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贸易往来增多、资金在国际间流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推倒各国的经济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目前,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并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又有反面的消极作用。在看到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并敢于抓住这个机遇,使中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它带来的巨大挑战。如果不能正视这个挑战,那么经济全球化就很有可能带来风险,而不是机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风险
已经造成对金融业的冲击、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以及经济结构调整过快带来大量失业等严重的现实经济问题。只有积极地应对挑战,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才能避免被全球化发展抛弃的"边际化"趋势。
第一,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大大提高,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机会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各国企业纷纷抢占的制高点。
始于1978年的对外开放使中国把握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好时机,利用国内劳动力的成本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对外开放前后经济实绩的天壤之别充分证明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已经日益与世界经济融合成一个整体,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逐步提高(参见表4)。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准入程度将提高,但同时国内市场的全方位、大幅度开放也是大势所趋。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将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大幅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则由于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很可能遭受外国同类进口产品的巨大冲击,使经济增长受阻,并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特别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规模庞大,又加之近年来经济增长强劲,购买力旺盛,各方面的经济环境正日趋改善,因此已经成为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推动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的重要目标市场。因此,面对国外无论在价格还是非价格方面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进口产品,国内企业可能要受到较大的冲击。
为了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又要避免其不利影响,中国在现阶段应充分注意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地
积累财富,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应积极利用世界性资本、技术和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通过开展贸易、利用外资等途径,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本国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因为,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要素逐渐变得相对短缺,而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则逐渐相对丰富起来;同时先进国家的某些产业由于丧失了比较优势,也不得不向更高层次的产业转移,其丧失优势的产业将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这样,发展中国家就可以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逐步实现本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现成经验,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从而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在这方面,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就是典型的例子。总之,长期国际经济的实践表明,发展中国家要谋求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
第二,经济全球化推动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大举实施兼并,这在提高中国企业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跨国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国内市场,进行直接投资,一方面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外销渠道,这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的运行效率,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高、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兼并国内企业后,外资将在国内形成生产能力,对国内原有的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将造成较大的冲击,引发国内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和重新组合。此外,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间的兼并收购之风形成了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的巨型跨国公司,它们往往拥有大部分国际市场份额,国际市场的集中度日益提高,发生垄断的危险也在不断增大。对于未被跨国公司兼并的中国企业来说,其出口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其他与中国经济结构类似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兼并收购形成的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由于其产品与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属于同类产品,因此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第三,经济全球化将促进中国的资源配置优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参与经济全球化,面对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并后来居上。亚洲"四小龙"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贸易战略愈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愈深,经济实绩就愈优。反之,贸易战略愈封闭,与国际经济的隔离程度愈深,经济实绩就愈糟。1996年5月7日,世界银行发表的题为《世界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报告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反之,面对经济全球化裹足不前,必然影响经济顺利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利用最有利的地点和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对于中国弥补国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利用几乎是不付费的后发优势,以及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以及向发达国家输出劳务的机会,具体地说就是可以从发达国家获得更多的发展援助、资金融通、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等,以解决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低的困难;与发达国家经济接轨,推动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甚至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向中国转移,尽快提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产业结构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的不断产生和现代经济结构的不断变革。而现代经济结构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外生的,中国要建立现代经济结构,必须积极从外部引进;否则,单纯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成功的。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速度大大提高,中国如果不积极从外部引进技术而只靠自己闭门造车,不仅难以缩小同先进国家的差距,而且还可能继续扩大,永远停留于落后状态。
第四,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机构的监督职能和预警机制也尚不完善,很可能诱发国内金融风险。
国际上有人称亚洲金融危机是"21世纪危机",也可以说是"全球化危机"。目前,世界各类资本市场(包括贷款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总规模估计高达35000亿美元。国际金融市场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但是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而且一旦发生,其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近年来,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因素日趋加大。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种商品,既为金融自由化提供了空前繁荣的市场,极大地扩大了业务领域,同时也为过度的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面对国际金融体系日益全球化,许多国家建立了防范保护机制,以免金融体系因个别金融机构的不测事件而受到震荡。但是,应该说这种监督保护机制尚不健全,特别是缺乏国际间的应急预防机制。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国际上也呼吁及早建立金融管理的"早期预警系统"。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可能诱发国内金融风险。在金融国际化的浪潮中,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短期资本即"游资"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特点是投机性强,并以"光速"出入于各国的资本市场,在给各国带来巨大的资金供给的同时,也可能给各国的金融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如果短期国际资本突然大规模撤出本国市场,本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货币和金融危机。近年来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只有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合理和完善的金融预警和防范机制,克服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才能将发生国内金融危机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否则,一旦将来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而且即使不开放资本市场,在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及其人民币业务的开展,短期游资同样会通过国内外资金调动,影响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
第五,经济全球化正在给国内经济改革带来新的压力,使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并对国内产业和市场将造成一定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游戏规则的全球化,中国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遵循国际游戏规则,按照游戏规则来改革国内的贸易和经济体制。例如,中国"复关"的程序首先就是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对中国贸易和经济体制的审查和认可。70年代末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改革的过程是痛苦的。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0余年,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没有完成,目前还遇到了许多深层次问题,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改革的任务本来就已经很繁重,再按照国际规则来重塑经济体制,势必增加改革的困难。同时,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外来冲击也恶化了改革的外部环境,对改革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每天都发生着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动。通过这种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国在影响着世界,世界也在影响着中国。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将不仅取决于国内因素,而且也受到国际因素的巨大影响。随着国际交换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在宏观经济平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进出口贸易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国际性的经济波动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国内经济发展,如果国内经济结构存在某些类似的隐患,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在国内出现。即便不存在这些隐患,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也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只不过程度较低和时间较短而已。1997年7月1日以来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由于资本市场没有开放等原因而使中国避免了发生类似危机,但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经济全球化正在把中国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结为一体,通过封闭市场来保护国内产业的做法已不可能。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国内产业将面临外国竞争力的冲击。过去,中国通过贸易保护的办法建立了门类繁多、体系齐全的国内产业,这些产业中的大多数至今仍不具备足够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开放国内市场后所受到的外来冲击将是巨大的。现在,中国仍然存在较多的贸易壁垒,所以国内产业所受到的外来冲击并不大。但是,那些绕过贸易壁垒、通过投资方式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的大批外国企业,它们生产的商品对国内其他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威胁到国内同类企业的生存。目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在谈判的过程中和谈判结束以后,随着中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罗小明 纪昀,《经济全球化》之四)
❷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世界的经济活动超越了国际,各种生产要素,比如商品、服务、技术、资金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整个世界形成亲密联系的整体。
(1)表现(主要考点):有很多,主要记住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①生产全球化:一个东西不单在一个国家生产,全球各地都有其生产基地,比如耐克美国的公司只负责开发、营销,不负责生产;还有苹果手机,其零部件都会有“made in China”“made in India”等标语,意味着中国生产、印度生产等,这就是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②贸易全球化:生产之后需要卖,卖就是进行国际贸易,卖到全球各地。
③资本全球化:钱不仅可以在国内流动,还可以整个世界范围内流动。比如中国的钱到美国、越南等国家投资。
(2)经济全球化其实是一个不公平的事情,因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主导,像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无论在经济还是技术上都有优势,因此很多游戏规则都是他们制定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发展中国家本身落后,全球化之后,发达国家的工业制品就会流入发展中国家去,发展中国家会更难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对整个社会发展是不公平。虽然经济全球化有好处,但考试会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局限性,
即两极分化,会出现“马太效应”,即发达国家越来越有钱,财富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需要从两个角度评价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有数据佐证,1980 年到 2016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虽然都在增长,但差距越来越大,原来是 36.6 倍,现在是47 倍以上,确实会影响公平,因此一般评价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❸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产业经济有什么积极影响
所谓贸易自由化就是各成员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度。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进行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政策允许货物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国际价值规律作用下,可以刺激竞争,鼓励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世界性的分工和贸易发展,扩大市场;同时使消费者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
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端倪的初始阶段可回溯到1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但是, 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并形成世界潮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则是本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与此相应的是全球化这一概念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渐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和使用。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准确全面地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趋势及其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等,对于各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本文认为只有加大对外开放,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运行体制,才能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更迅捷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
与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一样,经济全球化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与结果。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日益增强和扩大的社会生产力越来越要求摆脱国家疆域和主权的束缚,以在世界范围内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共享全球更加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推动着国际分工和协作向国际范围扩大与深化,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吸纳到全球范围的分工与协作体系之内。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在形成世界经济统一体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中东欧、独联体国家及中国等重新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正是这一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各国只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根据自己面对的客观环境和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步骤,逐渐开放自己的市场,才能使自己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第二,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必须改变现有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全球化对西方发达国家是有利的,因此,他们大肆宣扬,宣称这一趋势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然而1999年7 月12日,联合国发布的年度《人类发展报告》中则指出:“在当前全球一体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西方七国独揽经济发展大权,最富国家的1/5人口控制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额的86%,而有80多个国家目前的年收入比10年前要少”(注:摘自:《羊城晚报》,1999年7月13日,国际新闻版。)。从这可看出,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程度的国家所获得的利益是有巨大差异的。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在新的世界体制中,各个国家,贫国和富国,科技落后和科技先进的国家都应能得到实惠。全球化必须在各国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是一个自愿联合的过程,各国经济的缩小有利于促进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中的各国经济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经济全球化在促使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强过程中,必须要求各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产业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目前,一些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甚至发生危机,则与这方面的改革不力、过于滞后有密切的关系。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及东亚发生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在这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90年代的美国,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制定了引人注目的科技政策,积极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在全球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直处于主动、领先的地位,取得了连续8年经济增长的佳绩。与美国相比,90 年代以来的日本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这是因为它在战后形成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在新的世界经济面前已显得过于老化和僵化的结果。东南亚发生经济危机,其根源就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及宏观政策等已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恶果。因此,能否认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制定自己国家正确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促使其实现,调整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以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已成为各个国家在新的世纪里成败的关键。
第四,经济全球化给不同国家带来的利益是不均衡的,各国应把立足点放在创造条件,趋利避害上。经济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这已是不言的事实。它给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是不均衡的,使各国、各地区的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出现多元化趋势。它使具有投资环境等优势的国家更易于吸引外资,具有出口优势的商品更增加出口份额。这会促使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呈现相对集中的状况,使国际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每个国家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在本国经济最大承受力的基础上寻找开放度最高的与世界市场的结合方式,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积极参与全球化,获取最大的利益。
❹ 贸易自由化的好处
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回口商品和服务答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结果。无论是以往的关贸总协定,还是现在的世贸组织,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理论基础来源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好处:
可带来竞争机制,一方面,通过竞争可提高服务质量,改进管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便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专业水平。
使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部门得以进一步实现专业化,提高效率,在全球范围更好地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加快本部门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通过贸易自由化,促便服务提供者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使广大消费者受益,享受到价廉质优的服务。
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产生更多的新的就业机会。
贸易自由化促进各国政策法规进一步增加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有利于引进外国的长期投资和技术设备。
❺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是势在必行的。这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进一步实现经济现代化都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首先,有利于我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日益加深,我国服务市场逐步扩大开放,既是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有利于加快我国服务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服务业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抑制,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提高。要消除这一瓶颈,有效的办法是逐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有序地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通过引进的竞争机制,作为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和改变经营机制的推动力,迫使服务部门,转变经营机制,加强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有利于我国商品与服务的出口。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一方面可有力地支持我国货物贸易的出口;另一方面也可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仅靠货物出口的单一结构偏向。?
第四,有利于引进利用外资。扩大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特别是让外资银行、保险、电信、运输等服务业进入我国市场以后,将大大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第五,有利于提供劳动就业机会。不论在哪个国家,没有一个生产部门能如服务业那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服务部门来吸收富余劳动力,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是莫大好事。?
当然,扩大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电信服务业,保险业,银行业,航空运输业等服务部门,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短期内,会受到较大的外来压力。
❻ 贸易自由化和保护贸易政策哪种更利于一国的经济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以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增进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和世界人民的福利为目标,通过削减和限制关税、非关税壁垒为手段,来创造一个世界范围内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的世界贸易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实惠。中国加入WTO后,正确认识WTO这一多边贸易组织的性质,以及在其机制下当今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性质和动机,才能正确定位中国在加入WTO后,应如何在宏观政策上制定出相应的既符合WTO原则,又能充分反映中国利益的贸易政策,才能不被加入WTO给我们在理想状态下的期望冲昏了头脑。
对保护性贸易政策的理论解释
2.1 国家间贸易得益分配不均,是产生保护贸易的主要渊源
徐建斌、尹翔硕在“贸易条件恶化与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和自由贸易下南北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战略的有效性。并用扩展后的李嘉图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现象和南北收入差距的扩大做模型化分析,得出: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虽然确实对贸易双方都有好处,但贸易双方因自由贸易得到的好处是不均等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中,发达国家得到的好处比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好处要多。这样,发展中国家想追赶发达国家,实现本国复兴的愿望就很难实现。于是,国家之间在对贸易利益的争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保护贸易政策的实行[1]。而且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是一直极力鼓吹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在实现工业化之前也采取了高关税的保护政策。GATT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普惠制(GSP)等一系列的纠正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措施,充分说明了国家间贸易得益分配不均是产生保护贸易的主要渊源。但是,为什么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呢?
2.2 国家内部各行业因自由贸易带来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公,是造成贸易保护的又一压力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以美国的钢铁产业为例。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自由贸易中其得到的利益应该要大于发展中国家得到的贸易利益。那么为什么美国布什政府还要挥舞201条款的大棒,不惜引发一场世界性的钢铁大战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各行业在自由贸易体系中得到的利益不均等,甚至有些部门是负的利益。资料显示,由于在自由贸易下的国际钢铁供应商的竞争,1990~1999年,美国钢铁制造工业每年有大约5000人失去工作;1999~2001年,美国总共有18家钢铁公司破产,有23500多工人失业[2]。按照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说和要素禀赋论,像美国之类资本量较多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以获取国际分工的好处。现在的问题出在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和社会的考虑,既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又要维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使这些产品的生产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熊掌与鱼都要。毕竟美国的钢铁业曾经是他的支柱产业,并有60万的钢铁工人,将他们转变到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去就业,是需要时间、非常困难的。出于国内政治压力,布什政府权衡各方利弊,最终决定启用201条款提高关税。可见贸易利益对国内各行业的不同影响也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❼ 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的有利之处和
利过后就是弊。不过中国在这15年发展很快,都是因为世贸。日后的国内厂商不好过了,国外的商品进入中国无需承担任何税收或者是少量的
❽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产品不能出口,订单的违约赔付,生产的停顿,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肆虐,我国要积极行动应对挑战,同时捕捉有利的契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客观分析形势,冷静深刻反思
面对金融危机下风起云涌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应平稳心态、正确评估、理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风潮给我国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我们应及时遏制贸易保护主义风潮的蔓延,但也不必高估已经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规模。就美国推出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而言,现实很多所谓的美国货,实际上是拥有“中国”等国家的“多重血统”,这无疑会成为美国实施刺激经济案的一大阻碍,其影响及威胁就会大打折扣。
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给我国实体经济造成损害的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这就给了我们一次深刻反思的机会。我国经济不堪一击,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分配结构不合理,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造成的。面对暴露的问题,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应该趁势行动起来。重建我国的经济体系、金融体系和成熟市场,才会转危为安。
我国还有很多有利的条件。经过几十年全球化进程,国际产业分工已明晰,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仍依赖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刚性需求不会因为危机和贸易保护而锐减。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以WTO为契机,利用国际化趋势建立国际贸易规则。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雇佣本国工的风险导致我国部分海外就业人员失业,也使他们认识到海外就业的风险,导致人员的回流。这些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联合世界各国,共同抗击贸易保护主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只有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前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有可能减缓,我国应积极努力,并联合世界各国共同抗击贸易保护主义。恢复多哈谈判,澄清和改进多边规则,提倡适度贸易保护和双赢,促进国际经济秩序的和谐发展。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经济的复苏有赖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制造在全球地位显著,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整合升级,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行动将影响世界。为此,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场战斗中,中国应立场坚定,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访欧取得丰硕成果。即是为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发展、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树立了正面而积极的形象。同时,中国还应适时联合世界各国共同抗击贸易保护主义。只有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携手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三)政企共同携手,努力度过难关
1、企业主动迎战贸易保护。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使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原本高发的贸易摩擦愈加频繁,造成国内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贸易摩擦更是关乎企业的生命。在这场应对金融危机和抗击贸易保护主义的战斗中,企业应深入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知识,利用法律武器自保并适当出击。企业是迎战贸易保护的主力军,还要学会借助行业协会壮大力量。今年3月,为了应对巴西鞋类反倾销案,福建省首次尝试由行业组织牵头、25家涉案企业抱团进行无损害抗辩,使应诉成效大增。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众家联手对外,才会有更大的机会获胜,才有希望维护出口利益。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应强化行业自律,有序出口,调整产业结构,并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使各国设置越来越多的的贸易壁垒,中国要想破“壁”,必须依靠高质量的产品。不久前,潍坊美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0吨熟制鸡肉面食运往德国汉堡,成为6年来中国第二批出口欧盟的深加工、高附加值鸡肉产品。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该批产品能顺利出口并有较高的声誉,靠的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打造产品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常青树,这就需要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储备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2、政府配合发挥积极作用。经济危机下,我国不少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往往只好放弃应诉,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更大作用。政府除了在国际上继续呼吁自由贸易、积极扩大进口之外,更应为企业做好预警信息通报、出口风险发布、企业应诉的宣传培训和法律咨询等工作。 对于美国等对华贸易歧视性做法,我国应首先通过政府间的对话机制加大对外磋商力度,努力化解各种外部矛盾和冲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中国的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公平贸易局应积极行动起来,对美国等贸易刺激计划中违背世贸组织的违规行为,我国应坚持不卑不亢的原则,给予适当反击,但要利用WTO法律体系给予合法报复。例如,在美国参议院通过的(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中,727条款对中国的禽肉进口继续采取歧视性做法,该条款规定“根据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拨款,不得用于制订或执行任何允许美国进口中国禽肉产品的规则”。美国的这一做法违反了世贸成员间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对此,中国绝对不应礼让,应在适当时机给以回击。4月17日。我国政府通过常驻WTO代表团致函美方,就涉及限制进口我国禽肉产品的美国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727条款提起了WTO争端解决项下的磋商请求。
此外,政府还应致力于改善出口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立中小贷款公司,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出口退税率,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工贸易政策和海外在华投资政策等。基层政府部门应着力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减免对企业的收费,为来料加工贸易保证金提供反担保,改进政府服务,增强企业信心并改善民生,防范社会问题。整个中国的对外贸易应借势实现转型升级,化危为机。
(三)开放市场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佐利克称,在全球经济出现放缓,且陷入僵局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不可能在几年内达成一致的情形下,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正在不断升温。今年前半年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将是一段极其艰难的时期;如果金融市场的信贷流量得不到恢复,那么则有可能会出现多重收缩。他指出,刺激中国经济增长将帮助提振全球经济增长。
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将继续保持市场开放,并不断深化经济改革。我国应调整对外贸易过于集中的模式,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基础上,把市场多元化提到战略高度,作为宏观指导和调控对外贸易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应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加大拉动内需和开放国内市场的力度,积极扩大投资,鼓励进口,解决收入分配悬殊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国还要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取消部分产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鼓励国外企业来华参展,通过减免摊位费的方式鼓励其参加广交会等展会,提高其产品在华认知度;落实对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待遇措施,将给予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零关税待遇。
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受国际经济的影响很大,不可测因素很多,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波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战斗中,我国要始终把提高经济实力放在首位,只有经济实力增强,我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力量才能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
❾ 如何评价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政治思潮。主张经济上取消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私有化;政治上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多党制、两院制;思想上取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鼓吹全盘西化。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以后又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指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核心就是反对共产党的领导,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邓小平还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至少在本世纪剩下的十几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头五十年,都存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既然这是个长期的任务,我们就不能搞运动,方法以教育、引导为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1页)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斗争主要靠教育,必要时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开展教育和斗争时,要全面地坚持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❿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国际组织,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版发言权,发达权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②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利用国际市场,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利益。
2)消极影响:
导致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出现“数字鸿沟”;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在经济增长中环境恶化,忽视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