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1.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了,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
,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支
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
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
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
际分工体系的最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
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加上过份依赖海外市场
,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
2.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加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金融
资本市场的规模日渐扩大,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在国际
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大量“热钱”用于炒汇投机谋利。据统计,90年代
中期国际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而其中用于国际贸易的
交易额不足2%。国际货币交换已与国际贸易中的物品交换相脱节, 规
模庞大的金融活动早已失去了相应的物质生产与产品的支撑。大规模投
机套利活动不仅直接打击了新兴工业国正常的经济活动,而且也没放过
像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的金
融投机行为导致原来欣欣向荣的东南亚经济在很短时期内灰飞烟灭,整
个亚洲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
国际投机资本的猖獗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以美国为首
的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转移产业及技术时,逼迫发展中国家
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开放金融市场。在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发达国
家资本投机财团所支配的财力远大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实力,自然
就能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亚洲金融危机是这些投机资本
破坏全球经济稳步发展的最明显例证。
由国际投机资本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危害了亚洲国家的经济,
而且也危及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以“
信用”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混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就在劫
难逃了。
3.贫富差距加大。许多人对于经济全球化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希望
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过上富裕的生活。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对不
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说得再准确一点就是,一部分人利用经济全球化
谋利,而另一部分人被迫接受其后果。前不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
了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呼吁人们重新认识经济全球化,逐步缩
小当前世界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报告指出,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他们拥
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球出口市场的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
%,全球电话总数的74%;而占全球人口总数1/5的贫困人口在上述几
项上的占有率仅约1%。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相差74倍, 而
在1960年,这种差距还仅为30倍。此外,200 名最富有者的资产超过占
世界总人口41%的人的收入总和。在过去4年里,这200名富翁的财产增
加了两倍,达一万亿美元以上,相反,每日收入少于一美元的穷人仍维
持在13亿左右。
通过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提供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全
球化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但贫富国家并没有能够平等地分
离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贫富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面对这种趋
势,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经济全球化不是为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仅仅是为了某些人牟取高额利润,那么这样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
家有意义吗?
⑶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2014·荆门)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它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贫富差距悬殊。
⑷ 经济全球化会带来危害吗
经济全球化也会带来危害。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则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国际游资的存在肯定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制造者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
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的经济震荡很可能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4)经济全球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扩展阅读:
发展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在21世纪最大的发展机遇就是经济全球化。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符合中国的最大国家利益。
至少到目前为止,不少分析都表明,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收益并未在各个国家均匀分配。南北之间的差距在扩大。但是,从市场化改革的发展绩效来看,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世界银行认为。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贸易、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国内高储蓄率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⑸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特征会得到充分体现;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使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和民族冲突会更加激烈和尖锐;少数大国一手操纵世界经济事务,使平等互利原则和国际间的合作屡遭破坏;
局部地区的民族摩擦、经济危机以及政治经济的震荡也极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扩展,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5)经济全球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扩展阅读: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
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⑹ 请问: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全球经济是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基础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大融合的过程.
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和主体.与任何事物一样,经济全球化也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是经济殖民化和加
剧南北两极分化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最初发动全球化的本意是通过全球国际分工,让自己成为资本和技术的
供给国.然后把其他国家变成依附型工业国家.农业国家或资源产地.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
工业化加速了这一过程.
新兴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令西方资本由此找到了庞大的投资市场,销售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使西方资本
开始了向全世界的大规模跨国流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虽然批上了民主,自由,人权等更温柔的面纱,但这
并不能掩盖经济全球化的不平等性和剥削实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的殖民主义的开始.在参与到
全球化的所以200多个和地区中,大约有20多个发达国家处于支配地位,它们是规则的确立者,也是主要
的获利者.
这些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三个阶段和两个渠道获取利益的:在购买阶段,一低廉的价格从发展中国家获取
能源和原材料;在生产阶段,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进行盘剥,赚取高额利润;
在出卖阶段,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压低原材料的和初级产品的价格,抬高技术,品牌,高端产品和知识产权的附
加值从发展中国家大捞一笔.
此外,有两个牟利渠道:一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实施巨额贷款,进行债务盘剥;二是利用自身的
优越环境吸引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优秀人才.
经济全球化的不平等性所导致的后果,一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或多或少地被跨国公司所垄断,缺乏关
键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没有全球知名的民族品牌,高端产品市场也基本上被跨国公司垄断.二是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加剧,这些现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其背后不过是发达国家不高污染,高能耗和低附加
产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狄更斯时代英伦上空的腾腾烟雾,现在已经随着跨国公司的一笔笔投资转移到了发
展中国家.三是发展中人才资金的外流,投入巨资培养的大量人才被无偿吸引到发达国家,资金则通过利润,
利息和不平等交换流向发达国家.去最终后果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只占世界人口15%的西方国家集中了
全世界的绝大部分财富.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即使在发达国家里,由于采用高新技术形成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也是相当数量的劳工和民众的利益受到损失。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少数国家还借经济全球化之机,向别国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经济全球化不可能健康发展,并将不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事业。
⑺ 面对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应如何更好的实施对外开放 谢谢!!!
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我国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除了正视和积极参与之外,别无选择。一方面,绝不能因为经济全球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风险,就置身事外,甘当观潮派。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我们必须树立起全球意识,具有世界眼光,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全球化进程,勇当弄潮儿,借助世界经济的舞台,实现振兴中华的大计。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不能对全球化抱盲目乐观的态度,不应把全球化理解为西方强国会自动放弃强权政治和掠夺政策,以及从此便天下太平,世界大同,而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有清醒的估计。 (一)根据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提高国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的实力
在明确了国有经济必须重点驻守的产业领域以后,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国民间的民族产业资本。与目前经济全球化中资本过于张扬的情况相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以来甚至改革至今,民间资本仍受到过度的压制。资本受到各类政府机构和过时规章的歧视、排挤和随意浪费的现象依然严重,资本产权的界定工作迟迟难以完成。因此,中国的资本力没有得到应有发挥,甚至在民间资本较快积累起来的地区,资本外逃的现象相当严重。对此,中国倒是应该从政策上重新尊重资本(民间资本),给资本以应有的和合理的生产要素地位,尽快完善资本市场,保护资本所有者的正当权利。以使中国真正的民族资本迅速壮大起来,而能与市场上的国际资本相抗衡。同时,要大力加强相应的基础性经济制度建设。比如,民间创业的行政管理制度环境建设,中小企业的辅导制度建设,教育普及和水平提高的制度建设,科技开发和运用的制度建设,其他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及要素产权保护的制度建设。同时,为了提高国家和地方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成功度,一定要加快各级政治体制民主化的进程,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从大到小的有激励、有效率、有制约、有活力的各级政府。
(二)特别加强对金融市场完善化和金融监管高级化的力度
中国作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货币金融的经营和监管还有很重的计划经济下财政性方式的印记。面对新的市场化环境,银行业不注重盈利性和风险性的同步提高,不注重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得中国经济的金融深化受阻;同时,金融监管部门满足于简单和低水平的监管方式,不愿放开民间金融,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在相当程度上名不符实,金融监管能力也无法提高。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正是以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为先锋的,一个没有管理民间金融市场经验的政府,恐怕是难以应对当今复杂的资本流动浪潮的。
1.调整我国利用外资政策,适当增加外债的比重,有步骤地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当前,我国已出现了重复投资和广泛的生产过剩(605 种主要产品有80 % 即484 种过剩) 。但是,仍有许多经营不善的企业通过引进外资求得生存,于是出现了利用外资排挤中资、大量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排挤经营良好的大企业的劣胜优汰现象,加大了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而我国需要发展的新产业,或由于外方不愿转让技术,或由于我方要保持控股权和市场份额,无法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这种情况表明,当前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有一部分是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鉴于发达国家利用外资的结构都是证券投资规模最大、债券次之、直接投资最少,我国也应调整引资政策,适当增加外债在引资中的比重,有步骤地开放股票市场(如首先开放证券投资基金),利用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多利用可以被我国企业自主使用的国外资金。
2. 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由于我国基本上处于单方向引进外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被资本项目的逆差抵消了不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重复投资和产品过剩,表明我国已存在过剩资本(不能带来好收益的资本),因此,鼓励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特别是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应该提上我国的议事日程。
3. 有步骤地、积极地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是逐步开放证券市场的需要,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的需要,也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的需要。不能因为防范金融风险而放慢这一进程。人民币应实行自由浮动制,其汇率应由市场关系决定,这将提高人民币汇率决定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币的信誉。 目前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实际上是对美元的钉住政策,而美元是随时对日元、欧元上下浮动的,因此人民币也被动地对日元、欧元贬值、升值,这样,人民币的价值就被扭曲,独立的货币政策就打了折扣,不利于人民币的信誉,不利于人民币将来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三)积极发展国际贸易,注意控制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扬长避短,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如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产品出口以及旅游服务),另方面可以在引进国外较高技术产品过程中争取到一个新技术消化吸收的时间,以开发出自己的新技术产品(如中国的家电业和电脑业)。这样,可以促进中国自身的资本积累和二元经济转型。只要掌握好贸易发展的进程,国际贸易是比较有利而比较安全的。相反,国际资本的流动就不一样。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不使用国际资本几乎就不可能。但是,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和不确定性太大。我们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要注意分析各类资本的背景和结构。尽量引进比较稳定的资本,防止短期的“热钱” 性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冲击。
(四)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建设,尽中国的所能去维护一个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尽管中国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建立一个全球各国经济进行分工合作的制度基础,也难以充分影响发达国家采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行动,甚至可能将面对经济全球化因其无序的扩张而在不久夭折的不利局面。但是,即使在万一发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崩溃而我们不得不关上大门之前,我们还是要尽量利用全球化的机会来加快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和政治活动过程中,努力尝试推动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建设。因为,形成合作共识的国家越多,则从事这方面努力的力量越大,因而越有可能将目前的大致尚存的和平和发展局面延续下去。
总之,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树立积极辨证的防风险意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竞争中增强实力。世界上一些小国家面临经济全球化的风险绝不比我们少,他们能够勇于参与,借势长势。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够趋利弊害,化解风险,展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与风采。我们不能因中国是一个大国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妄自菲薄。正确的方针应该是既要积极大胆,又要从容谨慎,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空间
⑻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依赖程度也越强,但是由于经内济基础和容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影响,没有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当经济危机爆发时,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快速的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2、经济危机的收益者是国家金融炒家,是发达国家的代表。这也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后发达国家更加有侵略性,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别国经济和掠夺别国的财富。
(8)经济全球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扩展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⑼ 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为减轻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如下对策:一、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多个方面,而出口的快速增长、资本流入、外汇储备迅速增加,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从对外贸易入手,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较为不易。不过,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中,对美顺差最大,来自于美国的压力也最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对外贸易地理结构来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针对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压力,在继续鼓励外资流入的同时,我们的企业可以适度考虑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针对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适当控制其增长速度。也可以考虑推行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渐进式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打下基础。二、在全球化背景下权衡人民币升值问题,适时调整汇率水平与汇率制度从国际经验来看,既然经济大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面临汇率升值的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在人民币未来的升值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广场协议”那样的大幅度汇率调整极为重要。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签订类似“广场协议”式的国际性文件。为此,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适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认识到,成功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稳定、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产业间的平衡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都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而这一点,有待于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升值预期。要综合处理汇率升值影响物价水平所产生的问题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基于巨大的升值压力,我们必须对其可能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实事求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国汇率波动的历史教训才能真正有助于我们借鉴。汇率问题涉及面甚多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国际交往的情况下汇率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从整个日元的升值中,就长期来看,日元的升值导致了日本物价的整体下跌,日本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保持低水平,年代中期以来多年出现负增长。所以说看本币升值对物价的影响不能只看眼前,而要着眼于长期,着眼于对未来物价的影响,对长远的整体经济的影响。那种认为人民币升值可能抑制当前通货膨胀趋势的观点,短期来看也许可行,长期来看,还可能进一步形成通货紧缩趋势,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不能单从本币的升值来看对物价和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不能因为眼前出现的通货膨胀趋势而寄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短期通胀压力。在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毕竟,通过人民币对外升值来抑制通胀的短期作用也是有限的,但汇率升值对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整体的,且宏观经济政策对物价的影响也会抵消本币升值对通胀的抑制作用。所以说,要认真研究综合处理汇率升值通过影响物价,进而影响经济系统的问题,为未来人民币升值后减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做好准备四、其他减轻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的对策针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作为出口企业来说,要努力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变原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做法。针对出现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下调的压力,以及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西部大开发的措施,扩大内需来解决。针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储备风险,我们要深入研究未来世界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根据我们进口规模,适时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总量规模。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加投资、融资渠道。 刘建江根据:《机遇与挑战:中国直面世界金融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整理。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化解人民币升值风险内容提要:为了化解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引起的巨大风险,同时又避免国际游资撤离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就必须改革汇率制度。可行的方案是:允许人民币汇率在一定区间内波动,而国家卖出外汇的汇率仍锁定在现有的汇率水平。在汇率制度改革后,其他相关的制度也应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一方案可以化解升值预期引起的风险、避免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的重大冲击、增强调控汇率的主动权、实现外汇风险的分散化,同时还可以避开人民币值和外汇储备损失问题。外汇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1.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要求外汇管理体制进行相应改革2. 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利于国内经济稳定3.固定汇率制不利于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