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政工人事科如何为企业及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稳定做好服务
人才是马桥镇非公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动力。为进一步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推进非公经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我镇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创新服务,积极探索和改进对非公企业人才公共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一、基本情况
我镇非公经济稳定发展,为我镇及周边乡镇、街道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07年底,我镇户籍人口11205户,34716人。我镇共有非公经济企业509家。其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25家,外商投资企业7家,其中21家企业从业人员均达100人以上。非公企业从业人员8809人,拥有各类人才7000余名,非公企业年营业收入总额791390万元。年缴纳税收37808万元。非公企业拥有党员人数278人,已建立党组织的有103家。其中,建立党总支部的1家,单独建立党支部的31家,建立联合支部的71家。
二、基本做法
近年来,非公企业人才意识大大提高,人才工作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在健全机制、优化环境、抓好队伍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多的好做法、好经验,人才工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健全机制
1、健全领导机制。一是镇党政部门及领导干部始终站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高度,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非公企业中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二是通过健全完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会议制度、领导干部联系企业人才制度等,及时联系帮助解决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纳入镇有关部门、村、社区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形成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统分结合的领导机制。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围绕镇党委、政府近期及中长期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每年初制订《马桥镇人事人才工作要点》,确定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和马桥特色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的企业人才发展与管理体制的战略目标。二是开展年度人才调查。建立非公企业人才年报制度和定期普查制度,及时进行汇总分析,掌握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引导非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变经营理念,树立企业发展人才是“硬家当”的意识,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合理引进、使用和培养人才。
3、健全培训机制。一是多元化教育培训机制。建立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教育培训投资机制,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拓宽人才培训投资渠道,建立有利于引导和鼓励非公企业进行人才培训的投入机制。二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整合社区学校、就业部门和上海交大、群益职校等周边高校的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2007年,在“合作办学”理念的倡导下,我镇社区学校和就业部门共为非公企业开设了24个专业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800余人。
(二)优化环境
1、构筑完善配套的政策环境。一是积极落实有关政策。落实一系列人才开发和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如通过落实闵行区人事局关于《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资助》等工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研发资金,增进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的科研实力。二是加强人事法制建设。通过开设各类法制宣传培训讲座和咨询,维护用人企业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人事法制环境。三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举措,依托镇人才服务管理所,深层次推进非公企业公共人事人才服务。
2、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一是突出党员政治地位。通过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积极培养和发展非公企业中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人才入党,同时将那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人才选送到镇党校进行培养。二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建立非公企业专项资金奖励制度,通过预算、划拨、专项款等形式,保证奖励经费,定期开展非公企业优秀党员、优秀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从而调动人才积极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建设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一是优化人居环境。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域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完善生活、休闲、娱乐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为各类人才来马桥工作提供优良的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在马桥安家落户。二是落实各类保障。通过加大与区人才服务中心合作力度,积极为区域内企业办理《居住证》。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为人才落实各类社会保障,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
4、建设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08年9月,镇成立了马桥镇企业人才沙龙。会员由镇内21家骨干企业分管人事人才工作的副总经理或部门经理和6位区领军人才及镇综合党委的同志组成。通过“人才沙龙”载体,人事人才管理服务部门定期组织企业人事人才工作者座谈、参观、学习,为企业提供一系列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规范人事管理,提供人才政策咨询,提高企业人事管理水平;为沙龙会员单位提供一个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沟通、交流的载体和组织依靠,同时丰富会员单位业余生活,增强企业活力;加强企业和人才之间的相互联系,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流动,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三)抓好队伍
1、积极探索非公经济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企业中最主要的人才是企业家自身,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镇切实把企业家队伍建设放在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重中之重的地位,建立了二支队伍,一支是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另一支是女企业家沙龙。定期组织企业家开展联谊活动,从而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脉搏。
2、加强非公企业专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开展职称评审工作。以职称评审为抓手,鼓励人才积极申报各类技术职称,从而不断发展和壮大非公企业人才队伍。二是认真落实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组织专技人才参加区人事局举办的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2007年,我镇有416人参加专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3、推动非公经济企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目前,镇骨干企业中共有区领军人才6名。通过完善领军人才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领军人才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培养开发上,培养和选拔优秀领军人才;在日常管理上,组织走访、跟踪了解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领军人才所在企业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力度;在资金扶持上,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协同科协,积极帮助申领资金资助;在服务保障上,为领军人才自主组建团队创造必要条件,加大对领军人才的关心力度,从而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各行业的引领作用。
4、建立非公经济行业人才团队建设。通过“组织搭建平台、人才团队共建”的组织形式,采取会议、培训等方式,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同行业的企业互通信息、共享经验,推动企业共同提高。今年3月,团结普瑞玛与铁闵钢市举办了企业结对签约仪式。通过结合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延安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普康药业有限公司签约团队共建,并承诺人才团队共建中要以“互帮互助、促进工作、共同提高”为目标,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共建机制。
三、几点思考
我镇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正处于逐步提高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从总体上看:人才总量偏少,整体素质不高,实用、高级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人才分布不够合理;企业人才流动性过大;规模企业急需走出家族式,但存在对高级管理人才渴求与实用上存疑虑的矛盾;重使用轻培养,重技术型人才轻管理型人才。从企业角度看: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仍将会是各企业长期的工作,企业肯定需要不断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除了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还要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更快更好更直接地接触、物色到各类所需的人才。二是有许多专业上的问题,跨行业跨专业的,公司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厂校挂钩的办法,寻找合作和互动,另一方面想借助政府服务平台,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自身并不专业的例如工艺、材料等方面的困难通过与业界团队、人才沙龙等形式进行交流,就地就近找到真正的“专家”、“内行”,解决困难,相互帮助,互利互惠。三是企业的行业虽然各不相同,但管理是相通的。通过有效途径把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诸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问题拿出来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管理水准,推进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面对当前的“金融海啸”冲击,市场千变万化的格局,企业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帮助更显得重要。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我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搭建一个更加有效的非公企业党管人才平台
通过三支队伍建设,解决非公企业党员凝聚力建设问题,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发挥企业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作用。
1、加强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政工)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选拔党务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有较高威信的书记(政工)队伍,逐步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队伍。
2、加强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提高非公企业党员素质,在企业中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的关键。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到非公企业作报告、在非公企业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党章知识竞赛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非公企业人才政治素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3、加强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在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的同时,要把注意力放在发展党员工作上,重点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党章学习、教育、引导、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非公企业人才培育体系
利用我镇非公企业相对成熟、自有及周边教育资源充足、与闵行区域内高等院校联系紧密等优势,整合各种人才培训资源,建立起系统的非公企业高级人才培训基地,切实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积极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行业协会、非公企业,根据优势互补原则,实行联合办学;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创新办学模式,为非公企业人才培训提供“菜单式”和“订单式”人才培训服务;三是积极引导和推动非公企业、社会团体对非公企业人才培训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以政府拨款为引导、非公企业投入为主体、个人支付为补充的非公企业人才培训资金投入机制。
(三)营造一种更加优良的非公企业人才服务环境
1、镇人才服务管理所扩展服务渠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使人才引进向非公经济企业倾斜,有效缓解人才供需矛盾,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积极承办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户籍人才引进、《上海市居住证》办理材料的受理、申报;通过申领上海市居住证的形式,为非公企业引进各类人才。为非公企业劳动者和就业单位提供公共人事政策咨询,做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的指导工作,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面向非公企业就业。
2、通过“两新”组织党建加大非公企业人才服务力度。以“两新”党建网络为载体,打破领域、隶属限制,推动非公企业中各类人才的服务工作,尤其是把高层次人才纳入到人才服务范畴,通过人才服务达到促进人才培养和开发的目的。
3、通过“企业人才沙龙”,搭建人才服务平台。目前,我镇筹建了“企业人才沙龙”,正依托镇人才服务管理所,本着“交流、合作、发展”的宗旨,为企业提供各类公共人事人才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下阶段将进一步扩大服务网络,力争会员单位达30家左右,根据发展需要,做好与区域内紫江集团企业、闵行开发区企业的交流沟通和协作。同时,进一步规范沙龙活动制度,促进沙龙全面发展。
⑵ 如何营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法治环境
检察机关应在市委的领导下,依法履行检察职能,积极服务保障非公企内业发展取得实效容。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何泽中指出,依法保护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检察机关要按照中央、省委确定的方针政策和高检院“十八条意见”的要求,积极履行检察职能,切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何泽中强调,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高度重视服务非公企业发展工作,认真执行“三个平等”、“五个界限”、“五个不轻易”的要求,依法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要严厉打击侵害非公有制经济的犯罪行为,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加强教育和预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增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合法竞争。要不断改进执法方式、转变执法作风,严格依法办案
⑶ 非公有制经济如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调整转变政府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⑷ 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致使企业取得最佳社会和经济效益。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是“工具”,你可以随意控制它、使用它,是“资源”,特别是把人作为一种资源,你就得小心保护它、引导它、开发它。难怪有学者提出:重视人的资源性的管理,并且认为21世纪的管理哲学是“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及策略规划、制度规划和作业执行。这三个层次其实也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体现出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
把人力资源管理粗分为人员甄选、绩效评估、员工发展、薪资福利四大方面的话,那么各层次的职能为:
1,人员甄选
确认企业长期经营所需的人员特制,建立HR预测工具
设计甄选工具,确认甄选工具的效度,拟定招聘计划
招聘工作管理、人员面试等
2,绩效评估
决定企业应强调何种绩效指标,及早确定具有潜力的员工
设计与薪资、员工发展相结合的评估制度,发展未来组织工作所需的评估工具
绩效考评的组织实施、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
3,员工发展
规划企业未来主要骨干的发展计划,确认组织发展所需的人才类别,建立事业途径
涉及企业发展系统,评估企业培训要求,设计培训课程及有关制度配合组织的发展
提供培训课程,执行工作教导,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4,薪资福利
薪资与企业长期战略结合
设计资福利制度
调薪、核薪、发薪及日常福利
⑸ 国家怎样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放宽市场准入和企业登记限制,促进平等有序发展
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国家允许外资进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
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对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民营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
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
二、充分运用财税支持政策,提高全民创业和结构优化能力
建立民营企业创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化结合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和产品公用检测以及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专业化发展及为沿海经济带和大项目建设配套服务;
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对获得省以上著名商标或省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计划,享受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
鼓励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到境外开展各类展销洽谈活动,企业参加由市统一组织的境外展洽会,鼓励民营企业境外资源类投资,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不足,带动机电产品、消费品、技术及劳务出口;
三、建立金融服务机制,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鼓励银行与政府或社会贷款担保机构合作,建立融资和担保平台,支持各类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积极吸纳社会法人、民间资本兴办和参股组建公司化的担保机构,不断扩大担保体系规模,提高融资担保支持能力。
实行民营企业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和税收优惠措施。
拓宽民营制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制企业在境内外实现上市
四、完善政府与社会化结合的服务体系,创造宽松和谐的企业生态环境
构建综合配套的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以融资担保、投诉维权、信息网络、政策咨询、创业辅导和法律援助等六项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
加快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扩大“中国民营企业营口信息网站”的覆盖面和应用范围,健全市(县)、区网络体系,为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提供运营指导服务。
五、加强领导和监管,保证民营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领导。要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管理体制。
规范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监督管理。
补充:
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
⑹ 如何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一、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全力确保政令畅通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加强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和督促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本地、本部门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的领导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公开发表同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对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编造和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纪依法严厉惩处。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对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纪律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和换届前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把干部选拔廉洁准入关,探索建立县处级干部尤其是拟提拔重用干部、后备干部“廉政体检”制度,使之成为考察干部廉政表现的“探测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保护器”、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助推器”。加强对人事人才政策执行情况和对公务员考录、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的监督检查,确保人事考录和人员招聘公开、公平、公正。努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重点开展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管理通胀预期、推动文化改革创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民族政策、“两型社会”建设、做好“三农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水利建设、库区移民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贴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对“四大战略”、“两大会战”、“凝聚力工程”实施情况,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社会管理创新、城乡规划执行、土地信托流转、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到党委、政府工作重心在哪里,监督检查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防止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二、全面加强作风效能环境建设,积极服务科学发展狠抓作风建设。坚持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动益阳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按照全省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要求,深入开展“下基层惠民生,解难题促发展”主题活动,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民生保障、新农村建设、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实事、帮基层谋发展,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大力整治文风、会风,精简文件会议,提倡写短文、开短会,写实用的文、开管用的会。坚决治理“庸、懒、散”等突出问题,坚决整治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作风霸道、特权观念严重等不良倾向,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心浮气躁等不良风气,坚决禁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狠抓效能建设。积极开展“机关效能提升年”活动,切实推进专项效能监察和重要岗位效能监督,认真解决一些职能部门服务效能低下,行政乱作为、不作为,重复或交叉执法等问题。完善效能投诉配套制度,对受理的每一个投诉,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一诉三制”管理。清理规范各类评比、检查、考核,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督促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措施。继续推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社会求助服务平台的作用,推行便民服务免费代制度。狠抓环境建设。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放在突出位置。以保障园区建设和交通建设“两大会战”为重点,全面落实园区企业落户“绿色通道”制度、重点建设项目优化环境工作责任制、部门跟踪服务责任制,建立“重点支持服务单位(项目)”挂牌联系制度;指导园区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完善重点项目诉求快速反应机制;组织园区环境优化工作专项检查,开展以园区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为重点的最佳软环境评比活动。严格执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不准”和涉企检查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深入治理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认真督促各级各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切实搞好问题排查和纠纷调处,对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强化监督处理。强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站和监督员职能,重视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监督员、特邀监察员、特邀研究员、纠风志愿者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在监督作风效能环境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作风问题明察暗访,对推诿扯皮、刁难群众、吃拿卡要、参与赌博、酒后驾驶和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搓麻将、炒股票、玩电脑游戏或到歌舞厅、洗浴场所休闲娱乐的党员干部加大曝光和处理力度。完善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效能、作风、环境建设监督测评工作。加大督查、通报、问责力度,及时纠正和查处影响机关效能、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维护群众利益促进解决民生领域热点问题。对强农惠农政策和维护农民权益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实行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制度和强农惠农资金备案制度,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救济资金和其他涉及民生的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分配使用的监管。加强对征地拆迁行为的监管,完善被征地农民和拆迁居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民生领域投入的专项审计,严肃处理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学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严查事件事故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察职能,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烟酒食品的行为。规范网上药品采购工作,逐步将医疗器械、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评机制。开展涉医机构规范服务和收费、信用评价活动。全面实施中小学收费重点监控制度,严格规范教辅资料征订和幼儿园收费,严查各类教育乱收费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整治教育领域不正之风。继续治理公(水)路“三乱”和超载超限,加强收费公路管理。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对公共服务行业和食品安全监管、交警部门开展民主评议。健全群众利益保障机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都要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对决策程序不合法、政策措施不合理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的,要坚决制止和纠正。健全行政执法、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问责力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认真排查化解由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投诉专线、电子信箱、“党风廉政舆情在线”和“市民热线”栏目等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特邀监察员接访制度和干部下访制度,重视解决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利益诉求。不断健全完善信访代理制度,充分利用群众工作站和群众信访接待调处中心平台,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专项检查和村干部“廉政指数”测评。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构,进一步整合村级监督力量。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探索建立农村“三资”交易平台。强化城市社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晓率、参与率与满意率。切实抓好村(社区)财务管理和公开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监管,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制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四、更加注重统筹推进,不断完善惩防体系严厉查腐败案件。坚持惩治腐败的决心不动摇,查案件的力度不减弱,按照有纪可遵、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的原则,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坚决维护法纪尊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放过,坚决维护队伍纯洁。重点查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的案件,严重损害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人身权利的案件;查发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案件;查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司法领域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查发生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惠民资金管理等民生领域的腐败案件;查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重大事件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查商业贿赂案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案工作的领导,把案工作作为考核和衡量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履职情况的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查腐败案件。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健全执纪执法部门的协查联动机制,强化案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党性原则,排除阻力、心无旁骛地查处腐败案件、严惩腐败分子。认真总结案经验,改进案方法和手段,提高有效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加强案件线索和信访信息的收集、筛选、研判和运用,强化案件监督管理。抓好案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严格依纪依法、安全文明案。加强案件审理工作,探索试行党代表参与案件审理制度,不断提高案质量。加大对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确保党纪政纪处分执行到位。健全举报人保护制度,落实密码举报制度。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注意为受到诬告、错告的干部澄清是非,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对直属机关和基层案工作的支持和指导,支持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查案件。正确处理廉洁与发展、惩治与保护、监督与关爱的关系,执行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政策。注重发挥查案件的治本功能,努力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切实加强典型示范教育、反面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法纪教育,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贯穿于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树立和弘扬本土廉政典型,积极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新提拔重用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的廉政教育和考试。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文化建设总体布局,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推动廉政文化产品创作和传播,精心打造具有益阳本土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继续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六进”活动,着力培育全社会的崇廉尚廉意识。不断创新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和载体,探索运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正确把握反腐倡廉舆论导向,大力宣扬党和政府反对腐败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反腐倡廉重要举措和重大成果、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健全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和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切实加大监督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的监督。推进党内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进一步畅通党内监督渠道。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任职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函询等制度,以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和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制度。认真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推进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深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全面实行县(市、区)、乡镇党政正职向上级纪委全会、副职向本级党委全会述廉并接受评议制度;建立市直、县直部门单位班子成员向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述廉并接受评议制度,其中选择部分领导干部向上级纪委全会述廉并接受评议。落实党委和纪委主要领导定期找下属单位纪委书记或纪检组长谈话制度,督促其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日常监督。落实《信访监督暂行法》,切实加强信访监督。积极开展家庭助廉活动。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机制建设。积极做好支持、引导、监督和配合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司法、财税、投资、金融、国有资产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各项公开制度和机制,继续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积极推进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实现党务公开全覆盖;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扩大行政决策和管理事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深化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事公开。深化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问题集体决策、党政正职“三不一末位”等制度;推行制度廉洁性审查;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加强对制度、政策、重大改革措施、“三重一大”事项和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分析研判和评估,建立预防腐败信息共享机制、预警机制和廉政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学校、国有企业、医院、农村等非行政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以及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的综合功能,加强对权力运行流程的固化管理与实时监督。加大反腐倡廉制度落实力度,建立健全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切实提高执行力。五、扎实开展专项治理,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围绕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强治理。继续抓好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市政设施、电力等重点领域以及资源资格审批、项目决策、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规划管理、建设实施、资金管理等重点环节治理,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推行商务合同与廉政合同“两同时”制度,构筑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防火墙”。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领域法规制度,强化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重大项目报告制度,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廉洁工程监督机制。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防治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的思路和法,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监管。严肃查处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的案件,坚决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易发多发势头。围绕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方面的问题加强治理。全面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抓好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继续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违反规定多占住房、买卖或出租保障性住房,违规放贷以及利用职权以委托理财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严禁参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或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活动。落实领导干部离职或退休后从业有关规定。坚决执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加强对举庆典、研讨会、论坛、纪念活动、博览会、体育运动会的监管,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控制规模,加强经费管理;严禁利用公款邀请演艺明星参加节庆活动;巩固和扩大公款出国(境)旅游、“小金库”治理成果;深化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控制公务用车总量和费用开支。围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类突出问题加强治理。坚决纠正在基层事务决策和管理中独断专行、损公肥私、与民争利等行为,严肃处理少数基层干部侵占挪用惠民资金、违规处置集体资产、侵吞集体收益等问题。对涉农部门向村级组织收费进行专项治理。认真清理基层执法项目,规范行政裁量权,建立健全执法信息公开、时限承诺、结果查询等制度,着力解决执法态度野蛮粗暴、方法简单、激化矛盾等问题,坚决纠正滥用职权、假公济私、执法不严、裁判不公、程序违法等行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反对腐败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热情和期盼,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必胜信心。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局,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创新的理念、改革的法,科学谋划、协调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使各项工作保持连贯性、突出前瞻性、增强实效性。要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全党抓、系统抓、领导抓的格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自建设,着力打造“忠诚纪检、民本纪检、能动纪检、铁面纪检、阳光纪检、表率纪检”。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密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能,找准上级反腐倡廉部署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认真总结和运用理论成果、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关键环节、重大举措,健全创新责任分解、检查考核、奖励惩戒等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地把各项工作抓深、抓细、抓实,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绩。
⑺ 如何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营造平稳社会环境
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一方回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答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