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大发展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有哪些
1、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2、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
3、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
4、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5、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
(1)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扩展阅读:
五大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发展历史:
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
⑵ 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对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的看法,作为大学生如何对此作出贡献
要改善民生就要发展社会事业。
从医疗卫生改革到提高养老金标准,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到扩大社保覆盖面,中国正在全面采取措施,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有关部门已经宣布,将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提高对农民的补贴,以增加农民收入;明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按照当地2008年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10%左右增加;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用财政补助的办法支持彩电、冰箱等家电“下乡”,预计可拉动近万亿元消费。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终于“出炉”。意见强化了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投入,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一张覆盖城乡全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网络,让人们充满期待。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教育、住房等巨大开销压力的逐渐减缓,消费这台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发动机,将会迎来一个高速运转的时期。“当前中国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双加速’阶段,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理清思路、着眼长远,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危机中蕴涵着巨大的机遇。抓住这种机遇,就会迎来新的飞跃。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每战胜一次危机和挑战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消费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发达国家低30个百分点左右。这既是不足,但也是强大的结构性增长空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是增长的潜力和动力。“让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而这种分享,又会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不竭的动力。这会是一种良性循环,是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希望所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指出。
⑶ 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厉以宁〕:第五个问题,改善民生。
〔厉以宁〕;改善民生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的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整个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是人民普遍物质文化水平都能提高,要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在改革开放中、在发展中得到实惠。这样我们的民生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来考虑。
〔厉以宁〕:这次十七大报告有些新的提法,首先是关于零就业家庭的低收入问题,胡锦涛同志在报告里这样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国民收入当中,居民收入的比重要有所增加,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要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增加,第一次分配中劳动的比重要增加。把十七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的提法转变,大家可以听听十七大报告中改变了十六大的报告的提法,十七大报告中初次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提高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厉以宁〕:这次十七大报告有些新的提法,首先是关于零就业家庭的低收入问题,胡锦涛同志在报告里这样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国民收入当中,居民收入的比重要有所增加,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要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增加,第一次分配中劳动的比重要增加。把十七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的提法转变,大家可以听听十七大报告中改变了十六大的报告的提法,十七大报告中初次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提高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厉以宁〕:现在是无论初次和再分配到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第二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个提法是新的,这也表明了胡锦涛在报告中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民生问题是社会保障问题,关于社会保障问题,他用了这样几个字:“为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样的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我们一个一个来做解释。
〔厉以宁〕:“学有所教”,首先谈到教育的问题。现在教育是全中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们过去讲中国是人口多,中国是人口大国,后来说“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大国是指人多,强国就不同了,是人的教育水平高、技术水平高、素质高,所以要“建立强国”。而且特别提出“把教育公平提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度”,教育一定要公平,让大家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的不平等,教育的不公平会带来就业的不公平,就业的不公平就带来了收入的不公平,收入的不公平就带来了生活的不公平。由此产生第二代不公平,关键是教育公不公平,教育的公平就业的机会就一样了,就业机会一样,收入差别就会缩小。所以要把教育问题提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厉以宁]: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还强调“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教育是公益事业,会使各个家庭都受惠。教育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不仅是学生,是所有的人。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人都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厉以宁〕:“劳有所得”指的是就业保障。对于就业保障问题我们让更的人有就业机会,要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同时也看到“劳有所得”也包含这样的问题,就是最低工资标准要提高,这是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说的。西方的经济学家是反对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他们认为最低工资标准没有好处,反而对工人有害。因为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以后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标准,促使企业多引进技术,少用人,这对于工人反而是不利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多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的负担加重了,企业萎缩了以后不是影响更多人就业嘛。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最低生活标准之所以有必要提高,是因为它是保障人的生存权的问题,是劳动就应该有所得,如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样对工人就不利了,对企业是有好处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建立巩固了企业劳动力队伍,给工人工资太低了,工人就走了,一个熟练工人走了,来一个新工人要从头培养,对企业也不利。应该说,最低工资标准是必要的,但是最低工资标准要不断提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国家的情况来定。
〔厉以宁〕:“病有所医”,就讲的医疗保障问题,十六大报告的提法是新的“把基本医疗保险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简单的变了两个字,过去提基本医疗保险限于城镇的职工。十七大报告中夺了调整,把基本医疗保险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农村也正在进行试点,通过农民的医疗合作进行试点。十七大报告中提到“把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厉以宁〕:“老有所养”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有一个新提法,十七大报告中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围由城市居民扩大到城乡居民。这就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是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生活保障制度,现在扩大到城乡居民范围。所有这些变化都讲明了,十七大报告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方面是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展。
〔厉以宁〕:“住有所居”,住房保障在胡锦涛报告中是怎么说的呢?“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城市廉价出租房简称为“廉租房”。政府解决低收入住房的问题,这不是靠市场调节解决的,政府出面廉价住房,收入在多少标准以下、面积在多少平米以下的居民可以租到廉价的出租房,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只能租房。这个制度对解决住房问题是有好处的。
〔厉以宁〕:从以上的问题中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民生问题的关注是我们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关注好民生问题,会让更多的人来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
〔厉以宁〕:第六个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这六个字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的,过去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现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就回到我们今天讲到题目上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厉以宁〕:还有几个提法也是新的,过去我们谈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比如从外延式增长注重内延式增长,从光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这次十七大报告做了修改,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增长跟发展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增长的标志是用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提高来体现,而发展则不同了,发展是包括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这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厉以宁〕: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要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中做了修改“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用的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十六大就提出来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十七大报告加了“人均”两个字,因为一定要考虑到人口量大的问题,光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是总量翻番,因为在20年中人口也在增加,所以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比较合理。
〔厉以宁〕:在胡锦涛的报告中还提出“让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因为要建设生态文明,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循环经济指的是遵循生态规律,在经济和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资源高效利用。
〔厉以宁〕:应该节约资源,能够采用代用品的就采用代用品。在采矿的过程中对共生矿、伴生矿要进行开发利用,比如矿和其他稀有金属伴生的,不能只开发一种资源。对于,水电各种原材料都要提高资源利用率。要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年限,比如电灯泡的时间用久一点就节省了资源。
〔厉以宁]:二是减少废物的排放。
[厉以宁〕:在生产过程、消费过程要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
〔厉以宁〕:三是最大限度的把废物转为可利用的资源。比如采煤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煤矸石,对这些煤矸石要充分利用。废水之外还是不是有其他的东西可以裂变和提炼,废气是不是可以回收。
〔厉以宁〕:四是不能进行利用的废物要做无害化处理。循环经济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样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呢?怎么样来注重生态文明呢?宣传教育是重要的,但在制度上一定要有建设,制度上一定要有所保证。
〔厉以宁〕: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严格技术标准,限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现在高耗能的行业出口就要受到限制,因为耗能高,造成了污染,中国的能源资源又紧张,资源消耗高的行业出口就要受到限制。再比如实行生产者责任制度,如果生产了有害物必须负责回收,这是你的责任。进口商把国外的旧衣服进口来要自己进行处理,这是责任。所有生产的责任一定要非常明确。实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假定你对社会造成了坏的影响,造成了不良后果怎么办?法律责任要追究。这样就能把循环经济工作做好。 [10:26]
〔厉以宁〕: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的,因为环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有的,资源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享的,我们一要要考虑到本代人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到子孙后代人的利益,因为我们共处一个环境中、共享着一个资源。而且我们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破坏了环境造成的恶果是由你自己承担,由子孙后代承担。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更多的人作为志愿者参加生态文明的建设。
〔厉以宁〕:关于锦涛同志报告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给我的体会,我就讲这些。下面做一个小结。十七大刚刚开完,我自己的学习也刚刚开始。我的确认为这个报告应该进入大学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仔细领会。因为现在提出了很多新的提法,表明我们的观念在转变。
〔厉以宁〕:最后我引用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的一句话“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是不是真的坚持社会主义,是不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有一句话“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相信这样的话,我们对锦涛同志报告的理解就会更深入一步。
⑷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对大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的影响
一、当前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 世纪末,我国终于顺利加入了WTO,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入世无疑会对我国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机遇,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巨大的挑战。入世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一系影响。经过20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公认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在某种情况下会集中出现,并有可能爆发,甚至带来动荡和不安。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而关键的转型时期,应该说,“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从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知识的力量和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己经深入人心,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对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大学教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出来多少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了多少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我国生产力能否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三大文明能否健康而协调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真正构建。显而易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不仅要培养高科技精英,也要培养大量掌握科学技术的普通劳动者,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逐年的高校扩招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十五计划规定,到2005年,我国适龄青年进入高校的入学率应达到巧%,即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入学率的15-50%的临界点。Ill(P 1-6)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触高等教育,但是,要将这些青年培养成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便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
1、加强和改进主流政治思想的引导
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高校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需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进行指导。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无疑应作为主流意识加以宜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也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深化教育。大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信息网络时代提供的技术优势,根据经济全球的一体化的要求,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在此基础上要采用各种各样的,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寓教于乐,使当代大学生真正理解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生万方数据的精神支柱和航标。
2、培育正确的思想意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还需要培育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形势的正确思想意识和观念。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民族意识与国际意识
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我们有着辉煌的过去,但也须正视严峻的现实。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21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未最终解决,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贫富差距的拉大,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尽合理等经济上的问题引发了一些列的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立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涉及本国本民族利益时,能坚决地捍卫本国本民族的权益,在实际生活中,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增强国货意识,多消费和使用本民族企业的产品,以支持和帮助本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民族经济。从集体主义出发,自觉抵制西方自由化思想及崇拜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培养集体中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民族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并不是要求弱化国际意识,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和文化需要中国,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同样也离不开世界,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面向世界。在加强基本国情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经济形势与对策方面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学习;在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思想中的精华要汲取;在抵制西方政治霸权的同时,对西方民主政治法制建设,和谐社会与社区建设的经验也可以借鉴。强化民族意识,当代大学生在国际环境下才能立足,不迷失方向;增强国际意识,,当代大学生才会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兼收并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
中国入世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国际接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会激烈加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人之间,甚至是同一行业的同一类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新世纪的竞争是异常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经济下的竞争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国内、国外经济竟争中的强者。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当代企业要在世界经济竞争大潮中获胜,企业要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就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盟。高等院校担负着为新世纪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就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提出了一个“激发”四个“创造”。即要激发各个行业人们的创造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倡导竞争,并不意味着处处是对抗,是斗争。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虽然有着激烈的竞争,但竞争并不就完全意味着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相反,事物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了在竞争的基础还有协作和共存。世界上一些大型的经济项目,尖端的科技产品和计划以及人类社会谋求继续发展而面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就需要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我们所提倡的竞争不是对抗性竞争而是协作竞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协作,协作中竞争的思想意识。在校园中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拾和谐的人际环境。培养大学生形成竞争和协作意识,还需要大学生具备两个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竟争必须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和前提下进行,市场经济应该是在法制轨道上运行的经济,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具备民主法制观念,在日后的竞争中他们才会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自觉抵制违规非法的竞争行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21世纪经济活动中要遵守的信用准则,诚实守信是人们互相协作的一个基本条件。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和协作意识,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和谐思想观念
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里耳濡目染,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方式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同的高校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校园内部的硬件设施,如美化校容校貌;合理布局富有特色的校园建筑;增加文化设施,改善师生居住饮食条件,拓展通信和网络服务等等,为建设和谐校园环境打下物质基础。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管理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校园管理不断得到加强,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健全,生活在校园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才能稳定有序地进行。如前所述,在中国已经入世,高校大量扩招,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开放,生源质量和素质发生很大的变化的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环境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运作规律,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和方式。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学生的“生杀大权”,以灌输命令为主体的教育,以“管、控、压”为主导的工作方式能使高校维持运作,但不一定和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进一步产业化,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高等教育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进行收费,学生缴费上学,学生与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契约式”的“出钱”与“受益”的关系。学生出钱,学校就得让学生受益。在改革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今天,民主、自由、公平、公正的思想也已被广大学生崇尚和接纳。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灌输式理念,粗暴的“管控压”式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高等院校应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各高校的特点,形成一个“学校领导,政工人员负责,教师协同,学生参与”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让更多的人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教育变为被动教育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充满活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既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和性格特点,又能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品质与人格。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一种很好的载体。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位。将思想教育融汇于文娱活动中,使学生在美感欣赏、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潜意识和形象化的教育,变枯糙的思想灌翰为充满趣味的心灵体验,学生更乐于接受,思想教育也更见成效,校园内的氛围也更为轻松活泼,和谐自由。
2、建立和健全校园保障体系,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照顾。高校实行收费制度以后,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成为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当然,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不仅仅包括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也包括存在其它问题的学生群体。学生生活上的负担和不顺,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剧烈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内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等等,都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便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这些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汇入了高校的弱势群体建立和完善校园保障体系,相对贫困学生而言,就是使他们在经济上得到帮助,从而走出困境。校园保障体系有别千社会保障体系。就目前来看,助学贷款、贫困学生补助金是其主要内容,但是二者所扶助的贫困学生毕竟有限,且两者都是政府行为。在有条件的高校,也可吸引一些富有企业或企业主捐资建立助学基金,帮扶贫困学生。贫困学生虽然贫困,但都年轻力壮掌握着一定的知识学校成立一定的勤工俭学机构,指导贫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把勤工俭学作为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加以建设和完善,不仅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还可以在劳动的过程中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艰苦奋斗的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心理疏导机构的建设在各个高校的状况不容乐观,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咨询和疏导相对滞后。一些高校缺乏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没有引进专门的心理学人才。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需要专门的机构,专业化的人才,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学生的思想问题缠绕在一起,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育成健康的人格。和谐校园更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培养正确的政治信仰。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中成长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谐的观念,培养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生力。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 培养大学生和谐合作精神。
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扩展阅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
⑹ 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哪些方面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我觉得高校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回社会进步以及青答年人才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祖国的需要作为无悔的选择,自觉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新型择业观。
⑺ 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哪些方面建功立业、大有作为(在线等)
王兆国:大学生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回方建功立业答
http://www.chinaxgw.com/shownews.asp?newsid=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