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港口业的盈利模式如何转变
随着上半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国内的外贸出口也由此回落。受此影响,上半年国内港口业无论是吞吐量还是盈利都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放缓。分析师认为,目前可能还未到港口业最艰难的时刻,如果制造业等继续低迷,明年港口业有可能会出现同比负增长的情况。因此,港口的盈利模式需要由过去单纯依赖装卸收费转向提供全面的供应链服务来增加收入。 根据各大港口近期公布的上半年各项业绩指标,受外贸出口减缓和国内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生产困难和转移影响,上半年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同比增长16.6%,从连续多年20%以上的增幅首次下降到20%以下,回落超过6个百分点。 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方面指出,上半年,受人民币升值、国家外贸调控政策及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呈现显著下滑趋势,我国外贸顺差规模明显缩小,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 国信证券中小股票研究总监、首席分析师唐建华指出,此次美国次贷的影响深远,持续的时间也较长,预计全球经济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而如果制造业继续低迷,明年港口业集装箱吞吐量可能会面临同比负增长的更为困难的局面。而干散货的需求往往滞后于经济4~6个月,随着市场需求的衰退传导到上游原材料,明年的干散货市场也不容乐观。 不过唐建华认为,目前日趋艰难的经营环境,从另一方面促使港口的盈利模式进入供应链时代。唐建华表示,港口单单依靠装卸费作为利润来源的时代正在过去,越来越多的国内港口开始发展由装卸业务衍生而来的相关物流业务,如土地经济、物流、驳船运输、银行、修船、物流金融等配套服务。目前,国内一些大型的港口如上海港、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在此货物基础上衍生的物流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唐建华指出,在港口盈利模式的高级阶段,一块钱的装卸费会带来5块钱的相关收入。我国的港口在经历了前几年货量和产能爆发式增长后,现在刚刚开始进入升级阶段,而这也可能将是未来港口应对宏观经济困境的重要出路。
❷ 中国港口政策的发展
构筑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政策框架
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国将建设164个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3.4万吨,其中集装箱泊位69个,新增能力1940万标箱。为确保我国港口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亟待构筑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建立开放、有序、自由、畅通的现代港口物流新格局。
从全球港口发展的阶段来看,发达国家自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现代港口已步入第三代港口发展期。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工业向柔性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虚拟企业开始出现,港口成为全球生产、销售等整个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加之高新技术在港口领域得到全面应用,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港口经营管理从追求规模化转向追求规模化与满足个性化相结合,提供全程、全方位、多层面的综合性服务,以建设生态港口为目标,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念。港口与所在地区或城市的发展更为紧密,与人类社会更为协调,从而形成区域经济、技术、文化、利益共同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跨地区甚至跨国合作制造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断地将大量常规业务“外包”(outsourcing)出去给发展中国家,而只保留最为核心的业务(如市场、关键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总装配以及销售)。在这些合作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物资和信息在更为广阔的地域间转移、储存和交换,国际物流活动将日益频繁,港口作为国际物流活动主要的载体,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中愈来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构筑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政策框架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
一、发挥传统港口优势与现代物流相结合,逐步实现我国港口物流经济活动的集约化和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港口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从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年吞吐量来看(见下表),发展势头强劲,但绝大多数港口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港口生产作业水平上,尽管均不同程度地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及管理技术,仍然处于较为粗放的经营管理中。
年份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吞吐量 48321 80166 105162 125603 142634 166628 20112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表
因此,港口应积极加大其传统优势与现代物流整合的力度,从而有力地促进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组织的联动发展。在港口功能升级换代上,须在传统装卸业务、工业服务(如增值服务)、商务、信息等方面体现其传统优势和特长。
充分发挥港口传统运输业的优势,利用其在设施、网络、技术等资源,促使港口物流服务活动的柔性化、集约化和现代化。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港口物流的“港对港”服务向现代物流要求的是“门对门”服务的转变,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提高港口物流的综合协调能力。总之,港口物流带动港口经济,港口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而区域经济带动全国经济。
二、开展国内物流业务与国际物流业务相结合,充分发挥港口“二传手”的特殊作用,连接好国内与国际市场
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9114亿元,同比增长16.6%。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3%,比上年仅降低0.1个百分点。与西方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说明我国物流产业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物流成本偏高,而港口物流也处于同样的状况,港口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与经济发达国家港口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港口在连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各要素资源方面,要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港口在转换机制、拓展功能、延伸服务领域和范围方面,须加快国内物流运作的市场化进程,发挥以干线运输为主体的港口物流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加速港口国际物流活动的步伐,参与全球物流活动的国际分工,实现港口物流机能的多样化,集商贸、仓储、流通加工、信息服务于一体;体现现代港口服务功能的综合化,主要是大力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体现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等活动的“二传手”的特殊作用。
三、加快港口自身与保税区、出口贸易加工区、开发区等同步发展相结合,尽快制定港口物流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
众所周知,港口成为国内外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重要场所,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手段,港口业已成为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尽快制定港口物流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目标,诸如港口保税区、出口贸易区和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在投资政策、融资手段、土地征用、税收及贷款等方面,为港口物流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在借助和发挥港口特殊的区位优势基础上,推进港口物流与港口保税区、出口贸易区和开发区物流的同步发展,吸引国内外制造商、销售商及物流提供商,实现港口与保税区、出口贸易区和开发区的联动,在发展中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形成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以推动港口经济的全面繁荣。
四、发展港口物流核心业务与建立广泛的合作和联盟相结合,实现其港口物流职能向纵深化延伸与辐射
国际上许多大型港口都在向第三代港口发展,建成全球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服务基地。必须将港口作为发展物流的突破口,通过港口物流核心业务向港口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进出口贸易,进而又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港口物流核心功能要逐渐从原来的海陆中转中心,转变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
通过港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的建立,扩大港口腹地范围,建立以港口为中心的业务扇形辐射面,取得与社会各类物流资源全方位的整合,以核心业务的远洋和近海运输为立足点,发展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及内河航运等组织的合作与联盟,在国际远洋航线及海上通道、国际航空线、国际铁路运输线与大陆桥、国际主要输油(气)管道等诸多领域实现国际物流连线,通过开展国内外多式联运、综合运输方式等形式,在国际港口市场的竞争中壮大,朝着拥有区域规模、集装箱及散货高吞吐量的枢纽港方向迈进。同时还须加快港口服务产品的分销网络与渠道的规划和建设,在国内外广泛建立代理商、分销商、运营商、区域物流中心等分支机构,逐步扩大港口服务的商圈半径,提高市场占有率,构筑区域配给网络,建立国际中转中心,使港口成为国际综合物流活动的重要节点,成为连接港口腹地诸多物流园区和各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流枢纽,实现港口物流服务向纵深化延伸和广域化辐射。
五、发展以临港工业服务的社会化物流组织与港口物流相结合,为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
港口物流要进一步推动港区联动发展的进程,以港口物流带动临港制造和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与社会物流组织的分工与协作,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做好港口物流与社会物流的市场定位和扮演的物流角色的工作。随着全球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现代港口已从纯粹的运输中心(运输+转运+储存),发展成为配送中心(运输+转运+储存+装拆箱+仓储管理+加工),再发展为如今的综合物流中心(运输+ 转运+储存+装拆箱+仓储管理+加工+信息处理)。全球综合物流服务的发展,现代港口功能将更为广泛,朝着全方位的增值服务的方向发展,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与人才流汇聚的中心。
港口物流与临港的社会物流的行业内合理分工,不仅有利于全社会综合物流体系和物流服务网络的形成,而且由此而产生以港口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涵盖港口物流、社会物流、临港制造加工、服务等产业组织集群,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集群,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与外部的供应商、市场和技术建立系统的联系,多种文化的融合、合理的权力结构、有效的调控手段产业集群的特性,并呈现出由客户到供应商的垂直供应关系,是供应链网络在一定地域空间的集中,从而推动了港口物流与社会物流的同步发展。发展港口物流与临港物流园区、工业区、开发区相结合,是寻求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六、港口物流建设的软硬件同步发展相结合
在港口现代运输技术和经营方式创新的同时,加强港口硬件建设,适应国际运输综合物流时代的客观要求,对现代港口在硬件诸如港口规模、物流机械、物流系统工程、航道水深、码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而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系统的节点,其效率、服务水平及可靠性是其发展关键的因素。现代运输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发展,并且与港口软件工程建设配套,即港口物流文化培育,港口经济的繁荣必然形成港口特有的文化。而港口物流文化需秉承港口传统文化之精华。主要体现在:其一是科学发展观。要协调发展,要可持续发展,不能只为了短期和局部的利益而忽视长远和整体利益。其二是以人为本的经营与管理理念。港口要体现人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三是物流科技的不断创新。其四是明确发展生态港口的建设目标,大力推进港口绿色物流发展战略,注重港口物流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七、积极促进港口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与智能化建设相结合,以加快物流的国际化进程
港口应首先促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物流企业和广大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其次港口发展要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作好基础工作,加强标准化工作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应用新型标准,如对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物流中心、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引入,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港口物流活动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的高效化。
港口发展要适应全国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大型跨国公司为先导,以产业关系为纽带,发展全球综合物流系统,将组合多式联运、全球仓储、清关、保险、存货管理、订单服务、金融、文件制作以及任何一种所需的物流服务功能,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物流服务。港口物流园区和运输、仓储、配送等相关领域实现EDI和物流信息共享,全面实现报检、报关、报税电子化。直接带动港口生产力,主要包括集装箱吞吐能力,港口现代化设施装备能力,电子口岸通关能力,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开发能力,商流、物流、信息化、资金流服务能力,提高港口系统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
八、将自我经营与引入港口经营商运作相结合,谋求港口物流多元化发展模式
按照国际惯例和经验,积极推进港口经营商运作模式或港口局部的经营商运作模式,积极引进港口投资商与经营商,尤其是引入国际上已积累丰富经验的港口投资商与经营商,他们不仅带来雄厚的资金、管理、技术、信息等资源,关键是能够带来港口经营运作的宝贵经验,诸如港口物流系统工程的理念、港口物流标准的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工程机械、具有人性化设计的港口发展实施方案及其网络市场的客户资源,实现港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港口经营与管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九、构筑港口物流提供商供应链驱动体系与港口腹地物流市场营销网络的建立相结合,实现港口物流发展的多元化
港口物流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提供者,物流企业成为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向用户进行实物提供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综合物流提供商。按市场需求链组织以港口为核心的虚拟企业群体——供应链体系,以成本与服务为立足点,帮助客户建立采购网络、经销网络、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和信息传输网络遍布全球市场。
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类企业作为其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以港口物流组织为核心,扮演物流集成供应商角色,构筑港口物流服务的供应链驱动源,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建立由供应商、港口物流集成商、制造商、批发和零售商的供应链物流系统。具体构造:港口物流集成商处于供应链的中部,发挥承上启下特殊物流的职能,市场覆盖面广、分销能力强。一是为出口企业承担产品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销售及信息服务等环节外包给港口物流企业,在其周围集聚形成了供应链网络结构;二是为进口企业承担仓储、运输、包装、加工、分销等环节上的物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而形成的供应链物流系统。
同时港口物流针对其腹地范围积极寻求物流服务产品的分销网络机构,广泛地联合各类社会物流组织,建立其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以委托代理制方式,作为其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总之,港口物流供应链与港口腹地物流市场营销网络的建立相结合,不仅实现港口物流供应链衔接的无缝化,而且有利于港口物流实现多条腿走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十、发展港口物流与大通关相结合,实现港口物流与场站物流(航空机场和公路、铁路站点)对接的无缝化
港口物流发展是大通关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媒介体,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信息集成中心、管理控制中心、物流中心。
大通关:是指进出口货物到离港(站)所需的装卸作业,代理服务、口岸查验的过程。由于运输方式的不同,对外开放的港口或机场,港务部门或民航站在交通工具的靠离或货物的装卸作业中,直接与查验单位发生工作关系,形成链接点;又因为进出口外贸货物或出入境的交通工具大都有其代理人办理申报查验手续,也形成一个链接点,所以,“大通关”可以界定为三个环节,即:货物或交通工具代理服务环节,口岸查验部门的申报查验环节;港口(机场)生产作业环节。
“大通关”建设是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建立政府有效监管和企业高效动作的协调联动机制,优化单证流、货物流、旅客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作业流程和通关环境,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和进出口货物、出入境旅客通关速度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口岸查验单位、口岸管理部门、外经贸生产、经营与服务企业,以及税务、银行、外汇管理等多个部门。
发展港口物流与大通关相结合,简化通关手续,倡导人性化的集中办理相关的单据,实现“一站式服务”加快物流运作效率,实现港口物流与场站物流(航空机场和公路、铁路站点)对接的无缝化。
❸ 如何进一步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发展
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是企业“新常态” 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新回常态”是中答国经济 “新常态”的基矗那么企业的“新常态”又新在何处?或者说企业“新常态”的特征有哪些? 首先,企业“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微利”时代已经到来。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
❹ 的中国经济如何走好经济转型之路
现在不是中国转型的问题
中国的经济模式已经和世界接轨了
要转也是世界在转中国跟着转
但是这个转变要20~50年来完成.
中国刚从共产转变过来所以暂时来说不会有大的转变.
❺ 如何构建与港口转型升级,企业提
(一)强化航运中心功能
港口做好航运中心建设工作,首先应将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转移到服务型与知识型上,面对新型城镇化背景,港口发展应以航运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逐步扩大港口服务能力,适当提高国际中转业务的开展比例,通过与国际航运的联系改善航运政策,积极引进国际高端航运人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逐步提高对人才的标准。在港口发展中要重视国内港口发展,强化沿海港口总体功能,推行错位发展,重视优势互补。在港口发展的过程中,应以满足我国贸易需求为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海运隐患,并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支持。
(二)构建完善的集疏运体系
针对我国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健全的情况,应大力发展铁路与水路联运,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要重视内河运输的应用,同时,还要做好港城联动发展,通过以城兴港,以港带城的方式促进港口经济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港口经济发展,应构建统一的空间网络,在港口经济得以发展以后,城市经济也会得以提升,也可以吸引人才参与其中,在带动港口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利于临港产业发展,进而形成与全球航运相竞争的局面。传统临港产业对制造业集群的影响很大,港口腹地能力也不足,这就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加强集装箱码头与临港加工业发展,引进与应用现代化手段打造新型产业,此外还要重视物流园区的建设,成立运输、存储、配送等为一体的物流中心,并将物流业务向国际方向发展,逐步将港口物流服务推向国际市场。
(三)实现跨界多元化经营
在港口经营上应向发达国家学习,保证港口的行政管理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交由政府来完成,重视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扩大港口投融资渠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步提升市场效率,打造新型管理体制,形成新型经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跨界多元化经营。同时,港口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要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家所推出的各种新型政策对港口发展的益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强化交通,重视空间发展,做好多元化资本结构的建设工作。此外,在未来港口发展建设中,应逐渐实现不收费,并模仿淘宝形式,构建全程物流链,这些都是促进港口建设的有效措施。
(四)重视特色发展
为促进港口转型升级,港口在发展中应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联系港口实际,将港口与经济腹地的特色产业作为主要运输货物,在与国外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国外需求,在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与环保利益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采用多种方式将国外资金吸引过来,并借助国外资金的力量完成海铁联运,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扶持,紧跟国家步伐,不断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与业务范畴,更要做好多条线路的开辟工作,在发展中创新,真正践行创新发展目标。
(五)坚持“走出去”发展
“走出去”一直是我国发展经济中坚持的原则,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发展经济,但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坚持“走出去”思想,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我国的优势。现阶段国内港口竞争异常激烈,但东南亚、非洲等地的港口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开发程度有待提高,面对这一现实,我国港口企业就要看到机遇,实现跨国式经营,国家政府也给予了港口转型升级一定的有利条件,所以港口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不断发展与壮大港口。在我国很多有条件的港口都实现了“走出去”经营,如广州港已经与泰国的林查班港建立起了合作关系,这样的合作关系在建立以后,不仅有利于发展国内经济,对泰国经济发展也有一定好处,由此可见,“走出去”经营是双方互利互惠原则的体现。
(六)强化创新发展
要强化港口创新发展,首先,应强化自身变化,我国港口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所以一定要重视业务变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港口进一步发展。为保证港口不会像有些企业陷入发展困境中,就要做好创新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加大宣传,勇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港口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港口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如果单纯的重视吞吐量的发展,不重视效益的增加,港口也不会有取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港口应减少刻意压低价格手段的应用,加强与国内企业的联系,对于一些中转业务尽量在国内港口完成,要认识到加强与国内其他港口联系的重要意义,应坚持一致对外原则,将国外资本吸引到我国来,发展我国经济,造福于我国百姓,这也是我国港口做大做强,实现成熟发展的有效措施。
❻ 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该怎么走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专、发展路径等等转变。属
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
我国从九五计划开始即提出了经济转型问题。
❼ "互联网+"引领发展 港口企业转型升级该怎样做
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是企业“新常态” 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新常态”是中版国经济 “新常权态”的基矗那么企业的“新常态”又新在何处?或者说企业“新常态”的特征有哪些? 首先,企业“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微利”时代已经到来。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
❽ 目前中国港口经济正在进行转型升级
据报道,近日有数据显示: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内中国港容口均占有7席,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通过海运完成,作为交通和物流枢纽,中国港口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悉目前中国港口经济正在进行转型升级:港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港口业务逐步由传统装卸仓储服务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商品汽车、冷链等专业物流和大宗商品交易发展迅速。
❾ 我国港口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一、港城关系的演变进程
港口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密切关联。“建港兴城,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正是港城关系的总结。纵观世界港口与港口城市,从空间关系到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着阶段性互动特征,其演变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港城初始联系阶段
此时港城联系源于港口的基本功能——运输中转功能,进而诱发产生港口产业,形成初级商港型经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港口的区位优势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对港口有很强的依赖性。
2.港城相互关联阶段
港口的发展,带动了与港口中转运输相关的海运代理、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对城市的影响。港口产业发展形成巨大的产业带动力,逐步成为港口城市产业的主体:大进大出的临港工业和依港而建的进出口加工业。同时,城市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铁路、公路等集疏运方式的完善,也促进了港口规模的膨胀。以港口关联产业发展为纽带,港口与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相互融合,港口与城市开始走向一体化,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港口工业型经济发展阶段。这时以港口工业的形成为标志,港口城市完成了从简单地服务于港口到积极地利用港口的转变,港口城市与港口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3.港城集聚扩散效应阶段
随着港口功能的多样化发展,即从装卸到集装卸、工业、客运、旅游、综合物流等于一身的综合性港口,产业发展构成的良好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产生空间集聚引力,吸引与港口无直接关系的产业在港口城市的集聚,港口产业链不断延长,不断吸引关联产业在港口城市集聚,形成强大的临港产业群,并辐射扩散到周边区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港口城市产业辐射能力已经超出了城市的范围。随着港口城市产业体系渐趋完善,进入多元化经济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将形成港口经济以外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此时,城市的发展仍然以港口为中心,并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4.城市自增长效应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多元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其继续发展将主要源于自身规模循环和累积。港口城市在进入多元化经济发展阶段以后,港口经济就成为其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主导地位将逐渐失去,港口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多元化产业发展及城市经济的自增长发展。
此后,港城发展关系会出现两种趋势。其一,城市经济发展,推动港口继续发展,但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已大为弱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港城关系新一轮发展势头初现。其二,港城关系分离,城市继续发展,而港口发展逐步停滞、甚至衰败,威尼斯和伦敦就是典型的例子,即表现出港衰而城市成功转型继续兴旺。
二、我国港城互动发展正进入黄金发展期
1.经济全球化使港城经济互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从世界经济发展看,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分工已从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向该类分工不断深化和水平分工不断扩大方向发展。国际分工强化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更为直接地参与全球经济的运行与竞争。这种发展态势,使世界经济更加依赖于国际贸易和海上航运,港口作为基本平台,其组织外贸、发展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功能逐渐被强化,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港口推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从而为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港口的发展有效支撑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85%是通过港口实现的,港口在保障北煤南运、原油和铁矿石进口等方面发挥着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西”地区一直是我国煤炭的主要调出地区,2005年“三西”地区煤炭下水量已占到“三西’地区煤炭外调量的60%。由于矿石产地主要集中在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国,我国进口铁矿石运输90%以上由海运完成,2005年我国铁矿石总消费量的62%由海运进口解决。我国进口原油的95%以上也是海运承担。
3.我国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有力促进了港口的现代化发展
沿海港口吞吐量由1980年的 2.6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14.2亿吨,20年间年均增速达到7.3%。2000年后,中国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在外贸货物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达到33.8亿吨,5年年均增速高达18.9%,创出历史新高。外贸货物吞吐量1980年全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0.75亿吨,2000年达到5.5亿吨,20年间年均增速7.5%。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进一步加快,2005年吞吐量达到13.2亿吨,5年年均增速达18.9%,较入WTO前增加了11.4个百分点。港口建设同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5年。全国沿海港口150余个,生产性泊位2769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的泊位1113个,年通过能力达到25.6亿吨。其中,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已接近200个,总设计吞吐能力达到6800万TEU;北方煤炭输出港拥有专业化装船泊位41个,总装船能力达到3.3亿吨;沿海港口10万吨级以上原油泊位13个,总吞吐能力1.42亿吨;沿海107J吨级以上一次接卸矿石泊位15个,一次接卸能力1.9亿吨。
4.港城互动已形成高度发达的沿海经济集聚
沿海城市依托沿海港口优势,已形成高度的产业及经济集聚。据统计,沿海地区占全国的外贸进出口比重和GDP比重分别已从1990年的85%和54%上升到2004年的93%和60%以上,外资投资在沿海和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85%和97%,沿海地区人均GDP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45%。在25个工业产业中,沿海地区有19个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超过 60%,最高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