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利率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市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任何使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产生移动的因素都将改变均衡利率水平。物价水平调节着总需求的波动,因此,在物价上涨过快,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趋于下降。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宏观调节方面,利率通过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以及分配收入等方面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闲置者与资金短缺者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对闲置资金的运用就不能无偿取得而必须有偿进行,这种有偿的手段就是利率。
利率对经济的制约关系相当强烈,利率调高,一方面是拥有闲置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受利益诱导将其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全社会的资金来源增加;另一方面,借款人因利率调高而须多付利息,成本也相应增加,而成本对于利润总是一个抵消因素,由此而产生的利益约束将迫使那些经济效益较差的借款人减少借款,使有限的资金流向效益高的行业、企业和产品,从而促使全社会的生产要素产生优化配置效应。国家运用利率杠杆,在通货膨胀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有效地抑制。
㈡ 利率变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减缓投资速来度,使自国民经济迈入平稳的发展轨道,免得过投 过快增长,形成泡沫经济!
汇率提高,长远来看对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能提高,对国际经济影响会增大;反之则降低。在汇率提高的同时,进出口贸易会相对减弱,导致经济收支帐目失调,影响进出口贸易。
利率的提高有助于吸引金融热钱流入国内,同时也能影响通货膨胀的下降。
物价水平直接反映了一国的国民生活状况和水平,会引起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根本。
㈢ 论述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杠杆,是宏观经济调节中最常用的政策工具。
一、利率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实经济中的各个因素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在这些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矛盾中进行着的,也就是不断地通过均衡-失衡-新的均衡这样一个过程来实现的。这些市场经济国家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是建立在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二、我国应用利率这一宏观调控工具的实践过程
1979年4月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总共进行了二十多次调整,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行了14次之多的调整,总体看来,我国利率调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9-1985年,利率上调时期
改革之初,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就已注意到银行利率偏低的状况。我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较高的利率不仅有利于筹措建设资金,而且还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鉴于此种情况,如表1所示,在1979―1985年这个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多次提高存款利率。
(二)1986―1995年,利率波动时期
这一阶段利率随经济周期上下波动,体现利率与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三)1996―2003年,利率连续下跌时期
由于前几年针对通货膨胀的“软着陆”政策,利率调整的频率较多,幅度较大,使这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收缩效应。为此,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措施,包括增发1000亿元国库债券,重点用于增加一些基础投资建设,1998年3月、7月和12月三次降低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为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创造了条件。
(四)2004年10月29日至今,利率连续上调时期
前几年一连串的利率下调后,有效地拉动了经济,投资大量增加,致使经济又陷入过热状态,经济结构不是非常合理。为此,中央银行决定,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并没有有效地抑制经济过热的局面,于2006年两次连续上调利率,带来巨大影响。
㈣ 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一、近些年我国所采取的利率政策与宏观经济效果分析
(一)利率变动对我国GDP的影响
根据支出法来表示可知GDP=C+I+G+X-M,G代表政府支出,C代表最终消费,I代表投资,X-M代表进出口贸易差额。由于贸易进出口在GDP当中所占份额较小,故在宏观经济学中,利率变动对GDP的作用主要通过对投资、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来实现的,即利率的投资和消费效应。下面我们分析我国的利率变动对GDP影响效果。
2007年我国连续六次调高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而从GDP的同比增长比率来看,GDP的浮动与利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007年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而2008年连续调低基准利率是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从2007-2008年GDP每季度同比增长比率来看,2007年保持在14%以上的高比率,而2008年却相反维持在11.3%以下,这反映了央行利率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2010年至2011年多次调高利率,GDP季度数据出现一定下滑,短期看到利率调控的作用效果。2012年6月,由于GDP增长率持续下跌,为促进经济增长,央行下调基准利率,三季度经济增长稍有回转。综上分析可见,央行的利率政策的效果对GDP的影响还不是很显著。
(二)利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稳定价格总水平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避免通货紧缩。近几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因此,通过利率变动来调节我国的物价水平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
㈤ 利率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有什么意义
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利率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㈥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来在经济中的作用主源要有以下几种:
1,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储蓄。
2,提高利率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变动将影响社会总供求。
3,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
4,可以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影响个人经济行为。
㈦ 利率变动对经济有哪些重要影响
利率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率变动会影响着政府的政策决定,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着居民的资产投资选择行为,进而对经济运行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学认为,居民的收入可以分为储蓄和消费两个部分。
储蓄代表着社会资金的供给量,消费则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两者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且都会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
当利率上升时,利息收入会提高,居民就会提高储蓄,降低消费;当利率下降时,利息收入会降低,居民就会增加消费,导致储蓄降低。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储蓄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
可见,利率变动会影响全社会的储蓄水平,也会影响全社会的消费水平。
(二)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利率表示借贷资本的使用价格,利率决定着债务人的利息成本,也影响着债权人的利息收入。
当利率提高时,对资金盈余者而言,利息收入提高,他们更愿意将手中的资金让渡出去。
而对资金需求者而言,利息成本增加,他们的借款需求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相反,当利率下降时,资金需求量就会大幅增加,而资金供给量却会大幅缩水。
因此,利率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和资金需求者的借贷投资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
(三)利率变动对投资资本的影响利率变动会引起投资规模的变化。
当利率上升时,银行储蓄会有利可图,资金就会向银行储蓄转移,社会总储蓄增加,导致社会总投资规模下降;当利率下降时,投资的收益就会更有吸引力,资金就会由社会总储蓄流向社会总投资,社会总储蓄增加,社会总投资规模下降。
利率的变动会引起投资结构的调整。
不同的分类标准都会形成不同的利率结构,利率结构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结构的变动。
比如:如果长期利率太高,就会抑制期限较长的投资,短期的投资需求就会增加,利率的期限结构影响了投资的结构;比如:政府对某些行业实行优惠利率政策,投资资金就会流向这些行业,利率的行业结构影响了投资的结构。
(四)利率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利率的变动会引起社会信贷总规模的变化,社会信贷总规模又决定着货币供应总量。
当利率提高时,信贷成本增加,信贷总规模下降,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货币购买力增强,物价水平会有所下降。
当利率降低时,信贷成本降低,信贷总规模上升,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货币购买力减弱,物价水平会有所上升。
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利率杠杆,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五)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一国出现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都可以称为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会对一国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
严重逆差会让一国货币持续对外贬值,即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和技术的实际购买力减弱,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严重顺差会让一国货币持续对外升值,最终会导致本国货币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也会给本国带来巨大的外交压力。
变动利率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对由于资本项目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更会起到显著的效果。
当发生严重逆差时,可将本国的短期利率调高,以吸引国外的短期资本流入本国市场,减少或消除逆差。
当发生严重顺差时,可将本国的利率调低,以限制国外的资本流入本国金融市场,逐步减少或消除顺差。
㈧ 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是矛盾的吗
利率是重要的经来济杠杆,它对源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宏观调节方面,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另一方面,借款人因利率调高而须多付利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闲置者与资金短缺者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市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任何使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产生移动的因素都将改变均衡利率水平。物价水平调节着总需求的波动,因此,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以及分配收入等方面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成本也相应增加,由此而产生的利益约束将迫使那些经济效益较差的借款人减少借款,对闲置资金的运用就不能无偿取得而必须有偿进行,这种有偿的手段就是利率。利率对经济的制约关系相当强烈,在物价上涨过快,利率通过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利率调高,一方面是拥有闲置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受利益诱导将其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使有限的资金流向效益高的行业、企业和产品,从而促使全社会的生产要素产生优化配置效应;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是全社会的资金来源增加,利率水平也趋于下降,而成本对于利润总是一个抵消因素
㈨ 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它具有以下经济功能回:联系国家、企业和个答人、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中介功能;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分配功能;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功能;把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之内的控制功能。
利率的作用正是通过上述五种功能发挥出来的。而利率之所以具备这些功能,是因为利率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由此,利率发挥“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储蓄;(2)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例如提高利率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变动将影响社会总供求;(3)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4)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