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积极发展通道经济优势

积极发展通道经济优势

发布时间:2021-02-17 09:06:45

1. 陆桥通道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入墙通道的话对我国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提高了人们各个城市的一些交流与联通。

2. 我国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背景和有利条件及优势是怎样的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应该由人口数量型转变为人口质量行经济区发展有劳动专力导向型转变为技术导向型属人才导向型去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发展更具备长久的竞争力发展目前的有利条件,主要在于中国非常完善的制造业的基础。

3.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优势之一:壮大区域经济总量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展是共生共荣的现象。因此,亟待有一系列的理念转换、体制变迁、对策措施和规划指导,以资源整合来提高城市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过去,福建发展思路虽然比较清晰,但更多地局限于福建省内部,没有把福建放到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中去认识,没有把福建放到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中去认识,没有把福建放到周边地区的分工协作、与长三角、珠三角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协调中去认识。福建这次重新审视自身战略定位,体现了对全国发展大局的科学判断和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科学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把福建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上进行战略考量,去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政策;是把福建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致力走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道路,以期在本世纪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准确的定位,正确的思路,必然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壮大。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着浙江、广东、江西三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6000--8000万人,预计到2007年,经济区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再进一步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通过整合、协调和优化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的经济资源,必将产生1+3>4的经济效应,加速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使其经济总量提前赶超日本。 优势之二:形成对外交通枢纽 世界历史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转折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充满生气,实际上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正处于东亚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福建的深水港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海岸线长居全国第二,分布着众多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的海港。厦门、福州两港是我国重要的主枢纽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国第七位和第十位。目前已经建成或即将建设的京福、龙(岩)长(汀)、宁(德)邵(武)、三(明)泉(州)等高速公路网,以及温福铁路、福厦铁路、漳汕铁路、龙赣铁路、横南铁路、梅坎铁路等铁路网,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必将形成以港口为起点,以公路、铁路为通道,连接两个三角洲,并辐射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的现代交通网络,从而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西岸的高雄港、基隆港等共同构成中国通向西太平洋和世界各地的主要通道和枢纽。 优势之三:整合沿海优势资源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核是经济的互补与协作,表现形态上则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和互动相统一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经济迅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已经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三大经济增长极。在两大三角洲之间的福建和浙南、粤东则成了沿海经济链的一个断裂带。从区位地理看,这一地区是连接两大三角洲的咽喉,经济上对两大三角洲形成优势互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就是要进一步整合福建、浙南、赣南和粤东等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体系,构筑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使之成为能和京津唐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一样重要的经济区,使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一条完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链条。在这基础上,把以中心城市为支点、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地区整合成为统一的区域竞争单元,着力推进相互间的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着力提升与台港澳的合作水平,必将使福建成为两岸三地经贸合作、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进而推动我国东部沿海繁荣区域的整体联动,实现国家关于东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辐射带动中西部发展,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优势之四:构建两岸交流平台 海峡西岸是相对于东岸而言的,海峡西岸的特殊区位,赋予福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的特殊职能和责任,也同样给予福建以特殊机遇。对于推动两岸经济的互动,无论从人缘、地缘、血缘、文缘来说,海峡西岸经济区都具有其他区域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海峡两岸因经济发展道路不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两岸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海峡东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本积累较多,科技产业基础较好,市场营销及管理经验较丰富,但市场狭小、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高,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将一些已经或正在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岛,以寻求与西岸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相结合,继续保持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而海峡西岸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空间较大,但资金不足,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管理注入,需要新的产业进入,以产生比较利益优势,形成强大的生产竞争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无论从经济整合还是从祖国统一来说,其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目前,福建及其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还不适应两岸经济合作交流的需要,经济发展水平与台湾还有相当的差距,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此,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发挥海峡西岸在资源、市场、劳动力、科研上的有利条件,结合台湾在产业、技术、资金、管理和国际营销网络上的优势,互动互利。这样必将提升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水平和层次,缩小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两岸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最终成为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遏制台独势力的对台工作先行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必将对近在咫尺的海峡东岸经济资源产生强吸附作用,从而会使闽台经贸在台湾与大陆经贸中的地位得到恢复性巩固,其份额增量将对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做出积极贡献。

4. 什么是通道经济

河池市委、市政府根据广西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地沿优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大胆地提出了发展通道经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构想,引起经济、理论界的反响,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阐述。 一、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通道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来势非常迅猛,势不可挡。为了谋求自身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开始在中国-东盟之间形成,也为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铺平了道路。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将导致很多新的经济现象出现,包括市场区域的扩大(跨国界),各种资源的再配置,还有各种要素的流动增强、增快,并在一定的区域以新的增长方式出现,这样就引起了整个地理经济格局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地区,如何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融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找到立足之地,使本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河池地处桂西北,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如果把广西与西南比作一张巨大的椅子,那么河池的地理位置就相当于椅子靠背上的一个支点,这个位置非常重要,东西的结合部,大西南出海口的必经之路。通过通道经济的发展来把河池的自身经济搞大、搞强、搞活,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真正发挥它的结合部作用。就像海绵一样把大量的资金、人才、物力吸引进来,并通过它向西部扩散,向海上运输。通道经济将成为西南区域经济的骨干,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将对整个地区融入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发展通道经济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新壮举,也是一项创新性的系统工程。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发展重点逐步向西部转移。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广西具有毗邻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地沿优势,因此中央提出了要把广西建设成西南出海大通道,这是广西发展史上千载难逢的极好机遇。这些年广西为建设大通道作出很多努力。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广西已经具备通道的功能,已经发挥了通道的作用,而且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广西已经建成了一个南北贯通、东西顺畅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里程已经有1200多公里,公路里程58000公里,铁路已经有了3700公里,内河航运里程5400公里,港口吞吐量是4400多万吨。随着黔桂铁路的改造和河池机场的建设,河池通道的功能和作用将大大提高。发展通道经济,不断提升西南大通道的功能、效益和作用,将有力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第三,发展通道经济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积极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扩张市场、扩大市场区域、扩大市场贸易区的规模,推进投资自由化和产业合作,为本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对中国及东盟各国经济都将产生极大影响。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就是充分利用广西的地沿优势,构建一个中国和东盟大市场的平台,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投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机制。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相互投资,推进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动,在这样的流动中,通道作用是少不了的。广西的通道建设日趋完善和发展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我们知道古代有海上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通道经济建设就是重新建立一条现代的“陆上丝绸之路”。 第四,发展通道经济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现在全国各族人民正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很多方面的措施,但是交通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非常关键的一环。“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交通,路通、财通、运通、人通”,这些通俗的语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交通运输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要条件,又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对社会的发展和影响比资源条件、人口环境更为密切和直接,它对改善生产力的布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和改善会有力地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线路的建设及交通网络的完善,对工业基地、农牧业商品基地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通道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的致富,同时也推动交通线路边沿兴建新的城镇,加快山区城镇化的步伐,缩小城乡差别。交通运输是整个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大动脉,在脱贫致富中起到了一个“先行官”的作用,通道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发挥交通的优势,为通道沿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通道经济的基本定位及其内涵 通道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概念,它需要进一步作理论的概括和升华。笔者认为,所谓通道经济,就是以地理环境相联结为前提,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依托,以经济合作为纽带,交通干线的省际之间、城乡之间、各产业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通道经济区中实行城乡分工、地区分工,形成一个主干线贯通、支线流畅、横向到边、纵向不断延伸的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的经济网络。通道经济不是指某一地段、某一县市,而是一个大通道的概念,地理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的概念。 具体来说,通道经济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通道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互惠互利的前提基础上,实行互相开放,经济合作。通道中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广泛交流,信息互相流动,在工业、农业、能源、交通、生态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第二,通道沿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职能分工,形成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要发挥地沿优势、资源优势,发展特优产业,并建立起通道的产业链。要把企业搞大、搞活、搞强,培养区域间的“单打冠军”、“领航的旗舰”,不断提高通道内各个行业在开放的条件下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通道沿线省际之间、城乡之间建立起密切的经济联系,实行城乡分工。城市应当成为经济的中心、交通运输的中心、信息的中心,乡村则应当成为城市的外围区域。通过城乡分工形成城乡结合、工农结合、产销结合的经济网络。城市之间应该自由开放,通过交通沿线的城市经济,由原来的地区割据、行业封锁的封闭式的系统,向社会化的、区域一体化的经济体系转变。 第四,通道沿线省际之间、城乡之间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联合行动,连片开发,联动推进,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进行人才、技术、教育、文化的交流合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通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生产力和文化力是通道经济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定不可失之一边。 三、发展通道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要明确通道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从总体目标考虑,现在产业的布局、产业的结构、生态的保护等目标都要明确。同时要明确通道经济建设的整体功能是什么。通道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是要建成一个开放的、科学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经济系统,使它和外部环境、周边环境甚至境外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质、能源、技术、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竞争力、吸引力的区域经济,把它融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中生存发展。 (二)要建立通道经济各省市区的信息网络系统。通过网络来系统分析整个通道建设的发展现状、趋势、潜力和决策依据。通过信息分析来了解通道外界的情况及其与我们的联系,提高我们对外接触的层次,也可以预测整个通道经济发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产业优势,判定我们提出的通道经济政策和省市之间的决策、政策制定是否相左等等。通道中要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素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使国内外经济界尽快认识和了解我们的通道经济,扶持和帮助发展通道经济。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很好地规划整个通道经济发展。要突出重点,敢于突破,发展特色经济。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现在河池还是资源型经济,资源有限,要“走出去”,利用外资、外才、外脑发展自己。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企业搞大、搞活、搞强,提高在国际市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竞争力。要加快通道间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步伐,发展通道旅游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立体性的通道经济格局。同时要抓好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通道间劳动力整体素质。 (四)建议尽快成立通道经济发展研究会。通道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经济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紧密合作和大力支持,需要一个平台,一个机构,一个环境。要通过成立通道经济发展研究会来指导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各个技术的合作和应用,使通道经济在理论上立得住,在工作上干得开,在广大干部中接受得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理论和舆论氛围,促进通道经济的发展。 河池市通道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对头的,决策是正确的,实践是稳妥的,运行是顺利的,成效是显著的。当然这仅仅是初步的探索和实践,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索,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发展通道经济的新路、好路,为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 克服当前的困难,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您好朋友:

我们最大的优势有:

  1. 团结就是力量,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共同生产

  2. 我们不怕吃苦,还有坚定的信心

  3. 主要的是我们还有自己方向

相信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

6. 河北经济发展优势有哪些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优势是相比较而言的,是动态的和可转化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是相对持续的。经济优势主要指自然资源、生产、流通、市场、科技、人才及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地理位置或区位等等。但优势的发挥是取决于多方面的,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将是环境的优化和本省的创造性发展。

1、区位优势

独特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河北省位于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东北地区与国内其它省区联系的通道和西北诸省区的北方出海通道。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政府确定的又一重点开放开发地区,正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河北内环北京和天津两大都市,经济相互辐射和渗透,构成了京津冀经济区。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融合程度和相互开放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2、资源优势

河北省耕地面积648.46万公顷,海岸带总面积100万公顷,海洋生物资源200多种,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品基地。同时又是矿产资源大省,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大陆省份前10位的有45种。河北省能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藏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煤炭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品种比较齐全,已探明储量170亿吨,保有储量156亿吨。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冀中、大港和冀东油田。累计石油探明储量17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约420亿立方米。水力、地热、风能等其他能源资源,也有不同程度的开发。这些资源分布广泛,体系完整,具有建设大型钢铁、建材、化工等综合工业基地和发展煤化工、盐化工、油化工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

3、市场优势

河北省与北京、天津共同构成的京津冀经济区拥有1.2亿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全国大陆总量的10%以上,是中国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区连接“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枢纽地带和商品流通的中转站,也是“三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河北商品市场4900余个,居全国第4位;交易额2250亿元,居全国第5位。著名的白沟箱包、安国药材、辛集皮革、清河羊绒、安平丝网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颇有名气。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北京王府井、上海华联和荷兰万客隆等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已先后入住石家庄。

4、人才优势

不断增加的人才储备和科研机构,目前从事科技研究人员达10.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8万人,两院院士14人,各类科研院所和科技开发机构1165个。在京津腹地的廊坊,“东方大学城”已初具规模,已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民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17所高校入住。清华大学联手河北省政府,在廊坊建设占地1万亩的“清华科技园”,并在科技园内建立河北清华究研院暨国际研发港。

5、政策优势

河北省制定了一整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致力于简化外资审批手续,开展网上审批和网上联合办公,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各项服务,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河北省商务厅招商网已经登录4986个项目供外商选择,登录1643个外商客户的联系方式,供省内外客商联络洽谈。

7.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如下:

1、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好,调整适应能力强

经济发展韧性好,是指经济发展的调整适应能力强,并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遇到困难和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较快地恢复正常状态。

2、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有平稳增长的广阔空间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是因为支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是充分有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一是市场资源空间广阔。经过了新中国70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我国形成了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庞大市场空间: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1亿多个市场主体,这些动辄数以亿计的市场资源和空间,就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竞争优势。

二是内需潜力持续旺盛。消费方面,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有4亿多人处于中等收入阶段,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和优质供给的跟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居民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三是新的活力更加充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

3、中国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具有战略纵深

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主要表现是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进退空间巨大。

一是发展空间大,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地区发展梯度明显。随着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入推进,将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加快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

二是产业门类齐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工业领域的持续努力,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攻坚克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且产业链条非常完备。

三是宏观调控余地大,市场经济需要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和相机抉择,我国政府宏观调控“工具箱”里尚有较多政策储备,可供选择的工具较多。既能够打“组合拳”,也可定向施策。

(7)积极发展通道经济优势扩展阅读: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适应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环境,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规划了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增长方式。

新的发展理念为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塑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内外环境与因素的新变化,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还需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阶段

经过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从大的历史阶段看,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的发展阶段。相比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正从注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向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型,经济结构正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化解过剩存量、提质增量并重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依托能源资源和劳动的传统增长点向以创新为支撑的新的增长点转变;

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经济崛起的防范力度不断加大,在出口、技术转让、规则等方面对中国严加限制。因此,要准确分析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前布局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尽早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二、培育技术竞争新优势

在传统技术领域,先进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新兴技术领域,发达国家同样拥有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优势。要为经济崛起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必须打破这种技术分配格局,跨越“技术鸿沟”,并在部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为此,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加快技术的研发与运用进程:

一是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支持,鼓励普遍性的技术改进,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夯实牢固基础;

二是为科研项目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三是高度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持久创新动力;

四是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是推动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开发,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此外,还要创造机遇和条件继续加强同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合作。

三、系统推进深化结构改革

在结构性因素持续压制需求的情况下,仅靠短期政策刺激不仅难以持续维持较高经济增速,而且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结构改革。

在人口结构上,不断提高高素质人口的比例,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这包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促进更多人口更高质量的就业;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在提高劳动力市场弹性和加强社会保障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下促进知识扩散和技术转移,将创新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

在需求结构上,一方面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逐步实现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上,一方面逐步实现更多依靠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为了破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机制的束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对垄断,促进竞争。逐步打破部门分工的传统格局,反对行业垄断,促进各行业的自由竞争。

二是放松管制。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放松管制,不断完善现有宏观经济治理规则的设计,促进全社会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是扩大开放。在加强宏观审慎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开放不断向广度拓展和深度延伸。

五、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为了给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在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理念上,中国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基本理念,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

在行动上,中国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根据需要促进产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流动;

二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反映新兴经济体发展利益的国际规则;

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应对发达经济体追求自身利益优先的政策调整,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继续前行。

8. 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一、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二、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内路经济带可以容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可以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阅读全文

与积极发展通道经济优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