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日经济实力的对比
学术型比较:
对中日两国间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非常复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例如,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城市建设、市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已经接近日本,我国在航天技术等领域以及外汇储备方面甚至超过了日本,但我国在更多领域仍落后于日本。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日本现代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已经相当完善成熟,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尽管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导致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基础并未动摇。而我国的现代经济制度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尚需时日。
●从发展阶段看,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目前城市化率高达70%以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城市化率仅为46%,而且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的农民购买力太低,广大的农村市场还没有完成启动。
●从产业结构上看,日本早已形成发达国家型的产业结构,不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已经下降至5%以下,第三产业接近60%。而我国现在农业就业人口仍占50%左右,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0%左右。
●从增长模式看,目前我国增长模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设备投资和出口牵引。日本则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完成工业化目标,跨入了成熟阶段的门槛,早已结束“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粗放模式。
●从企业层面看,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企业就已相当成熟,拥有丰田、日产、日立、东芝、松下、新日铁等世界顶级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当然也包括许多中小企业,掌握着众多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许多世界级品牌。日本企业与欧美企业相比几乎无差距可言,所生产的产品如机器人、半导体、家电、汽车等甚至要超过欧美。而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世界顶级企业极少,世界顶级品牌甚至还没有出现。特别是我国的企业严重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企业大而不强。
另外,日本企业在附加值高的研发领域和销售领域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国企业的优势主要在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和组装领域。日本的出口产品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均可由日本企业完成,几乎可获得其利润的百分之百。而我国的出口产品60%左右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大多依靠进口,而且越是高端产品,对进口关键零部件的依赖度就越高。我国企业所得到的利润很低,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仅是人工费而已。
●从公害问题看,日本由于长期追求高速增长,结果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公害的泛滥,以至于在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四大公害诉讼”事件。我国现在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比日本当时的状况还要糟。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已不存在明显的环境问题。
大众化比较
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
但是,从经济总量GDP来说,小日本是大中国的2-3倍。
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进入了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时代,而中国甚至没有完成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中国目前是城镇化水平是40%,相当于50年代的日本,而那时的日本刚经历过二战,在恢复阶段。
从工业结构上来说,现在中国大约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
而且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创造出比中国高出15倍的产值来。
日本的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12%,而中国是1%,这意味着日本民族是一个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
日本人中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已达到12人,中国仍是0。
日本的恩格尔系数是22.3%,而中国目前城市为37.1%,农村为45.6%。
中国的初级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
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
㈡ 现如今的经济形势是什么中日关系是怎么样的
日本当局基本上达到了其目的,即菅直人获得连任,摸清了中美底线,同时也送了美国遏制中国、试探中国的人情。但日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一、日本继续丧失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强化了自己被中俄挤压的现实。日本先强硬,后在中国强烈反之措施以及一系列预期中的反制措施压力下,在中国总理在联大会议前、全世界注目下、强硬威胁下,日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放人,就已经承认日本没有与中国进行激烈对抗的资本。这一点丢掉的是国际上的战略地位,以后包括印度、越南这些国家考虑和日本合作来对抗中国的战略决心一定会动摇。
二、日本给了中国向东扩展势力范围的机会。这一点很明显,中国渔政船第一次跑到了钓鱼岛以东琉球附近海域申明主权,而且以后这些向东扩展势力范围的步伐会加快,即以往连钓鱼岛都很少去的中国舰船开始向琉球靠近了。而经过这一撞船,中国的强硬后,在钓鱼岛捕鱼甚至到琉球附近捕鱼的渔民会增加,护渔就成了中国渔政的正常执法任务。双方在钓鱼岛搁置争议的默契被日本打破,在中日实力此消彼长的今天,中国的力量无疑向东扩展了。未来,日本经济会更依赖中国,而因为有这次事件前车之鉴,日本再扣中国渔船就可能引发海上冲突甚至更大的两国冲突。这么一来一回,客观上日本的战略空间被压缩了,而且某种程度上试图靠中国力量将美国军事力量挤出本土的努力正在被中国因实力增强而向日本附近扩展的压力增加。而且,借此一事就是中国向琉球问题拓展的一个台阶,国内学界以后讨论琉球归属的议题会越来越多,中国对琉球主权的要求会因为这次日本的刺激而越来越强。
三、日本的这一行动促使了中美在对日本的挤压上达成了某种战略默契。在中美日三方格局中,从力量对比上来说日本是中美博弈的棋子,换句话说就是双方可以进行利益交换的筹码。日本试图借这件事来直接让中美交恶,以图通过中国将美国挤出亚洲,并通过美国力量来打压中国,以图日本从南面出海以达到独自包围中国并与中国形成亚洲并驾齐驱的目的,显得过于急躁且过于明显。对中美来说日本是棋子,怎么可能让棋子来指挥棋手从而位置互换?所以,当温总在美国这个特定的位置向日本作出赤裸裸的威胁后,希拉里给日本的是放人的压力而不是背后的支撑。虽然日本外相事后对媒体说希拉里对日本保证《日美安全条约》适用钓鱼岛,但很快就被希拉里驳斥。而对于美国来说,它还有更多的事要中国来配合,或者说还有更大的圈套等中国,怎么可能让小日本坏了美国大事?这就是为什么某专家在日本一放人比日本方面反应还快地称“这是美国斡旋的结果”。这一个中美挤压实际上是中美在战略博弈上必然的默契,即同时告诉日本你没有成为棋手的资格。日本去美化失败,压中同样失败。
四、经济上的惨重代价更不必说,不管怎样这是中日建交三十八年来中日最强的一次交恶,也是中国反制手段最强、最多的一次,日本经济这次受损将是长期的、严重的。日本如果想恢复到9月7号以前的双边关系,恐怕战略上向中国的进贡不会少,否则中国就以此为契机不断向日本施压。而且就此一次,日本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最直接后果必然是更多的人抵制日货,无疑这是继奥巴马打击日本制造后,日本自己又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方式打击了日本制造,这种影响长期且恢复难度极大。
五、亚洲经济整合主导权基本上很难再和中国竞争。之前,鸠山一度想搞以日本为圆心的东亚共同体彻底破产。这一点无须讳言,鸠山下台这个计划已经基本上处于半死状态了,而这一次最终中国以最后通牒方式让日本放人、日本不得不从的方式结束这次直接对抗,亚洲国家不可能再接受以日本为圆心的所谓东亚共同体。
六、未来双方摩擦日本将面临更强大、更具威慑力且更强硬的中国。这次事件是以后中日摩擦处理形式的转折点,如果说以往中国总体克制,而以后中国会越来越强硬。
七、由于詹船长这次获得英雄待遇(部长助理和副省长接机,这至少是副总理级别的待遇)将直接改变詹船长的命运。这种待遇使得很多人眼红说了很多风凉话,但客观的现实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对国家作出的贡献不如詹船长这半个多月,因此获得这样的待遇除了政治因素外实至名归。),未来去钓鱼岛甚至琉球附近打渔的渔船会越来越多。
中国在得失层面上,基本上日本失去的都是中国得到的。所以,在这次中日对抗中战略上中国获得了很大的战略利益。刚开始失去了面子,但后来找回来了,且直接的结果就是拿回了很多可能需要等待才能找来的战略机遇。当然中国也有失去,比如中日经济合作上中国经济上一定有损失,同时战略上会使亚洲经济整合的速度阶段性放慢,同时在中日对抗中美国从中也有渔利。但整体上中国这次获利远大于损失,我们不妨也列一列。
一、一举打破美国遏制在东亚布局遏制中国的链条,之前包括台海、南海、朝鲜半岛中国均顶住了压力,但美国在亚洲还有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日本还没出招。大家都在观望日本会怎么做,待日本招式使出来后最终被中国以通牒的方式给压下去,美国战略上在东亚遏制中国的棋子基本上用光了。虽然现在还和东盟搞什么南海问题国际化,但从奥巴马要和东盟谈朝核问题就知道这是闲扯淡的事情,东盟不过就是几个小国家攒鸡毛凑胆子而联合起来的比欧盟更散的散沙哪里有资格谈朝核问题?朝核问题小日本都是看客,何况东盟。所以,这不过是一个虚得不能再虚的玩意。南海越南和美国演习后都赶快跑过来向中国解释,而这次喊得最响的就是菲律宾那个政治新手阿诺基,阿诺基喊两声不过是向让中国给他发个来中国访问的通行证以赶快解决人质事件而已。所以,这一次中国在战略上最值得的地方就是基本上打破了美国的一系列对中国遏制的链条。
二、 日本在亚洲地位的下降就是中国地位的提升。
三、找到了向东扩展势力范围的借口,解放军年初向东扩展也顶多从日本宫古海峡通过而无法正常在琉球附近巡逻。这次事件之后,中国即可随时在钓鱼岛以东巡逻,这种借口也只能在双方交恶的时候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法站上国际的道德制高点和外交上的主动。
四、亚洲经济整合的主导权。既然日本经济如此依赖中国而中国则不那么依赖日本,谁的地位更重要显而易见。更何况相比中国,日本市场深度就差得远了,其它亚洲国家对日本经济需要程度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当然,中日交恶中国经济短期损失也是必然的,但这些对中国整体来说并不那么明显。
五、连续的香港人质事件、日本扣船扣人时间让两岸三地充分认识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其后盾作用是多么有威力。相比台湾那边渔船被抓交钱了事,这边中国大陆则是逼迫日本不得不送还,而且是高调专机接回。这对中华民族向心力是一个巨大的震撼,有利于台湾民心所向。
当然,有些观点认为日本是走完他们自己的法律程序才放人的。这一点并不能否认,日本的挑衅点也正在于此。但日本迫于压力只做了所谓的审查而没敢审判,最后虎头蛇尾的放人已是自找台阶了,而后其国内政坛、民间一片大乱,各个部门从总统府到地方法院全部在推卸责任。所谓的法律程序的审查,也就是日本自己意淫一下,不光是我们不会承认,国际上也没人会承认,如果随便一个国家审查一下就能把领土给审查成自己的,那还要枪炮干什么?
所谓领土争端,归根结底还是实力,领土争端唯一有效的法则就是丛林法则,是铁与血,其它都白瞎。就像日本向欧盟解释钓鱼岛事件欧盟连话都不接,一个字都没有回应,连日本盟友美国都只是轻描淡写。所以这种法律程序没有任何意义。当然,站在中国的角度,中国要求日本道歉赔款也是合理的。站在日本角度,如果真的道歉并赔款,那菅直人可能就要下台了,菅直人做这件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坐稳首相位子,现在要赶他下台当然不干。所以,不道歉、赔偿也很正常。那么,接下来中国采取必然会的后续手段对日本进行相应的制裁和反制措施也就没什么障碍了。日本试图快速恢复中日关系的奢望也就只能变成奢望了。日本如果想恢复中日关系,所要向中国进贡的内容就得看中国是否高兴。否则,日本经济未来半年一年必然更差,日本首相也就会有再次换人的压力,甚至自民党可能再次执政。一个连首相都坐不稳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和中国竞争?而即使中国施舍一样恢复了部分中日关系,结果中国在日本面前未来会更有强势的资格,而日本将逐渐丧失这种底气。
有人说,这次中日钓鱼岛事件是中国外交的惨败。如果这是惨败,那么我不知道什么叫外交上的胜利。中国外交在处理这件事上有没有问题?个人认为有,笔者在《中国对日态度软化可导致严重后果》中已经进行了详细分析。除了这一瑕疵,应该说没什么大问题。但这个问题如果是中国故意要让日本产生误判从而有了进一步打压的理由,那么这一步棋也不能算臭棋。对一些人来说,其实怎么做都是错,而自己又胸无点墨,这才是很无聊的事情。甚至有人调侃起詹船长,这更是一种酸葡萄心理。詹其雄就是英雄!客观上的英雄!就此一件事可被载入史册!历史赋予给了他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詹船长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足以!那些说詹船长不应该被称为英雄或认为是作秀者,没一个人这辈子为国家做的贡献顶得过詹其雄这半个多月。这是客观事实,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中国网民整体民智仍处于较低的状态,要不倾向于愤愤,要不倾向于精英,结果不是被改造成愚民就是被改造成娱民,失去自我啦!民智我笔者一直倡导的,也是中华民族强大,中国人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出路!
那么,中国是不是应该继续对日本采取措施?继续向日本施压?
当然,施压是应该的,这就像别人惹了你即使他服软你也要教训他一通一样,否则怎么能显示你的实力和威严?但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一些张口闭口就要断交的肯定是过于感情用事了。两个大国之间若非全面形成对抗关系断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何况中日这种顶多也就算重大摩擦,距离全面对抗还有较远距离。而且,从中国大战略上来说,在东面完全树立一个对立的敌人对自己不利,美国却是求之不得,这种对最重要对手有利对我不利的事情不到迫不得已是不能干的。所以,中日断交这种话显然是失去理性的话。对于日本,其战略利用价值仍然存在,毕竟是过去二十多年的第二大经济体,未来整个亚洲经济整合缺了日本这块版图是不完整的。因此,对于日本应该以威逼利诱的收服为主,而不是直接将对方逼到自己的对立面给自己制造敌人。干错事,要惩罚,但磕头求饶送礼作大哥的还得大人有大量,否则顶多是一打手怎么作大哥?
因此,基于整体考量,对日本这次错判形势的挑衅,后续手段不能罢休。日本不是不到钱吗?好吧,经济面就保持一定制裁的力度,特别是稀土至少来个减半吧(一查就有问题,青岛9月16号查出一对夫妻走私4000吨稀土要去日本,对日本的出口应该进行更严厉的检查),还有现在在做的进出口增加流程很好,应该坚持到日本求饶。政治上继续冷它,比如官方接触的级别得慢慢恢复吧,拖个一年半载小日本越来越举步维艰。就这种拖的状态就是对日本子的最好制裁。同时,在国际上对日本的一些事情应该适当给予压力,让日本子各方面做事都不舒服。隔几天敦促一下日本道歉,让日本政坛乱去吧。当然,春晓油田应该正式投产,让之前所谓的协议直接失效。而且,渔政船应该加大在钓鱼岛和琉球附近的巡逻以保护我渔民,当然解放军的军舰也应该适当的继续扩大巡逻范围。据报道,小日本又要给达赖发签证。这就更有了收拾它的口实,对小日本关键时刻就得狠一点,这是一个不打不服的贱骨头。
对日本,以后应该以更强硬的姿态应对,要让小日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大玩家,谁才是亚洲的老大。日本的出路鸠山由纪夫还是有眼光的,即回归亚洲。但与鸠山想的不同的是,日本的实力无法作亚洲的主导,只能作为辅助角色。而中国,必须着眼于世界,必须着眼于真正对手美国。中国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对于日本威逼利诱制服即可,而真正的巨大威胁是美国。看看现在美国又要针对中国汇率说事了,这才是中国真正的着眼点,针对美国必须有相应的反制措施,汇率问题没有屈服空间,其实际意义和领土在一个级别甚至总体上更甚。至于钓鱼岛,仍然需要强硬,特别是应该经常护渔执法,而钓鱼岛解决还不到时机,最终要把钓鱼岛、琉球一举解决,这才是关键。光解决钓鱼岛而丢了琉球,那可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过,对于那些什么抵制日货就是“愚蠢”的言论真的感到羞耻,这种话怎么会出自中国人之口?抵制日货是中国老百姓抵制无耻日本的情绪自然反应,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不但愚蠢且不要脸皮。
另外注意,温总在联合国高声喊了一声:已经向巴基斯坦捐了五千万美元和另外的物资,另外再追加两亿美元!这种力度亚洲周边国家是会眼红的,那后面和中国合作的就多了,比如缅甸现在对中国那叫一个亲!而这两亿美元的含义很深,结合中国上合演习中的科目是轰炸机、歼击机、预警机、加油机整个一系统编队从国内起飞、空中加油直接境外轰炸。含义很明确,美国胆敢对中国出招,随时切断巴基斯坦的后勤补给通道。同时直接说已经邀请了美防长访华。这一硬一软美国很不爽,但有苦难言。而中东方向更有大动作,联合国声称已经掌握了以色列袭击土耳其船队滥杀无辜的证据(在天安舰事件上联合国最终什么声明?对以色列又是什么?朝鲜和以色列背后是谁?),同时以核问题也提上日程了。美国看似进攻态实疲于应付,中国看似防守却招招指向对方要害。这种博弈才是真正的大场面,小日本这一茬顶多算一个局部小插曲。中日已经非一个级别选手,看看日本国内放人后的乱局就知道日本的无奈!压了中国一百多年了,该到了中国压小日本的时候了!同时这次中国还在联大会议上一口气免了50个最不发达国家到期的债务,大概二十亿美元。中国为世界做出的是实实在在的事,而美国却不敢跟进。不管怎么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脚跟越扎稳,而另一只要扎入发达国家的脚也正在往里伸,能不能扎稳还得看最终中美俄欧博弈的结果。这个脚跟扎稳的标志是中国坐在巴以和谈的谈判桌上,一旦坐上就意味着中国是除了美国外唯一一个世界一切重大事务都参与的国家。那时候不用美国说,事实上的G2就形成了。中国即使要G2也不能要美国游戏规则下的G2,而是中国规则下的G2。而对于中国来说,更重要的内容在于如何打破现行的国际经济游戏规则,这恐怕也是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所希望的。
中国人,该去强烈反对美国人逼迫人民币升值了,这个现时更有战略意义!
㈢ 中日经济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会
㈣ 接下来的五到十年,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如何会变好吗外贸情况又有什么变化趋势求解!
中日关系看似波澜起伏,实质只要抓住一个核心。为什么钓鱼岛问题在四十年前中回日建交之时答没有引起两方关系恶化,但在四十年后的今天却引起诸多变故,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强大了,日本感到威胁(或者更明确的说 是日本背后的美国感到了威胁)因而,中日关系真正呈现出一种稳定的新局面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中日实力发生了真正的逆转,也就是说中国超过日本不止一点点。至于外贸趋势的话,个人认为政冷经热是两方常态,即便存在政治冲突,双方也会将经济的冷淡程度管控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就经济结构而言,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应该会在高新技术等高端技术领域与日本有更广泛的经贸合作
㈤ 中日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现在的中日关系已进入了重新调整、重新定位的新阶段。中日关系如何发展也将取决于日本对中国政治、经济上的态度。
21世纪初,中日关系正处在共同构建“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转折期。未来10~20年期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些最重要因素的变化方向进一步明朗化的关键时期。“中日伙伴关系”的目标能否得以实现?从目前看,其前景既有光明,也有阴影。就我国的对日政策而言,应在中日关系中力求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尽量争取实现有利于我国的周边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前景。
因为日本政府在侵华战争问题上的态度,和劳工赔偿、慰安妇问题、钓鱼岛、东海油气田等等问题,我国国民对日本本能的抱有一种政治上的反对和感情上的拒绝----即使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的经济往来。
4月12日上午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东京招开记者招待会要求中国政府对近日以来中国各大城市针对日本的反日抗议活动进行道歉并对中国国民严加管束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日本首相小泉在4月11日夜也对日本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公然宣称中国的反日行动是愚蠢的。中国政府必须向日本国民道歉,中国要为破坏中日关系负全部责任,中国要为愚蠢的行为负出代价并危胁要经济制裁中国。
对于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等罪行一直不予承认和谢罪的行为,哪怕有一点点良知的中国民众都不会认同。都会坚决反对。基于日本政府在侵华战争、慰安妇问题、劳工赔偿以及中日岛屿之争,中国民众本就愤慨难忍,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和日本首相小犬蠢一狼的言行无异于是火上浇油,更加激起了民众的反日情绪。现在网上的反日浪潮日益高涨亦表明了中国民众的意愿。
中国政府基于中日经济、日中友好等等方面一直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的态度。指出只有日本政府坦诚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勇于承认并承担应有的责任才会赢得世人的谅解。但是,日本政府所持的态度不能不说让人感到遗憾。
基于此,中日关系的平稳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政府。
㈥ 如何看待中日两国未来发展
首先,日本的综合国力自90年代金融泡沫之后就再无提升,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的经济同样不会有太大的改善。但就目前而言,日本在亚洲的重要性仍是仅次于中国的。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仍然在磋商阶段未投入运营,而亚开行无论是成员国数量还是运行的资本目前来看都要多过亚投行(当然未来会被中国超越),而且日本在东亚是美国的盟友+代理人,对亚太政治军事的影响力仍然与中国不分上下。日本是一个制造业强国,拥有完整的,全方位的制造体系,在某些制造领域领先全世界,所以说日本在二战后直到现在虽然国力有所下降,但始终未跌出世界前三。
目前中国虽然在体量上已经是日本的两倍甚至明后几年将达到三倍,但我们说这并不是一个良性的数字,就好一一个满身浮肿的人看起来的确比一般人要胖,但这个胖是虚的,假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未必完全准确)。中国的GDP 70%左右是钢筋混凝土,只有30%不到是消费,这就像你如果光喝水,你全身就会浮肿,看起来像胖子,但是身体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缺失都非常严重!如果说货币是人的血,尖端科技是人的大脑,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人的四肢,中国目前的血液的70%是美元,大脑的60%来自欧美国家,军事力量则至少30%来自进口俄罗斯或者其他前苏联国家。所以,我想说,中日两国未来的关系包括国力的对比,几乎就是中美博弈的附加品。
不要看美国一直用武力来打压于自己意见不同者,其实,美国用的更多的手段是经济制裁+科技封锁。这一套组合拳美国已经玩了不知道几十年,无一不成功,而且是大获全胜,对手少则被打到经济民生倒退20,30年,甚者则是国家直接分裂,这比用战争威力更大,而且也更加保护环境。
中国想要摆平美国,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军事力量足够强大来保护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所以你也看得到中国的国防工业一定是自主化程度最高的,其次,尖端科技的研发设计是任何商品的利润所在,中国要鼓励科技研发,降低新兴民营企业的研发成本,就一定要减免税收,同时增加更多鼓励的政策。最后,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比如亚投行的建立就有这一层目的,一带一路是更大规模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而要完全实现我说的这三步,需要至少25年到30年,这也就是我们提出来的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目标(你不要小看“中等发达国家”这几个字,这说明中国已经成功突围!)。实现这三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便是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若是任何一点有些许差池,中国便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很可能一蹶不振,有些事情只能办一次,成王败寇,中国挑战美国的机会不会多过两次。中国改变世界的机会也不会多过这两次。
最后,中日关系最后的结局会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寄生左右。
㈦ 简述中日经贸关系现状和前景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向着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总体上保持了良好态势.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努力实现中日经贸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加强中日经贸合作,是两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同各国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友好合作。日本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拥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和我国引进技术的主要来源地,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活跃的商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又是日本经济发展所特别借重的。近年来日本对我国出口大幅上升,中国已成为日本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双边贸易总额继2002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后,2004年达到了1600多亿美元。中日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两国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在科技、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
中日经贸关系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三个原因
第一,中日经贸关系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紧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日益发展,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中日经贸关系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困难,但是中日经贸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去年日本对华投资已经达到30%,中日贸易也达到了创记录的高水平,这就说明由于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市场的因素在起作用,而市场的因素可以超过政治的影响,因此中日两国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可以而且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中日经贸关系在亚洲经贸一体化的情况下得到开展和发展,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在经贸方面联系密切,特别是通过一条条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合作,使得东亚各国的关系从来没有这么紧密过。像汽车产业,由于汽车的零部件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这样一些国家生产,最后汽车的组装在日本或者在中国,但是总体是由一条跨国的生产链完成的,由于各种各样的生产链和跨国链的形成,各个国家的产业关系形成一个产业链,组成一个大的网络,所以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成为这个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东亚的经济进程,两国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
第三,两国关系在一种比较好的情况下发展。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保持着强劲的发展,而且未来还将保持8%、9%的高速增长,日本经济也有一个复苏,中国经济和日本经济会在这样比较好的情况下发展,有更多的商机、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对中日经贸关系,今后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因为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而这个大背景形成了中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市场因素。再加上中日两国经济关系,中日两国的经济形势都不错,就保证了今后中日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
㈧ 中日关系现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解读福田访华:中日经济关系有望进一步回暖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即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对于这次访问,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助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江瑞平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福田首相访华将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中日经济关系有望进一步回暖。
江瑞平长期研究日本经济和中日关系,在他看来,中日双方要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背后的原因很多,其中经济因素是最值得关注的。
他分析说,最近几年的中日关系,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政冷经热”阶段。从二00一年到二00三年,中日政治关系陷入冰冷状态,但并未对双方经济关系造成过大伤害,中日贸易递增的态势非常明显。在此期间,日本始终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第二阶段是“政经双冷”阶段。从二00四年开始,中日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迅速下降。从这一年开始,日本丧失了保持了十一年的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落到了欧盟和美国之后。
江瑞平说,中日经贸在两国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经济关系转冷的趋向必然受到两国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当前两国明确表示要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避免对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各自国内的经济发展造成破坏。
他表示,此次福田首相访华,是二00七年中日外交的“收官之作”,将再次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契机,双方此前达成协议的“战略互惠关系”,也可能由此得到加强。
曾有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在两国经济关系中,中国对日本越来越重要,而日本对中国越来越不重要。对此,江瑞平表示,这种观点至少是不全面的。
他指出,的确,中国对日本越来越重要,对华贸易、投资,在日本总体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但说日本对中国越来越不重要,则是错误的。二00六年,中国对日贸易占中国GDP的百分之七点八,而日本对华贸易占日本GDP的百分之四点九。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对日本的依存度,要高于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存度。
在本月初举行的首届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江瑞平作为中国商务部聘请的三位专家之一参与了会议。在他看来,中日经济关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日互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但直到目前为止,中日之间还没有启动双边的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江瑞平说,这种局面阻碍了东亚的整体区域经济合作,中日双方应在这一领域展现智慧。
对于中日经济关系今后的发展,江瑞平认为,二者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对方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本国国内,因此两国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走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及时协调和沟通。“这可能是未来中日经济关系中一个全新的、更深层次的领域。”江瑞平说。
㈨ 中日经贸合作前景浅析
问:中日经贸关系浅析
答: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经济,而经济也会依托政治而加速发展。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日本政府高层官员的顽固参拜靖国神社将会使经济贸易往来受到影响而逐渐降温。直至日本政府高层对侵华战争的罪行作出相应的回应。 2005年,中日贸易同比增长约12%,这已是连续11年中日贸易增长低于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水平。所占比重由1994年的高点24%降至13%,比高点时水平低11个百分点,说明两国贸易密切程度大幅下降。 从中国角度分析,日本作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位次在下降,重要程度在减低,贸易热度在降温。经济贸易降温与中日政治关系趋冷存在着因果关系。 从日本角度分析,两国贸易持续较快增长,日本对中国加上香港的贸易额已超过对美国的规模。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造成两国贸易“温差”的原因,一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经济贸易增长水平低于中国,也低于美国和欧盟;二是日本市场规模不如美国、欧盟大,增长空间相对较小;三是中国对日本出口占中国总出口比重下降更多,2005年约占10%,而从日本的进口约占中国总进口量的15%。在各国普遍重视出口的情况下,日本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下降更加明显,而中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性却在迅速提高。四是日本政府的高层官员以及日本右翼分子对上世纪侵华战争的罪行不能正确对待 、谢罪,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造成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