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有到廊坊的地铁吗具体时间地点
廊坊建设“北京新城”的总体构思已经初步形成,已经立项准备修建专与北京对接的轻轨。届时,从属北京到廊坊市区只需要15分钟。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实地考察和勘测,项目初步获得了北京方面的认可。该条线路计划以北京亦庄轻轨站为起点,一站直接到达廊坊中心城区,全程大约18公里。该项目最初是在11月初的“首届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上提出的。“预计建成后,将给整个廊坊的地方产业带来商机。”同时,为了加快与北京的路网对接,廊坊市辖区内的三河、香河、大厂、固安、广阳5个县(市、区),将主攻北京线路,安次、霸州、文安、大城4个县(市、区)主攻天津线路,打造京津廊无障碍交通圈,实现与北京的“无缝”连接和“零换乘”。
❷ 请教地理问题——环渤海地区指哪些城市
你好,你要的答案是: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省的中南部,在行政辖域上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面积为41596平方公里,占全省23.4%,人口占全省31.3%。这范围近乎通常从地理角度划分的“大珠江三角洲”。
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上可以说,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五个地区均可称为闽南,但我们通常所说的"闽南"这个说法,具有特定的涵义,并不包含莆田,龙岩地区除新罗区与漳平市以外的各客家县,其主要是依据语言,文化,风俗上等来划分的,莆田通行语言是莆田话略区别于闽南话,而龙岩除新罗区与漳平市以外,通行语言是客家话.两地均不属闽南语系. 因此狭义上所指的闽南仅指--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地区.
京津唐地区是指首都北京、中央直辖市天津和冀东重要城市唐山之间三角地带的广大地区。土地总面积4.2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4 %),人口2975.8万人(占全国的2.4 %)。她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间的结合部。北枕燕山,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湾,为华北全区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京津唐都市经济圈以北京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轴,是聚集竞争力最高、发展最快的都市经济圈之一。她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方向,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
❸ 中国经济论坛有地产商出席么隆基泰和受邀了么
中国经济论坛是由抄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高端大型论坛,是由全国人大、政协、国务院有关部委、国际组织等机构与领导共同参与的中国品牌性会议机构,应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像你所说,房地产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走向影响不小,据我所知,往年国内知名的开发商都会参加,今年作为河北区域龙头的隆基泰和集团也在受邀之列。隆基泰和集团在经济论坛上积极参与了题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和“中国实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的两个高端对话,并就“就地城镇化的白沟实践”这一议题与与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实值得关注的是,隆基泰和集团不再是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商,商业运营、新能源新科技及金融服务与地产开发一起成为隆基泰和集团四大核心产业,通过全产业的塑造,隆基泰和一直朝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力,相信河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有很多亮点的。
❹ 什么是区域经济转型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衡量区域经济合理发展应当有一个指标系统,从中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一般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考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分析地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否适合当地的情况(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因素)。③规划设计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方案能否最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④地区内各生产部门的发展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比较协调。⑤除生产部门外,还要发展能源、交通、电讯、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注意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适应。
你说的区域经济转型应该是从行政区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型
请看下文示例~
京津冀晋蒙要共同推进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区域互动,尽快由各自为政的行政区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型。
资源互通,共享要素环境。各地必须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互通、共享。不仅要形成自然资源的供应体系,也要实现社会资源的跨地区共享共用;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有效对接;要推进区域市场体系建设,降低要素流动与进入成本;要改善区域合作软环境,杜绝违背市场规律搞地区封锁、地方保护的行为。
优势互补,共度金融危机。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京津冀晋蒙区域差异性大,互补性强。从各方的利益需求看,对京津来说,迫切需要拓展发展腹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优势互补的角度看,京津冀晋蒙算得上是一个“最佳组合”。各方需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引导产业和劳动力有序转移,形成产业协作体系,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有序转移,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成为能够有效利用世界资源和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重要地区。
区域互动,共建发展平台。应共同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官方与民间、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机制,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建立民间组织区域互动发展的新机制,提高区域协调发展能力。鼓励和引导区域内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加强各方面的合作,联合进行投资、开发,共同拓宽市场。建立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产业合作联盟,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加快区域间科技、教育的交流、合作与创新,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平台,把交流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❺ 张家口到石家庄高速
张石高速
张家口至石家庄公路是河北省公路建设“十五”规划的版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省权高速公路网主骨架 “五纵、六横、七条线”规划中“五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张家口市坝上、坝下地区的唯一交通主干线,也是张家口市战略经济发展“黄金岛”项目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石高速公路做为张家口市十大立市项目之一,它的建设对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张家口在京津冀晋蒙经济圈中的社会经济地位,加强文件交流、繁荣商品流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张石高速公路张家口段起自沽源县冀蒙交界,终于蔚县涞源县交界(张保界),全长 262 ㎞(其中与宣大高速公路共线 31 ㎞),预计总投资 90 亿元,张石高速涞水至涞源段92.6公里预计2012年9月建成通车。
❻ 化姓的分布情况、人口多少和历史是什么
如今化姓居民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已在28个行政区中找到了965个化姓地名(香港、澳门、台湾、天津、新疆、西藏没有找到),31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有化姓居民(香港、澳门、西藏没有化姓居民信息)。朝鲜半岛亦有化姓分布,韩国化姓逾2000。但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八百十四位。
一、华中地区豫湘鄂赣四省
华中地区豫湘鄂赣四省中河南化姓分布是全国之最,其它三省没有化姓居民的具体信息。湖南省化姓地名14个,湖北省化姓地名22个,江西省化姓地名13个。
河南省有112个化姓地名,是全国范围内已知化姓地名和化姓村庄最多的省份,也应该是化姓人口最多的省份。目前只了解到河南省22个村子(含9个化姓村子)有化姓居住,据网友提供的大致数据估计这些地区的化姓人口是15600左右,结合其它因素,我推断,河南省化姓人口在50000左右。
下面罗列河南省已知化姓分布地域和人口数据:
1、驻马店市上蔡县崇礼乡化庄村有千余化姓居民,西平县谭店乡后吕村有30多户百余化姓。
2、周口市太康县大许寨乡赫庄、化楼村约有化姓居民六七百人;商水县固墙镇智王村有化姓居民百十人;西华县红花镇原名孔化集,就是姓孔的和姓化的居住地,不过现在姓化的少了。
3、商丘市宁陵县刘楼乡大化庄、小化庄、朱堂村有化姓居民千余人,其中大化庄化姓约六七百人,小化庄约二百来人,朱堂不到100人,后两庄化姓人家都是从大化庄移居的,三个村庄相距不远;虞城县田庙乡金郭
庄村有化姓居民300人,民权县老颜集乡郝庄村有散居。
4、南阳市方城县化庄村、拐河镇曹庄、赵庄有几百化姓居民,新野县前高庙乡郭湾村有化姓人口千余。
5、洛阳市偃师市山化乡化村有化姓居民188户863人,山化乡化碧村有八百多人姓化。
6、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化庄村,现在归属郑东新区化庄社区,化姓人口四五百。
7、濮阳市濮阳县化姓人口估计在三千人以上,是化姓人口相对集中的县级地区之一,目前了解到濮阳县文留镇化庄村有一千一百人姓化,濮阳县王称固乡石木头村、李拐村化姓居民约千余人。
8、许昌市禹州市褚河镇化庄村有三千左右的化姓居民,褚河镇唐庄有八百左右的人姓化,许昌县榆林乡柏冢村有二千多人(一说几百人)姓化,许昌县有个叫白
庄的村子也有一百多户化姓,这样看来,是不是许昌市有六千以上的化姓居民呢?
9、平顶山市宝丰县杨庄镇有100人姓化,舞钢市有三四百人姓化,不知具体是啥地方。
10、漯河市临颖县大郭乡纣城有化姓居住,人数不详。
二、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五省区
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地广人稀,化姓分布极散,虽然目前已知有148个化姓地名,但具体人口信息却很不明朗,虽经极力搜求,得到的资料仍然十分有限,由已知推断未知,五省区化姓当在一万左右。先罗列已知信息:
陕西省已知化姓地名54个,西安市鄠县五竹乡周店村有百十户化姓,其他县区或有聚居或有散居,具体不详。
甘肃省已知化姓地名99个,但估计地名符号较多,有化姓居住的地方估计人口也不是太多,毕竟甘肃地区是地广人稀的。已知化姓居民较集中的地区是景泰县、静宁县、会宁县。
白银市景泰县化姓以芦阳镇的大芦塘(东关村、城关村)、小芦塘(西关村、响水村)、席滩村、条山村,喜泉镇的三塘村、兴泉村、喜集水村等地区较为集中,近年有许多化姓人渐聚居于县城一条山镇,全县化氏现有千余人,都是明朝先祖化盘的后人。有一户化姓是建国后来自于河南洛阳偃师市山化乡。景泰县芦阳镇沈庄村化家岭、化家顶(网络地图为化顶)、化家坟掌,东关村化家崖湾,喜泉镇喜集水村化家路漕等化姓地名,都是化氏先祖活动过的地方,现在并没有化姓居
住。会宁县杨集乡刘咀村刘咀社、杨化社、兵湾社有数十户化姓。
平凉市静宁县县城周边化家堡子有化姓十八户、化家沟有八十户,高界镇、红寺乡化沟村化沟社有数十户化姓,原安乡姚化村、四河乡化家湾人数不详。
张掖市甘州区化姓约三十多户,分布较散,来源不同。武威市古浪县亦有散居者,人数不详,有一支系解放后由景泰移居。
宁夏已知化姓地名8个,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化家团庄、化家庄有数十户化姓,固原市人数不详。
青海省有化姓地名3个,已知有化姓居民,但缺乏具体人口信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没有找到化姓地名,但已知有化姓居民,具体人口不详。
三、西南地区川黔滇藏渝五省市区
西南地区川黔滇藏渝没有化姓人口具体信息,西藏没有找到化姓地名,四川省有化姓地名22个,贵州省有化姓地名67个,云南省有化姓地名10个,重庆市有化姓地名12个。
四、华东地区鲁皖苏浙沪闽六省市
山东省化姓地名众多,亦是继河南之后化姓聚居最集中的地区,化姓总人口数量或低于河南,估计在一万以上。由于人口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所以有些古老的化姓村子今天已经没有化姓居民,但是名称却仍然保留着,默默阐释者化姓先祖的历史。
山东省有88个化姓地名,目前已经了解到有5000化姓居民,集中居住在临沂市,又以莒南县化家白龙汪村、化家庙子村、化家村最为集中。具体分布是:
临沂市莒南县岭泉镇化家庙子村(人口千余)、薛家墩后村,县城以西的十字路镇化家白龙汪村,东南团林镇李家团子村(几十口化姓)、北泉子四村(几十户化姓)、化家村(二三百户化姓),坪上镇后野泉村(三户化姓),县城以北的北园镇虎园村,相邸镇何崖头村均有化姓子孙聚居。以十字路镇化家白龙汪村、岭泉镇化家庙子村最为集中,全县化姓人口估计在三千以上。郯城县有80多人姓化。兰山区水田村化氏约有几百户,多来自化家白龙旺村、化家庙子。苍山县、南坊镇桥坊村、临沭县曹庄镇化桥(华桥)村都有化姓居民,人数不详。
德州市乐陵市化楼镇化家村有近50户人家,300口人,都姓化,没有杂姓;临邑县兴隆镇唐家庙村有近20户化姓居民,距唐家庙村4公里的化家村已没有化姓居民。
菏泽市单县终兴镇彭庄村东关四街有化姓四五户,60余人,曹县有化姓居民,人数不详。
济宁市金乡县司马乡成庙村有化姓60多户;曲阜市姚村镇化庄村化姓人数不详,有化氏祖庙;微山县也有居住,人数不详。
临清市有四五十家数百化姓,具体居住地不详。
聊城市化姓地名颇多,可惜没有具体化姓居住信息。
安徽省,有73个化姓地名。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化家湖村,原名化楼村,该村
居民90%都姓化,大概2000多化姓。阜阳市颍上县是个化姓村落云集的地方,一个县域竟然有十四个化姓地名,是全国拥有化姓地名最多的县级地区。颍上县半岗镇蔡庙村化庄及其附近有化姓家庭人口384人,耿棚镇卞庄村有化姓家庭人口325人,十八里铺镇魏庄村及附近有化姓家庭人口40人。滁州市凤阳县临淮镇有化姓20余户。马鞍山市当涂县亦有散居。据此推断,阜阳市化姓估计在五千人以上,安徽省化姓估计在一万以上。
江苏省有化姓地名23个,淮安市有1000多人姓化。盐城市响水县有十五户化姓。邳州市有几十户化姓。宿迁市泗阳县化庄村、泗洪县瑶沟乡化湾庄、沭阳县,徐州市睢宁县化庄、新沂市唐店镇龙河村,镇江市丹阳市瀛化庄村,南京市六合区化庄村,扬州市高邮市化庄等地都有化姓居民,人数不详。
沿着京杭运河河畔,分布着很多化姓家庭,如山东省枣庄附近、江苏邳州、高邮、金湖和高邮湖、地龙船闸等地都有姓化的。
浙江省、福建省有化姓地名21个,却没有收集到任何化姓居民信息。上海市既没有具体居民信息,唯一的一个“东化村”还有可能不是化姓地名。
五、华南地区粤桂琼三省区
华南地区粤桂琼三省区,化姓信息极少,只知广西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有数十户化姓。
台港澳地区目前也只了解到化姓在台湾省名列第八百十四位,其它人口信息和化姓地名不详。
六、华北地区京津冀晋蒙五省市区
北京市有化姓地名18个,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城区扩张迅猛,一些原本处于城
市边缘地带的化姓村落被纳入郊区城建,知名度迅速提高,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化姓,但我了解到的化姓人口信息仍然甚少:密云县高岭镇下河村有100多化姓,房山区张坊镇、丰台区花乡黄土岗村有数十户化姓。天津市没有化姓聚居地信息,也没有找到化姓地名,但和北京一样有许多的化姓北漂族落居。
河北省有化姓地名78个,化姓聚居地信息有:
张家口市化姓估计近千人,但除怀来县狼山乡三营村十多户化姓外,其它地区具体分布不详;邢台市隆尧县有化姓居民,人数不详;宁晋县(省直辖县)耿庄桥镇刘家台村有一百多户约有500人姓化,邻村亦有数百化姓;保定市徐水县白洋淀有一村子多半人姓化,定州市东留春乡东留春村化姓百余人,雄县、安新县亦有散居;衡水地区故城县夏庄镇型谷庄村、故城镇十里铺、青罕镇牛卧庄,都有化姓居民,但夏庄镇小化村、大化村,都曾经是化姓聚居地,如今已经没有化姓居民。
山西省有82个化姓地名,但目前了解到的化姓居民信息却甚少:晋中市介休市连福镇化家窑村大部分居民姓化,连福镇东疙瘩村有十来户化姓,平遥县有个村庄全部姓化。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满洲里市有200余人姓化,河套平原土默特右旗散居有数户化姓,乌海市亦有化姓居民。
七、东北地区黑吉辽三省
黑龙江省鸡东县有化姓居民,人数不详。吉林省没有收集到化姓居民信息。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有近百户化姓居住,铁岭市银州区有化姓数户,可能是由山东闯关东而来,现多已移居他处。
黑吉辽三省区地域广大,化姓人口大多是明清时期自内地移居。由于人口信息稀少,化姓地名不多,故大致推断化姓居民在3000左右。
朝鲜半岛化姓以韩国晋阳、罗州等地最为集中,据韩国经济企划院1985年的国情调查报告显示,化氏有1592人,二十六年后的今天,估计化姓人口有2000以上了吧。
❼ 中国50年以后是什么样子全面分析!
50年太远 变数太多 给你个20年后过过瘾吧!!
20年后中国是什么样子: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四判断
综合考察各方面因素,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完全
可以达到的。但是,从区域的角度看,一个地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目标则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
当前,许多地区都在研究和部署实现这一宏观奋斗目标的工作,作为地方政府的
经济管理职能之一,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尽力防止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大
的行为偏差。其中,特别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警惕各个地方政府单纯以GDP增长为
导向来设计当地小康目标及其“达标”方案。二是要预防“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不
考虑基础和条件以及特色,一律按人均GDP翻两番来部署各方面“达标”任务。三
是要避免从省到县市,每一级地方政府都来简单地复制“达标”计划或者规划。
所以,我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过程中充满了区域特色。为此,就东西发展
差距和南北增长潜力这两个方面的变化趋势提出以下四个基本判断。
第一个判断:东西部发展的结构性差距将继续扩大
由于东西两地在自然地理条件、物质技术条件和经济增长惯性等方面的差距太大
,即使20年后,这类实质性差距也可能很难发生重大逆转。初步预测20年间,东
西部发展的结构性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经济结构高度化方面的差距将明显存在,经济结构合理化程度方面的地区差
异将不再突出。
预测20年后经济结构高度化方面的地区差距,可能最突出地表现在三次产业结
构中的一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结构中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和城乡经济结构中的城市经
济比重这三个方面。
根据目前的人口发展及其流动趋势预测,在今后15到20年间,东部地区的城
镇化将由于城镇密集区的迅速扩张,会加快形成若干由特大型和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
共同构成的相互配套发展的网络型城镇体系。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
及其周边地区和山东半岛、辽中南、闽东南这六大城镇密集区的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
速度可能达到1.1—1.4个百分点。而同期西部地区,除了一些省会城市和四川
盆地、关中地区两个城镇密集区有可能取得较快的城市化增长速度外,其它大部分地
区受到淡水和土地资源供给约束、工业产业发展规模及其水平限制、城乡居民可支付
消费能力不足等因素的综合制约,其城镇化率若能达到0.7—0.8个百分点就是
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说,到2020年,东西两地经济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差距
可能是在城镇化水平以及与此相关的城乡经济结构上面。
2、经济增长质量继续保持显著的地区差异,发展阶段上的差距仍然明显。
基于目前的发展趋势,在东部的几个大都市群内将会继续加快完成三个重要要素
的集中过程,即一批代表着后工业化阶段发展方向的新型产业相对集中、一批国际性
高级人才相对集中和一批市场化信息情报处理机构相对集中。显然,这些内生型要素
资源的区域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就是区域经济增长竞争力和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的过程。但是同期,虽然在西部一些地区(如重庆、成都、西安等)也将会出现上述
要素的集中过程,但是,从集中的规模、结构优化度和总体集中速度进行对比,则要
比东部地区相差甚远。比如,东部地区2000年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额
要占到全国的近70%,是西部的3.8倍,这种由于研发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必然直
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高技术贡献率方面的差距继续扩大,进而再继续直接影响两地经
济增长质量的差距继续扩大,在10—20年间明显缩小这个差距是非常不现实的想
法。
3、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区间差距呈现出总体扩大、部分缩小的趋势。
到2020年,也许我们不再频繁地讨论“贫困”这两个字。这是因为那时即使
是我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也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并且实现了我国第一阶段的小康
目标(即按2000年汇率人均800—1000美元标准)。
如若进行定性预测,大体上可以认为两地居民生活质量差距继续扩大的领域,将
会最为集中地表现在城乡居民享受现代文明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差异。如涉及“行”的
有现代城市交通设施和控制系统,涉及“娱”的有出境旅游和探险旅游、康体及其医
疗保健、家庭多媒体娱乐、一流的多样化文化艺术欣赏等,涉及“用”的有私人轿车
,高档家具和电器用品。但是,在吃、穿、住方面的地区差距可能将出现缩小的趋势
,特别是恩格尔系数上的差距将可能由于西部地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明显缩小。
第二个判断: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增长差距将趋于缩小
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进行概念界定,即将人均收入增长差距和人均收入水平差距
这两个不同的范畴进行一下界定。前者是指趋势性差距,其扩大或者缩小属于相对概
念。后者是指时点性差距,其扩大和缩小则是绝对概念。例如,若将2001年数值
与1997年相比(现价),东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3
3%和16%,西部则分别为32%和14%,两地的相对差距分别仅仅扩大了1和
2个百分点,显示出东西之间在人均收入增长上的相对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是同期
,若将两地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在1997年到2001年之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则显示出绝对差距扩大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东西两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相差1
885元扩大到255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由相差1478元扩大到172
7元,又分别增加了600多元和200多元。
1、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建立以及相应政策措施的实施,从区域的角度
看,最大获益者可能是西部地区。
这是因为,实行这一制度将意味着中央财政支出结构要调整为追求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使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贫困地区所获得的财政转移
支付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中央财政支出方向的调整,相对降低了东西两地城乡居民在
人均享受公共福利水平上的差距,促使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变相增长。
2、西部开发前十年打基础时投入的巨额资金将逐步进入投资回报期,从而使得
西部开发的富民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出来。
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本世纪前十年,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投入重点是基础设施建
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一般来讲,这些投入从建设到基本形成能力进
而产生后发效应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同时由于在这些领域高达上万亿的投入将
会极大地改变西部许多地区的发展条件,从而诱导、刺激和拉动大批关联产业和产品
开始加快发展起来,最终对地方财政增收和当地居民增收的直接贡献将会明显增长。
3、人口流动将更加直接地提高了西部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主要由于西部的自然环境限制和东部大都市化加剧所增加的就业机会,西部青年
人口继续保持向东流动的大趋势,并且其流动规模也将继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第一,一部分外出人口中的成功者将举家在东中部地区定居下来,这样在计算西部人
均收入时由于人口分母相对减少而相对增加了西部当地的人均收入;第二,西部外出
打工者中的“淘金者”和“创业者”的比重都将会增加,在从事季节性打工或者积累
了一定财富后即会“携金带银”返乡创业或者供养家庭,使得西部人均收入与东部的
差距趋于缩小。
第三个判断:北方地区增长速度相对快于南方地区所谓南北,是以秦岭和长江为
界对北方和南方地区范围做一个界定,即所指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京津冀晋蒙鲁豫黑吉
辽10个省区市,南方地区包括江浙沪粤闽琼及鄂湘赣9省市。
在未来20年中,北方地区将出现重大战略发展机遇,会加快把发展潜力转化为
现实的发展优势。
1、东北亚区域合作特别是中俄合作趋向理性化、机制化和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推
进,将会给北方地区带来较多的国际合作空间。
目前,国际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是由于当今世界盛行国家安全第
一、国家经济利益至上、国际关系实用主义、大国主导地缘政治格局等因素的必然结
果。因此,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一般层次、低水平、无主流、不规范状况的东北亚区域
合作也将会顺应潮流发生一些实质性改变。
2、北方许多城市在总体上将进入一个经济转型速度加快,规模增大和结构趋优
的阶段,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将明显提高。
总体上看,北方地区有四类城市经济结构都不同程度地正在进入一个战略性转型
期,10到15年后将会出现明显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北京地区,将基本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其社会经济结构将
基本完成向信息化特征非常明显和高技术含量比重居统治地位的转型。其中,举办奥
运会是一个历史性机遇。
二是以天津、青岛、烟台、大连等城市为代表,社会经济结构将基本完成向工业
化后期阶段的转型,特别是城市经济与港口经济基本实现一体化,从而使得这些城市
不仅仅自身经济结构得到提升和优化,而且还将对整个北方地区物流业发展及其经济
振兴发挥重大拉动作用。
三是以沈阳、济南、长春、哈尔滨等省会城市为代表,社会经济结构将基本完成
向综合型、轻型化和多功能的转化,在合理发挥省域范围内政治文化中心作用方面将
会开创新的局面。
四是以大庆、唐山、淄博、鞍山、吉林、洛阳、包头、盘锦、东营、潍坊、太原
、大同、齐齐哈尔等一批资源型城市为代表,将基本完成经济结构向资源开采加工与
转型产业相互配套、相互适应的城市经济结构形态转化。
3、北方主要港口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强化,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
心形成经济规模和效益平台。
由于连接我国“三北地区”的大通道将在近些年内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骨架,通
道能力和速度都将明显提高,使得北方港口群所连接的直接经济腹地随之扩大。“三
北”地区能源、森林、造纸等资源性工业优势将随着价格形成机制的合理化而加快向
经济优势转化,并且也将通过沿海港口向外输出,从而大幅度增加港口货源。
4、影响“三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望缓解,
必将极大地释放北部地区长期受到压抑的生产力。
在2010年前后京津冀豫鲁将要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完工的受益
地区,不仅仅是新创造出数十万的就业岗位和新投入数千亿的投资,而且由于水资源
的净增加将对这些受水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关联效益。随着水价形成机制市
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化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到位,水资源产业(包括开发、利用
、保护各环节)将可能成为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个判断:南方地区仍然是经济总量增长的主要部分
目前,南方地区的国土面积、人口和GDP大体上分别占全国的11.1%、3
3.5%和48.1%。其中人均GDP大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3%,比北
方地区也高出约1/5。特别不可忽视的是,南方地区的消费水平、引进外资能力和
出口实力要明显高于北方地区,这是中国经济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据2001年统计资料,南方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总
额分别达到4000元人民币,73美元和460美元,比北方地区相应高出21%
,167%和247%。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预测性判断,这就是在我国南方将出
现两个世界级的特大型都市群,这将既可以在拉动周边2亿左右人口的直接经济,并
且作为腹地发挥更加重要的辐射和集聚作用,将在推动沿长江流域和沿珠江—西江流
域以及沿京广、京沪和京九铁路的间接经济腹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大
龙头”功能。
根据国际上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水平达到45%
—50%以上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其投资效率及其综合竞争实力都将
会进入规模型和效益性双快速增长阶段。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这两项指标,都已经达到进入这一阶段所要求的基本标准。
2001年,仅仅这两个地区就以占不到全国1.4%的国土面积和约占9%的人口
,创造了占全国28%以上的GDP、62%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和64%以上的
出口额。
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这两个地区将可能在十数年内,基本建成世界级的信息产
业及制造业工厂或者“巨型总装车间”和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及其物流体系,
它们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显著地位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因此,在人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现行的以行政区干预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盲目竞争
模式发生重大改变的话,10年内我国南方地区将出现两个4000万人口以上的特
大型都市群,即长江三角洲大都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加港澳大都市群(这里所指的两个
大都市群概念与前述两个三角洲地区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因为后者还要包括现行体制
下市所辖的农村地区,故所涉及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要大于两个大都市群)。
新闻背景
“统筹区域发展”,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
一。
要统筹区域发展,首先需要加快构建新的经济区划体系,并且合理界定经济区域
定位、功能及其发展方向。经济区划工作本来应该是国土面积较大国家调控区域经济
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过去曾经进行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建国以后,仅仅可以列为国家正式行动的就有,上个世纪50—60年代设立的
6大行政区及其以后划分的7大协作区,80年代划分的19片国土开发重点区域以
及其后设立的4大经济区划办公室,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划分的7大经济区域等
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除了延续了90年代初划分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提
法以外,实际上已经基本停滞。因此,对区域经济格局变化趋势的理性判断,就显得
十分重要和迫切。
❽ 张石高速公路的张家口段
张石高速公路做为张家口市十大立市项目之一,是沟通张家口市坝上、坝下地区的唯一交通主干线,也是张家口市战略经济发展“黄金岛”项目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对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张家口在京津冀晋蒙经济圈中的社会经济地位,加强文件交流、繁荣商品流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对缓解北京的过境交通压力也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张石高速公路张家口段起自沽源县冀蒙交界,终于蔚县涞源县交界(张保界),全长 262 ㎞(其中与宣大高速公路共线 31 ㎞),预计总投资 90 亿元。
2006年12月10日,张石高速公路张家口段一期工程竣工通车。张家口段一期工程起自张北,沿国道207线走向布设,途经张北县、万全县、高新区、宣化县,在宣化县旧罗家洼与宣大高速公路并线,全长90.23公里,双向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工程于2004年8月开工。张石高速公路是河北省公路建设“十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省西部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张石高速公路张家口段一期工程竣工通车,对于沟通内蒙古中东部与河北腹地的联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张石高速公路张家口段一期工程建设中,广大交通建设者克服了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有效工期短等诸多不利因素,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和科学务实的作风,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
张石高速公路张家口段二期工程化稍营至蔚县段于2007年11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张石高速公路张家口段二期工程,起自阳原县化稍营,向南跨越桑干河和壶流河,途经阳原、蔚县的八个乡镇,终于蔚县、涞源县交界(张保界)。路线全长76.929公里,概算投资46.5亿元。此次通车路段为平原区阳原化稍营至蔚县南,全长56.2公里,概算投资22亿元。该路段的竣工通车,使张家口市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8公里,仍位居河北省第一位。这对进一步优化张家口市路网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