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带对物流的影响

经济带对物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9 14:11:00

⑴ 一带一路对我国物流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目前已经处于物流发展倒闭政策放开的节点。而“一带一路版”战略,将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带权来新契机,借此释放中国制造业的产能。
全球经济一体需要物流一体的制程。而中国则需要引进外资,同时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有一流的物流支持。而“一带一路”战略将有利于中国构筑全球物流一体化的物流战略通道。
此外,“一带一路”将提高西部地区制造业规模效应。东部以乌鲁木齐为代表的城市可以兴建物流枢纽。而物流枢纽将极大方便企业对欧洲出口。同时更能带来中西部西区人口的聚集,加速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另外,“一带一路”还将带领中国物流产业改造和升级换代。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表示,物流业将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从幕后走到前台”,起到引导作用。而将来西部也将以产业输出而不是产品输出为主。

⑵ 求 经济全球化对物流的影响 快 谢谢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际货代企业物流化的影响物流经济地区、跨国经营。鼓励流通企业采用现代物流技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现代化。培育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放宽市场准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入物流领域,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外贸、批发、零售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建立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物流企业、采购中心;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清理和完善有关物流的行政法规,改革物流管理体制,破除物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推动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改造与提升。在运输型、仓储型与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逐步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跨所有制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构建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加快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的普及和应用,积极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技术,推广电子自动订货(印S)技术。尽快制定物流信息的标准和网络接口规范,建立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潍坊市物流市场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优先整合存量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使物流园区成为名符其实的物流功能集结区,经济功能协调区。以物流的流量、流向为依据,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和仓储设施的配置,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与组织,解决物流设施系统性差、兼容性差、多种运输方式不协调、线路与节点不配套和各种设施之间不衔接的矛盾,提高综合运输体系和仓储设施的效率。积极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现有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盘活存量资产,促进技术改造和服务升级。通过科学规划,努力建设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抓好现代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现代物流是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物流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潍坊市物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当前要用整合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一要整合人才培训市场,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范物流人才培训认证工作。二是提倡企业与院校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三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合作,或直接引进国内外物流专业人才。

⑶ 经济发展和政策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经济越发展对物流影响越大,经济发展了,对物流管理的的要求相对来说也就大了

⑷ 经济新常态下对企业和物流业有何影响

在新常态下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 物流是一个重在资源整合、靠管理出效益的行业。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业的增长将从规 模速度扩张阶段转向质量效益阶段,新增长意味着企业将更多转向效益优先、结构调整、创 新支撑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等多措并举的轨道。 优先将效益作为考核物流企业业绩的核心指标 同其他行业一样, 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是考核物流企业的两个基本指标。
参考资料:http://wenku..com/link?url=-_pGui2GSRo2kU65sPNsOTxDmo1DMP3

⑸ 现代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有效改善,为现代物流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保障。比如说,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投资人员在对投资基地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常常都会将这一区域中物流业的发展状况作为重点考察内容。上海浦东刚刚建成的时候便吸引了很多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但因为很多企业了解到当时的上海并未建立物流中心,便挥袖离去。自此,上海市政府部门投入更多资金加大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到现在我们知道,上海已经是国际重要的物流枢纽以及亚太物流中心之一。

——促进产业的合理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让产业分工逐渐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催生了物流产业。物流产业拥有独特的整体优势与规模效益,其发展能够有效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我国改革开放较晚,区域经济结构也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便成为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任务。

现代物流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第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现代物流发展所形成的商流、资金流、技术流的聚集,以及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现代物流业的最突出特征便是专业性,它可以让生产者与经营者压缩存量资本与不必要的物流投入,最终让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更多的满足。电子商务、GPS定位等现代化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会让现代物流的服务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物流经营者也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物流服务中来,让自身的服务变得更加专业,物流设施与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物流资源的合理化、规范化配置能够逐渐形成集约化物流经营,进而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有效地促进地区生产力发展。

——促进地区企业发展

现代物流的发展还能够有效地拓展生产厂商的市场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转变厂商过去的经营决策。如果缺少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过去的生产布局因为自然因素与区域市场条件等限制,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说重复建设、反复购置等。

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市场相关信息,获取更多的资源;让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进一步减少,企业和产业的选址布局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产业选址布局不单单考虑原料产地与消费市场,所有的投资决策都会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与物流方案来确定

——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及信息请参考: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⑹ 经济危机对物流业的具体影响

影响不是很大,目前,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企业订单大幅减少,一些企业倒内闭,而邬院长认为,物流业是派容生行业,处于供应链经济的末端,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只要有经济的运行,物流业就永远不会消亡。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细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需要更细化,物流教育面临重新洗牌。经济危机促使企业挖潜、提高管理效益来提高生存能力,这对物流业来说,是发展的机遇。国外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历次经济危机是物流业发展的契机 。所以我认为这还是件好事。。。

⑺ 物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常用的指标有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额、货运总量等等。物流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我国大众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广泛认同,反映了我国社会对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肯定。物流业对经济增长能够产生促进作用的分析,通常是遵照经济学的创建者亚当·斯密的分析而展开的。即认为,物流产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并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故而,现代物流的本质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又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物流的发展,扩大了市场的范围,促进了进一步的劳动分工。分工越深化,生产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发达,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促进投资增长
物流业的发展能促进投资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则会导致经济的增长。物流业的发达能吸引大量投资的观点是为大家所公认的。无论是我国的香港、上海、深圳,还是欧洲的阿姆斯特丹、北美的旧金山,它们都是以发达的物流业吸引大量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优秀典范。当然大家马上会意识到,在多数时候这个促进关系应该是相互的,即物流业能促进投资的增长,投资也能反过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实际上,正是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使得经济能够得以长期稳定的增长。在投资快速增长,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物流业的发展不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那么经济的增长就会受到制约,最终,经济增长会受到拖累而放慢步伐。这种例子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是有的,运力紧张的情况时而会出现在我们身边。不过,也正是这种不利情况的出现,才使我们更明确的认识到,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物流业发展涉及到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同等条件下,资本总是愿意流向具有发达的物流业水平的地区,这是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必然结果。发达的物流业能使资本以更低的成本运营,能极大的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绝大多数企业在选取投资地点时,都会仔细的评估其物流业发展水平。对于投资小者而言,投资地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优惠政策,还要考虑其物流环境。企业生产运营体系的建立,总是希望更多地借助于当地的物流资源来实现其高效的生产运作和市场扩张。在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廉以及各种优惠政策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而逐步减弱的趋势下,物流环境在吸引外来投资中所占的权重越来越大。物流业的这一重要作用使得它应当成为我国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
促进需求增长
发达的物流业能通过对需求的推动来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生产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几十年前商品数量生产的矛盾,而是流通矛盾。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如何将社会生产的产品以高效经济的方式进入消费领域。物流业的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物流的发展使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大大降低了人们需求被满足的时滞,从而扩大了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物流的发展使得各类商品能便捷高效地扩散到不同地区,客观上使得一个地区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从而引发社会需求的增长。
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亟待解决的问题。物流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最终必将以依赖内需为主要基础,物流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将日益显现。
促进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创新、社会分工及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满足制造业供应链的需要。物流产业的前向效应是指物流产业对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新装备工具出现的诱导作用;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系统业、物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不但能促进物流产业优化,而且能潜在地增进经济和社会机会。物流产业的后向效应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仓储、通讯等物流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对钢铁、煤炭、水泥和制造业的需求。物流产业的旁侧效应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所有的商业、供销、粮食、外贸等行业乃至所有行业的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各类经济活动的效率。由此可见,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一个发达的经济必然存在着完善的物流产业结构。现代物流的发展,将有效整合地区内物流资源,将制造业企业物流活动延伸至商务环节,组成并优化链路,通过生产、销售环节,把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变成价值增值的产品,并送到顾客手中,以增加整个供应链价值,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物流业发展对促进我国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尤为重要意义。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创新,而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物流业发展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涉及到机械制造、电子信号技术、控制技术等许多产业。物流业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广泛而深入的。类似的物流业发展推动创新的例子还有许多,例如我国大型飞机项目的研制等等。物流业发展所促进产生的创新往往是能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效果的创新,其创新活动的经济效益非常的显著。

⑻ 经济要素是如何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

近年来,物流系统的、集约的作用,又展示了它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物流业及相关的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国物流企业将逐渐进入我国。这对我国物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我们如果不赶在他们立足未稳之际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物流的定义及现状
(一)物流的定义
现代物流管理最早运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陆军。战争需要快速有力的后勤保障,战后这一理论和方法在美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运用。继而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接受了物流革新的思想,并广泛运用产业界,使物流的理论技术更趋成熟。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P•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经营的黑暗大陆”一文,强调人们对物流及物流过程中的物流管理还存在很多未知的东西,是一块尚未认识,尚未了解的“领地”,在这一“领地”中,理论和实践皆不成熟。此后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又提出“物流冰山理论”,认为现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实际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物流费用就像冰山一样,露出水面的仅是冰山一角,而大部分则沉在水面之下。1970年,西泽修教授又把他的著作《流通费》的副标题写作“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由此,人们取得了“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处女地”的共识。在发达国家,物流理论促使物流实践快速发展。1963年,美国成立了“物流管理协会”,提供专业的物流和培训,日本也于1964年发表了池田内阁时期的“中期五年经济计划”,强调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并提出建设高速公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设施的措施。截至目前为止,美国物流产业规模已达9000亿美元,为高技术产业的2倍之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1996-2000年间,美国物流产业为美国各类公司减了500多亿美元的商品分批成本,整个物流活动占到了制成本的15%-20%,这些都说明了加快物流管理、发展物流业的必要性。
物流概念自1979年从日本引入,自到我国物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下的物流,即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二是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即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即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
从国内外物流演变的过程笔者认为物流的定义应该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二)我国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现代物流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跨国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国内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实践深入进行;有关物流研究、物流教育、物流新闻报道等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因此要正确看待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1.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为提高,市场物流网络逐步扩大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远远超过了5.7万公里,其复线1.9万公里,复线率达33.1%;电气化铁路1.2万公里,占总里程的21%。全国公路通车里程1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4771公里,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约2万公里。内河航程11万多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达1330个,其中万吨泊位有499个。民航里程为186万公里。输油输气管道长2.04万公里,各种运输工具的数量与质量都有所提高,形成了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体系。
我国邮电通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邮电通信网已覆盖全国所有城镇,全国电话网总容量超过1亿门。网络规模居世界第2位。数字数据容量超过46万个端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开始在一些部门和地区建立。
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通过市场解决,物资流通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初步形成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队伍,并建立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乡一体的流通网络。作为新型营销方式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物资配送试点企业已扩大到40多个城市。
2.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物流规模是从量的角度反映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根据统计资料,1997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物运输量127.6亿吨,货物周转量3.8万亿吨公里(本文是用货物的输送量和输送能力来衡量社会物流规模)。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国际经济交往和贸易快速增长,1997年全年出口总值为3250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代表中国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形成以沿海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
3.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较低。
(1)物流时间: 据有关资料介绍,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中国现行的运输管理体制制约了不同货物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物流速度。城市内由于运输道路面积增长与车辆增长不适应,使运输速度不断下降,在有些大城市车速已下降到每小时15公里。
(2)物流费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因各部门产品对运输的依赖程度不同,其所占比重也不同。从物流总体费用考虑,有关资料显示,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账面反映已超过40%。
(3)物流效率:在总体上分析计算物流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用物流相关行业的成本费用总和与GDP的比值评价物流总体效率。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我国物流的效率已经有所提高。
4.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长期的计划经济使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物流业仍是多元的管理方式。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条款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由于社会物流系统的管理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和协调发展,对物流的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
5.物流科学研究亟待加强
物流科学是融汇了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综合科学,其内容相当广泛。中国对物流科学的研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多,在理论上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我国现阶段对企业物流的研究比对社会物流研究要深入一些,对于物流技术的研究水平比对物流管理研究水平要高一些。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产业的规模目前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一方面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另一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以下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现阶段物流运作的特点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性比较差。同时国民经济中每个产业都在运作物流,都与物流有关,物流产业显得没有特定的经济活动领域,不少人甚至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存在提出怀疑。其实,这是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我国现阶段基本上沿用计划体制的产业划分体系来对产业结构进行适时调整,没有将物流产业单独设立。因而,我国的物流产业不是不存在,而是发育不完善。
(二)基础设施方面和装备条件制约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但由于过去长期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影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使我国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陆路运输“瓶颈”制约问题较严重,时有“塞车”的现象,对江河的治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船舶的运输能力,主要的铁路干线运输存在严重的超负荷运载等情况。同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也不合理,东部运输设施比较发达,约占全国的50%,中西部地区的只占34%和16%。物流产业的滞后发展以及物流体系布局的不合理,造成我国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低下。
(三)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
计划经济时期,物流企业充当政府的运输工具,政府直接参与经营活动,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物流产业政企不分的现象仍存在,严重影响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在物流管理体制设置上,从中央到地方均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造成部门之间权力和责任交叉重复。另外,还涉及到外贸、内贸、仓储业、流通加工、国家信息产业等部门。物流行业协会和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物流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造成物流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标准与运输实施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
(四)市场需求约束物流产业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大而散”,“小而全”的物资流通布局阻碍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造成大量资金的闲置和浪费。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物流产业自身来看,内部资源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物流企业社会负担过重,都制约着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
(五)经营管理粗放和服务质量较低
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较低,如生产部门库存管理不严,原材料积压严重,运输部门运送不及时,使物流受阻;流通部门仓库管理不善,造成残损霉变,损失严重;装卸部门的装卸不当造成的损失等是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低的表现。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主要表现为: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还比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六)基础理论研究落后和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在物流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研机构很少,物流教育也处于落后水平。在全国上千所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10所左右,物流企业职工的后续教育几乎没有。同时,物流企业自身也忽视对物流人才的引进,由于经济效益低下不能在待遇上留住人才,造成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相当缺乏,这与我国物流的发展和改革要求极不适应。

三、解决对策
物流产业的发展要靠外力推动,我们要在借鉴外国物流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寻找适合我国物流产业特点的运作体系,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下面主要从国内方面对影响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加快物流体制改革
我国目前对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同时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甚至包括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参与和管理。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各方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和所实施的管理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也可能具有部门利益的背景。体制成为目前掣肘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其具体的改革措施为:
1.加强政府对物流工作的宏观调控,建立权威机构
物流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商业,物资业和对外贸易业等,是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物流业赖以发展的物资基础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使得物流业的发展不快,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物流业,仅靠某几个部门或行业自我封闭式的发展是难以达到目的。应当像过去抓联运,集装箱运输和散装水泥推广等工作一样,国家设立具有统一协调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全国物流的各项工作。建议由国家计委或者国家经贸委牵头,交通,铁路,国内贸易,外经贸易等有关部委参加,组成一个高层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国物流发展工作,组织各方面力量,尽快制定规划和我国物流的各项政策、方针、法令及中、长期的物流发展战略,统筹安排物流基础建设的投资,加强物流的宏观控制和国际物流业务活动,并纳入到十五计划之中使我国物流业在进入21世纪初期能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2.重视对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的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研究或科研项目,但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独立的。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各个有关部门分别按照系统发展的要求开展技术,经济和管理等专业化的研究,才能使我国物流业发展走向健康轨道。因此,建议由一个部门牵头,在政府部门支持帮助下,组织全国的有关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布置,研究制定物流科学的具体研究计划,分别对企业物流,社会物流的技术,经济管理等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
3.加快制定有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步伐
国家已经确立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尽快制定一系列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是保证大政方针实现的关键。对于物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制定政策或建立建全的有关法规,来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和流通企业的经营能力,指导物流行业的发展,协调部门,条块关系,促进流通和生产的共同发展。目前全国正在兴起一股物流热,这是好事,但也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不少行业或部门都热衷于搞物流中心,交易中心或配送中心。同一个城市一下子出现好几个中心,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钱花了不少,效益不大。这种一窝蜂式的作法已经有过多次的教训。国家政策鼓励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的路子,但由于改革中政策的不配套使企业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困难重重,所以仅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加快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二)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技术创新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和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引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同时,制定物流技术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一些物流技术标准化系列项目。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这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应该积极支持。制定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重点是建设符合国家统一规划的大型物流园区,大型物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以及处理地方或部门边缘的“节点建设”应大力支持。
建立专业化物流中心网络:第一,在生产较集中和物资集散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可设立物流管理中心,全国可以搞七个物流区,第一个是珠江三角洲,第二个是长江三角洲,第三个是环渤海地区,第四个是郑州物流区,第五个是武汉物流区,第六个是西安、兰州物流区,第七个是重庆、成都物流区。由各商业部门成立一个联合储运企业,或系统成立几个大型储运企业,统一办理商品运输和保管业务。这样,在一个大城市形成一个或几个物流中心。第二,在一般中等城市物资、商业、供销社等部门可联合建立一个或几个专业化储运公司,统一管理物流工作、承办保管和运输业务。第三,在县城的物资、商业部门,可联合建立专业储运站,共同修建、使用仓库的专用线,统一办理商品接运、保管和分发业务。这样,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成以大、中城市的物流中心为中心骨架,由国营集体、个体经营的专业的和兼营的物流企业,构成一个四通八达、互相联系的全国物流系统网络。以适应生产的发展和搞活流通的需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要重视物流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充分发挥物流信息反馈作用,指导物流的系统分析和管理,进行物流的预测。现代物流企业采取各种途径筹集资金,鼓励、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物流基础设施,以增加发展现代物流的资金来源。
政府管理部门应为既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挖掘创造条件。对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综合利用的建设项目,应该给予较为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及相关的扶持政策。要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界限,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物流企业参与物流设施整合和综合利用创造环境和条件。在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中,要充分考虑物流的合理化,积极制定既利于城市交通的通畅,又便于高效率组织物流的城市交通管理机制,缓和城市交通阻塞、提高货运汽车装载效率、减轻环境负荷。
在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一是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充分发挥研究咨询机构在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其与物流企业紧密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二是积极开发、研制能有效提高物流效率的运输、搬运装卸、仓储、包装、条码及标志印刷信息管理等技术装备,并使其具有产业化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对适合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特点的各种物流组织技术条件。
(三)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和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运作的绝大部分还是货主企业自营,专业化的企业内部物流不是物流活动的主体,第三方物流的比重还不是很大,这是造成我国物流水平不高的原因。为此,一方面要引导制造业,商贸业的物流改造和外包;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今天,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是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
其次,在我国现代物流市场化的进程中,还应尽快解决物流市场管制方式不适应WTO规则的问题,努力克服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并在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物流网络建设和发展、市场监管体系、税收体系等方面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环境,以便真正向国内外全面开放物流服务市场,并以开放的方式促进我国现代物流服务市场的发育与成熟。
物流产业的发展最终要靠市场供需双方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加以引导。一方面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促进物流改造和外包,扩大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税收要鼓励物流业务的整合,提升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
(四)健全规章制度和实施强化管理
针对当前我国物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制订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使全体人员有章可依,能动地通过对人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做好物资供应工作,要求每个职工工作事事有依据、环境无差错、工作规范化,确保了各个阶段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同时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建立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实现物流产业结构调整。首先,政府部门要实行政企分开,将物流企业推向市场,物流企业自身要按市场经济运作要求进行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物流企业要适时转变经营方式,积极建立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实现以电子网络为平台,多种运输方式组合的现代物流。其次,管理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促进物流企业进行经营机制转换,实现物流企业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资产重组,实现物流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五、结束语
物流业正在以稳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发展我国物流业不仅要深化物流体制的改革、加强物流的基础建设、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还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和好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从国内阐述物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而对外国的成功经验和好的管理模式则研究的比较少,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随着物流改革的不但深入、物流基础设施的不但完善、企业经营环境的不但好转,我相信物流企业将会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趋势下,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⑼ 物流供求变化对区域物流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物流供求变化对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影响:
1、物流供给等于需求时——防止了版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又实现了权区域物流经济效益最优化。
2、物流供给小于需求时——整体的降低了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而包裹的积压也造成了物流仓促成本的提高。
3、物流供给大于需求时——使得物流公司的供给能力在短时期内难以转移, 造成了物流公司的人员、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的闲置, 带来了资源的浪费问题。

阅读全文

与经济带对物流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