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肥现在整体经济发展如何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大小是多少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GDP连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
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89.7亿元,比上年增加104.7亿元,增长16.2%;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1.84亿元,比上年增长41.7%;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4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44.93亿元,增长25.3%;全年实现海关进出口总额35.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出口21.89亿美元,增长2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9元.
合肥市2004年度GDP总值589.7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0.44%;占安徽省GDP总量的14.85%.
合肥市2004年度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列第71位.在安徽省列第一位.
『贰』 合肥整体的经济水平
纵观比较近年来合肥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09年6月份合肥市工业总产值超2006年全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30.5亿元,同比增长24.6%,环比增长5.5%;实现增加值64.4亿元,同比增长25.2%,环比增长6%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53.2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增加值351.9亿元,同比增长24%。上半年累计完成产值超2006年全年14个百分点。与全省17市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位居第一,增幅高于全省7.8个百分点。与中部六省省会相比,总量位居第4,增幅位居第一。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合肥市上半年经济整体逐月向好,运行态势回暖趋升。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835.15亿元,同比增长16.0%,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9和4.2个百分点,在全国省会城市继续位居第一;在省内,总量、增速仍然保持第一;GDP总量占全省比重为18.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发布会上,,凌明局长具体阐述了合肥市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从产业看,三次产业全面加快,景气指数大幅回升 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6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463.40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336.13亿元,增长10.8%。比一季度分别加快0.9、1.2和0.5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资料显示,二季度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8点,环比回升15.8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7点,环比回升14.2点。八大行业景气指数环比“七升一降”,其中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工业分别回升26.3、22.5、19.1和15.9点。 第二,从供给看,工业产销持续回升,农业形势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合肥市工业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市场营销力度,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保持首位。上半年,合肥市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8 个百分点。 第三,从需求看,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国内市场较为活跃 工业投资比重上升,房地产销售市场有所回暖。上半年,合肥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5.98亿元,增长24%。其中,城镇投资1094.46亿元,增长24.2%;农村投资61.52亿元,增长20.3%,呈现城乡投资同步增长态势。完成工业投资365.64亿元,增长26.4%,高于投资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1.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 第四,从质量看,财税增长居民增收,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财政收入继续回升,民生支出明显加大。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64.73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比前5个月提高4.5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9.3亿元,增长9.9%,比前5个月回升7.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4.99亿元,同比增长0.2%,扭转了前5个月下降态势。财政支出94.3亿元,增长37.3%。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6.6%,城乡社区服务支出增长3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5.7%。 第五,从活力看,资金支持力度加大,非公及县域经济增长较快 贷款涨幅再创新高,外来资金源源涌入。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22.42亿元,同比增长40.3%,增幅同比提升18.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294.15亿元,比年初增加724.5亿元,为去年全年增量的1.32倍,同比多增449.4亿元。 上半年,全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54.92亿元,同比增长44.1%。实际利用外资6.11亿美元,同比增长6.4%。非公经济增长明显较快,县域经济增势良好。上半年,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30.2%,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34.3%,高于全市投资增幅1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5.1%,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二季度私营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28.8点,较一季度上涨23.2点,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6.82亿元,占全市比重为24.7%,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增长25.2%,快于全市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第六,从环境看,价格指数仍有回落,节能降耗成绩斐然 CPI指数继续回落,PPI跌幅有所扩大。上半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2.6%,降幅比前5个月收窄0.1个百分点。工业能耗大幅下降,节能水平明显提高。 另外,凌明局长特别指出,上半年,合肥市生产、需求、效益等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好转势头,这是一个积极而重要的变化。这既是一系列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累积效应的综合显现,也是合肥市多年大建设、大发展的积极成果,成绩来自不易。同时也应当看到,受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全面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一定要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和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叁』 合肥目前经济状况怎么样
要说合肥是中部地区经济较有活力的地方,在中部城市中经济增长在前几名啊!比较有发展前景!
但是相对于武汉,南京等城市还有一点差距的!
『肆』 合肥现在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让合肥成为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合肥目前正在全力加快建设与发展进程,力争使合肥成为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这些年来,合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抓住国内外产业、资本梯度转移的机遇,强力推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合肥,仅浙商就有12万人之多。合肥机场客流近些年迅猛增长,城市新增人口每年都在20万左右。我们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前两年我们的建设是往城市组团推进,往滨湖新区推进,而今年我们的建设进入老城区了,要把老城区“十”字形的道路交通格局变为“井”字形的道路交通格局,同时把旧城改造,危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作为一个主要内容。目前,各项工作平稳推进,进展顺利。合肥老百姓现在对城市建设的支持程度、自豪与自信,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如长江路改造拆迁工程等,进展非常快,一般人认为是不可想象的。原因,我想最主要还是民心,全体老百姓都希望这个城市更美好;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大的好的民心氛围,是拆不动的。老百姓的全力支持,是市委、市政府心中最大的温暖和底气。现在,连受修路影响最大的出租车司机都帮我们做工作,告诉外地客人:别着急,路修完了就好了。
『伍』 合肥未来经济发展情况怎么样
可以看出合肥不再一味向南发展了.我个人认为这是由于南京都市圈所带来的影响版.南京都市权圈将皖南地区甚至与合肥相连的巢湖市也纳入进去了,势必将影响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因此在最近最新规划的省会经济圈中将合肥三县,巢湖市区,庐江,舒城,六安市区,寿县和淮南市区纳入进来.南边只有巢湖市区和庐江,也就是说合肥的经济发展辐射应该往西和北延伸了.所以现在解除了抑制北部发展政策,加快长丰县的经济发展,远期j将辐射淮南市区和寿县.而在合肥北门建设最大的商业中心无疑成为辐射经济圈北部的第一次尝试.
我相信,未来合肥的北部和长丰将迎来发展的大好时光.
『陆』 合肥经济今年发展怎么样,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上半年产值过亿企业增百余户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企业大户的数量也在迅回速壮大。8月21日了解答到,今年上半年,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有455户,同比增加104户。全市亿元企业完成产值2497.4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1.2%,同比增长19.1%,净增产值400.62亿元,占全市净增产值的80.7%。
格力、海尔、熔安动力、大陆轮胎、京东方……这些企业大户,已经成为合肥工业经济的脊梁。而随着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合肥的大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有455户,同比增加104户。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44户,同比增加14户;产值超20亿元企业25户,增加2户;产值超50亿元企业7户,增加2户;产值超100亿元企业2户,与去年持平。
『柒』 合肥的经济水平相当于江苏的哪个城市
合肥的经济水平相当于江苏的徐州 准确的说 比徐州差一点 比淮安好一点
『捌』 合肥发展的基本情况
合肥现在分为版块式地图发展趋势,东边已无发展潜力,现在主要是西边和经开区发展。最具有发展的是经开区及包河区,政务区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投资方面(不用具体说明),而包河区待飞机厂迁移后,将会开拓与巢湖连接的巢湖大道,所以包河区也较有发展。而现在大学城已明珠广场为中心,周边环绕发展的趋势,不出2年必定繁荣。合肥的发展潜力将在5年内全面展现。
前景目标
合肥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100公里,引领并形成皖中一体化发展格局,有效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到2020年,合肥市将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
“141”城市发展框架: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心,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区。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综合居住新区。
“十一五”发展前景:
“ 十一五”时期,合肥将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以壮大工业经济、强化县域经济为突破口,以加快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总体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确保1900亿元,年均增长15.5%,力争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 1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市区人口达到30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经过不懈奋斗,把合肥基本建设成经济更加发达、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合肥科教优势突出,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拥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59所。科教人才比例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合肥科研基础雄厚,是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拥有“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科研设施,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3个。
合肥创新能力较强,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会员城市。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机、微型电子计算机、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以及世界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机、变容式冰箱均诞生于合肥。
合肥工业基础较好,现有34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类产品,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轮胎、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家用电器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3位,汽车整车产量全国第9位。合肥拥有全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联合利华、ABB、家乐福、麦德龙等19家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合肥。美国微软在合肥设立了技术中心。江淮汽车、美菱电器、荣事达电器、国风塑业、合力叉车、佳通轮胎、日立挖掘机等名企名品声名远播。相继被授予“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称号。
『玖』 合肥跻身新一线城市后发展潜力大吗
2020年上半年,排名靠前的主要大城市GDP基本都正式公布了!其中,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的安徽省合肥市完成的GDP约为4419亿元,低于江苏省无锡市(约5516亿元)、浙江省宁波市(约5487亿元)、福建省泉州市(约4668亿)。
最后就是名额限制了。15个新一线城市名单如下: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毕竟江苏省已经有了苏州、南京两市,浙江省有了杭州市,山东省当选了青岛市。
全国那么多的省份,那么多的城市,除了考虑经济问题外,还需要统筹各项因素。加上合肥市本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发展潜力,入选“新一线城市”这是实至名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