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新疆社会经济发展

新疆社会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12 23:25:54

A. 新中国成立70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答:新中国成立70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应该主要成就。

B. 新疆在建国后的发展与进步包括哪些方面

一、经济快速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当时的新疆,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农场和成规模的良田,工业企业几乎全是私营小作坊,人民生活贫困不堪。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新疆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中国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和建设,始终把帮助边疆地区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适时作出一系列推动和促进新疆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促进新疆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在经历了消除贫困、解决温饱发展阶段后,目前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正在向小康迈进,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呈多元化特点。在农村,除粮食和棉花等传统农作物外,林果等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渠道。2008年农牧民人均从林果业获得收入340元人民币。在一些林果业发展较早的县市,林果收入已经占到农牧民收入的40%以上。

外出务工特别是到东部地区务工成为农牧民增收的又一新途径。2008年外出务工的新疆农牧民达150万人次以上,全疆农牧民人均劳务增收150元人民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也带动了民族手工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几十万人就业,增加了居民的家庭收入。

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国家坚持优先发展少数民族教育,通过实施特殊扶持政策,推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为确保少数民族考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政策,此后又提出按比例录取的优惠政策,并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单独命题考试、单划分数线录取等政策,这种照顾一直持续至今。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医疗卫生水平极其低下,地方病、传染病频发,人口死亡率达20.82‰,婴儿死亡率高达420‰至600‰,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到30岁。1949年,新疆仅有医疗机构54个、病床696张,每万人只有1.6张病床、0.19名医生,且卫生机构都分布在少数城市(镇)。

60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资,2008年新疆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238个,其中有各类医院1629所、病床位9.36万张、医生4.38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6张、医生21人。

卫生防疫机构从无到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卫生防疫体系,防病、灭病水平和能力显著提高,消灭了天花病等一些地方病,各类地方病和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四、民族文化得到保护

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在新疆民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通过建立各级艺术表演团体,成立艺术院校、艺术研究所等机构,抢救、搜集、整理、保护了一大批民间音乐舞蹈作品,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各类艺术人才,使传统的民间音乐舞蹈后继有人,并且不断发扬光大。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维吾尔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瑰宝。新中国成立前夕,“十二木卡姆”已濒临失传。

新中国成立不久,当时的新疆省人民政府即于1951年8月将“十二木卡姆”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组织力量对木卡姆艺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普查、搜集和整理工作,并于1955年完成了录音、记谱和歌词整理工作,于1960年出版“十二木卡姆”乐谱。

从此,“十二木卡姆”完成了由口头传承向文本传承的转折。

五、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人口自由流动日益增多,多民族混居状况更为明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导向作用影响,以上学、工作、经商、务工为主要目的的自发、自愿人口流动,在新疆城乡之间、北疆和南疆之间、新疆和内地之间频繁增加。

2008年,新疆约有24万富余劳动力前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另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季节性流动人口在新疆境内和新疆与内地之间流动。每年8月下旬至11月的棉花收获期间,都有来自其他省市的数十万人到新疆从事棉花采摘工作。

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情谊。6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形成、发展和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这既是新疆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六、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新疆历史上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且一直持续至今。目前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中国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新疆全面贯彻执行这一政策,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障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促进宗教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实现的,是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离开了国家统一,离开了社会稳定,离开了民族团结,新疆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多年来,境内外“东突”势力不顾新疆各族人民福祉,鼓吹民族分裂主义,在新疆策划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动,危害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新疆的发展与进步。

“东突”势力对新疆各族人民实施的暴力恐怖活动,是对中国宪法和法律的公开挑战,是严重的反社会、反人类的暴力犯罪行为。国家统一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社会稳定是新疆发展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中国政府依法打击“东突”势力的破坏活动,为新疆的发展进步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C. 。。 为了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1)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民族政策。
(2)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3)坚持宗教政策。
经济上(4)西部大开发
(5)财政支持
(6)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 补充: 政策特殊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民族特色 1、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内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而且对人口较少的民族的代表名额和比例分配将依法给予适当的照顾。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干部构成应当与本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少于1/2或者更少的,一般应高于本民族人口比例。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民族立法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规定有关本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单行条例规定有关本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某一方面的具体事项。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可以对国家法律和政策作出变通性规定。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变通执行权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3、财政经济自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较大程度的财政经济自主权,并可以享受国家的照顾和优待。
凡是依照国家规定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安排使用。
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项目,由国务院按照优待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则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立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高于一般地区。 4、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自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5、组织公安部队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修正版)

D.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工作更加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新疆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确定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新疆党委、人民政府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构筑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的辉煌成就。

一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1978——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从2003年起,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13元增加到2008年的19893元,在西部省区中位居前列;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亿元增加到2008年817亿元,增长近114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50倍;1978——2008年,新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56.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137倍。特别是2000年以来,新疆进入了大规模投资开发的“黄金”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377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6%,大大超过建国后新疆前5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总和,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基础产业和新的生产能力,对支撑新疆大开发、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疆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目前全区水库总库容83.8亿立方米,在建的水库库容约60亿立方米,拟建山区控制性水库库容70多亿立方米,全部建成后库容将达218亿立方米,届时新疆将依靠大型水利枢纽适时调节供水,有效地掌握水资源配置的主动权。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在相继建成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兰新铁路复线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先后开工建设了精—伊—霍、乌鲁木齐—精河复线、奎屯—北屯、吐鲁番—库尔勒二线、喀什—和田、兰新线嘉峪关—阿拉山口段电气化改造、库尔勒—阿克苏二线、库车—俄霍布拉克、五彩湾—将军庙、哈密—罗中等,目前正在同时建设11条铁路,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福海—富蕴、将军庙—哈密、哈密—策克(额济纳)等五条铁路将于今年年底前陆续开工,新疆铁路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这在新疆乃至全国省区铁路建设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公路里程14.7万公里,在全国排名第10位;民航机场15个,通航里程14.8万公里,是我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目前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规划2009—2013年公路建设总投资1200亿元,重点建设境内高速公路网络、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加强口岸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除在建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喀什机场改扩建和哈密机场复航工程外,“十一五”后两年,新疆还将陆续开工建设伊宁、吐鲁番、库车、石河子、博乐等机场。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光热、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推进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78—2008年,农业增加值由14亿元增加到691亿元,增长48倍。2008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棉花产量301.6万吨,比1978年增长54倍,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林果面积1450万亩,其中南疆环塔里木盆地达1200万亩,果品产量451万吨,成为农民增收新的重要增长点;肉类产量175万吨,比1978年增长16.5倍,现代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2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来,新疆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相继建成了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三大油田基地,初步形成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库车四大石油化工基地。2008年,原油产量2772万吨,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6.7倍、95倍,油气当量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随着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中哈石油管线、独山子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等工程建设,奠定了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和国际能源安全大通道的地位。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已进入大发展阶段,一大批有战略眼光的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纷纷介入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一批千万吨级的煤田相继开工建设。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卡拉通克铜镍矿、阿西金矿、阿舍勒铜矿、罗布泊钾盐等一批重点项目,钢铁、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体化、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显示出极好的发展前景。
新疆人文、地理、自然生态环境之独特,旅游资源之丰富是内地省市所不具备的。新疆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95万人次,超过了全疆人口总数,国内旅游收入197.95亿元;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6.3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6亿美元。

四是对外对内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区位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加强与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目前,新疆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已与1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8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22亿美元,是1978年的946倍,居中西部地区之首。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新疆优势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发展,目前在新疆落户的区外企业达10549家,其中世界500强及外国知名企业25家,引进我国500强企业75家。

五是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普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率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阶段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工程,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国家和内地省区的大力支持下,内地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大力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增加到2008年的114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提高到2008年的3505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5倍和28倍。

E.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新疆的经济总量从1952年的7.9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2万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了200倍,年均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66元增长到2018年的4.9万元,增长了37.7倍,年均增长5.7%。

业现代化迈出历史性步伐,农业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干鲜果生产基地。现代工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201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0亿美元,是1950年的1481倍。

此外,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亿人次,增长40.1%,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7589万人次,增长46%,预计全年将超过2亿人次。

(5)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有了历史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和119元,分别提高到2018年的32764元和11975元,年均分别增长12.3%和12.2%。

各族群众衣、食、住、行条件有了巨大改善,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缺电缺水、交通封闭的日子已彻底成为历史。”雪克来提·扎克尔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紧贴民生推动发展,连续多年将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通过实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以及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等政策措施,让各族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雪克来提·扎克尔表示,在脱贫攻坚方面,新疆以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累计实现231.4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9.4%降至6.1%。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疆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F.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党和政府对新疆给予大力支持;兄弟省市鼎力援助新疆的举措;各族人民以实际行动感恩祖国,共建美好新疆等等。

G. 制约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是交通,再是因为气候,中国大陆是背靠最大的大陆,面向最大的海洋,所以新疆一带是热带沙漠气候,即使有丰富的资源,但是交通不行,所以运费很贵,而且运的路又长,又难走。半路都没人,自己要带吃的。

H.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的经济快速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当时的新疆,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农场和成规模的良田,工业企业几乎全是私营小作坊,人民生活贫困不堪。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新疆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中国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和建设,始终把帮助边疆地区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适时作出一系列推动和促进新疆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促进新疆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年来,新疆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新疆发展与全国发展相协调、南疆发展与北疆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按不变价格计算,200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4203亿元人民币,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5年)前的1952年增长了86.4倍,年均递增8.3%;比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9.6倍,年均递增10.4%;比2000年西部大开发开始实施时增长了2.2倍,年均递增10.6%。2008年新疆地方财政收入达361.06亿元人民币,是2000年的4.56倍,1978年的50.57倍,1955年的208.71倍。
——经济结构逐渐优化。近年来,新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均保持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发展迅速,邮电通信网络快速普及,房地产、金融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2008年,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4%、49.7%、33.9%。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疆根据“绿洲生态、灌溉农业”的特点,建成了以阿克苏克孜尔水库、和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大型水利工程和大批干支渠及其防渗工程,全区的引水量、水库库容和有效灌溉面积迅速增加。投资100多亿元人民币的塔里木河综合治理项目2008年完成,结束了塔河下游300多公里河道断流30年的历史。全面推进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平原绿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成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农田近80万公顷,年节水50亿立方米以上。2008年底,新疆已有国道主干线8条、省道66条、县级公路600多条,通车总里程达到14.7万公里,基本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国道干线为主骨架,环绕两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穿越两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横贯天山、连接南北疆的干支线公路运输网络。相继建成南疆铁路、北疆铁路以及兰新铁路复线等工程,2008年新疆铁路营运里程达3000多公里。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联结国内外近70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拥有114条国内外航线的空运网,通航里程达到16万多公里,成为国内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完整的现代化通信体系,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等现代化传输网络已覆盖全疆。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新疆的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围绕粮食、棉花、特色林果、优质畜牧业基地和设施农业建设,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农业基础地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成倍增长。2008年农业增加值达691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增长了1.4倍。 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1022.85万吨,保持了自治区内供需平衡,并且略有节余。新疆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2008年棉花总产量达301.55万吨,棉花总产、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均位居中国首位。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已占农业总产值的27%,2008年肉类产量达17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95%。特色林果业发展迅速,2008年林果总面积突破100万公顷,林果总产量400多万吨,总产值超过60亿元人民币。截至2008年,新疆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059家,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番茄制品加工出口基地。乳品日加工能力在短短几年里从不足1000吨提高到近3000吨,是全国增长最快的省区之一。甜菜糖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甜菜糖生产基地。葡萄酿酒业发展迅猛。农产品加工企业使新疆50%以上的种植面积实现了订单生产,辐射带动了新疆65%的农户。
——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新疆的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通过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疆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逐渐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乌鲁木齐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一体化经济区、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建成了3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08年,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3%,工业增加值达1790.7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274倍,比1978年增长16.6倍,比2000年增长3.98倍,成为推动新疆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成效。
——矿产资源有效开发。新疆是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国家坚持对新疆油气大勘探、大开发和大投入的方针,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资源开发带动新疆经济快速发展,造福新疆各族人民。2008年,新疆原油产量达2722万吨,成为国家第二大原油产区;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随着新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以及中国与西亚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新疆的管道运输建设快速发展,2008年新疆拥有各类油气输送管道40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北疆、南疆、东疆油气管网的框架。近年来,依托煤炭资源进行的煤电煤化工产业在新疆快速兴起。能源及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新疆经济发展对能源和石化产品的需求,而且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了服务业的增长,对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升级、解决就业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新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新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是中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新疆有国家批准的一类口岸17个、自治区批准的二类口岸12个,辐射周边十几个国家。截至2008年底,新疆已与16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贸易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200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22.17亿美元,居全国第12位(中西部省区市第2位);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64亿美元,居全国第13位;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95亿美元,居全国第14位;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548人,居全国第13位。
——旅游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08年,新疆共有景区(点)近500处,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喀纳斯湖生态旅游区,天池、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风景旅游区,吐鲁番、库车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喀什民俗风情旅游区,伊犁塞外江南风光旅游区为重点的发展格局。2008年新疆接待国内外入境游客达2231.32万人次,当年旅游总收入近200亿元人民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和新疆自治区积极支持有优势有条件地区率先发展,并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促进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牧区和边境地区加快发展,推动形成南北协调互动、区域竞相互促、城乡统筹互进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天山北坡经济带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高地。加快乌昌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天山南坡吐哈(吐鲁番、哈密)地区石化产业带发展,以石油天然气、煤电煤化工为依托,发挥大型项目的聚集效应,形成连环配套的产业集群。大力促进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抓好抗震安居工程、喀什老城区改造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地下水开发、盐碱地改造、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民生改善工程。抓紧改善牧区和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采取特殊扶持政策,促进牧区和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新疆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长期支持帮助下实现的。多年来,中央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规划时,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支持。1950年至2008年,中央政府在新疆的投资达3862.3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新疆总投资的25.7%。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8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3752.02亿元人民币。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逐年增长,年均递增24.4%,2008年达685.6亿元人民币。中央政府还通过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多种途径加大对新疆的资金投入和支持。近年来,为优化新疆产业结构布局,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大量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为新疆培养了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全国其他省市还以对口的形式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发达地区派技术人员、教师、医生、企业管理人员等各类专业人才作为援疆干部,到新疆地(州)县挂职,传播并示范先进的技术和观念;另一方面,新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则分批到内地对口支援省市挂职学习。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由北京、浙江、天津、山东、辽宁、江西、上海、河南等8个省市和15个国有骨干企业,对南疆33个县(市)进行经济、科技、文化全方位对口支援。

I.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什么举世瞩目成就

一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1978--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从2003年起,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13元增加到2008年的19893元,在西部省区中位居前列;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亿元增加到2008年817亿元,增长近114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50倍;1978--2008年,新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56.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137倍。特别是2000年以来,新疆进入了大规模投资开发的"黄金"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377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6%,大大超过建国后新疆前5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总和,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基础产业和新的生产能力,对支撑新疆大开发、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疆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目前全区水库总库容83.8亿立方米,在建的水库库容约60亿立方米,拟建山区控制性水库库容70多亿立方米,全部建成后库容将达218亿立方米,届时新疆将依靠大型水利枢纽适时调节供水,有效地掌握水资源配置的主动权。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在相继建成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兰新铁路复线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先后开工建设了精-伊-霍、乌鲁木齐-精河复线、奎屯-北屯、吐鲁番-库尔勒二线、喀什-和田、兰新线嘉峪关-阿拉山口段电气化改造、库尔勒-阿克苏二线、库车-俄霍布拉克、五彩湾-将军庙、哈密-罗中等,目前正在同时建设11条铁路,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福海-富蕴、将军庙-哈密、哈密-策克(额济纳)等五条铁路将于今年年底前陆续开工,新疆铁路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这在新疆乃至全国省区铁路建设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公路里程14.7万公里,在全国排名第10位;民航机场15个,通航里程14.8万公里,是我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目前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规划2009-2013年公路建设总投资1200亿元,重点建设境内高速公路网络、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加强口岸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除在建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喀什机场改扩建和哈密机场复航工程外,"十一五"后两年,新疆还将陆续开工建设伊宁、吐鲁番、库车、石河子、博乐等机场。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光热、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推进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78-2008年,农业增加值由14亿元增加到691亿元,增长48倍。2008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棉花产量301.6万吨,比1978年增长54倍,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林果面积1450万亩,其中南疆环塔里木盆地达1200万亩,果品产量451万吨,成为农民增收新的重要增长点;肉类产量175万吨,比1978年增长16.5倍,现代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2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来,新疆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相继建成了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三大油田基地,初步形成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库车四大石油化工基地。2008年,原油产量2772万吨,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6.7倍、95倍,油气当量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随着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中哈石油管线、独山子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等工程建设,奠定了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和国际能源安全大通道的地位。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已进入大发展阶段,一大批有战略眼光的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纷纷介入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一批千万吨级的煤田相继开工建设。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卡拉通克铜镍矿、阿西金矿、阿舍勒铜矿、罗布泊钾盐等一批重点项目,钢铁、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体化、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显示出极好的发展前景。

新疆人文、地理、自然生态环境之独特,旅游资源之丰富是内地省市所不具备的。新疆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95万人次,超过了全疆人口总数,国内旅游收入197.95亿元;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6.3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6亿美元。

四是对外对内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区位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加强与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目前,新疆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已与1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8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22亿美元,是1978年的946倍,居中西部地区之首。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新疆优势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发展,目前在新疆落户的区外企业达10549家,其中世界500强及外国知名企业25家,引进我国500强企业75家。

五是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普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率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阶段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工程,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国家和内地省区的大力支持下,内地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大力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增加到2008年的114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提高到2008年的3505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5倍和28倍。

阅读全文

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