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湖南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湖南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1-02-14 08:42:17

㈠ 【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看看自己住的区县怎么样了

虽然县域经济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发展环境。特别是对于城口、巫溪、巫山等边远区县,缺乏快速出入境通道是其发展的瓶颈制约。二是产业层次和结构不良。县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区县主导产业单一(如秀山、城口锰加工业,武隆铝加工业以及双桥区汽车工业一业独大),极易受市场波动、政策调整以及企业投资策略变动影响;特色农业进展不明显,链短质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特色旅游缺乏吸引力,对经济贡献度太低。三是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发展。金融资金外流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投资缺乏活力和动力;部分项目特别是农业类项目进展缓慢,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与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要求有差距。四是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存在批而未供、供而未建等土地闲置现象,集约、节约用地亟需加强。五是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效益仍然十分低下,农业“靠天吃饭”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民增收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六是部分“两翼”区县的矿产资源开发需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虽然全市经济总体上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趋利态势,但2010年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后经济危机时期推动我市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难度仍然较大。从国际国内形势看,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由于外需萎缩、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等诸多方面影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也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从“保增长”调整为“促转变”,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要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国内外形势和宏观政策微调将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复杂影响。不利影响突出体现在:一是“外向型产业”仍将不景气。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出口贸易短期内形势难以根本扭转,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南货北上、东货西进”可能进一步加剧,对我市部分外向型产业将产生挤压。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2010年国家还将进一步抑制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之金融危机导致的建材等需求萎缩,将对我市铝、锰等矿产资源产业、水泥等建材业以及其他高能耗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可能较大程度影响部分区县发展。三是投资增速可能放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适度投资增速,重点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可能影响我市部分项目上马和争取中央投资;中央对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举债和担保进行规范,将对地方政府融资带来巨大影响;虽然货币政策总体保持连续性,但信贷增长规模将有所控制,可能直接影响我市区县政府扩大融资。四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一方面,国际投资受金融危机影响放缓了步伐,新引进重大国际投资项目难度大;另一方面,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减速和中西部同质竞争加剧对我市招商引资造成巨大挤压。 当然,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也面临一些机遇,特别是国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扩内需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加大重点领域改革进程、加大对社会民生的投入以及我市推进国发3号文件落实、实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设立“两江新区”、加快“五个重庆”建设、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等有利形势将带动和促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 三、2010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圈翼城乡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坚持扩权强县,充分发挥区县主战场作用,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县域活力,推动县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坚持产业兴县,积极对接国家宏观政策,完善平台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增长和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坚持分类指导,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导向,细化区域政策,以圈带翼,扶强援弱,推动圈翼联动协调发展。 2010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应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依托园区集聚培育特色工业。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立足园区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园区功能布局和基础建设。协调进出口银行50亿元贷款按期到位,力争发行区县园区集合债券,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在现有特色园区的基础上,推进“1+15”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争取国家将其纳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安排专项资金对其基础设施给予支持。继续安排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对园区标准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二是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服务园区产业的物流专业市场建设,鼓励支持重点园区配套建设专业物流体系或物流园,尽快启动长寿化工园区、大足五金产业园区等配套服务集聚区建设。三是借助园区平台扩大招商引资。围绕市政府确定的园区主导产业,本着“求差、找点、补链”思路,细化入园产业目录,策划园区引资项目,定向定点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并支持区县借助全市“十大经贸活动”、东部沿海省市姊妹区县结对等载体,开展集群式、链条式招商,有针对性地引入关键性、节点性的重点项目和企业,进而带动配套产业引进,推动工业园区专业化。四是依托园区载体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把园区作为全市循环经济试点重点,组织实施好长寿化工园区等国家第二批试点项目,积极推进永川工业园区市级试点工作,指导涪陵区以特色工业园区为重点开展市级区县试点。鼓励并支持特色园区申报市级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五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争取国家出台支持重庆内陆型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审批并尽快启动实施《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长寿化工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2.联动城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油、巩固基础、推广农业机械化、实施“千百工程”的同时,按照壮大基地、培育龙头、发展中介、扩大营销的思路,结合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农业投融资改革,积极引导城市资本下乡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一是突出支持发展生猪产业。加大力度推进荣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涪陵、黔江等一批重点生猪养殖示范基地,通过循环经济推进污染问题解决。加强生猪供需调度情况监测预警,为生猪规模化生产提供预期性指导。力争年出栏生猪增加到2010万头。二是突出支持发展柑橘产业。坚持建设、加工、销售同时抓,继续推进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建设,新建标准化果园12万亩、改造老果园4万亩,力争柑橘种植超过170万亩。继续扶持万州汇源、三峡建设、恒河果业等柑橘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三是突出支持蔬菜基地建设。按照做大体量、注重生态、扩大市场的要求,推动县域蔬菜产业发展,新、改建重点蔬菜基地10万亩,建设蔬菜专业村100个,力争蔬菜播面达到800万亩,产量1100万吨以上。重点支持潼南蔬菜基地、武隆高山蔬菜基地等发展壮大。 3.着力完善县域城镇功能。一是着力破除交通瓶颈制约。加快推进渝利铁路、渝怀二线主城至涪陵段、兰渝铁路重庆段、南涪铁路和渝湘高速黔江至秀山段、渝宜高速云阳至巫山段、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开工重庆-大足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开县-城口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二是推进县城功能完善工程。按照建设“五个重庆”的要求,以区县城市为重点,充分利用市支持31个区县城上档升级专项资金,整合资源,进一步推进区县城功能完善。突出中心镇建设,加快建设形成一批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人口转移承载力较大、辐射周边地区能力较强的中心镇。三是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服务周边的综合能力,重点帮助万州区、黔江区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教育培训基地以及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支持渝惠江津双福农产品物流园前期工作。四是增强县域商贸流通功能。指导完善县域中心商圈、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万村千乡工程等城乡商贸体系建设,落实“家电下乡”等拉动消费政策。重点引导重百等大型商贸名店加快入驻区县城,指导推进区县物流规划编制。五是完善政策促进人口转移。进一步探索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区县城和小城镇转移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和“两翼”人口加快转移。 4.深入推进圈翼帮扶和互动。进一步完善“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调动结对区县参与圈翼帮扶和互动的积极性。加大工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和整村扶贫等项目援建力度,力争援建项目投入在帮扶实物量中占比达到80%以上,确保30%以上帮扶实物量用于整村脱贫,发挥好对口帮扶对“两翼”农户增收的促进作用。以对口帮扶为切入点,引导“一圈”优势企业加速向“两翼”拓展,帮助“两翼”特色产业扩大市内外市场。支持主城区县与“两翼”区县共创工业基地,探索圈翼区县异地建园机制。加大力度推进对“两翼”富余劳动力的对口援助培训、就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带动“两翼”人口加速向“一圈”转移;完善制度更好发挥党政干部、教师、医务人员选派对“一圈”人才锻炼和“两翼”人才培养的作用。 5.扶持贫困地区和特殊地区加快发展。一是实施“整村脱贫推进年”。争取国家加大扶贫投入,集中力量推进整村扶贫。完善2000个贫困村的脱贫规划,新启动250个村的整村脱贫工作;加大片区开发力度,新启动4个区县的片区开发试点,使片区开发试点覆盖到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二是支持渝东南地区扶贫开发。力争国家尽早批准渝东南地区作为特殊贫困片区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抓紧推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规划编制工作。三是争取国家支持库区后续发展。继续跟进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编制,争取将移民生态工业园等关系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重大问题纳入后续工作规划,并做好后续工作规划启动实施的准备工作。争取国家延续执行三峡电站税收分配、库区产业发展基金、三峡库区耕地占用税等库区财政性资金扶持政策。

㈡ 长沙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科学研判宏观形势,提早谋划重大项目,深入开展“两帮两促”活动,紧紧扭住发展重点和关键环节,坚决而又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增长14.5%(预计数,下同);地方财政收入406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1.8亿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亿元,增长1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7元和9005元,分别增长13%和18%。
----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紧迫、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实施一大批拉动作用大、群众受益大的项目。地铁2号线、过江隧道、湘江综合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武广长沙站及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武广高铁正式通车;黄花机场改扩建、职教基地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广汽菲亚特、比亚迪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这些重大项目既拉动了当年经济增长,又为长远发展增强了后劲和竞争力。
----切实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全面完成实事工程;全市教育、环境保护、农林水支出分别增长21.03%、66.16%、20.73%;橘子洲公园建成开园,成为长沙的新标志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城区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费,15家游泳池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建成56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60个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再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着力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把安居工程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全年搬迁棚户区居民1.66万户,拆迁棚户区216.78万平方米,建设(筹集)廉租房7117套,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2万余户11.57亿元,1.9万余户低收入居民搬进了新家;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1%,房价基本稳定。安居工程成为改善民生、拉动投资、扩大消费的最佳结合点,我市的经验得到中央及有关部门的肯定,全国保障性住房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
----实施一系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新举措。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和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创新。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城市色彩规划》,着力打造和谐素雅的城市色彩;修订《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加强城市绿地管理;继续实施交通疏导工程,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支撑了城市车辆保有量由57万辆增加到75万辆的通行需求;首创群众有奖举报城市管理问题数字化信息平台,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完成社区环境综合整治40个,建成社区公园6个,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
----改进政府管理服务。着力建设服务、效能、阳光政府,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率先全国实行市政府常务会议、记者招待会电视、电台、网络同步直播;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审批达100%,行政审批时限再缩短30%;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8项,为群众和企业减轻负担8300万元。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类信访问题,建立领导干部定期集中接访制度,及时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各位代表!尽管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大于预期,但我们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弯道超车”和市委“逆势而上、率先发展”的要求。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4县(市)全部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黄花机场进出港1130多万人次,稳居中部首位。被评为首届全国最具软实力城市、十大创业之城、十大品牌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项目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重点实施十大基础设施、十大民生事业、十大产业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38个,322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6亿元。启动开元东路、长浏高速等项目建设,中航飞机起落架、陕汽重卡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大融资力度,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投资156.3亿元,引进外资20.33亿美元、增长12.9%,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75亿元、增长13.2%,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140亿元,成立先导投资控股有限公司,5家公司在境内外首发上市,保证了大规模建设资金需要。项目建设成为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
(二)产业壮大为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工业总产值迈上4000亿元台阶,增长23.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0亿元,增长1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40亿元,增长28%;三一、中联、中烟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均过300亿元。深化产学研金合作,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高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经开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居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6位。推进质量兴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个,总量居中部首位。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芙蓉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业务总量增长30.4%,5家物流企业进入全国百强,霞凝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居全国内河港首位。成功承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届中部农业博览会等重大节会。推进靖港古镇、灰汤温泉等旅游项目建设,实现旅游总收入355.8亿元。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举办“福满星城”购物消费节,发放消费券,促进居民消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
(三)宜居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启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修编。实施工程建设质量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一江两岸”道路建设基本完成,19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车站北路、城南路、人民中路、新民路、东风路等5条特色景观街建设。中山西路、东牌楼等重点棚改项目进展顺利。启动老旧城区社区物业服务试点,拆除户外广告35万平方米,重点整治五一广场等夜市,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完成城市林业生态圈造林任务3320亩。新建新开铺、星沙北等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在全国文明指数测评中居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4位。被评为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
(四)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公路通达、电力扩容、安全饮水和环境整治四大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100公里;新解决18.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率先全省开展山塘清淤,清理山塘6329口;新建沼气池1.25万口;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投资1.8亿元;县(市)城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营,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乡镇垃圾收集处置率达40%。粮食总产量达248.9万吨,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430亿元。养殖业产值达128.8亿元,被评为全省动物疫病防控红旗市,全国首家生猪产品电子交易所挂牌运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30家。莲花镇、关山村、光明村和“两区两片”新农村示范建设成为亮点。
(五)综合配套改革有力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加强源头治理,节约集约用地,新建建筑全部执行节能标准,新增项目推行能耗审核和节能评估制度,实行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资源补偿制度,对环境风险企业开展分类管理,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宾馆酒店等场所停止免费提供一次性日用品。先导区建设加快推进,滨江新城、梅溪湖、岳麓山大学城等片区开发进展顺利,枫林西路等5条主干道竣工通车,“四纵八横”道路骨架基本成型。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4%以上,SO2排放和COD分别减少11.08%和22.16%。长沙县获评“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开福区青竹湖镇荣获全省第一个“两型社会示范镇”称号;长沙县松雅湖和宁乡县金洲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获批。
(六)各项事业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达80.7%。实施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两馆一厅”主体工程,新建绿色网吧100家,建成农家书屋138家,完成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又有2件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开展全民健身,成功承办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举办市第七届运动会。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落实民族政策,促进宗教和睦,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侨联、社科联、贸促会、红十字会、关工委、老龄委等群团组织为长沙发展做出新贡献。
(七)保障民生利益促进和谐长沙建设。推进创业富民,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7%,实现零就业家庭100%动态清零。启动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加强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补偿率达36.4%,在校大学生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117.9万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实施“一健三联”信访工作机制,抓好国庆60周年和各项重大活动安全维稳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人防工作,驻长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标本兼治,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卓有成效。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4个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我市社区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八)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开展“行政效能年”活动,推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首席代表常驻制度,实现“一门式”办理。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形成从项目立项、预算控制、招投标管理到投资审计的全过程监管链条,审计核减18.4亿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90.9%,安全生产示范工作在全国推广。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建立政府雇员制度。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前期工作。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八项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案件,审计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启动公务消费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清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统计、台办、外侨办、法制、档案、机关事务管理、市志、气象、地震、公积金管理、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我们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砥砺奋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长部队、武警官兵,向公安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长沙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㈢ 2010年湖南省城市经济排名,湖南省县域经济排名2010

2010年湖南省城市经济排名,湖南省县域经济排名2010:
http://www.armluntan.cn/paiming/html/caifubangwen/530.html
希望对于010年湖南省城市经济排名的分享你能喜欢内,你容可以参考下
湖南省县域经济排名2010来源于中国权威排名网站:中华排名网,仅供参考

㈣ 2009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2930.69亿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二

数据抄打架在我们国家是常有的事袭情,我也找到了几条,说08年产值是1090亿,占GDP也是5.1%。还有一条湖南文化产值2008年总产值达到1395亿元,实现增加值583亿元.还有:2008年,湖南省文化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1070亿,增加530亿,占GDP比重5%.

要是统计数据靠的住,母猪也能爬上树。

㈤ 谁有2010年湖南省县域经济排名(完整的)

上网络啊

㈥ 跪求1990年到2009年的湖南省统计年鉴

1990-2009统计年鉴,数据库抄挺大,估计没袭人能提供给你。
全部给你,你也用不着,只需查询到你需要的部分,
推荐一个网站给你:
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http://number.cnki.net/cyfd/
那里有湖南省各个行业的数据。
另外,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你也可以看看。

我之前也遇到和你同样的问题,后来是上淘宝网买了别人的统计年鉴电子版,如果在这些网站还不能找到你需要的资料或数据,那购买电子版吧!

㈦ 09年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

2009全国百强县(市)排名 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7月25日,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县召开,会上,发布了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09全国百强县排名名单揭晓

第九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6个、安徽省11个、江西省10个、河南省40个、湖北省11个、湖南省17个。
中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湖南长沙县、河南巩义市、(河南偃师市、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山西孝义市、湖南浏阳市、山西河津市、湖南宁乡县、江西南昌县、江西贵溪市、湖南望城县。其中河南偃师市、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六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中部第三位。
新进中部百强县(市)有7个,分别是山西长治县、山阴县、沁源县、河南临颍县、江西分宜县、湖南常宁市、湖南涟源市。有关数据显示:山西省和江西省的中部百强县数量有所增加,湖北省的中部百强县数量有所减少,其他三省的中部百强县数量变化不大。

百强县名单如何出炉
——专访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
记者 周小华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是对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大检阅。此次共排出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什么是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百强县名单是如何出炉的,为此本报记者昨日专访了负责此次排名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
全国2001个县域经济单位参与竞争
记者:此次共有多少家全国县域经济单位参与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
刘福刚:参加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有2001个(2008年底),其中县级市367个、县146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和东北十强县,共有310个。
百强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10.84%
记者: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总量规模在全国经济中格局怎样?
刘福刚: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总量规模是:数量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10.84%;县域总面积约108.6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31%;人口约为2204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60%;地区生产总值约为67638亿,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2.5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为3500亿,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2.22%。全国县域经济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3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65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4680元,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0.42%、138.00%、93.02%。
基本竞争力采用核心数据进行评价
记者: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评价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刘福刚: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现已完成九届。采用县域经济公开性、综合性、可比性、客观可行性的核心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的特点是“公开、客观、可比”,评价坚持的原则是“三不原则”(不收费、不发证、不授牌)。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得以完成。
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评价是从“城乡、区域统筹”、“强县富民一致性”和“科学发展环境”等三方面来开展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城市群和区域发展一体化规律,进行“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研究。就是在某一区域内,地理位置相连、经济总量或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相当、经济发展方式相近的几个经济强县组成的集合。“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是以“居民收入水平”为基础,结合消费、储蓄、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等方面来开展反映富裕程度的测评工作。相对富裕程度为全国的区域统筹发展工作提供参照尺度。

百强县排序格局变化大
新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8个;中部崛起16个;全国十强县中江苏省占7席
本报讯 (记者 周小华)昨日在长沙县召开的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发布了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名单新鲜出炉。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指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已成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生力军。
百强县(市)江苏省最多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河北5个,山西2个,内蒙古2个,辽宁5个,吉林1个,黑龙江1个,上海1个,江苏27个,浙江26个,福建8个,江西2个,山东26个,河南8个,湖南4个,广东2个,四川1个,陕西2个,新疆1个。江苏省百强县数量最多。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宜兴市、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广东增城市首次进入前十强。新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有8个:河南永城市、湖南望城县、吉林延吉市、江苏句容市、江苏邳州市、江西贵溪市、山东博兴县、陕西靖边县。
全国百强县格局悄然改变
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占的比例最大。江苏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全国十强县中占有7席。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序变化比较大,全国百强县格局悄然改变。老牌百强县出现分化,一部分已经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发展相对较慢,退出了百强县行列。广东省百强县数目历史上曾达到15个之多,后来有6个改成市辖区,有7个退出百强县。
在新兴百强县中,江苏省百强县由苏南向苏北“北上”;山东省百强县由胶东半岛向鲁中“西进”;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县迅速崛起,现在中部地区已经崛起16个全国百强县,西部地区已大开发出6个全国百强县;全国百强县的格局正在改变。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排序 县域经济单位
1 江苏江阴市
1 江苏昆山市
1 江苏张家港市
1 江苏常熟市
2 江苏吴江市
3 浙江慈溪市
4 江苏太仓市
5 浙江绍兴县
6 江苏宜兴市
7 福建晋江市
8 浙江义乌市
9 广东增城市
10 浙江余姚市
11 山东龙口市
12 山东荣成市
13 浙江诸暨市
14 山东文登市
15 浙江温岭市
16 浙江乐清市
17 山东邹城市
18 江苏丹阳市
19 山东即墨市
19 山东胶州市
19 山东胶南市
20 福建福清市
21 浙江瑞安市
22 山东滕州市
23 山东邹平县
24 河北迁安市
25 山东新泰市
26 山东寿光市
27 辽宁瓦房店市
28 山东莱州市
29 福建惠安县
30 浙江富阳市
31 江苏通州市
31 江苏海门市
31 江苏启东市
32 辽宁海城市
33 四川双流县
34 湖南长沙县
35 山东诸城市
36 山东章丘市
37 内蒙古准格尔旗
38 新疆库尔勒市
39 河南巩义市
40 浙江上虞市
41 福建石狮市
42 河北任丘市
43 山东平度市
44 山东招远市
45 江苏溧阳市
46 浙江海宁市
46 浙江桐乡市
46 浙江平湖市
46 浙江长兴县
46 浙江德清县
46 浙江嘉善县
46 浙江海盐县
47 江苏泰兴市
48 山东肥城市
49 福建南安市
50 浙江玉环县
51 河北武安市
52 山东兖州市
53 河北遵化市
54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55 江苏江都市
56 上海崇明县
57 山东乳山市
58 浙江临海市
59 陕西神木县
60 辽宁普兰店市
61 江苏靖江市
62 福建长乐市
63 山东蓬莱市
64 浙江永康市
65 河南偃师市
65 河南新郑市
65 河南荥阳市
65 河南新密市
65 河南禹州市
65 河南登封市
66 浙江宁海县
67 辽宁庄河市
68 山东莱西市
69 江苏金坛市
70 浙江象山县
71 山西孝义市
72 江苏如皋市
72 江苏东台市
72 江苏海安县
72 江苏如东县
72 江苏兴化市
72 江苏姜堰市
72 江苏大丰市
73 山东广饶县
74 湖南浏阳市
75 山西河津市
76 辽宁大石桥市
77 福建龙海市
78 江苏铜山县
79 浙江奉化市
80 浙江东阳市
81 山东青州市
82 浙江临安市
83 山东高密市
84 湖南宁乡县
85 山东桓台县
86 河北三河市
87 福建安溪县
88 江西南昌县
89 黑龙江肇东市
90 江苏仪征市
91 江苏邳州市
92 广东博罗县
93 陕西靖边县
94 江苏句容市
95 山东博兴县
96 江西贵溪市
97 浙江嵊州市
98 吉林延吉市
99 湖南望城县
100 河南永城市

㈧ 发展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怎么写,怎么样写是体现发展经济呢我现在的思路只是找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

{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

{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㈨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中郡所与县域经济

1998年12月,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2005年更名为咨询所,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
2000年1月,建设“中国县域经济网”,为全国县域经济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2000年3月,开始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
2001年11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首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2001年12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2001)》。
2002年1月4日,发表了第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2年4月12日,发表了“县域经济主要竞争什么?”的文章。
2002年8月,发表了“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内涵”的文章,回答了“什么是县域经济”的问题。
2002年8月27日,发表了“发展县域经济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动力”的文章,指出省市区经济的差距深层地表现在县域经济的差距,县域经济发展是继“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后的深层次的区域问题。
2002年12月10日,发布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3年8月,编辑出版了全国县域经济领域第一个权威性、综合性、年鉴式读本——《中国县域经济(2002卷)》,将全国县域经济的整个轮廓展现在社会面前,促进社会对县域经济的了解。
2003年11月23日,发布了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3年11月23日,发表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思维”的文章,从五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
2004年6月14日,发表了“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文章,回答了“如何壮大县域经济”的问题。
2004年7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2003卷)》。
2004年7月24日,参加“山东滕州产业化发展高层论坛”,提出:县域经济为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供保障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县域经济既是统筹安排的客体,又是统筹协调发展的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体。
2004年11月6日,发布了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4年11月6日,发表了“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历史性选择”。
2005年4月 完成了“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课题研究。
2005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4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运行,全国县域经济年鉴式读本正式定名为《中国县域经济年鉴》。
2005年8月,主持完成了“首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
2005年12月1日,发布了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6年4月,在河南省偃师市举办“中部县域经济论坛”。
2006年4月,在河南省栾川县举办“全国县域旅游经济论坛”。
2006年10月,在重庆参加“地理标志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
2006年12月,在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了“着力推进‘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文章。对“市管县”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分析。
2006年12月,发布了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7年7月,作为民建中央“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专题调研专家成员进行调研。
2007年8月,在四川省郫县举办“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交流会”。
2007年8月,发布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07年8月,发表了“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明确提出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2007年8月,发表了“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县域经济的十大问题”。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解答。
2008年4月,作为中央县域经济现状和问题调研组专家组成员进行调研。
2008年6月,编辑出版《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由中共中央出版社出版)。为推动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榜样力量”。
2008年7月,在广东省增城市举办“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
2008年7月,发布“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08年10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8卷)》。
2008年11月,发布“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008年12月,在四川西昌市举办“全国州盟首府科学发展交流会”
2009年7月,在湖南省长沙县举办“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2009年7月,发布“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09年7月,发表“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转变。
2009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9卷)》。
2009年11月,发布“第二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010年3月,开展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活动。
2010年8月,在辽宁省海城市举办“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2010年8月,发布“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10年8月,发表“县域经济要走内生性发展道路”。
2010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10卷)》。
2010年12月,发布“第三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011年1月,在北京举办“2011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经验交流年会。”
2011年1月,发布“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
2011年8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举办“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2011年8月,发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11年8月,发布“2011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2011年8月,发表“一壮大三提高 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
2011年8月,发表“建设幸福县域初探”。
2012年12月,发布“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
2012年12月,编辑出版《县域统筹与统筹县域》。
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
2013年12月,发布”2013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3年12月,出版编辑《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2014年11月,发布”2014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5年8月,发布”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5年 继续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

阅读全文

与湖南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