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出口导向型经济是如何导致我国国民经济通货膨胀的
因出口积累了大量外汇 而外汇又买了美国国债 所以我们要印刷等量的人民币对冲 导致国内货币供应超过实际货物的正常范围 就是五元的货 印刷了十元的钱 所以你手里的钱就贬值了 也就是通胀了 要是不买美国国债 而是进口等价的物品就不会通货膨胀了
我国此次出现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出现的几次通货膨胀有很大的不同。当然,所有通货膨胀都是基础货币多发的结果,通货膨胀最终都是货币现象,在这一点上,这次通货膨胀与前几次没有什么不同。但我国这些货币多发的原因与前几次货币多发的原因有很大的不同。这次我国货币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过度地实行了依靠出口和吸引外资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过度地扩大出口和盲目吸引外资而引发了我国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国际收支的正常项目即进出口失衡,表现为贸易顺差过大;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也失衡,表现为资本顺差过大。因此,不仅进出口出现贸易顺差,而且资本项目出现资本顺差,也就是出现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这种双顺差,必然迫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收购流入中国的过多外汇,从而引发了央行在基础货币上的过多投放,使得央行货币发行上的外汇占款过大,货币多发,而且外汇储备也过大。
中国经济之变局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在2007年引发的问题实践表明,我国这次国际收支失衡所引发的人民币外汇占款过大与外汇储备过大,其后果是严重的:第一,人民币占款过大使得基础货币多发,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如上述所言,我国这次形成的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迫使央行多投放了基础货币,货币多发。第二,目前巨大的外汇储备,既不能用于社会保障,更不能用于抗震救灾,当然更不能作为“平准基金”而用于拯救暴跌的股市,因为外汇储备是对外购买力的符号,如果在国内动用,就必须要兑换成人民币,这等于货币增发,从而会更加加重通货膨胀。第三,外汇储备过大引发了我国财产缩水,例如美元储备在美元贬值的条件下会缩水,即使买了美国的债券,也会使我们受损失,尤其是有些债券风险甚大,例如我们到2007年已持有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房地产公司的债券达3760亿美元,尽管这两家公司的债券有美国政府的担保,但这两家公司的巨大危机仍然会使我国资产面临缩水的巨大压力。我国持有美国政府国债的数额已经很大,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美国政府国债,同样也会在美元贬值条件下有损于我国的财产。第四,外汇储备难以用于我们需要的购买,例如我们需要购买新技术和资源,但这些都恰恰是国际卖家不想给中国的,我国对外购买力实际上难以实现。第五,我们如果通过设立国有公司进行海外投资,谁能保证投资不会出现巨亏?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巨亏的风险是很大的。总之,国际收支失衡所引发的人民币外汇占款太大和外汇储备太大,都不是好事。
如何办?关键是要深化改革。
首先,应该使汇价成为真正的市场机制。在汇价作为市场机制的条件下,其自由波动,首先会对国际收支的正常项目即进出口进行有效地调节,例如汇价上涨,必然抑制过度的出口,而有利于推进进口,从而保持进出口平衡;而汇价下跌,必然有利于推动出口而有效抑制进口,从而推动进出口平衡。同时,汇价同样也会对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保持资本项目的国际平衡。总之,只有保持汇价的市场机制本性,才能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我国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正是汇价长期人为管制的结果,汇价该降时不降,该升时不升,因而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使得国内通胀和海外财富缩水。有人说日本20年前是因为日元升值而进入经济衰退期的,但日本专家告诉我说,日本经济出问题是因为日元该升值时而没有及时升值所引发的,是汇价管制的结果,并不是日元升值的结果。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走向汇价市场化。
其次,应该使外汇市场真正形成。外汇市场是调节一个国家外汇规模的最主要机制,在外汇市场真正开放的条件下,外汇的增加不会导致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因为外汇会很快地被民间购买和用于国际购买。我国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自由外汇市场,外汇在资本项目下并没有放开,所以外汇流入中国,就只有靠央行收购,央行被迫多发人民币,最终推动了国内通胀的形成。如果我们有一个真正的外汇市场,在资本项目下也允许人们自由买卖外汇,那么央行就不用再多发货币去收购外汇,外汇会迅速地被民间力量购买和很快在国外花掉,从而就不可能出现国内通货膨胀。
在这里,有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必须重申,这就是: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平衡。
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确实应该积极扩大出口,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必须要保持国际贸易平衡,不能在国际收支的正常项目即进出口项目下,出现过大的贸易顺差和引发过大的外汇储备。国际贸易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我们不能盲目扩大出口,而是要适度出口。国际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要推动进出口总量的增加,而不能只过度强调出口总量增加。一国的财富取决于进出口的总量,即贸易总量,而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出口总量。不能将进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量混为一谈,对经济增长有意义的,是进出口总量。GDP的增长与进出口总量有关,而并非是单纯地与出口总量有关。尤其是在出口量很大,但进口量也很大的条件下,说明我们用物质财富换回了物质财富,而不是用物质财富换回了别国印制的纸币。但如果我们出口量很大,而进口量却太小,那就等于我们用物质财富换回了别国所印制的纸币,我们实际上是用辛苦创造的物质财富,换回了“风险”,因为别国的纸币会贬值,而且会引发中国人民币的多发。因此,我们应追求进出口总量的增加,而不能只单纯追求出口量增加。
同时,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是对的,但不能盲目吸引外资,不能引发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的失衡即资本顺差,如前所述,外资过度进入会引发人民币多发,引发通胀。实际上,过度吸引外资,实际上同靠多发货币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结果是一样的,是必然引发通胀的。因为任何外资,只要是不以实物投资,而是以外汇投资,央行就必须要收购这些流入中国的外汇,其结果只能是货币多发。因此,吸引外资要作深入分析,要有选择地吸引外资,尤其不能简单地吸引以外汇形式进行的投资,例如不能简单地允许外资以外汇形式收购中国的企业股份,因为这些外汇流入中国,如果不能在国外花掉,就必然加大中国的人民币的投放,造成货币多发,形成通胀。
因此,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守这条经济规律: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平衡。如果国际收支大幅度失衡,就必将受到惩罚。例如我国目前受到国际收支双顺差之苦,越南则受到国际收支双逆差之苦。所有新兴的经济主体,对此都要关注。
『贰』 扩大出口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现在看没有什么好处,只给国家多赚了一些去买美国国债的钱而已,百姓的不到任何实惠。
『叁』 进出口对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拜托各位大神
进出口业务的良好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乃至对世界经济的推动,都表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向型经济部门不断壮大,通过扩大出口,利用获得的资金,引进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资本品、原材料、技术等,加速工业化进程,改变传统产业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 二是推动国内技术进步,体现“后发优势”。对外贸易是我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知识产权的跨国交易本身就构成了现代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线,实现了产品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国内技术进步,这种“后发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出口国内生产相对过剩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可以缓解国内供求矛盾,提高经济效益。当前我国手机、电冰箱、电视机、摩托车、服装鞋帽类的出口依存度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而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原料,也能够通过对外贸易得以实现,2005年我国已成为世界铁矿砂、氧化铝进口第一大国和原油进口第三大国。由于进出口的良性运作,不仅弥补了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结构失衡,提高了总产出水平,而且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是促进资本积累,提升规模效益。多年来,我国货物贸易的顺差一直是外汇储备快速上升的重要来源。2001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刚刚超过2000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1万亿美元,同期货物贸易顺差累计达到367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43%。贸易顺差为企业的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来源,提高了生产厂商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刺激了投资需求,提升了企业的规模效益。 五是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带动了国内就业。外向型经济的日趋活跃,带动了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据有关专家分析,2006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70%左右,有效带动了国内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184万人,是近年来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更具开放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更大,多年来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长。据有关专家分析,2003年至200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对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它也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如: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增大;我国外汇管理面临更加放开的国际压力;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办法,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肆』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如何解决扩大出口带来的问提
1.我国出口效益不高
我国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一些跨国巨头所做的贴牌加工,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仍低于10%;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导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竞相杀价出口,成为我国出口贸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现了一部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
2.外贸增长方式以数量型、粗放型扩张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创汇的要求,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很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比较大,并且我国单位产出投入的自然资源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带来更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业也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外贸增长方式没有质的改变。
3.贸易方式不合理
2000年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2000年我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达到48.54%,占据半壁江山,此后基本保持稳定上升,占出口贸易总额54% 左右。由于通过加工贸易我国只能赚取增加值,虽然对我国贸易规模的扩大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我国从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却较少。另一方面,我国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平均占比75%,而国有企业仅占10%~15%,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更小。
4.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摩擦频繁
当前中国外贸出口市场的选择过于狭窄,过多地依赖其主要贸易伙伴。从理论上讲,这种过分依赖状况极容易引发贸易磨擦,增加市场风险,从而造成中国对外贸易的不稳定性与波动性。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上尤其是美国针对我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明显增加。2004年,对我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合计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倍。涉及知识产权的争端和技术壁垒也呈递增之势。与主要贸易伙伴摩擦加剧,成为制约我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为,出口要看国际环境和国内的生产成本变化,这个变数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大的。扩大内需的前提是民众愿意消费,但是在一个相对没有安全感的时期来实现消费扩张是极其不容易的。所以,首要目标在调整自身结构和安抚民生上,先做好基础工作,然后才能在环境好转后实现既定目标。供参考。
『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部分人建议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以刺激经济增长,怎么看
煌的30年
1949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项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我国越来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我们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吃饭用粮票,买布用布票, 很多商品都凭票供应,有时为买生活用品需排很长时间的队,吃的是玉米面,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大米和肉,只能在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裳。对此,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过节一样,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查找资料,可以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享受网络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宇行员出舱,而且顺利返回;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而今年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更是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将来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陆』 为什么说扩大外贸出口是现阶段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小论文
①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的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越快,消费增长也就越快。
因此,我国政府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
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我国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我们要扩大内需,以投资拉动消费和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我国政府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参考第28页:http://wenku..com/link?url=QigE8oJivehWo-EGdWfOckIV9E7bl3Mm5KBy__5hXKkKU8_aD_9THFH8teE9m
『柒』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如下:
1、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好,调整适应能力强
经济发展韧性好,是指经济发展的调整适应能力强,并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遇到困难和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较快地恢复正常状态。
2、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有平稳增长的广阔空间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是因为支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是充分有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一是市场资源空间广阔。经过了新中国70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我国形成了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庞大市场空间: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1亿多个市场主体,这些动辄数以亿计的市场资源和空间,就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竞争优势。
二是内需潜力持续旺盛。消费方面,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有4亿多人处于中等收入阶段,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和优质供给的跟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居民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三是新的活力更加充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
3、中国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具有战略纵深
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主要表现是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进退空间巨大。
一是发展空间大,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地区发展梯度明显。随着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入推进,将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加快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
二是产业门类齐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工业领域的持续努力,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攻坚克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且产业链条非常完备。
三是宏观调控余地大,市场经济需要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和相机抉择,我国政府宏观调控“工具箱”里尚有较多政策储备,可供选择的工具较多。既能够打“组合拳”,也可定向施策。
(7)扩大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适应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环境,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规划了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增长方式。
新的发展理念为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塑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内外环境与因素的新变化,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还需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阶段
经过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从大的历史阶段看,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的发展阶段。相比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正从注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向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型,经济结构正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化解过剩存量、提质增量并重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依托能源资源和劳动的传统增长点向以创新为支撑的新的增长点转变;
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经济崛起的防范力度不断加大,在出口、技术转让、规则等方面对中国严加限制。因此,要准确分析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前布局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尽早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二、培育技术竞争新优势
在传统技术领域,先进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新兴技术领域,发达国家同样拥有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优势。要为经济崛起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必须打破这种技术分配格局,跨越“技术鸿沟”,并在部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为此,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加快技术的研发与运用进程:
一是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支持,鼓励普遍性的技术改进,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夯实牢固基础;
二是为科研项目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三是高度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持久创新动力;
四是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是推动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开发,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此外,还要创造机遇和条件继续加强同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合作。
三、系统推进深化结构改革
在结构性因素持续压制需求的情况下,仅靠短期政策刺激不仅难以持续维持较高经济增速,而且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结构改革。
在人口结构上,不断提高高素质人口的比例,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这包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促进更多人口更高质量的就业;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在提高劳动力市场弹性和加强社会保障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下促进知识扩散和技术转移,将创新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
在需求结构上,一方面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逐步实现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上,一方面逐步实现更多依靠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为了破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机制的束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对垄断,促进竞争。逐步打破部门分工的传统格局,反对行业垄断,促进各行业的自由竞争。
二是放松管制。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放松管制,不断完善现有宏观经济治理规则的设计,促进全社会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是扩大开放。在加强宏观审慎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开放不断向广度拓展和深度延伸。
五、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为了给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在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理念上,中国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基本理念,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
在行动上,中国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根据需要促进产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流动;
二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反映新兴经济体发展利益的国际规则;
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应对发达经济体追求自身利益优先的政策调整,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