场、营销网络、生产基地、技术、品牌、人才等多个方面走向国际化。据统计,台州现有境外企业300多家,境外常驻人员600余人,从业人员1000多人,分布在美国、俄罗斯、越南、墨西哥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8个,中方投资额1892万美元,带动出口38680万美元,同比增长22%。为适应更高层次创业和合作的需要,台州在外创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上海、郑州、沈阳及境外的阿联酋、俄罗斯等地建立台州异地商会40多个,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解决原来单个商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信息、资源、利益共享,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在外创业的台州人经济是台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百万在外创业的台州人是台州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在外创业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又反馈乡梓,台州人经济就是“青藤经济”。台州有10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台州产品50%以上销往国外,有力地促进了台州的对外交流合作和开放。可以说只要有市场,就有台州商人。
❼ 浙东学派的概述
浙东学派的学术思想体系庞杂,著作繁多,其重要学术取向是“经世致用”专。浙东属学派有“广义浙东学派”(一称“浙学”)和“狭义浙东学派”之说:
狭义浙东学派,指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邵廷采、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为代表研究经学兼史学的经史学派,因这些代表人物均系浙江东部故名。清代浙东学派主要人物均为浙东(今宁波、绍兴)一带人士,学派“影响后来最大者”多在史学,故也称“浙东史学”派。黄宗羲是该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广义的浙东学派,包括“狭义浙东学派” 及浙江其他地区的学术派别,如宋代今浙中(浙江中部地区)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今浙南(浙江南部地区)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注:古以钱塘江为界,分为“浙西”、“浙东”,今杭嘉湖地区古为“浙西”,而宁(甬)绍、台温、金丽衢地区均属“浙东”地区)。
❽ 浙江到底有多发达到底强到了哪种程度
浙江省一直以来是中国的经济强省,也被认为是中国的“省富民富”的典型代表,这一点十分不容易,因为即使中国经济最强省的广东省、江苏省也自愧不如。
正因如此,浙江人对市场经济改革的认知,比全国其他地区的认识的更加深刻;对改革所带来的机会,能更快地把握;对改革大环境,能更好地去适应。在全国相同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之下,浙江民众率先挣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自发地发展起民营经济。也正因为浙江人善于经商办厂的“遗传基因”,其民营企业的经营业绩尤为出色,在全国居于榜首,这是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最重要的深层次的原因。
❾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