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西藏经济发展状况

西藏经济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21-02-18 03:27:57

㈠ 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概述

整个青藏高原面积约290×104km2[188]。其中大部分在中国境内,少部分涉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领土。其地理位置尤其特殊,面临南亚各国和西亚的部分国家,是世界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因此,不仅是地质学家、生态学家等关注的地区,也是军事学家关注的重地,近来也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中心之一。该地区在中国境内大约有240×104km2[188],其中蕴藏着大量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如铜、铅锌、金、银、铂等金属矿产资源,硼等非金属矿产,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其经济地位越发显得重要。

1.研究地区范围界定

青藏高原所指范围,不同研究者的划分有着明显不同,尤其是不同行业差别更大。本次研究按照青藏高原自然界的地形,北以阶地海拔4000m为界,南为中国国界,其间区域界定为研究范围。因此,所涉及的行政省、自治区和相关县等情况见表8-1。

中国油气战略储备研究

其中,t=0,1,2,3,4,…,13。并带入公式(8—1),进行模型检验。计算预测模型的误差检验值(表8-4)。由表8-4中数据可以得到GDP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值为0.0026,该值小于0.05,则模型满足预测精度要求。

表8-4 误差值统计表

进行后验差检验计算C和小误差概率P检验,得到CGDP=0.0018,PGDP=1.0000。表明青藏高原地区GDP预测模型的精度均为一级。因此,利用预测公式(8—1)可以得到该地区2011年至2020年间的GDP可能的发展状况趋势(表8-5)。同理可以得到其人口变化预测值(表8-5)。

根据预测,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该地区到2013人均GDP为21999.58元,经济水平大约是2009年全国的平均水平(25575 元)。到2020年该地区的GDP 水平接近北京2005年的状态(6969.52×108元)。

表8-5 青藏高原地区GDP和人口预测值

由此可见,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人民生活还是经济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源配置,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快速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一次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致使战略能源储备要求必然到来。

㈡ 西藏未来经济的发展

西藏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从古至今西藏大部分的人都有一颗慈善的心,因此专游客只多不属少,但交通和地域问题也给不少游客带来了不便,甚至胆小一点的游客都不敢来西藏,直到现在,西藏通了铁路,飞机且最新消息得知还在新建一个机场,这交通方便的话未来西藏经济发展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㈢ 西藏的发展现在怎么样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始终把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和支持。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西藏的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西藏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白皮书客观公正、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西藏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中国政府为保持和改善西藏的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我们表示坚决拥护和全力支持。白皮书的发布,将对达赖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借用所谓西藏环境问题攻击我国政府的阴谋给予有力的回击,同时也是对我区五十多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不仅是中国、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以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伴随着人民民主政权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纳入议事日程。1975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年,组建了政府直属的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专业队伍从1975年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230多人,环保机构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加强和完善。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环境保护机构74个,环保部门监督管理和参与经济社会综合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环境保护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五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并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藏战略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中的两大战略加以贯彻和落实。在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经过努力奋斗,不仅使西藏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的西藏,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植物繁茂,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格里拉”。 为了保护西藏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批准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西藏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防治规划》、《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和《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规划》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下发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意见》;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雅鲁藏布江中游治沙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建立了雅鲁藏布江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了拉鲁湿地、纳木错等重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截止2002年底,全区共建立 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保护区面积达40.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3.4%,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0.8%。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有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8848.13m)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3810km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一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8万km2;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9168km2;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一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6.2km2。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限制经济开发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多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趋于稳定,并逐渐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较好地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地、栖息地以及重要的生态系统,候鸟迁移的重要湿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和生物遗迹等。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为了保护西藏的蓝天碧水,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一样,西藏自治区政府对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努力作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绝不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填补空白而盲目上马项目,做到了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西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截止目前,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按照国家关于关停污染严重的“15小”和“新5小”,企业的决定,1998年至2002年,全区共关问水泥生产线8条,土法炼油厂1家、小钢铁厂2家、小造纸厂3家、棚砂加工厂4家,充分表明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西藏自治区始终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对一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一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后才能立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西藏的罗布莎、香卡山络铁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都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作为资源开采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羊卓雍湖水电站,从项目的确定、设计到施工建设,均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该电站自运行以来,没有因发电而造成湖水水位的下降,影响羊卓雍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国家投资12亿元的“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项目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十多年来的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改良草场、沙漠化整治等生物、工程措施,使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林地面积增加,区域气候环境改善。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项目立项、设计和施工阶段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和落实,并确定了“建成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的目标。为了有效保护国家濒危I级保护动物一藏辫羊和沿途的珍稀野生动物,青藏铁路全线布设了25处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在桥涵和隧道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的需要,在许多地段还专门架设了旱桥,作为野生动物迁徙过往的通道,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为了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保工程的投资将达12亿元,创下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记录。在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的开工典礼上,朱镕基总理强调“一定要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 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有理由相信,经过努力,青藏铁路将作为一条符合环保要求的高原铁路,真正造福于西藏各族人民。 长期以来,在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十分艰苦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较好地保护了西藏的生态环境,西藏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西藏的水、气环境质量状况一直保持着比较良好的状态。据监测, 2002年,拉萨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的天数为144天,良为214天,轻微污染为5天,轻度污染为2天,优良率达到了98%。迄今为止,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深地感到,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既不能用停止发展来维系,又不能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与经济规律,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确保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须是积极、主动、动态的,而不能是被动、保守、封闭的,不能以保持脆弱的原始自然状态为由,拒绝一切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交流互动,阻碍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将以白皮书的发布为契机,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扎实有效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西藏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㈣ 西藏经济发展有何优势与劣势

西藏经济发展的条件与优劣势分析

西藏偏居祖国一隅,闭塞的交通与独特的高原环境,强烈地影响着区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

1、地势高亢,寒冷,缺氧,人烟稀少。

西藏高原被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唐古拉山与横断山四面环绕,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横穿其间,海拔5500米以上地面占19.7%,4500~5500米的占58.0%,3000~4500米的占16.8%,小于3000米的占5.5%。高原气温很低,年均温低于0℃,海拔3658米的拉萨大气含氧量只相当于北京的60%左右。人口增长很慢,劳力少与低温缺氧明显地影响了工农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偏居西南边疆,高山峡谷重阻,交通困难。

西藏远离内地,高山,峡谷重重,交通闭塞。境内无铁路,也基本上没有水运,公路运输与牛、羊驮运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3、自然资源的种类与类型多,地理分布相对集中。

藏北与藏南高原的光能、风能资源丰富,年日照多在2900~3390多小时,太阳辐射量达191~192千卡/平方厘米,每年大风日一般达50~150天。江河湖泊水面大,水量多,河川远量居全国第二位,水能蕴藏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并且70%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湖泊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带。森林资源99%集中在东南部,草原78%分布在藏北与藏南高原,耕地面积较少,90%集中分布在南部与东部河谷地带。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67种,储量较大的稀有贵重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羌圹高原。

4、水土资源的地区结合一般较差,影响其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益。

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已发现的稀有有色金属矿与非金属矿产资源远景储量较大,而煤、铁与石油储量较小。

5、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数量大,质量好,是一大优势。

西藏野生鸟兽有500多种,有青藏高原特有的黑颈鹤、藏寒鸡、藏马鸡,经济价值较大的有沙锥、斑头雁、赤麻鸭、绿头鸭、绿翅鸭等。兽类资源中,藏羚,藏野驴和野牦牛系青藏高原特有的三种大型珍贵的资源动物;野生植物资源50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或久已利用的有1000多种,包括药材、纤维、糖类、油料、香料、鞣料等各种类型。其中,药用植物类中比较著名的中药材有大黄、党参、秦艽、贝母、丹参、虫草、胡黄连、天麻,它们多集中在藏东三江中上游地区的山原地带。

㈤ 西藏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呢

我感觉总体水平不是很高。但消费水平却不低。拉萨市象一个县级市不过面积挺大的。

㈥ 西藏地区的经济如何呢

在民主抄改革以前的西藏,占人口不足5%的寺庙上层僧侣集团、旧地方政府官员和贵族占有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并占有80%以上的社会财富。广大农奴一贫如洗,没有人身自由和基本生活保障。民主改革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目前,绝大部分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一部分农牧民已经富裕起来。农牧民纯收入已由1978年的人均约200元提高到2000年的1325元;群众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有超过80%的农牧民住了新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比1978年也有大幅度增长,达6385元。城乡居民增加的收入,除用于改善生活外,还有余款,存入银行,2000年底,全区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40.48亿元。

建议看点统计,不然就是最简单的回答,总体水平低,还是要看地方,,针对性的区域。。局部地区发展迅速

㈦ 西藏经济变化的状况及其原因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始终把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和支持。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西藏的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西藏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白皮书客观公正、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西藏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中国政府为保持和改善西藏的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我们表示坚决拥护和全力支持。白皮书的发布,将对达赖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借用所谓西藏环境问题攻击我国政府的阴谋给予有力的回击,同时也是对我区五十多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不仅是中国、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以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伴随着人民民主政权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纳入议事日程。1975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年,组建了政府直属的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专业队伍从1975年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230多人,环保机构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加强和完善。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环境保护机构74个,环保部门监督管理和参与经济社会综合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环境保护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五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并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藏战略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中的两大战略加以贯彻和落实。在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经过努力奋斗,不仅使西藏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的西藏,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植物繁茂,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格里拉”。

为了保护西藏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批准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西藏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防治规划》、《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和《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规划》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下发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意见》;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雅鲁藏布江中游治沙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建立了雅鲁藏布江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了拉鲁湿地、纳木错等重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截止2002年底,全区共建立 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保护区面积达40.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3.4%,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0.8%。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有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8848.13m)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3810km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一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8万km2;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9168km2;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一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6.2km2。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限制经济开发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多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趋于稳定,并逐渐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较好地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地、栖息地以及重要的生态系统,候鸟迁移的重要湿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和生物遗迹等。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为了保护西藏的蓝天碧水,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一样,西藏自治区政府对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努力作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绝不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填补空白而盲目上马项目,做到了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西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截止目前,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按照国家关于关停污染严重的“15小”和“新5小”,企业的决定,1998年至2002年,全区共关问水泥生产线8条,土法炼油厂1家、小钢铁厂2家、小造纸厂3家、棚砂加工厂4家,充分表明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西藏自治区始终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对一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一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后才能立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西藏的罗布莎、香卡山络铁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都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作为资源开采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羊卓雍湖水电站,从项目的确定、设计到施工建设,均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该电站自运行以来,没有因发电而造成湖水水位的下降,影响羊卓雍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国家投资12亿元的“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项目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十多年来的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改良草场、沙漠化整治等生物、工程措施,使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林地面积增加,区域气候环境改善。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项目立项、设计和施工阶段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和落实,并确定了“建成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的目标。为了有效保护国家濒危I级保护动物一藏辫羊和沿途的珍稀野生动物,青藏铁路全线布设了25处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在桥涵和隧道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的需要,在许多地段还专门架设了旱桥,作为野生动物迁徙过往的通道,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为了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保工程的投资将达12亿元,创下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记录。在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的开工典礼上,朱镕基总理强调“一定要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 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有理由相信,经过努力,青藏铁路将作为一条符合环保要求的高原铁路,真正造福于西藏各族人民。

长期以来,在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十分艰苦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较好地保护了西藏的生态环境,西藏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西藏的水、气环境质量状况一直保持着比较良好的状态。据监测, 2002年,拉萨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的天数为144天,良为214天,轻微污染为5天,轻度污染为2天,优良率达到了98%。迄今为止,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深地感到,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既不能用停止发展来维系,又不能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与经济规律,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确保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须是积极、主动、动态的,而不能是被动、保守、封闭的,不能以保持脆弱的原始自然状态为由,拒绝一切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交流互动,阻碍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将以白皮书的发布为契机,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扎实有效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西藏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㈧ 西藏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如何

西藏动物多 皮毛也多
你要做皮毛生意来西藏真是不明智
很多西藏商人是拿着西藏皮毛去内地卖的

㈨ 西藏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态势如何

西藏自治区官方8月20日通报,今年上半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回均可支配收入、规答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郝胜龙介绍,上半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两个增速均居全国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4.76,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另外,绿色工业稳步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壮大。上半年,全区工业增加值48.70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㈩ 西藏自治区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始终把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和支持。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西藏的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西藏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白皮书客观公正、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西藏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中国政府为保持和改善西藏的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我们表示坚决拥护和全力支持。白皮书的发布,将对达赖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借用所谓西藏环境问题攻击我国政府的阴谋给予有力的回击,同时也是对我区五十多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不仅是中国、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以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伴随着人民民主政权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纳入议事日程。1975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年,组建了政府直属的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专业队伍从1975年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230多人,环保机构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加强和完善。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环境保护机构74个,环保部门监督管理和参与经济社会综合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环境保护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五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并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藏战略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中的两大战略加以贯彻和落实。在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经过努力奋斗,不仅使西藏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的西藏,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植物繁茂,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格里拉”。

为了保护西藏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批准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西藏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防治规划》、《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和《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规划》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下发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意见》;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雅鲁藏布江中游治沙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建立了雅鲁藏布江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了拉鲁湿地、纳木错等重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截止2002年底,全区共建立 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保护区面积达40.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3.4%,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0.8%。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有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8848.13m)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3810km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一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8万km2;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9168km2;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一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6.2km2。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限制经济开发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多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趋于稳定,并逐渐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较好地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地、栖息地以及重要的生态系统,候鸟迁移的重要湿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和生物遗迹等。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为了保护西藏的蓝天碧水,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一样,西藏自治区政府对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努力作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绝不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填补空白而盲目上马项目,做到了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西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截止目前,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按照国家关于关停污染严重的“15小”和“新5小”,企业的决定,1998年至2002年,全区共关问水泥生产线8条,土法炼油厂1家、小钢铁厂2家、小造纸厂3家、棚砂加工厂4家,充分表明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西藏自治区始终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对一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一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后才能立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西藏的罗布莎、香卡山络铁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都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作为资源开采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羊卓雍湖水电站,从项目的确定、设计到施工建设,均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该电站自运行以来,没有因发电而造成湖水水位的下降,影响羊卓雍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国家投资12亿元的“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项目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十多年来的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改良草场、沙漠化整治等生物、工程措施,使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林地面积增加,区域气候环境改善。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项目立项、设计和施工阶段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和落实,并确定了“建成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的目标。为了有效保护国家濒危I级保护动物一藏辫羊和沿途的珍稀野生动物,青藏铁路全线布设了25处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在桥涵和隧道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的需要,在许多地段还专门架设了旱桥,作为野生动物迁徙过往的通道,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为了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保工程的投资将达12亿元,创下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记录。在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的开工典礼上,朱镕基总理强调“一定要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 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有理由相信,经过努力,青藏铁路将作为一条符合环保要求的高原铁路,真正造福于西藏各族人民。

长期以来,在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十分艰苦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较好地保护了西藏的生态环境,西藏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西藏的水、气环境质量状况一直保持着比较良好的状态。据监测, 2002年,拉萨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的天数为144天,良为214天,轻微污染为5天,轻度污染为2天,优良率达到了98%。迄今为止,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深地感到,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既不能用停止发展来维系,又不能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与经济规律,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确保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须是积极、主动、动态的,而不能是被动、保守、封闭的,不能以保持脆弱的原始自然状态为由,拒绝一切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交流互动,阻碍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将以白皮书的发布为契机,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扎实有效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西藏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阅读全文

与西藏经济发展状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