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区域经济发展方案

区域经济发展方案

发布时间:2021-02-13 16:08:06

㈠ 区域定位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会议审议通过的能源发展中期(战略)计划提出,能源部门的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稳定可靠、经济上能够承受、对环境友好并且数量适当的商业性能源供应。

这就意味着,在中亚区域能源合作框架之下,参与各方将得以共享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专家称,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中亚国家,许多地区都缺乏安全可靠的电力服务,而重新启用苏联时期的电网系统,将可获得更加有效的电力供应。亚洲开发银行中西亚局副局长姚先斌说:“有了一个合作框架平台,各国为了共同的利益,沟通就会顺畅得多。”

能源安全从本质上来说,包括能源资源的多样化和多样化的能源资源供应。当前,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的8个国家正在围绕着这一目标实施一系列项目。

合作框架需要增强信任和加强沟通。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胡红萍说,当前哈萨克斯坦等国经济对能源及其相关产业的依赖程度很高。中亚国家一方面会加强与邻国的区域能源合作;另一方面,也将会考虑多元化能源输出渠道,同时积极发展非能源产业以分散经济风险。

能源合作蕴藏重大商业机会

观察人士认为,随着中亚区域能源合作的发展,对该地区潜在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和开采的勘测,将成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

亚洲开发银行报告指出:“所有国家都提出了一些可能上马的新的能源项目。”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地区具有潜在的新能源。

这份报告认为,能源行业的多项改革和机构的能力建设,将为更多的私人投资带来优惠。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能源行业协调委员会向本次部长会议提供的合作项目进度报告中,列出了一个长达42页的国际金融机构资助该地区的能源项目清单。姚先斌说,国际金融机构对基础项目的支持,更多的是为了私营部门“铺路搭桥”。私营部门,不久将会成为能源项目最重要的参与者。
2。近半个月来,有关东北地区的重头消息层出不穷,最惹眼的要数“东北地区开始构建‘能源战略共同体’”。“这是振兴东北战略中的重要步骤。”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许永盛称,“未来,国家将更多地从整体上考虑东北地区的能源发展建设布局。”而这主要是从地理、区位因素来考虑,东北地区的关联性和一体性强,适合形成“一盘棋”。

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东北地区虽然能源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存在条块分割、产业趋同等结构性问题。如黑龙江省的累计石油探明地质储量56.7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剩余可开采储量5.68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23%。但产业水平不高,集约化开采水平低,布局也不够理想。再如辽宁的煤炭产业,深加工项目少,有些地区品种资源逐渐萎缩,对外依赖程度加剧,这些都制约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显然,各方希望通过“能源战略共同体”的启动,从宏观调控层面解决这一地区能源发展上过去存在的诸多问题,消除羁绊,互利多赢。

实际上,在区域间建立“能源战略共同体”并不是东北地区开创性的举措。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能源的日益紧缺,一些区域都在着手搭建能源合作平台。有专业人士透露,目前,长三角和京津冀各自的能源区域规划也在酝酿中。浙江省副省长王永明近日在相关汇报上批复“建议长三角能源大平台问题抓紧拟订方案”。显然,长三角能源合作将破题。而早在今年6月,“泛珠三角”能源合作路线图就已出炉,在《泛珠江三角洲区域能源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中,“泛珠三角”能源合作有着明确的目标:到2010年,西电送广东规模达到2238—2438万千瓦,送广西344万千瓦,形成西电东送“5直8交”输电通道;煤炭产销合作也要进一步加强,贵州煤炭输出能力达到3000—4000万吨;初步形成连接区域内大部分省区的成品油输送网络,西南成品油管道输送能力达到1000万吨左右;电力、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能源合作项目达17个。

无论是东北谋划能源共同体,还是长三角能源合作将破题,以及更早的“泛珠三角”能源合作路线图出炉,都佐证着一个事实——能源合作区域化已成趋势,而且人们在各区域能源合作加速运作的背景图上还隐约看到新的中国能源战略正在浮现。

数年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国际间能源合作的重要。2004年,博鳌亚洲论坛能源圆桌会议就预测,21世纪前30年,亚洲对能源的需求将增长8-10%,加强区域能源合作对亚洲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意义非常,于是中、日、韩三国能源合作被提上日程。在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探索能源开发的新思路几乎都是发展区域内和区域间的能源合作。经验表明,发展能源区域合作,不仅能对国家间的能源供应余缺进行调剂,还可以进行区域化的能源储备,保证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虽然时至今日,非洲能源战略的调整究竟效果如何、拉美能源一体化战略能否成真还有待观望,但随着能源需求增长的日益迅猛,区域间的能源合作大势已不容置疑。

然而,近来国际能源合作体系遭遇了新的挑战,在中东局势动荡不安之下,8月6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已停止其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油田的原油生产,导致8月7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9月原油期货达到每桶77.68美元。很显然,这种地缘政治的动荡和偶然性因素还将不断出现。

㈡ 7,简述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制定

城市实施经济发展战略之

城市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确立科学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城市经济能否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在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中,定位起着“纲”的作用

现代城市定位学说的发展,使“定位”成为现代城市学和规划管理学独有的研究对象和本学科使用的专门概念。同时,使定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战略最富有活力、最富有挑战性的基本因素。实践证明,只有准确地给城市定位,才能“纲举目张”,给整个城市带来良好广阔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首先,城市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位,突出的特征是它在城市总体规划里的定位。在实践中,城市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位必须实现与城市总体规划里定位的统一。关注更多的是定位时的科学性,而往往忽略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内外环境变化,定位所客观存在着的动态性。因此,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城市必须从高效率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瞄准不断调整的发展目标,既重视历史现状,又着眼于未来发展,对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进行恰当的定位。

其次,城市确立科学的定位,必须实现新城与老城的协调发展,特别要重视“老城再生”。在城市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老城再生绝不像旧城改造这般简单,那会涉及城市的交通,城市的产业分布,城市的新增长模式等等诸多方面的、全面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战略问题。现在中国所遭遇的城市难题,诸如交通堵塞、工业区建设、资源消耗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世界上许多城市早已经遭遇过,并且也已经有了理想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巴黎、罗马的旧城区早已不允许动土,新建筑都在新城区进行。

再次,城市定位需要充分表现出定位的科学性、功能性、稳定性。一是城市定位要有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够充分彰显城市所拥有的静态优势和动态优势,并对这两种优势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城市现状所具有的竞争力优势。二是城市定位要有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够充分把握城市在国家划分的主体功能区里的分工与位置。三是城市定位要有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够充分把握城市的动态优势,并且及时地把它转化为静态优势。

二、确立经济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

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具有“心脏”和“头脑”的作用,它与城市周围地区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中心城市的兴衰直接影响着、调节着或带动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显然,城市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必须确立经济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

其一,经济中心城市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是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从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城市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开发与发展比较早的城市;第二类是在中国近代或改革开放处于高增长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并且在国内外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第三类是刚刚起步的城市。中国的中心城市主要都产生在第一类和第二类城市中。

按照世界通用的分类,根据经济中心城市经济活动辐射半径的大小,分为世界级经济中心,如纽约、伦敦、东京;洲级经济中心城市,如巴黎、芝加哥、洛杉矶、中国香港、新加坡;国家级经济中心城市,如中国的上海、泰国的曼谷、澳大利亚的悉尼;以及地区级经济中心,如天津、青岛、武汉、重庆等;国家首批确定的15个经济中心城市。

其二,增长极理论指导着世界各国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经济中心城市。增长极理论主张运用政府干预的手段,集中投资、重点建设、聚集发展。欠发达地区市场机制不完善,资本稀缺,信息不充分,特别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集中财力、物力,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区域和产业重点发展,以此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在实践中的成功事例很多。

其三,利用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优势,在其周边地区形成产业价值链。近年来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时,开始重视利用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优势,在其周边地区形成产业价值链。实践证明,没有这个产业链,中心城市就不能建立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如山东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半岛城市群”,发挥青岛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优势,使之形成总规划土地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总规划区域内有8个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22个县级市、600个建制镇的经济区,形成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价值链,成为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成为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环渤海区域和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中,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跨国城市走廊,推动“鲁日韩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在全国范围内,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唐、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圈的领头军,形成与珠三角、长三角比肩的中国北方地区的增长极之一。在青岛发挥龙头作用的同时,青岛自身向海湾型的城市形态跨越,在更大的空间中分配产业、人口,实行“梯次转移”,通过交通体系把工业及众多产业向周边疏解、分散。中心城区则集中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信息等高端产业,增强辐射带动力,使青岛真正发挥半岛城市群龙头的作用。

三、确立区域经济合作的错位发展

目前我国进入了一个矛盾多发期,在区域发展方面突出表现为地区差距扩大,以及地区(行政区域)之间重复建设严重,原料争夺和市场封锁等利益矛盾和冲突加剧。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区域问题和化解区域间利益矛盾的必然选择。

第一,城市实施经济发展战略要从“切块式”发展模式向“合作式”发展模式的转变。目前,中国城市在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发生了四个重大转变:一是由单一平衡或不平衡的区域发展向把全国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进行统筹的一体化的区域发展转变;二是由过去的重在城市之间资源配置向重在培育城市竞争优势的转变;三是由城市行政协调向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协调转变;四是从城市单纯侧重陆地向陆、海、空统一协调的大国土发展转变。这样根据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实施有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合作,表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出现了从“切块式”发展向更加讲求科学性、合理性转化的趋势。

第二,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错位,要通过制度性改革,提升市场合作水平。跳出行政区划的框架,从体制上消除限制区域之间的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根源,取消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区域壁垒,加大区域的开放程度。要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和完善统一区域性要素市场,从而让市场机制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加大区域的开放程度,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大互动发展力度,才可避免各地产业雷同、基础设施重复、无序竞争等弊病。促进区域合作发展首先要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和完善统一区域性要素市场,从而让市场机制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第三,规范地方政府竞争,通过政策保障合作城市各方的合法权益,使区域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达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四,通过发展城市特色经济体系,在城市合作中实现错位竞争,城市要整合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提高区域内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从而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选择错位竞争的路径,发展特色化的产业,实行差别化的产业选择和产品定位策略,扬长避短,谋求竞争优势。

第五,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错位,必须实现信息共享,建设统一的信息体系。

长三角各省市扎实推进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交通卡互通”、“高校毕业生跨地区就业”、“长三角资料信息中心筹建”三项合作专题,在交通卡互通方面,各城市政府部门借助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平台作用,研究制定并统一“长三角一卡通”互通的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力争在2010年发行长三角互通卡。在长三角资料信息中心筹建方面,将建立社会经济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汇集各成员城市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城市管理工作动态和建议提案等,设立电子信息库和纸制资料库,通过网站、期刊、专报,为各成员城市提供共享和委托咨询服务。

㈢ 论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关系及其制定的原则

一、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规划的区别在于其所处的高度和层次不同,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宏观的整体的筹划,区域经济规划则是战略思想的细化和转向落实的阶段。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把带有前瞻性的、关系到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纲领性设想和谋划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以达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而把实现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称为区域经济规划,它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详细的安排,是战略思想的细化。
二、区域经济规划制订中应遵循的原则
1、发挥优势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是区域规划最基本的原则。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经济基础、文化习俗诸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自然条件和资源丰度的差异性,构成劳动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生产要素、需求水平和产品价格等的差异性,同时也构成劳动地域分工的互补性,这是由劳动地域分工原理所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才能最充分地利用区域条件,发展各种产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2、兼顾全局原则。区域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区域经济高速、健康发展。因此,规划中要以区域整体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一般与重点、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生活与生产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坚持全局原则,才有可能使各类规划与发展战略统一起来,始终如一地贯彻战略指导思想。
3、效益原则。区域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部门或区域的经济效益。通过规划,合理地布局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在相同投入下,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仅仅是经济效益是不够的,区域规划应当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的统一,使区域能够长期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㈣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需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缩小各地社会管理水平的区域差距和加强各层级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协同合作,鼓励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

1、要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

区域差距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各个区域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

在全覆盖、标准化、可持续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均等化,进而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是积极应对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重大举措和施政方向。

2、要缩小各地社会管理水平的区域差距,创建经济协调发展的软环境。

政府提供的社会管理服务及其质量,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总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与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息息相关。

过去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在经济领域,随着区域经济政策的逐步完善,协调的重心应该转向区域社会管理和服务,为本地区社会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各区域的社会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各区域生产要素和资本的力量整合

3、要加强各层级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协同合作,鼓励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区域互动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或有组织的团体;既可以是各级政府,也可以是地方企业。

区域的协同发展离不开与横向和纵向的互动,在合作中才能使区域协同发展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早期,由于注意到了区域的功能互补和发展的异质性,特别强调中央与地方及地区之间的合作。

(4)区域经济发展方案扩展阅读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要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也要重视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以点带面”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也可以说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说。

韩文秀还表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同时,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当前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规模经济效应开始显现,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全面提升,创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要推动这些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㈤ 区域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党中央研究形成了新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发展呈现新动向和新趋势,区域发展战略内涵更加丰富(图7–1)。综合起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顶层确定了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央于1999年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2003年做出了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2006年做出了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策,形成了国家关于区域发展的战略体系。“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其概括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简称“四大板块”战略),即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党的十八大确定: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1]

二是主体功能区战略明确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006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14年,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布了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国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由“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格局、“七区二十三带”的农业发展格局和“两屏三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等三类格局组成。

三是跨国、跨区域经济带深化了四大板块战略对内对外互联互通的内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环渤海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14年下半年国务院发布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区域发展新棋局雏形显现。这一新棋局,既有扩大开放的内涵,如“一带一路”向东连接东北亚、东南亚、澳洲,向西连接中亚、中东、欧洲;也有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如长江经济带打通了沿长江东部沿海、中部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连接在一起,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通了外接东盟国家、内联西南中南的通道。

四是重要经济区是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指引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以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开始,截至2014年9月12日印发《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先后出台了近40项区域发展规划或总体方案(表7–1)。通过区域发展规划,一批重要经济区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全国经济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级的经济高地(图7–2)。重要经济区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

图7-1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示意图

表7-1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主要区域发展规划

续表

图7-2 全国重要经济区分布图

㈥ 什么是区域经济转型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衡量区域经济合理发展应当有一个指标系统,从中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一般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考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分析地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否适合当地的情况(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因素)。③规划设计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方案能否最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④地区内各生产部门的发展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比较协调。⑤除生产部门外,还要发展能源、交通、电讯、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注意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适应。

你说的区域经济转型应该是从行政区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型
请看下文示例~
京津冀晋蒙要共同推进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区域互动,尽快由各自为政的行政区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型。

资源互通,共享要素环境。各地必须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互通、共享。不仅要形成自然资源的供应体系,也要实现社会资源的跨地区共享共用;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有效对接;要推进区域市场体系建设,降低要素流动与进入成本;要改善区域合作软环境,杜绝违背市场规律搞地区封锁、地方保护的行为。

优势互补,共度金融危机。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京津冀晋蒙区域差异性大,互补性强。从各方的利益需求看,对京津来说,迫切需要拓展发展腹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优势互补的角度看,京津冀晋蒙算得上是一个“最佳组合”。各方需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引导产业和劳动力有序转移,形成产业协作体系,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有序转移,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成为能够有效利用世界资源和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重要地区。

区域互动,共建发展平台。应共同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官方与民间、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机制,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建立民间组织区域互动发展的新机制,提高区域协调发展能力。鼓励和引导区域内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加强各方面的合作,联合进行投资、开发,共同拓宽市场。建立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产业合作联盟,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加快区域间科技、教育的交流、合作与创新,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平台,把交流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㈦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图

给你个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的网站,里面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以地图的方式表达的,可供你参考。

http://www.naturalresources.csdb.cn/ny/tongjitu/gnyimg.html#96gwcl

http://www.naturalresources.csdb.cn/ny/tongjitu/txknew.asp?name=&pass=&danwei=

㈧ 区域发展规划类型划分

(一)按照地理空间尺度划分

根据规划覆盖的地理空间尺度,区域发展规划可以划分为全国性的、国家经济板块的、跨省经济区的、省内经济区的和城市经济区的等五类(图7–3)。

全国性区域发展规划是全国各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各级区域规划都要服从这个规划[2]。全国性区域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目的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推进形成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等主体功能区,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011年3月,国务院发布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2011~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国家经济板块区域发展规划是针对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编制的规划。目前,已经发布的包括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2015)、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经济板块规划是对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各个经济板块的战略定位、发展导向和发展目标。

跨省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是针对跨省经济区编制的区域规划,是全国性规划与经济板块规划在涉及不同省级行政单元的经济区内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目前已经发布的包括8个区域,分别是东部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中部地区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西部地区的关中—天水、成渝经济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珠江—西江经济带。

图7-3 已纳入国家战略的各级区域发展规划

省内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是针对地域空间上只涉及一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区编制的区域规划,是全国性规划与经济板块规划在省内经济区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目前已经发布的包括14个区域,是当前我国国家战略层面区域规划的主体,分别是东部地区的河北沿海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含黄河三角洲)、江苏沿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中部地区的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西部地区的北部湾经济区,东北地区的图们江区域、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尽管国家针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分别编制了发展规划,但是由于前者绝大部分地区包括在后者范围内,为了方便将二者作为一个经济区进行研究。

城市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是针对城市或经济开发区编制的发展规划,这类规划涉及的地理范围较小,通常属于跨省或省内经济区的重要城市或核心区,其土地面积往往在几十至几百平方千米。

由于经济板块属于大尺度的国土空间,而城市经济区通常是跨省或省内经济区的核心区,从地质环境调查区域布局而言,本章主要关注和研究的是跨省和省内两类经济区。

(二)按照规划性质划分

根据国家层面出台规划的性质,区域发展规划可以划分为发展规划、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指导意见三类。

发展规划是区域发展规划的最常见形式,既有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导、地方政府配合共同编制的,也有地方政府主导编制的。属于发展规划的有18个经济区,分别是东部地区的河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含黄河三角洲)、江苏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和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的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西部地区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东北地区的图们江区域和辽宁沿海经济带,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珠江—西江经济带。

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是我国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规划。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家所建立的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动力,以全方位改革试点为主要特征,对全国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试验区[3]。截至目前,国家已批准了9个配套改革试验区,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尚未出台,上海浦东、深圳市、重庆市、成都市分别属于相关重要经济区。

指导意见是国务院出台的区域发展指导意见,涉及的区域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重庆两江新区等。

阅读全文

与区域经济发展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