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数字经济成为新兴产业并开辟了网络市场新领域
当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基础的应用日益进入社会生产和交换,产生了数字媒体、电子商务、电子金融服务,出现了许多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改变工业经济结构
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行动。
3、部分公共品供给成为新兴服务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从对衣食住行基本需求转变为更多地对公平、环境以及各种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需求。
4、经济集聚在湾区和城市群中形成资源配置规模效应
中国经济将在粤港澳湾区、上海与长三角湾区、京津与渤海湾区集聚,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截至2016年,粤港澳湾区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世界四大湾区中均居首位,
GDP总量达到1.38万亿美元,仅次于纽约湾区。在华北,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将是区域经济集聚的标志。
5、乡村振兴出现新契机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将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6、中国与开放型世界经济联系更紧密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美国的贸易战,中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没有变,对外开放的步骤更坚实。中国应对挑战的基本战略是,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发展自己并战胜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已经设立了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更开放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并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同时为全国的深化改革探索新的路径,复制和推广新的经验,与世界各国汇聚新的利益共同点,这将成为中国与开放型世界经济联系的新枢纽。
②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基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作用: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投资,我国传统基建领域的存量基数已经很高。以数字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却处在起步阶段,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二、意义:
无论是在线办公助力复工复产、云商业云服务便利社会生活,还是智能制造加速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新基建”的有力支撑。有机构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1.2万亿元。2020年至2025年,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将达10.6万亿元。
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可以预见,“新基建”将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动能,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是企业应对挑战、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能很好地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工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扩展阅读
一、基础保障:
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新基建”对国民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在短期内助力稳投资、扩内需和增就业,从长远发展来看,更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推动作用:
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中国实现多种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③ 高中政治 新基建为什么能释放国内经济发展潜力
“新基建”既是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应对挑战、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论术如下:
“新基建”孕育着巨大发展空间。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除此之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新基建”有助于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大力发展“新基建”,中国将不再处于全球供应链的中下端,制度优势将使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实现大逆转,不仅领跑数字经济、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还将促使中国制造业、中国的实体经济在新一轮世界竞赛中处于更强的地位。
“新基建”兼具稳增长和创新的双重效应。新产业新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完善,对与未来科技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也是新经济茁壮成长的必要前提。“新基建”投资和运营模式比较灵活,外资、中小企业都有非常多的参与机会,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活力。
(3)工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扩展阅读:
“新基建”的鼓励措施
1、积极将“新基建”列为优先发展领域。
2020年要推进实现县城以上城区5G全覆盖,启动全省5G规模化商用;甘肃省提出,2020年要基本实现地级市城区5G全覆盖。要实施5G融合应用行动计划,2020年新建5G基站3万个;上海市提出,加快培育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2、加大对相关领域研发投资的支持和补贴力度。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28个省区市合作建设数字防疫系统,健康码在200多个城市上线,数字技术极大提升了防疫效率。网上课堂、在家办公,保障了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一网通办”小程序“随申办”等在支付宝、微信日渐普及。
3、努力改善营商环境。
推动“新基建”领域国际合作。今年是《外商投资法》颁布一周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对于发展“新基建”,各级政府应充分保障外商外资、民营企业和央企国企的平等竞争,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以法治为主的市场经济。
④ 新机场周边综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涉及哪些村
12月14日,工信部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的十一个重点行动领域: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以及七项保障支撑行动。并明确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
该行动计划由发改委牵头组织实施,在11项重点领域中,有7项重点领域由发改委牵头(位列第一单位为牵头单位,见下文标注)。而在保障支撑方面,发改委则肩负着实施重大工程包、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等关键要任。
总体思路
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基本原则 坚持开放共享;坚持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坚持引领跨越;坚持安全有序。
发展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明确11项重点行动
一、 “互联网+”创业创新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下同)
1.强化创业创新支撑;2.积极发展众创空间;3.发展开放式创新。
二、“互联网+”协同制造。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牵头)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2.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3.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4.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
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等负责) 1.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2.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3.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4.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四、“互联网+”智慧能源。
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能源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1.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 2.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3.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4.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
五、“互联网+”普惠金融。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等负责)
1.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
2.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
3.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六、“互联网+”益民服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网信办、信访局等负责)
1.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2.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3.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4.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5.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七、“互联网+”高效物流
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网信办等负责)
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2.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3.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
八、“互联网+”电子商务
巩固和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更加普及,标准规范、公共服务等支撑环境基本完善。(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网信办等负责)
1.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2.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3.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4.加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
九、“互联网+”便捷交通
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
(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同牵头)1.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 2.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3.增强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
十、“互联网+”绿色生态
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林业局等负责)
1.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2.大力发展智慧环保。3.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4.建立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
十一、“互联网+”人工智能
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创新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培育若干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等负责)
1.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2.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
3.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
⑤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出炉提出哪些主要任务
12月14日,工信部正式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业界普遍认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计划》出台后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网络、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而联想、华为、京东等企业也已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积极布局。产业界认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并不大,在不少细分领域还处在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开始,相应的人工智能应用在我国已开始涌现,随着《计划》的逐步落实,将大大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水平。
⑥ 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11大重点领域哪些由发改委牵头
12月14日,工信部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的十一个重点行动领域: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以及七项保障支撑行动。并明确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
该行动计划由发改委牵头组织实施,在11项重点领域中,有7项重点领域由发改委牵头(位列第一单位为牵头单位,见下文标注)。而在保障支撑方面,发改委则肩负着实施重大工程包、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等关键要任。
总体思路
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基本原则 坚持开放共享;坚持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坚持引领跨越;坚持安全有序。
发展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明确11项重点行动
一、 “互联网+”创业创新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下同)
1.强化创业创新支撑;2.积极发展众创空间;3.发展开放式创新。
二、“互联网+”协同制造。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牵头)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2.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3.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4.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
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等负责) 1.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2.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3.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4.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四、“互联网+”智慧能源。
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能源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1.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 2.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3.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4.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
五、“互联网+”普惠金融。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等负责)
1.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
2.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
3.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六、“互联网+”益民服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网信办、信访局等负责)
1.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2.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3.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4.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5.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七、“互联网+”高效物流
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网信办等负责)
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2.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3.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
八、“互联网+”电子商务
巩固和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更加普及,标准规范、公共服务等支撑环境基本完善。(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网信办等负责)
1.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2.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3.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4.加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
九、“互联网+”便捷交通
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
(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同牵头)1.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 2.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3.增强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
十、“互联网+”绿色生态
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林业局等负责)
1.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2.大力发展智慧环保。3.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4.建立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
十一、“互联网+”人工智能
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创新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培育若干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等负责)
1.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2.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
3.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
⑦ 2001-2004 郑州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3日在郑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 赵建才
www.zynews.com 2007-02-25 03:07 中原网-郑州日报
视力保护色: █ █ █ █ █ █ █ █
中原网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认真
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以实施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为抓手,锐意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和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良好开局。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01.5亿元,增长15.7%;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91.6亿元,增长3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211.9亿元,达到1031.9亿元,增长25.8%;利用域外资金248.34亿元,增长9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2亿元,增长16.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22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59元,增长16.4%。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坚持扶优扶强,加快结构调整,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44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23亿元,增长23%;实现利润213亿元,增长85.2%。“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78.9亿元,增长40%;富耐克超硬材料公司等企业的110个项目竣工投产。扶优扶强工程强力推进,54个项目开工建设,48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7亿元,增长32%;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新增231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29户,宇通集团、中铝河南分公司2户企业首次突破百亿元。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铝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三全、宇通等6户企业的商标成为全国驰名商标。产业园区建设速度加快,服装、食品、铝加工、耐材等品牌园区、特色园区正在形成,全市33个重点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48亿元。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狠抓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农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6.6%;粮食总产达164.9万吨;畜牧业、水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1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181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0个,全市农产品及深加工企业完成出口创汇1.5亿美元,增长160.8%。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年安排财政支农资金6.9亿元,增长28.5%,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资金1.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79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4万座、集雨水窖1万个,解决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巩固和解决1万贫困人口脱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选派千名机关干部驻村帮助示范村开展工作,编制了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1000个整治村中已有616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第三产业健康成长,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麦德龙、易初莲花等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继续在郑州扩大投资,丹尼斯、正道花园等商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活。专业交易市场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12个批发市场交易园区已基本形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启动,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整县推进的试点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项目开工建设,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信息港“四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日趋完善,豫鑫物流、市交运集团和河南长通分别被评为4A级和3A级物流企业。会展业管理经营逐步迈向市场化、国际化,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第12届郑交会、首届豫商大会等大型展会在我市成功举办。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炎黄二帝塑像工程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升达艺术馆改扩建工程动工,《风中少林》入选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和中宣部十大优秀作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功上演。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迅速,郑州印刷包装工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游业健康发展,旅游总收入230.5亿元,增长28.56%。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62.5亿元,增长6.6%。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560亿元,增长14.4%。郑州商品交易所交易额实现31809.6亿元,新推出PTA期货交易品种。保险、中介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不断完善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拿出3000万元资金表彰奖励30个先进乡(镇),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以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区为重点,积极培育特色经济和块状经济,形成了一批具有带动力和竞争力的县域特色工业园区。初步核算,全市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11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5.6%,6县(市)生产总值均超过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9.1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24.3%,巩义市达到12.64亿元,登封市首次突破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7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4.6%;城镇化率达到37%。有5个县(市)经济实力位列全省十强。巩义市在全国百强县位次比上年前移6位,新郑市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中心城区保护改造继续得到加强。新修、扩建道路13条,伏牛路、北环文化路立交、未来大道等续建项目已完工,南三环东段、郑密路等工程进展顺利。中原路、花园路等精品街综合整治顺利推进;完成雨污水工程改造45项,铺设雨污水管涵63公里;新开、优化公交线路47条,新购运营车辆357台;新建公园、游园30个,中心城区新增绿地300.3万平方米,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5.1%。天然气战略储配站、郑东热源厂和郑热三期配套管网相继建成投产使用,提高了市区供气、供热能力。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全线展开,出租汽车、户外广告整治取得新进展。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郑东新区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完成投资368.8亿元,引进项目196个,开工项目167个,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1464万平方米,入驻人口13万人。基
础设施逐步完善,建设道路197条(段),东西运河、南北运河开挖工程竣工通航,开通了18条公交线路,绿化面积达700万平方米。重点区域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商务区内、外环高层开工55栋,35栋主体结顶,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通过国家“鲁班奖”验收,河南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会展宾馆开工建设;龙湖南区入驻项目25个,22个开工建设;商住物流区入驻项目70个,61个开工建设。
积极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与发展,郑开大道正式开通,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郑汴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建立,郑汴一体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实现新的突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市级重点镇建设,全市31个重点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开工105项,完成投资3亿多元。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20户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以中小学校移交为重点的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全部完成。白鸽股份完成股改和资产重组,市商业银行、百瑞信托、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资扩股进展顺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逐步健全,国有资产实现依法监管。上市融资成效明显,思念公司成功在新加坡主板上市,豫联集团、永通特钢成功增资,郑州燃气转香港主板上市工作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市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网上统一受理和即时办结。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行政单位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顺利实施,公务员登记工作基本完成。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改进招商方式,重点实施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手段,利用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大型活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00.2亿元,增长95.7%。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35家;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增长83%。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7.3亿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12.1亿美元,增长56.1%。获得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企业累计达32家,占全省的1/3。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拓展,区域经济协作与联络明显加强。
——资源节约工作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继续开展煤炭、铝土矿和耐火材料资源整合,资源集中度和利用率明显提高。继续开展空心村、工矿废弃地、黏土砖瓦窑场整治,复垦土地5227亩。加强对重点领域、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了一批小火电、小耐材和普通立窑水泥厂,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成效初显,循环经济试点顺利实施,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7%和3.3%。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加强,省定375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全部关闭到位,新密、巩义耐火材料重点整治成效明显,东风渠、熊儿河、金水河截污清淤工程基本完成,贾鲁河河道治理疏浚工程已经完成。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马头岗、上街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新郑、中牟等5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已进水调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56.1%和66%,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9%以上。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8500公顷,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06天。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已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科技自主创新工程进展态势良好,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1%。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所。全面免除了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市9.9万名中小学贫困生得到救助,全面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速,各类职业技术培训达到60万人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7所示范乡镇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改造了32所乡镇卫生院和一批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参合率达到90.75%。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严格市场准入和执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商城遗址公园、大河村原始文化生态园等立项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出版物市场得到有效整治。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设和谐社区取得实效。首届农民运动会成功举办,郑州籍运动员在多哈亚运会上夺得3枚金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坚持和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优抚安置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共建、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工作取得新成效。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万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15.8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各级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13.6亿元,全市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7.9万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8万人,为4.2万名市属国有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了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得到加强,扶贫开发和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市区新建1所社会福利院,市儿童福利院正在加紧建设中,农村新建、扩建敬老院31所。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8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100%。
—民主与法制建设继续加强,社会大局安定有序。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全年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66件。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规章10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网上审批逐步完善。进一步完善政府重大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决策评估制度,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任务,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了市、县、乡、村、企业“五级监管网络”,对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全面检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良好。深入贯彻《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认真解决长期信访积案和重复信访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幅减少。继续深化“两严一创”活动,深入开展命案攻坚,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五”普法顺利启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件件得到落实,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广播电视、统计、审计、物价、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管理、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我市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得益于我们认真坚持和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五个统筹”,不断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保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加快发展的关系,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把国家加强薄弱环节的政策与郑州发展的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地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市情,理清发展思路,年初制定并出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并实施了八项重点工程,加大结构调整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继续以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全面深化和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信用社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微观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五是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开展了“整治建设环境和企业周边环境”等专项治理,对久拖不决的外商投诉案件实行领导包案,着力解决损害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效能督查,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郑州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投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土地、能耗、环境保护等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农民就医难、增收缓慢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低收入群体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还有不少困难,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经济外向度不高;城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创建文明城市的任务仍然艰巨;节能降耗任务不容乐观,完成降耗减排目标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政府廉政勤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八次党代会、市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围绕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奋力实现文化发展新跨越,加快建设文化郑州、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化学需氧量减少4%,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2%。
为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轨道: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二、三产业双重升级。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需,不断增强消费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更高水平和更大规模的发展。
二是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充分激活创新要素的政策调控体系,加快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逐步建立工农协调发展的机制。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四是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快形成有效的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行政管理、投资、财税体制等改革,以完善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2007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围绕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升全国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发展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竞争力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投入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800亿元。以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做强做大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铝工业、能源工业、重化工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生物化工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超硬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中部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促进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继续推进扶优扶强工程,完善重点企业培育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宇通、豫联、三全等企业发展壮大,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户。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突出抓好品牌园区、特色园区、重点园区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力争再创一批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的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圃田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保税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构建铁路、公路、航空、信息一体化物流体系;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推动会展业加快升级,不断完善会展硬件设施,提高办展办会水平。认真筹办好第二届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郑交会等重点展会。打造商都文化苑、炎黄广场等旅游精品景区,培育郑汴洛、黄帝游、沿黄文化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农作物,逐步建立起各类具有区域化优势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石榴为主的百里邙岭林果产业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力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突破200家。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有3个园区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市建成300个规范合作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做好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引导农村发展支柱产业,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现有公路改造升级,继续改造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贫困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四、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程,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坚持以实施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为抓手,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机制、加强协调,突出抓好对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调整项目投资重点,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结构调整项目投资比重,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产业发展,支持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强化枢纽中心城市地位,加快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郑石、郑武铁路客运专线,抓好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郑州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站、郑州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拓普轧钢、赵家寨煤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国电荥阳2×60万千瓦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郑州至石人山、登封至禹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登封铁路二期工程和新郑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郑州西绕城公路、郑开大道与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等项目建设,做好郑州城市轻轨和郑汴城际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⑧ 三年职业规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