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14 20:54:34

『壹』 政治!!!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区别和各自的侧重方面

全面复就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制成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建设。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着眼于对自然、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全面思考,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全面建设。而协调发展,就是政治、经 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助。从上面可以得出,全面发展注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性,而协调发展则注重了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关系。

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主张兼顾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保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永续性,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贰』 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2、坚持“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五个统筹”,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增强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辩证思维能力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
四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辩证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叁』 全面协调可持续什么意思

全面协调可持续意思是全方面协调起来,做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可持续发展同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2、意义

这一发展要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全面部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维,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

(3)经济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扩展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肆』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国民素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的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比较落后,处于发展之中的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仅取决于国家经济总量,还取决于国家的人均社会财富占有量.由于人口数量庞大,导致了我国人均经济指标多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指标名列世界100多位.因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国家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因为,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很困难的.所以,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如果人口盲目膨胀,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繁荣、子孙后代幸福的根本大计,必须把实行计划生育和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第二,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如前所述,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生产力相对落后.尤其应该看到,今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投资少、消耗资源少,经济社会效益高、环境保护好.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的开发和整治;要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要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要坚持节水、节能、节材、节粮以及节约其他资源;农业要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工业要讲质量、讲低耗、讲效益;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要协调发展. 第三,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科教兴国在科学技术的层面上是认识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密切关注、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马克思在把生产力看作是推动社会历史最终决定性力量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尤其需要大力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其次,从教育层面上看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何培养大量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专门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紧密结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

『伍』 正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这个总体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醒目的变化是: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往“持续快速健康”中新增了“协调”两字。这是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充分表明了我国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决心,而且丰富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内涵,使其更加全面、科学。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发展观的重大进步,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这是发展观念与时俱进的体现。

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而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人类曾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往往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是开放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说明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一个令人瞩目的地方是,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列入了奋斗目标,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有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现在又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任务异常繁重。十六大报告所说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区别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路子,而且也区别于那种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人为破坏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旧路子。从人口状况来说,虽然我国现在的人口生育率已经降到国际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未来十几年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在1000万左右,这种状况给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从资源状况来说,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的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各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不大力节约资源,不仅影响经济效益,而且今后的发展也将难以为继。从环境状况来说,尽管我们已经开始注意环境保护,但由于我国人口密集,加之多年来的过度开发,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科学技术的落后和投入的不足,我国的环境质量总体上仍处于恶化之中。这种情况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保护环境同样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力争在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使城乡环境有明显的改善;到2020年,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经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但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应当更加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最基本的动力,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社会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也不仅要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而且要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各种服务部门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括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富足,而且包括使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讲的发展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的发展。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同实现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保证。

今天我们仍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同时有必要也有条件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要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要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振兴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陆』 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

简单,我来回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第二.坚持“五个统筹”。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第三.增强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辩证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要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四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柒』 什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版: 科学发展观,基权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一发展要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全面部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维,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

『捌』 什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玖』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是什么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2、坚持“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五个统筹”,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增强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辩证思维能力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
四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辩证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你要的要义应该是第3点

阅读全文

与经济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