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增长快、运行稳、质量高的良好发展格局,出现了GDP、工业、投资增速回落,货币信贷增长趋稳的“三落一稳”新态势,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必须看到,当前这种高位运行的经济能不能持续、要不要持续的问题已突出地摆在经济分析者及决策者面前。虽然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已成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但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增长仍有着大相径庭的不同意见。本文试就此谈点初步看法。
从历史角度看,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偏快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史看,无论是从哪种阶段因素分析,结论都是,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偏快。
首先,从改革开放以来28年的较长周期来看,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体制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得到较好释放,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平均的年增长率还没有超过10%,1979年-2005年GDP年均增长9.6%。
其次,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15年的长周期来看,经过治理整顿后的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体制性因素和市场性特别是国际市场性因素的推动更加强劲,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但平均的经济增长率也没有超过10%。1990-2005年GDP年均增长9.7%。
再次,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七八年的中周期来看,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扩大国内需求,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以政府投资拉动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国民经济成功避免了衰退,速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1998-2005年GDP年均增长8.9%,不仅没有超过10%,而且在9%以下。
最后,从进入本世纪以来5年的短周期看,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外贸出口和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尽管近两年出现了偏快趋势,但平均增长率仍在10%以内,2001-2005年GDP年均增长9.5%。
而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0.3%,二季度增长11.3%,上半年增长10.9%,三季度10.4%,一至三季度增长10.7%,经济增长持续超过10%,明显偏快。
当前经济增速已经达到甚至超出潜在增长率的上限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
一是经济增长的规划或预期目标与实际经济条件允许的目标是有差别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和年度经济计划中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一般要低于计划者的预期指标。“十一五”规划目标是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2006年经济计划目标是8%左右。从各方面条件看,这样的目标显然是偏低的,主要是为了引导地方经济计划者合理确定当地的经济发展目标。一般来说,地方的计划目标是以国家的计划目标为标准,且大都高于国家提出的目标速度。如中央提出7%-8%,那么地方速度目标普遍高于7%-8%,地方汇总的速度就要高于7%-8%,可能要达到9%-10%。基于正确引导考虑,中央计划者就不得不适当压低国家的目标速度,7%-8%的经济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政策引导的意图,并不是计划者所认为的经济允许目标,更不是分析经济冷热与否的标准。所以,考虑到这个因素,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用规划或计划所确定的7%-8%的经济增长目标,作为判断目前全国经济增长是否过热的标准,不能把7%-8%的速度视为经济增长的正常均线,不能说超出7%-8%的速度就是偏离了“十一五”规划和年度目标确定的正常轨道,甚至说经济过热。
二是从目前经济发展的条件来看,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比我们原来普遍的估计要高1-2个百分点,即已经达到9%-10%这样的水平。从供给条件来看,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等瓶颈制约已较前些年大为缓解;从市场条件来看,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都比以前有更多的调节余地和空间;从生产要素来看,劳动者素质也大为提高,资金供应更加充裕,技术进步也在加快。更为本质的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进程加速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体制条件和微观基础的根本性变化,为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提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因而存在着实现比较快的经济增长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当然,究竟我国目前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具体是多少,或者说比过去高多少,也许需要进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研究。但根据以上的因素分析,潜在经济增长率比过去认为的7%-8%要高,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就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即使按照调高的潜在增长率标准来衡量,也应该说是接近甚至是超出了潜在增长率的上限。将目前的经济增长状况定性为偏快,应该说是合适的。
从合理性角度看,当前的经济增速不是可持续的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不是可持续的,也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这里涉及到经济增长的短期风险和长期可持续性问题。笔者认为,经济增长是否合理,不仅要考虑到短期的风险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长期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可接受性。
从短期风险来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似乎还没有带来太大的风险,总体上是健康的。宏观经济理论中,经济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最大风险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物价水平相对较低,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太明显。除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较快外,其他价格指数都比较低,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所以,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除出现了“三过”(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过多、外贸顺差过大)问题外,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太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从而好像并不存在太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和风险。
从长期可持续性来看,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代价过大,既有资源的过度消耗,也有环境的过多破坏,还有污染的过快加重,更有发展成果分配的过分失衡。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也是整个社会难以接受的。
首先是资源消耗过多。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冶金、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我国2005年GDP相当于日本的49%,而能耗则是日本的3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每万元GDP取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我国GDP约占世界的5%,但重要资源消耗比重较大,石油消耗占世界消耗总量的7%多、原煤占30%以上、钢铁和氧化铝均占近30%、水泥占40%以上。
其次,生态环境恶化。一些地区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乱征乱占耕地、滥采滥挖矿山,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常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目前全国水土流失和荒漠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30%左右;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
再次,污染状况严重。全国年废水排放总量近500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00多万吨。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2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已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健康。
最后,收入差距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由1988年的0.341上升到0.45左右。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城镇最高10%收入户与最低10%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8倍多,富者易富、贫者难富的现象开始显现。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每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总量的10%左右。这样一种外部负效应过大的经济增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合理的。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来看,当前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既是偏快的,也是不合理的。从下一步的宏观调控来说,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适当降低过高的经济增长率,防止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也许更为重要的是,改变和完善经济增长的机制,努力降低经济增长的外部负效应,使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也就是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既要快更要好,要在“好”字上下更大的功夫。
②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怎么换
全球经济处在缓慢复苏的状态,实际复苏势头弱于原来的预期。中国经济进入版了新常态,权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也在经济增速略微减缓的过程中显露出来了,主要表现为结构调整的阵痛,伴随房地产市场的相对调整,制造业领域的产能相对过剩,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告别持续多年的20%以上的增长,全年只实现了15.7%的名义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长10.5%,也在明显回落。中国经济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当然更要看到中国经济较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并向中高端迈进的潜力和条件。我们有坚实的基础,不竭的动力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创新。2015年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平稳较快中高速增长,所以说我们的经济处于换挡期
③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 )为中心。 A.经济增长 B.发展速度 C.经济效益 D.平衡比例
答案:C
经济效益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而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质量是速度和效益的最终反映。
④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
1949-1951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年均14.5%;1952年至1978年年均国民生产总回值增长率是6.1%,工农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5%;1979年至2012年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9.9%。194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是27美元。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24美元,人均国民收入192美元。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956美元,人均国民收入838美元。201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6250美元(按照今年年底的最终修订数字估算),人均国民收入5675美元。
⑤ 我国经济现在的增长速度如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经济过热的判断。他认为经济增长的速度确实偏快,存在着转为过热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毕井泉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同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经济过热的判断。经济的过热和过冷,都是对经济发展总体现象的一个描述。其实质就是要看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不是平衡,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速度与过热和过冷挂钩。 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在存在的只是猪肉等个别商品供应不足,并没有出现全面的供应紧张,即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的局面。另外,作为总量关系的另一个反映,国内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现在有了明显改善,煤电油运等方面没有出现全面紧张的状况。 毕井泉指出,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目前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增速攀升也相对比较缓慢,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确实偏快,存在着转为过热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所以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定、完善和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
⑥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
中国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国力增强得很快,前景还是专很乐观的属。
我预计国家未来几年会这么干:
1
循序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引导群众有序的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加强都官员的监督,改变公共权力过分集中于政府。
2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的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在全世界排名几乎都是数一数二的,但量上去了,质还没有飞跃,国家会不断出台政策引导产业升级。
3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再不下大力气处理,社会将走向分裂。我想国家现在也算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了,也在加大投入,相信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会被遏制住。
4
控制通货膨胀,主要会有以下各方面措施,利率恐怕还会加一些,同时加速人民币将升值,调制外贸政策把顺差降下来。
编辑于 2011-06-09
查看全部3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倍市得_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
倍市得提供专业的客户体验管理系统服务,AI洞悉体验反馈,BI实时反馈数据,全渠道全场景收集客户体验数据,及时修复不良体验,增加用户粘性。
⑦ 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7%左右有必然性
发改委:有能力实现7%左右增长目标
国家发改委网站昨日刊登《我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文章指出,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整体平稳的态势不会改变,全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7%左右。在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市场供需状况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就业岗位将持续增加,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文章称,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极为错综复杂,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正在经历深刻调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对我国经济形势及下一步走势都十分关注。我们认为,分析看待中国经济形势,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对比;既要看增速变化,又要看结构变动和动力转换;既要观察运行状况,更要把握发展走势。
文章指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继续处于合理区间。与前些年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平台确实有所下移,这是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我国经济自身运行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与一季度持平,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这个7%,是在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所形成的增量远超过去两位数增长时期。再结合就业、收入、物价等主要指标看,说当前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全球贸易明显下滑,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加剧。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外部环境复杂性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就业和物价形势稳定,成绩实属来之不易。
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增长动力转换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要求,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迸发。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明显。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五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文章还指出,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仍然较多,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能够实现。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增速换挡比较平顺,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稳步推进,发展水平逐步向中高端迈进,符合宏观调控与发展预期。
从下一步走势看,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国内外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国政府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在政策上也有较大空间和较多手段,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从需求方面看,内需将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消费基本面稳中向好。随着“金九银十”及“双十一”电商促销高峰的到来,吃穿用等商品消费以及旅游、信息、文化等服务消费需求将持续较旺。投资增长有望缓中趋稳。下一步,促投资政策持续加力有助于投资回稳,将促进在建项目建设和新项目开工,房地产销售回暖也将向开发投资传导,整体投资有望逐步企稳。
从供给方面看,三次产业发展将总体保持平稳。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服务业整体发展势头较好;工业增速可能大致维持在目前水平。
综合分析研判,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整体平稳的态势不会改变,全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7%左右。在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市场供需状况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就业岗位将持续增加,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⑧ 怎样理解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
第一,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它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规律。如果中国能在1.1万国际元的水平上出现经济自然回落,是中国顺利渡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表现。第二,现在有些人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国家主动调控的结果,潜台词就是说,如果国家主动往上调的话也可以上去。但实际上是不可以的,如果用了一些办法硬调上去的话,它还是要下来的,而且后果相当严重。第三,中国经济如果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中国仍然会避开不同类型的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地跨入高收入社会,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的理由感到悲观。
现在增长速度下一个台阶,增长阶段是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很多人都很悲观,认为是不是中国经济不行了。但我想说的是,发生这样一个变化是很正常的,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保持乐观。
2012年,中央已经定了一个基本的政策调子,叫做“稳中求进”。这个政策含义实际上是相当深刻的,要真正地稳中求进,很不容易,稳中求进,更应注意不确定性
从外部方面来讲,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有来自国际上的冲击,特别是欧债危机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要过于悲观,因为欧洲这些国家过去正常情况之下增长率也就是1%~2%,有些年份甚至是0~1%。所以,即使经济复苏到正常状态也好不到哪儿,而且欧洲国家是三个阶段的危机,从私人债务危机到公共债务危机,再到货币政策体系危机。目前正处在公共债务危机向货币体系危机转变,把公共
机构的债务危机货币化,短期之内出现经济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我们需要对付的不是短期的阵痛,而是长痛。
从内部方面来讲,最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就是来自于房地产,对此,政府的政策应该是相当明确的,就是坚持调控不放松。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的不确定性是市场上价格的反应和投资的反应。目前房地产占到中国整个投资的25%左右的份额,如果短期之内房价下降幅度比较大是会影响投资的。但房地产硬着陆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刚性需求, 中国进入这样一个增长阶段以后,会遇到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改革,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来转换增长模式,应对现在增长阶段转变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挑战。
⑨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我国GDP总量不抄断增长,基数的庞大,一定会抑制增长速度。再者,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和外资在中国开办制造工厂来获取GDP的快速增长,二00八年金融危机后,极大的破坏了这一优势,所以我国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放缓GDP增长速度,更稳妥的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可持续发展。
⑩ 是计算5年以来我国经济系数的平均增长速度
用2012年的数除以2007年的数,再开五次方即可
算式是【5√(14609/6081.2)-1】*1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