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东盟发展论坛中国经济网

东盟发展论坛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1-02-16 18:33:10

A. 请问东盟对广西的发展前景有何作用

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及九大论坛、第二届泛北部湾合作论坛成功举办,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由共识走向实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经济区开放开发生机勃勃,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区外境内资金实际到位突破1000亿元,增长74.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7.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9.2%,其中出口增长42.3%。
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和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并运行。企业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改制708家。“乡财县管”改革范围扩大到41个县(市、区)。广西北部湾银行、铁路投资集团、交通投资集团等投融资平台抓紧组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合理制定水资源费收费标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扎实开展。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金融保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粮食流通、科技、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据南宁海关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突破20亿美元,同比增长90.4%,其中进口7.4亿美元,出口14.7亿美元,分别增长42%和1.3倍,进出口增速排全国第4位。东盟已连续10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边境小额贸易仍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第一大贸易方式,2008年上半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达10.4亿美元,增长90.3%,占同期广西与东盟贸易的47%;一般贸易保持了去年以来强劲增长的态势,上半年进出口10.2亿美元,增长76.4%,占同期广西与东盟贸易的45.7%;加工贸易进出口6817.7万美元,增长1.1倍。今年上半年,广西口岸自东盟国家进口水果23.2万吨,同比增长2.1%,占同期全国进口东盟水果总量的28.7%,货值7806.4万美元,增长65.2%,进口量继续居全国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广西口岸进口东盟水果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越南仍为广西口岸进口东盟水果最大贸易伙伴,进口量22.9万吨,增长2.2%,占东盟水果进口总量的98.6%。二是私营企业为东盟水果进口主力军,进口22.7万吨,增长5%,占水果进口总量的97.4%。三是凭祥为最主要的进口口岸。自凭祥口岸进口东盟水果22.6万吨,占97.4%。四是西瓜占东盟水果半壁江山。广西共进口西瓜11.7万吨,占东盟水果进口总量的50.4%。龙眼、火龙果和香蕉进口量分别达6万吨、2.7万吨和1.5万吨,分别增长39%、72.1%和1.2倍。

B. 中国加入东盟后的的发展趋势。1000字左右。谢谢 分都给你

中国东盟贸易发展趋势

,中国与东盟达成了设立自由贸易区重大共识,这预示着中国与东南亚这一相邻地区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将进入一个突破性发展的新阶段,预示着为相互间企业经贸合作提供了更新、更多的机遇。
1.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激活双方经贸

1.1 设立自由贸易区协议达成后的这短短七个月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就有十多次国家领导人互访、领导人们在会见会谈中都特别强调发展相互之间的经贸合作。伴随着高层共识,我们也看到一项项行动接踵而至:中国一东盟商务理事会宣布成立,为中国与东南亚企业之问的合作又搭起了一座桥梁;全长1709公里的中国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全线贯通;为同中国加强合作.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经济部长纷纷来访:第三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一东盟谈判委员会成工、云南、厂西、厂东等与东南亚邻近的省(区)政府将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作为契机.将发展与东南亚的经贸合作作为今年本地区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辽宁、江西、河南、四川、湖南等省政府分别组团.由省领导带队前往东南亚进行了商务访问:四川省全面启动了东南亚战略;本次国际研讨会在昆明成功召开。

1.2规模盛大的东盟一中国合作论坛将于8月下旬在马来西亚首都专隆坡举行,届时11个国家的政界要人、商界领袖、知名学者将会聚一堂,共商分工整合、强化优势。这一由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主办的论坛将讨论:中国兴起如何改变亚洲经济秩序,并评估对东盟经济和商业的影响;东盟和中国企业应如何调整发展政策.以便在这一拥有17亿消费者的共同市场增进合作、共同发展。论坛上将针对若干个企业重点关汪的专题进行演讲和对话,内容主要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次区域合作、投资、电子与资讯科技、金融、城市基础建设、农业、旅游、医药等,尤其是自贸区建立的政策和所带来商机的分析。论坛上还将专门召开中国和东南亚投资环境介绍会和项目洽谈会。论坛期间将举办中国高科技与新产品展。

1.3 面对设立自由贸易区目标的确定,今年以来企业问的合作尤显活跃,仅举几例:中国五矿集团和菲律宾联合冶金公司签署了两份重要的贸易合作合同: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亘布试营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买下了印尼5个区块的油气开采权,该总公司将成为在印尼最大的海上作业石油公司:IO台国产铁路机车首次走出国门进入越南市场;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庞大的企业家考察团来中国寻找商机、洽谈合作;新加坡交易所致力于招揽中国的私营中型企业到新加坡上币。

1.4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东南亚进出口值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7%,其中:中国向东南亚出口值增长14.2%;中国从东南亚进口值增长6.4 %。由此可以预见,今年将是我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有突破性发展的一年。

2. 东南亚商机何在

2.1 中国与东南亚的地域优势和经济互补性为我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自由贸易区这一新的贸易机制,将使得企业在区内17亿人口大市场选择新的经营发展方向,开展新的经营合作,实现新的跨国投资和国际营销,来共同分享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机会和利益。

2.2 中国生产的许多商品在东南亚都十分畅销。以越南为例,中越贸易额十年来增长了9O倍。现越南大量需要中国商品。越南小家电销量上升而现尚少有企业生产。越南服装加工所需的高级面料以进口为主,为降低进口成本,越南企业倾向于从我国进口面料,同时还进口丝绸、毛绒等。越南进行中、南部地区电力网的改造对设备需求大,乡村地区电力需求也在大幅增加。越南市场不锈钢厨房用具十分畅销,目前厨具市场上的外国高级陶瓷和玻璃制品价格较为昂贵,我企业可抓紧进入。越南每年需进口5000多万美元的产品或半成品皮革,皮革市场潜力巨大。

2.3现在边境办张证件,即可开着中国牌照的汽车前往老挝首都万象经商,在中老边境口岸装载中国商品的卡车正不断增多地驶入老挝。虽然老挝仅有500万人口,但它还与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接壤,我国产品通过老挝可延伸至东南亚多个国家的市场。我国许多企业家不了解老挝。这种陌生意味着老挝市场竞争小、商机多,使其成为我企业寻求海外发展的新空间,而国际市场竞争就是抢占市场新空间。

2. 4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增加了一倍以上。今年前四个月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已经取代香港,成为新加坡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84亿新元,同期增幅是16%。虽然新加坡仅有400万人口,市场容量有限。但我对新出口产品中有40%以上转口到他国市场。我企业可充分利用新加坡是国际贸易中心之一的条件,通过与新加坡企业的合作,将我国产品带入更厂阔的国际市场,因为新加坡商人毕竟有着长期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和渠道,而新加坡政府也表示愿意成为中国对外窗口,新加坡企业也愿意经销中国商品。

3.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企业的相互了解与交流,营造合作发展的新空间
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的交流.可促使相互间企业了解市场、掌握商机,有利于开发合作,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地区经贸关系有效、快速、健康的发展。

3.1建议一:中国和东盟企业家应强化合作意识,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市场、政策、企业运作机制

3.1.1.增进了解相互间市场的特点、供求变化、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家开发市场、抓住商机和创造商机。
我们欢迎东南亚国家的企业能更多地走进中国,考察市场。同时,中国企业也应多了解和掌握东南亚市场.那里商机层出,比如,东南亚许多国家是农业国,需要中国的农机产品、化肥、农药等。中国的机电产品质量性能价格比在东南亚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如在印尼中国的橡塑胶加工机械、家电、缝纫机、机床等产品都拥有较大市场。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中国的中药也具有较大的市场。

3.1.2.增进了解相互间国家的政策和政府导向信息、,这是企业比较商机、有效合作的基础条件。
中国企业现在进入东南亚成本较低。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已经启动,在一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其他东南亚国家.享受关税优惠。如果现在进入办厂。经一两年筹建试产,正式生产销售时将受益匪浅。掌握这一关税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商机.对于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我国企业在寻求“走出去”的同时,应了解和利用我国的有关优惠政策。我国企业在东南亚办厂组装销售,可以设备、技术为主,资金上可利用有关金融支持的优惠政策。在东南亚设厂正可绕开整机出口的较高关税.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将生产与市场更加紧密的结合,有利占领市场。以家电产品为例,我国产品有竞争优势,东南亚一些国家又需要.如果一些知名家电企业避开国内竞相压价竞争的经营万式,前往东南亚开辟拥有五亿人口的市场,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经营策略。
中国正在积极买拖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利于东南亚企业进入中国西部开发商机。同样,东南亚在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变化中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国企业应及时关汪,比较政策优势,积极进入东南亚。
正如前面所述,目前新加坡政界商界均看好中国.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已成为新加坡政府振兴经济的重大选择。对此类政府信息、我企业应有较高的敏感度,如对新加坡则可不失时机的主动出击,招商引资。

3.1.3.增进了解相互问企业运作机制.这是有效合作的前提条件。
过去在中国与东南亚企业合作中有不少失败的例子,就是合作双方相互间对对方的企业运作机制了解不到位,结果决策时意见不一、运作时多处不合。所以说,“入多问俗”、“入乡随俗” 才能左右逢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运作机制、经营理念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东南亚企业应了解目前中国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在领导体制、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新特点。同样,经济复苏中的东南亚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善经营管理,与中国企业的运作模式有一定差异,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与其企业合作经营、生产,则也必须先了解其企业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3.2建议二: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政府积极地指导和引导,可极大促进相互间企业的经贸合作
在市场经济和企业自主经营中,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它可避免资源的浪费或闲置而有效促进企业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它可减少企业决策失误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它可为企业调整经营导向提供信启、参考。在现阶段中国和东南亚政府对其企业的指导、引导作用则更显重要。对此建议:

3.2.1.各国政府定期公布其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商情分析报告。

3.2.2 各国政府有关部门经常与有代表性企业家们交流,听取意见,向对方企业家介绍投资环境和可合作项目。

3.2.3.开设权威性中国与东南亚商务网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便于企业查询资料,企业还可在网上发布信息,寻找经贸合作伙伴。

3.2.4.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家,前往对方国家考察、招商、洽谈,增进相互间企业接触和企业对考察国市场的接触。此种形式是大家所熟悉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的。

3.3.建议三:在增进相互间企业交流和合作中,应大力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中,政府应发挥和利用各方面力量和渠道的作用和优势,同时,企业也应借助多种渠道来取长补短。

3.3.1.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均有许多商会、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绝大多数企业加入了有关商会。这些组织具有工作的灵活性和桥梁性、组织成员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政府利用其,可了解企业所思所想,引导企业经营行为,所以应有效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所加。商会的活动,反映问题.交流在经贸合作中的经验教训,集思广益.协作开发市场。

3.3.2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商会之间应建立厂泛、密切、长期的合作关系,可共同举办促进经贸合作的研讨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论坛,为企业厂开通商之路。同时,应经常、及时地为其会员企业提供商务信息,为企业提供中介服务,向政府部门反映经贸合作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为政府当好助手和参谋。
我们相信,在中国和东盟组织及其成员国的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时期必将早日到来。

C.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会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历程中历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双方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和东盟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联系,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首先是中国加入WTO为双方存在的贸易投资等制度障碍扫清了道路。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近年来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减少并取消非关税壁垒。另外,我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商机。依据我国与东盟WTO成员国的谈判承诺,对东盟产品的关税水平在5年之内将削减34-47%,快于中国关税平均削减的速度。其次是今年l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无疑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经验与参照,进而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第三,最近东盟与中国已就南沙问题达成协议,为地区的和平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
尽管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充满风雨,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建立充满信心。今后几年内,自贸区以及双边经贸关系将出现以下发展前景:
第一,双方的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随着入世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我国的制造业将会有快速发展,将带动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加。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占很大比重,而这一产业多为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加工,这将导致相关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增多。从成本结构来看,在食品、农矿产品、能源和电子产品等方面,东盟与我国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因而从东盟进口石油、天然气、棕榈油、天然橡胶、热带木材等资源性初级产品以及电子电器等机电产品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将会进一步增多。据分析,按照我国年均10%的进口增长测算,从东盟的进口在2005年预计将达到355亿美元,比2000年的133亿增加近1.7倍,年均增加40多亿美元。如果按照90年代以来从东盟进口增长21%的速度计算,进口数量还将大大超过上述数字。由此可见,我国入世将为东盟产品的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有利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也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这种增长一方面来自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来自对东盟具有潜在优势的产品。与东盟产品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些产品的进口占东盟从我国总进口的21%,今后几年我国将仍然保持这些产品的出口优势。此外,我国的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钟表手表、车辆、金属产品和化工产品具有潜在优势,1993-1999年东盟大量增加了上述产品的进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东盟同类产品的总进口增长率,因此,在东盟市场上这些产品的份额将会继续增加。
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互出口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
第二,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
尽管目前东盟和中国都不是对方投资的主要市场,特别是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更少,但随着双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相互投资将会增多。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投资是重要的措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今后首先将是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开放,一些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也将扩大对我国的投资。
第三,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
随着双方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的正式启动和实施,双方的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另外,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合作将会全面展开,特别是随着“清迈协议”的实施和“电子东盟”的启动,我国与东盟在金融、保险与电信领域的合作将更大规模地展开。基础设施的合作步伐也将加快,同时将带动相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及企业之间,特别是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合作也将启动,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合作。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上提高地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
政治意义
1、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维护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从建立国际新秩序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
3、从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东盟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
经济意义
1、使双方获得“贸易创造”效益 。
2、使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 。
3、使双方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
4、推动双方经济发展
欢迎关注我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更多相关资讯。微信搜索:广西-东盟经贸促进会

D. 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对中国经济有何好处

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现在全球的经济有很多问题,持续的经济低迷,已经影响到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所以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具有一个很积极的意义。

E.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

影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政治问题。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双方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这表示该贸易区从提上日程的那一刻起就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中国和东盟双方最大的贸易伙伴不是彼此,而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换句话说,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在各自的贸易领域中都不具有主导优势。中国、东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发达经济体的市场而不是彼此,为了促进各自经济的发展,双方在吸引外部的资金上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竞争。而中国经济和贸易的飞快发展,使东盟担心在国际市场上丢失掉自己本身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份额。所以怎样使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更均衡是中国与东盟在长远的经济合作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影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其他问题:良好的基础建设是合作的基本条件。以交通为例,广西毗邻东南亚,西与越南交界,南以1595公里的海岸线与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唯一一个与东南亚水陆相接的省份,需要陆运和海运。我国云南紧邻东盟国家中的缅甸、越南和老挝,而我国与这些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就必须通过这几个国家。但很显然,这些国家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还不完善,有待于提高。而从中国—东盟贸易区的长期发展来看,中国和东盟的交通条件还需要尽快的改善和加强。
中国与东盟在文化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就东盟而言,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四个国家以佛教为主;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印度尼西亚更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伊斯兰教人口的国家;菲律宾是一信仰天主教的国家;而儒家文化则在越南和新加坡占主要地位。中国则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方式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F. 东盟地区论坛第十二届十三届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

东盟地区论坛成立于1994年,现有26个成员,是本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官方多边政治和安全对话与合作渠道。中国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有关进程,倡导开展非传统安全合作。

第十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2005年7月26日至8月1日在万象举行。

中国驻老挝大使刘永兴代表中国外长李肇星发言时指出,以东盟地区论坛为代表的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日趋活跃,维护和平、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已成为地区共识,但亚太安全还面临不少挑战,地区热点问题仍很突出。
他说,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威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走私、贩毒、海盗、洗钱等跨国犯罪日渐猖獗。生态恶化、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问题,制约着亚洲的发展与繁荣。

他说,面对亚太地区新的安全形势,中方认为,东盟地区论坛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相互信任。这是论坛开展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当前,亚太地区各国对安全问题仍有不同的认识与关切,对如何深化安全合作也有不同看法。中国将继续以东盟地区论坛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渠道,巩固和加强建立信任措施,使之贯穿于论坛发展进程始终。

二、尊重多样性特点。亚太各国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东盟地区论坛成立以来,尊重这一现实,逐步形成了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照顾各方舒适度等合作经验和原则。这些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特点值得继续发扬光大。

三、处理好论坛与其他机制的关系。亚太多种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共存,这是地区多样化的客观反映。东盟地区论坛应保持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处理好与其他各机制间的关系,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四、保持活力,推动论坛不断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论坛应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促进地区安全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说,中方支持充实论坛的合作内涵,主张加强在反恐和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国防官员对合作的参与。

他说,中方支持在协商一致、尊重各国主权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开展预防性外交的途径与方式,欢迎设立“建立信任措施与预防性外交会间会”,希望这一机制在建立信任措施和预防性外交间的重叠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刘永兴最后说,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方针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致力于加强区域安全对话与合作。中国经济增长较快,但人均发展水平还很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种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保持长期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是中国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十三届东盟区域论坛于2006年7月24至28日在吉隆坡举行

会议取得的两大收获颇值一提。

首先,东盟进一步成功提升了自身影响力,其重要标志便是会议期间东盟与美国正式签署合作伙伴行动蓝图的框架协议,双方的贸易、投资及政治关系得以大幅提升,这表明东盟在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眼中地位陡升。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必不可少的协商推进着相互合作;东盟还与加拿大、欧盟、新西兰、俄罗斯等十个对话伙伴国外长展开对话,彼此合作取得不同程度进展。

通过举办东盟区域论坛,东盟成功将美国、中国在内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及其他两位数区域外国家揽入怀抱,让他们倾听东盟心声;由于愈来愈不容忽视,现在连法国也向东盟伸出橄榄枝,表达加入的意愿。

一向尊重东盟在本地区主导作用的中国一如既往不事声张地发挥自身作用,使本次会议取得又一收获,那就是朝鲜重新确认“朝鲜半岛无核化”声明的有效性,这是在今天中国外长李肇星与朝鲜外长白南舜会谈中取得的共识,这对最终解决朝核问题极为关键。虽然人们期待的“六方会谈”没能在此次会议实现,但解决问题的大方向确定比任何成果不大乃至无结果的会谈更为珍贵。

李肇星今天与美国国务卿赖斯会谈中确认:“六方会谈”依然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正道”,而非会议期间不胫而走的所谓“八方会谈”,更非撇开朝鲜的“五方会谈”。中国坚持解决朝核问题必须尊重朝鲜且不可能绕过朝方,这无疑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

借助主办国际会议提升自身份量,东盟创造了一种崭新模式。可以预期,东盟在世界的影响力还会与日俱增,它依然可以继续指望得到中国的有力辅佐。

G. 东盟地区论坛的中国立场

唐家璇外长阐述了中国对地区形势及对ARF未来发展方向的立场和主张。唐外长指出,亚太地区形势总体朝着和平方向发展,但一些消极因素也有所增长,亚太地区安全仍面临挑战。他还对本地区双边军事同盟、多国联合军事演习等问题表达了中方的关切,强调要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必须坚定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通过对话合作,建立和发展正常、健康、稳定的国家关系,寻求最广泛的共同利益。关于ARF未来发展方向,唐部长重申ARF应坚持论坛的性质,以建立信任为核心。中方支持ARF探讨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预防性外交,形成各方都能接受和支持的预防性外交概念与原则。
2001年9月和10月,中国在北京分别承办了ARF军转民研讨会和第四届ARF国防院校长会议。同年,中方所提建立ARF海洋信息资料中心(网站)的建议顺利实施。
2000-2001年会间年度,韩国和马来西亚共同举办了ARF建立信任措施会间会议。在ARF框架下还举行了抢险救灾、反海盗等一轨道会议和培训班,中国均派人参加。
2001年第八届外长会就地区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就论坛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充分讨论,并通过了预防性外交概念和原则,加强ARF主席作用和专家名人职权范围三个文件。各方普遍认为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但消极因素不容忽视。多数国家认为稳定的大国关系对地区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会议还充分肯定了ARF成立以来取得的进展,积极评价其在促进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唐家璇外长在会上着重阐述了中国亚太安全政策及对地区形势的看法。唐外长强调,中国的亚太安全政策是要保障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用一种政治制度、一种经济模式将亚洲地区统一起来,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兼容并蓄,相互借鉴,才有利于共同进步。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应能长期共存,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唐外长指出,中方重视中美关系,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并愿意同美方共同努力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同时,美国也应该认识和尊重中国的安全利益。
唐外长还阐述了对ARF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指出,各方就ARF预防性外交概念与原则、加强主席作用、专家名人职权范围三个文件基本达成共识,标志着论坛从建立信任措施向预防性外交过渡的进程中取得重要成果。中方支持论坛认真落实已达成共识的有关文件。同时,鉴于非传统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突出问题,中方支持论坛逐步开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并愿以积极态度参与并发挥应有作用。唐外长在会上再次重申了中方关于ARF成员间通报和派员观察多边联合军事演习的建议。
2001-2002会间年度,印度和越南共同举办了ARF建立信任措施会间会议。ARF框架下还举办了常规武器转让、维和、预防性外交等一轨道研讨会和培训班,中国均派人参加。
2014年8月,第21届ARF外长会在缅甸内比都举行。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了第21届ARF外长会。王外长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亚洲保持了和平稳定和较快发展。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要维护亚洲长治久安,需要与时俱进,树立21世纪安全理念。中方倡导各方应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得到了亚洲国家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亚洲安全观倡导协商对话,而不是武力威胁;开放包容,而不是互相排斥;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各方应深化安全对话,促进共同安全;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推进综合安全;促进大国良性互动,突出合作安全;探索构建新安全架构,保障可持续安全。ARF今后的发展应突出信任,坚持以建立信任措施为核心,通过预防性外交凝聚共识;突出务实,深化救灾、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维护海上安全、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合作;突出包容,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有效性和生命力。
王外长并阐述了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当前南海局势总体是稳定的。中国和东盟完全有能力、也有智慧维护好南海的和平稳定。中国和东盟国家达成共识,要继续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争取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域外国家可以有合理的关切,但我们反对到这个地区来指手划脚。
会上,王外长还介绍了中方在海上安全、网络安全、减灾救灾、预防性外交等领域提出的务实合作项目。
会前,王毅外长与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共同出席2015年ARF第四次救灾演习标识发布仪式,在各国外长见证下宣布演习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H.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会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历程中历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双方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和东盟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联系,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首先是中国加入WTO为双方存在的贸易投资等制度障碍扫清了道路。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近年来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减少并取消非关税壁垒。另外,我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商机。依据我国与东盟WTO成员国的谈判承诺,对东盟产品的关税水平在5年之内将削减34-47%,快于中国关税平均削减的速度。其次是今年l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无疑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经验与参照,进而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第三,最近东盟与中国已就南沙问题达成协议,为地区的和平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
尽管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充满风雨,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建立充满信心。今后几年内,自贸区以及双边经贸关系将出现以下发展前景:
第一,双方的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随着入世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我国的制造业将会有快速发展,将带动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加。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占很大比重,而这一产业多为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加工,这将导致相关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增多。从成本结构来看,在食品、农矿产品、能源和电子产品等方面,东盟与我国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因而从东盟进口石油、天然气、棕榈油、天然橡胶、热带木材等资源性初级产品以及电子电器等机电产品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将会进一步增多。据分析,按照我国年均10%的进口增长测算,从东盟的进口在2005年预计将达到355亿美元,比2000年的133亿增加近1.7倍,年均增加40多亿美元。如果按照90年代以来从东盟进口增长21%的速度计算,进口数量还将大大超过上述数字。由此可见,我国入世将为东盟产品的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有利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也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这种增长一方面来自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来自对东盟具有潜在优势的产品。与东盟产品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些产品的进口占东盟从我国总进口的21%,今后几年我国将仍然保持这些产品的出口优势。此外,我国的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钟表手表、车辆、金属产品和化工产品具有潜在优势,1993-1999年东盟大量增加了上述产品的进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东盟同类产品的总进口增长率,因此,在东盟市场上这些产品的份额将会继续增加。
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互出口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
第二,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
尽管目前东盟和中国都不是对方投资的主要市场,特别是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更少,但随着双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相互投资将会增多。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投资是重要的措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今后首先将是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开放,一些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也将扩大对我国的投资。
第三,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
随着双方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的正式启动和实施,双方的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另外,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合作将会全面展开,特别是随着“清迈协议”的实施和“电子东盟”的启动,我国与东盟在金融、保险与电信领域的合作将更大规模地展开。基础设施的合作步伐也将加快,同时将带动相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及企业之间,特别是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合作也将启动,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合作。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上提高地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
政治意义
1、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维护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从建立国际新秩序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
3、从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东盟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
经济意义
1、使双方获得“贸易创造”效益 。
2、使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 。
3、使双方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
4、推动双方经济发展

I. 东盟地区论坛的中国ARF

1999年10月10~19日,中国在北京承办了中国安全政策培训班,ARF各方派人参加。
1999~2000会间年度期内间,新加坡和日本共同举办容了ARF建立信任措施会间会议。蒙古、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分别举办了第三届国防院校长会议、军事冲突法研讨会和抢险救灾培训研讨会等一轨道会议,中国均派人参加。
2000年第七届外长会重点就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全球化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及ARF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各方对论坛进程表示满意,高度评价了论坛在促进成员增进对话与了解方面发挥的作用。会议决定授权ARF建立信任措施会间会继续探讨预防性外交的概念和原则。

J.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过去10年中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区域贸易安排不断增加,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迅速增长,并相互从双方的经济增长、区域贸易自由化和贸易结构调整中受益。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分析
东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外资流入大量减少。而我国避免了金融危机,这种情况使双方之间出现了竞争不平衡的局面,从而使东盟对我国竞争的担心增加。尽管如此,东盟还是同意与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根本原因是东盟不仅看到了竞争压力,同时也看到了机会。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市场,对东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1、我国和东盟共有17亿人口,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对外贸易额1.7万亿美元。据研究,如果在我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使东盟向我国的投资增加48,使东盟的GDP增加0.9个百分点;使我国向东盟的出口增加55,使我国的GDP增加0.2个百分点(这是东盟秘书处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计算的结果)。不论从人口、GDP还是贸易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都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FTA(自由贸易区)。
2、取消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区域内贸易并提高经济效益。当FTA中的一个成员的国内生产被另一成员的低成本进口所代替时,就产生了贸易创造。这将促进区域中实际收入的增长,因为资源流向了更能够被有效利用的部门。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随着成员间贸易壁垒的取消,各成员的企业必须提高效率以同区内的其他企业竞争。激烈的竞争会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专业化,同时也会增加产出和经济效率。幸存下来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全球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可以增加区内贸易,而且会促进外部对区内的投资以及区内本身的投资。从发展区内的角度来看,我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会大大增加。
3、使双方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事务中可以发出更大的声音。东盟成员和我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都很有限,对国际市场有很强的依赖性。双方在许多问题上有相同的立场,比如如何应对发达国家在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中表现出来的越来越明显的保护主义。通过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双方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事务中站在相同的立场上,可以发出更大的声音。
4、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仍会面临不小的挑战。由于具有相同的国内工业结构,区域内各成员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职工与企业都需要调整,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应当注意贸易转移的问题,即贸易从低成本的非FTA成员向高成本的FTA成员的转移。由于FTA成员间相互降低和取消关税,就有可能发生贸易转移。从具有自然竞争力优势的生产者转出的贸易转移增加了隐含的经济成本,关税收入的丧失也会随之发生。
(二)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框架设想
在本世纪建立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关系是我国与东盟共同的目标,该目标推动双方建立全面的、有利于发展长期关系的合作框架,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并不是自由贸易协定中唯一的焦点,服务贸易壁垒的降低与投资的自由化将更进一步加深自由贸易区的一体化进程。关于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设想:
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A. 透明度
1. 相互提供颁布的法律、法规、产品标准、卫生防疫措施的信息。
2. 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实行年度的贸易政策对话制度。
B. 降低并最终取消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取消许可证要求和双方其他的进口控制。
C. 国营贸易企业
事关任何一方利益的进口产品贸易分销权的自由化。
D. 海关手续
简化海关手续,便利双方产品进入对方市场。
E. 标准与估价的一致
相互承认对方实施的鉴证程序和结果,相互认可对方鉴证制度。并通过双方合作,使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
F. 商务人员的流动
便利护照制度,推动商务人员的流动。
G. 投资协议
缔结投资协议,避免双重税收,以促进和保护投资。
H. 贸易部门对话
便利双方贸易部门定期会面,并建立网络联系。
Ⅱ.服务贸易
确定推动服务贸易的领域,比如旅游、教育、咨询、管理技术、医疗和建筑等。
Ⅲ.市场基础建设和技术援助
提高东盟成员,特别是新成员们的市场硬件建设,拓展他们与中国的贸易。
Ⅳ.促进措施(针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言)
对于东盟的非世贸组织成员将提供特殊考虑。
Ⅴ.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A. 金融
B. 旅游
C. 农业
D. 高纤维素饮食
E. 中小企业
F. 产业合作
G. 知识产权
H. 环境
I. 林业和林产品
J. 能源
K. 次区域发展
Ⅵ.制度性安排
A. 继续推进现有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实施Ⅰ-Ⅵ中列出的工作框架。
B. 在必要的情况下建立Ⅰ-Ⅵ中列出的工作框架项目的实施机构。
在实施合作工作框架时,有几方面尤其值得注意: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服务贸易、技术援助和市场基础建设促进措施。以上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将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并为东亚今后的稳定发展建立巩固的基础。
(三)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影响分析
自由贸易区是近期在东亚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只有东盟真正接近和达到了自由贸易区的标准。尽管东亚经济合作框架有坚实的基础,但考虑到东亚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差别,该框架长期经济合作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时间充分地发展才能实现。新加坡与日本以及日本与韩国之间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而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东亚经济一体化向前推动了一大步。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对亚太地区,而且对整个世界形势和格局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1、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我国和东盟同为亚太地区的一级,东盟坚持实行“大国平衡”外交,我国坚持永远不称霸,不在本地区谋求势力范围,不干涉别国内政的睦邻外交政策和主张受到东盟的重视和认同,因而使双方友好关系得以持续发展。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显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十分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
2、有利于我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发展。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这些国家在资金和市场上的竞争将加剧。因此,我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亚太以至世界稳定与发展,而且将提升我国和东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3、我国和东盟宣布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否会使东亚合作产生分裂?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处理得好,不仅不会有损于东亚合作,而且会有利于东亚合作进程,成为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有利因素。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它将可能起到三个方面的效应:一是我国和东盟先行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把其他国家吸引进来;二是激励其他国家采取更积极的步骤加快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三是推动整个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步伐,从而激励东亚领导人及早对“东亚合作展望小组”关于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做出决定,提出落实规划并开始实施进程。这样我国和东盟宣布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就会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与一体化进程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而也就可以体现我国和东盟在推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领导者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东盟发展论坛中国经济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