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南郑州简介
郑州市,简称“郑来”,源是河南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在3600年前,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
⑵ 郑州的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粮食业。
2018年,郑州市粮食总产量157.3万吨,比上年下降1.5%;其中夏粮产量78.8万吨,下降1.5%;秋粮产量78.5万吨,增长7%。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4.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65.5千公顷,增长0.1%;秋粮播种面积159.1千公顷,下降2.8%。
2018年,郑州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达10143.3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生产总值101349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粮食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2.1%。
(2)郑州市经济发展概况扩展阅读
2018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2.1亿元,增长9.0%;其中税收收入859.5亿元,增长10.9%;市本级收入439.3亿元,增长6.2%。
在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个人所得税46.1亿元,增长13.8%;企业所得税148亿元,增长2.7%;增值税303.6亿元,增长11.3%;契税96.1亿元,增长9.3%;房产税27.7亿元,增长13.2%。
2018年,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1.3亿元,增长20.3%;城乡社区支出597.8亿元,增长1.4%;教育经费支出213亿元,增长21%。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7.9亿元,增长7.8%;科学技术支出36.4亿元,增长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15.2亿元,增长21.8%;公共安全支出74.8亿元,增长11.2%;农林水事务支出73.9亿元,增长12.1%。
⑶ 郑州简要的发展简史,侧重经济方面
郑州概况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 42' -- 114° 14' ,北纬34° 16' - 34°58'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C 。7月最热,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辖12个县(市)、区,其中县1个、县级市5个、区6个。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2.4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697.7万人,中心城区人口322万。郑州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为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已跻身全国综合实力50强、投资硬环境40优、全国综合投资环境前10名和卫生城市行列。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著名历史人物列子、子产、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就出生在郑州。
郑州交通、通讯发达,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陇海、京广铁路在这里交汇,107、310国道,京珠、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机场的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邮政电信业务量位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一个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兼具的综合性重要交通通讯枢纽。
郑州商贸发达,是国务院确定的3个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拥有一大批高档次、多功能的大型商贸设施和辐射全国的商品集散市场,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就有30多家;每年在郑举办的各类全国性、区域性、专业性交易会、博览会、洽谈会上百次;国内外万余家商贸机构在郑州设有办事处或经营场所。
进入新世纪,我们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国家批准郑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机遇,制定了“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千亿,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1.5倍,经济综合实力、城市化水平、辐射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为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十五”目标,我们围绕拉大城市框架,将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建设郑东新区。郑东新区规划范围西起107国道,东至拟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北起连霍高速公路,南至机场快速路,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预计人口150万,融“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环形城市”等众多先进理念于一体。同时,还将本着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并重、协调发展、共生共荣、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的原则,改善老城区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把郑州建设成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75亿元,增长15.5%,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5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14.8亿元,增长32.7%;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到2724.8亿元,增长11.9%;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687亿元,增长2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新增就业再就业10万人、工业技改投资10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新增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0亿元、新设立外资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六个一”目标。全市经济进入全面提速、加快转型的新阶段。
⑷ 郑州近几年来的变化发展
二十多年前的郑州,只有几条主要街道,如:金水路,建设路,陇海路,南阳内路,文化路等,还有就是一些容巷子,如:菜市街,弓背街,磨盘街等等。
即老市区。那里居住的就是郑州的原居民。为什么郑州人的包容性很强呢?她是一个真正的移民城市,铁路和工厂把全国各地的人带到了这个城市。
在郑州,说普通话是时尚和有文化的表象。近年来,省内移民,本地居民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就说的是普通话,小孩只有到了初中以后才会漫漫学会郑州话,但是已经变调了。纯正的郑州话还是留在未拆迁的老城区。
二. 那时候,主街道两旁,法桐树遮天蔽日,满目翠绿,郑州被誉为绿城。即使如此,到了秋冬季仍是黄沙漫天,女人们头蒙纱巾来遮挡风沙。而现在经过数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尤其是黄河防护林带的完善,这种情况已经不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郑州前年还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 三. 郑州传统工业基础薄弱,但是也有几大重要产业,如亚洲最大的铝厂,郑纺机,白鸽集团,现在的速冻食品领头羊,三全,思念,胖哥等等。
⑸ 求郑州最近几年发展概况
90分钟交通圈贯通中原九城 郑汴洛有望建轻轨
○95%的县(市)30分钟上高速
○除了拉萨,飞机通航所有省会
○从周口可直接“漂流”到上海
○90分钟交通圈贯通中原九城
○6条旅游快速通道畅游河南
○郑汴、洛阳有望开建城市轻轨
一条轻轨将贯穿郑州东西,从周口坐船可“漂”到上海,各中心城市间2小时到达,郑州的飞机可飞除拉萨外的任何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城市……昨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准,并印发实施。
5年交通投资2770亿元
《规划》规定了我省未来5年的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将在8.5万公里以上,新增铁路客运专线880公里左右,确保我省95%的县(市)平均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网;建成油气管道2000公里以上,飞机年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十一五”期间,全省交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在2770亿元以上。
届时,我省将建成“三纵五横”铁路网、“六纵八横”高速公路网,形成中原综合运输大通道。
水、陆、空交通体系连成网
铁路:实现“三纵五横”
“三纵”分别是:中部纵向,完成新建京广铁路客运专线石家庄—郑州—武汉段,完成京广铁路信阳—陈家河段提速改造工程;西部纵向,完成焦柳铁路电气化及提速改造工程;东部纵向,完成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
“五横”分别是:中部横向,新建徐州—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北部横向,打通长治—泰安地方铁路;中北部横向,完成新菏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南部横向,打通登封—漯河—阜阳地方铁路;南部横向,争取开工建设宁西铁路复线。
公路:高速绕河南南北10个来回
河南目前已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以京珠、连霍为骨干的“米”字形高速公路交通网络。今后几年,还准备新建焦作—平顶山—桐柏(省界)高速公路,南京至洛阳高速公路河南段,永城—登封高速公路,南乐—林州等高速公路。让我省95%的县(市)平均30分钟以内抵达高速公路网。
届时,我省高速总里程数将有5000多公里,而我省南北距离约550公里,高速里程相当于在河南境内南北10个来回。
空运:除拉萨,飞机与所有省会通航
航运方面,将按照国际航空港标准改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07年完成航站楼、停机坪改扩建工程,年设计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人次。
同时,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将进一步开辟航线,除西藏拉萨外,实现与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和主要旅游城市通航。开辟通往东亚、东南亚、欧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到2010年,使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
另外,我省还将对洛阳机场候机楼、停机坪进行改扩建,争取将洛阳机场建成国内干线机场;对南阳机场进行提升改造,使南阳机场达到国内干线机场的运输水平;并适时将商丘、明港等军用机场改建为军民合用机场。
水运:从周口可“漂”到上海
除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我省还将进一步打造水上交通。“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开工建设沱浍河(夏邑—省界)、沙颍河(周口—漯河)、淮河干流(淮滨—省界)、涡河(马厂—省界)等航运开发工程,提高我省向华东地区的通航能力。
届时,我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584公里,港口泊位数达到145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货运1200万吨、客运400万人次。基本形成通过沙颍河、淮河、涡河直通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多条水上通道。
管道运输:兰州原油直送郑州
管道运输,是输送能源的“专用通道”,未来5年,我省将加大成品油(原油)管道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兰州—郑州—长沙、锦州—郑州等成品油管道,建设郑州大型油品储备中心和输配枢纽,满足西油东运、北油南运和进口国外石油需要。
另外,将加快建设“川气入豫”主干线及支线工程,规划预留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通道,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向全省各地辐射的供气网络。
90分钟交通圈贯通中原九城
交通是建设都市圈的首要问题。《规划》特别列出了中原城市群的交通发展规划。
高速公路方面,新建民权—开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石人山、巩义—登封、新乡—营盘(省界)、济源—邵原等高速公路,实现郑州与区域内各中心城市1个半小时内到达、各中心城市之间2小时内到达、县城和主要旅游区半小时内可上高速公路。
轻轨方面,开工建设郑州高新区—中心城区—郑东新区城市轻轨,加快郑东新区—中牟—开封、郑东新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轻轨及洛阳市城市轻轨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将利用陇海、京广铁路客运专线和既有线,争取开行郑州—洛阳、郑州—新乡、郑州—许昌—漯河等城际列车。
另外,为推动黄河两岸的发展,我省将规划建设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大广高速开封黄河桥及武陟—荥阳、焦作—上街、孟州—偃师等多座黄河大桥,进一步加强黄河两岸的直接联系。
乘旅游专列快速畅游河南
为加快旅游发展,我省还准备建设一批旅游快速通道。其中包括改造南太行辉县—焦作—济源二级旅游公路,新建黄河北大堤孟州—封丘二级旅游公路,促进南太行及黄河沿线旅游开发;改建洛阳—嵩县—栾川一级旅游公路,争取建设洛阳—卢氏、石人山—栾川和三门峡—南阳(省界)高速公路,促进伏牛山旅游开发及豫西经济发展;加快新县—罗山—光山等红色旅游公路建设,促进豫南的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郑东新区5年内成交通枢纽
未来5年,郑东新区将被打造成为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规定,我省将以建设郑州—北京、郑州—武汉、郑州—西安、郑州—徐州的“大十字”铁路客运专线为契机,对郑州铁路新客站、郑州公路客运枢纽站及相关的城市轻轨站、城市公交车站、出租车场站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集中建设。在郑东新区建成包括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在内的多种交通方式合理配置、有机衔接、换乘方便、集疏迅速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⑹ 郑州市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什么
发展的优势:是便利的交通,靠着四通八达的交通商业商品运至全国各地,乃至直接到海关出口,另外就是广大的群众基础,河南现在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人多了就带动了消费。
⑺ 河南郑州经济怎样
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郑州市县域经济的规模、速度、实力、机制、效益,与全国百强县(市)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2003年全国百强县的县域平均GDP总值达到163亿元,平均地方财政收入为8.6亿元,人均GDP为2.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600元,人均农民纯收入5400元,人均在岗职工工资收入1.6万元。而同期郑州市6县(市)县级GDP平均规模95.37亿元,平均地方财政收入3.22亿元,人均GDP为1.38万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465元,人均农民纯收入3386元,人均在岗职工工资收入10494元;县级GDP平均规模、平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农民纯收入分别比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低41%、63%、42%、82%、37%。由此可见,郑州市县域经济无论是发展水平还是竞争力,相对于全国百强县都处于明显劣势。
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郑州县域经济典型的农业经济特征明显,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近几年虽有所发展,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仍然很小;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资源性加工企业规模偏小,能力较弱;现代高科技企业起点低、数量少,技术含量仍然较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目前郑州市6县(市)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7.3∶63.7∶29。
3、县级财政运转困难。财政是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决定了财政状况。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来源渠道单一,直接表现为各县人均财政收入差距巨大,最高的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664元,最低的县人均220元,县(市)之间相差悬殊。6县(市)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2000―2003年,全市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3%,而财政支出年均增长21.9%。财政收入的增长远滞后于其支出的不断扩张,使得县级财政只能疲于应付人头费用,而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极为有限,县级财政入不敷出,运转困难。
4、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使县域经济发展深受“失血”之痛。2003年,6县(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0亿元,仅占郑州市各项存款余额的12.7%;6县(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只有187亿元,仅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9.4%。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受待遇、人居环境等条件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级企业工作的更少。由于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吸引力,县域80%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四是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5、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3年与1997年相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6%,远低于“八五”时期年均增长17.6%的水平;2003年6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86元、6299元,差距达46%,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5.1个百分点。
⑻ 郑州发展史
郑州历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部分学者认为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20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二七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罢工,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建有“二七”纪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这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象征。因此,郑州就以“‘二七’城”著称。现在市中心已经形成‘二七商圈’,是郑州市内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地区。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著名历史人物轩辕黄帝、列子、子产、申不害、韩非子、郑国、陈胜、张良、潘安、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高拱、李诫、李驰航等出生在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