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德国经济发展与成就

德国经济发展与成就

发布时间:2021-02-15 03:45:19

Ⅰ 德国经济发展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与比较

Ⅱ 1870年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从19世纪70年代后期起,德国工业化开始进入到跨越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内如下:

(一容)工业化起步较晚,但迅速超越法、英等国
(二)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在短时间内上升为主导产业
(三)新技术新产业快速创新,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四)独特的资金来源,满足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

Ⅲ 德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

(一)主要特点。
德国模式,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认为它实行的是宏观控制的社会市场经济,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而要将个人的自由创造和社会进步的原则结合起来。它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要使这些权利的实行给公众带来好处。在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上,它的原则是国家要尽可能少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起调节作用,并为市场运作规定总的框架。所以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以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
(二)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
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家只是为市场的正常运作制定规则,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干预。所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腿以市场为基础的。
在德国,国家基本上不规定工资与物价,也不规定具体的生产指标。这些基本上都是靠市场供求关系自动决定的。但是德国农产品的价格不是通肺场形成的,而是由欧洲共同市场规定的,为此,政府每年要补贴几十亿马克;德国铁路和邮电的价格也是由联邦政府规定的,发生亏损时由联邦政府补贴。
由于竞争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因此,德国制定了《反限制竞争法》等一系列有关法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即卡特尔局(实际上是反卡特尔局),禁止企业与企业就生产、价格、销售、市场分割达成垄断协定,禁止妨碍或破坏市场的企业兼并,禁止垄断对外贸易,禁止其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组织或集团;鼓励中小企业合作,积极参加竞争;保证企业有生产自由、经营自由、投资自由、雇工自由和劳资谈判自由。企业间兼并或合作协议,凡有利于竞争的都可以进行,但必须得到卡特尔局的批准,违反者将受重罚。此外,德国还制定有《反对不正当竞争法》,严惩假广告、缺斤少两、假冒商标、以次充好等不正当行为,以保护竞争者和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其他有关法律还有:《调整一般交易条件法》、《折扣法》、《附赠法》、《商标法》、《专利法》等。这些法律为市场的正常运行规定了准则。德国还对某些职业规定了进人市场的先决条件,如手工业者了零售商在开业前必须证明其职业知识。对卫生、法律咨询、会计咨询和税收咨询等部门,国家要求申请者经过专门培训并有一定的年龄标准。
德国的工资基本上也是在劳动力市场上自由形成的,由劳资双方自由谈判,签订劳资协定。德国的劳资谈判是集体进行的,一般由一个产业部门的工会联合会和雇主联合会分别代表双方就工资增长幅度等问题,每年谈判一次并签订协议。关于休假天数、解雇通知期限、加班费、奖金等问题,通常几年签订一次协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中立态度,不加干预。
(三)宏观经济管理。
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并不直接干预经济过程本身,但并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德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有中期的、年度的和短期的。但这些计划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而要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来进行调节。如1974年到1975年的四个短期计划中,联邦政府共动用了1000亿马克来刺激经济,对缓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衰退起了一定作用。再如当前改造东部地区的计划,政府从1990年起每年在东部各州投人1000多亿马克,主要是改造铁路、高速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并采取税收优惠等办法,吸引私人资本参与东部的改造。
(四)德国联邦银行的特殊作用。
(五)德国的企业组织制度。

Ⅳ 德国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德国西占区分别由英、美、法三国主持。三占区中,美国的实力最为雄厚,它的占领政策因而举足轻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影响了英法的对德政策。随着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变化,美国统治集团逐渐将前苏联视为其控制欧洲和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和对手,为巩固在欧洲的地位,美国对德政策转向扶植德国。1947年1月1日,美英联合占领区(简称双占区)成立,这为整个西占区的经济恢复和经济改革开辟了道路。

同时,企业失去活力,生产无从发展,市面一片萧条,货币体系已经名存实亡,加之,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种形势的发展和人心所向为西占区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舆论基础。1947年,占领当局任命路德维希·艾哈德为双占区的“货币与信贷特别委员会”主席,具体负责筹划货币改革的措施,这标志经济改革的时机成熟了。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即是艾哈德针对德国的病症所开的处方。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包括五大要素,即:私有制下的自由市场竞争制度。在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中,私有制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占主体地位,国家干预调节只是一种辅助形式。必要的国家干预调节措施必须始终保持与市场一致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社会保险制度和救济制度来实现。共同决定制度,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在企业中的共同决定权力,即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决策。收入再分配措施。国家通过税收等手段对市场的初级分配进行再分配,以防止社会过度的两极分化,保障社会低下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

1948年6月进行了货币改革,把经济活动的组织、调整交给了市场,为治理通货膨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起点。

币制改革和随后的税收改革、取消配给和放开价格改革及加强国家干预与社会经济秩序的改革,在短期内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很快扭转了西占区经济混乱局面。从1948年起,德国经济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

1949年,阿登纳组成联邦德国的首届政府。继续推行已初见成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即是在灵活适应市场行情的基础上,采用一种综合性经济政策的有机手段有计划地刺激经济。

与此同时,联邦德国还实行了一整套使人民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经济生活有一定保障的措施。由于这些措施的推行,联邦德国在1951年就完成了经济的恢复,实现了国民经济从战时体制转移到“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轨道上来的过渡,为往后经济迅速、顺利的发展打下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Ⅳ 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的德国,为什么经济能够如此强劲

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我们所熟悉很多的手表、汽车都是 源自德国的,德国的经济的强劲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据当时工业革命的福利还有在二战中的受益。而且德国就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规模推行义务教育也让经济发展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

最后在对于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时期,美国在对于德国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国在马歇尔计划中对联邦德国进行了大量援助,在技术、金融、设备等方面对德国进行大力扶持,德国经济迅速复苏。联邦德国被纳入北约,从此搭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战后仅10多年,联邦德国经济就重新成为世界第一。

Ⅵ 德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在反思战争教训的同时重建家园。有识之士认为,传统的英美自由竞争的工业资本主义模式,不能解决德国战后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成为学界和政界的共同选择。随后,政府以货币改革为先导,将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等通盘考虑,开始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塑和转型。事实证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使德国远离战争、实现长治久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联邦德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时期,西德经济先后超过法国和英国。这一模式也为国家统一后的经济平稳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将追求公平与公正作为一大宗旨。在完成从战争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型中,德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分配制度上通过政府干预以更好地克服收入和权力分配上的不公平。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为第三大经济强国。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储量丰富外,原料和能源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产量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东南部有少量铀矿。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
德国农业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农业就业人数占国内就业总人数的2.4%。农产品可满足本国需要的54%。主要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甜菜、水果、葡萄酒、蔬菜等。
德国景色秀丽,旅游业发达,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2003年旅游入住人次共2.76亿,其中国内游客入住人次约2.98亿,外国游客约4100万人次。
德国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以公路为主,公路密度为世界之首。
德国工业部门比较齐全,水平较高,机械制造、汽车、化工、电子、钢铁为工业的支柱产业。

德国工业结构的特点是:
1.侧重重工业
汽车、机械、化工、电气等工业部门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服装、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光学、航空航天工业也很发达。
2.外向型
国民经济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以上销往国外。
3.中小企业的作用举足重轻
中小企业在德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在德国,年营业额少于100万欧元、雇员人数少于9人的为小企业,年营业额低于5000万欧元、雇员少于500人的为中型企业。据波恩中小企业研究所公布的数字,全德国共有330多万家中小企业,涉及工业、手工业、商业、旅游、服务等行业。服务行业是中小企业大显身手的地方,工业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也占着98%的比例,其中83%为家庭企业。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为德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作出巨大贡献,是德国经济的中坚力量。研究所的数字表明,德国中小企业营业税占整个企业界的99.3%,提供大约70%的就业机会和82%的培训机会。
德国非常注意培养人们自主创业的意识。政府和金融研究机构联合在中学和大学开设创业课程,让学生接触和熟悉管理和经营知识,鼓励开公司创业。德意志经济研究所发起一项计划,号召中学9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学校指导下创建微型公司,这中小型公司同其他公司一样被置于市场环境中运行。
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和壮大,政府对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为了消除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官僚作风,联邦政府还采取措施优化行政管理程序,简化公司注册手续。
德国各级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作了很多努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竞争日趋激烈,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需要政府为其创造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以便把进入国际市场或获得革新资金的障碍减到最小。在德国各地有1000多个经济扶持组织,有国营的、私营的和公私联营的。它们相当于政府与企业间媒介,通过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和项目基金等手段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帮助其掌握管理知识等。在资金方面,中小企业不仅会获得启动资金,现有的企业也会得到技术革新和发展资金。在获得政府拨款方面,中小企业享有优惠待遇。
4.垄断程度高
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2.5%,占工业就业人数的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

Ⅶ 介绍一下一战后德国经济的崛起

一战后,德国的容克贵族和大资本家仍然掌控着国家资源,仍然野心勃勃,他们时刻准备着重新崛起。由于英法对德国削弱和压制的过于狠了,特别是法国制造的鲁尔危机,深深刺激了德国人,所有德国人都准备着复仇,德国人被仇恨迷失了双眼,就像堤坝里的洪水,一旦决堤根本挡不住,在希特勒的煽动下很快德国人的仇恨就决堤了,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Ⅷ 德国发展的为什么那么快

现代德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并两次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灾难。尽管德国发展模式在政治方面的失败令人感到十分惋惜,但对德国人始终能够在经济方面保持异乎寻常的活力,学者们普遍持一种赞赏的态度。德国人在基础理论,重工业,化学,精密仪器,以及军事武器制造方面的成就,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德国人为什么能够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期内,无论在何种体制下,都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经济活力?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分析了以下几个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或许能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 一,以农业为依托的发展 工业化以前的德意志以农业为主,且处于分裂状态——保持德意志的分裂一直是英法等大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德意志的分裂的确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坏的阻碍作用,但这种作用在德国统一后便转化为推动工业化的巨大动力,德国社会中所有要求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力量迅速地占领了德国的政治舞台。其资本投资率在1850年前后估计只有5%,在1850-1860年间则增长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70年代则为12.5%。 不过,与英国相比,德国没有因为工业的发展而牺牲其农业。一旦如美国这样的国家其农产品开始威胁德国农业的基础──谷物市场时,德国政府便使用关税等方法对农业进行援助。虽然这种保护是由于物价引起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上涨才使用的,但它却使德国的农业能够在迅速工业化的时代从新的农业发展中获益,并能稳步地发展。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谷物和马铃薯的产量几乎增加了一倍。产量的增加部分地来自耕地面积的增加,但主要还是其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结果。根据统计,1878-79年间的产量与1901-1910年间10年间的平均年产量进行比较,平均每公顷小麦的产量从1.35吨提高到1.86吨,黑麦从1.06吨提高到1.63吨,土豆从7.11吨提高到13.51吨。 尽管农业部门在不断地吸收新技术以利于农业部门的现代化,但工业化过程中的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依然产生了。如同其他工业化社会一样,农村生活逐渐失去了它的吸引力。一场离开土地的大逃亡开始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这种变化的原因十分简单:城市需要劳动力,工资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自然向往令人愉快的城市生活环境。下表显示了这种人口变化的趋势: 各部门就业人口变化表; 年代1882 1907 1925 1939 1950 1964 就业人口百分比 农业和林业 42.2 33.9 30.3 25.0 24.6 11.4 工业和手工业 35.6 39.9 42.3 40.8 42.7 48.3 商业、交通和服务业 22.2 26.2 27.4 34.2 32.7 40.3 当然,西方学者尚无法得出十分精确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自从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后,工业和农业已经交换了它们在德国经济生活中的相对地位──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而农业日益下降成为一个国民经济中的小伙伴。 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容克将自己的土地作为自己的财产并不断地扩大,但他们不再将土地租给农民,而是雇佣自由劳动力做工,这使得很多新技术有可能被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德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从1820年至1875年,小麦和黑麦的产量翻了一倍。 同时,德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下表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德国经济结构图:1850-1913。 各行业在国内生产所占的份额(马克) 各行业所雇佣的从业人口 1850/4 1870/4 1910/3 1849/58 1878/9 1910/13 农业45.2 37.9 23.4 54.6 49.1 35.1 工矿业 21.4 31.7 44.6 25.2 29.1 37.9 运输0.7 2.1 6.4 1.1 2.0 3.6 服务30.0 25.0 20.5 19.1 19.8 23.6 住房2.9 3.3 5.1 总计9.6百万 15.7百万 45.6百万 15.1百万 19.4百万 30.2百万 德国工业中的传统行会势力强大,真正的职业自由在1869年后才开始出现,而德国的传统行会和手工匠的地位并未被替代,结果形成了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双重经济”的特点。即便在1870年,手工匠人与产业技术工人的比例仍然是一比一。 因此,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村未受到如同英国圈地运动那样的冲击,农业人口是逐步地离开土地,加入城市的就业大军的。同时,城市的工业构成也十分复杂,并非单一的现代工业经济。这种逐步演化,多种性质行业并存的现象,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保持了社会在转型时期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德国人将自己传统的精细作风融进新的行业中。 二,以铁路建设为龙头的工业化进程 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逐渐形成后,从19世纪中期起,产生了一批大公司,它们是德国现代工业的标志,尽管德国的大公司形成的速度极快,其形成过程与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却没有什么不同。最初都是从纺织部门开始,因为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毛织业也慢慢采取了现代的模式,但其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转轨影响不大,主要是棉织业和丝织业在机械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而手工业尽管落后,但也坚持到了80年代,才被迅速出现的大公司所取代。

阅读全文

与德国经济发展与成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