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调整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大的调整发生在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第二次大的调整发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时期;第三次大的调整发生在90年代初。这三次调整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调节机制。
一、经济政策调整
1、第一次大的经济政策调整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其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至1933年,美国工业生产了却46%,失业率高达25%。为了缓和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的“新政”。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思斯经济学说,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运用扩大预算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一思想在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官方的经济指导思想。在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支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2、第二次大的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这次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包括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在内的新保守主义的经济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发生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奇怪结合的“滞胀”困境,各国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停滞,失业人数猛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各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还不到60年代的一半。“滞胀”暴露出凯思斯主义经济学说与政策的局限性,也暴露了政府角色膨胀后出现的“政府失灵”问题。1979年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1981年美国共和党里根总统就职,他们以新保守主义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刀阔斧地对社会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无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推行以及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人民资本主义”;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刺激投资等。
3、第三次经济政策调整。
这次调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这次调整的背景是西方国家经过70、80年代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以后的。普遍陷入“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债务居高不下。比如,1990年,美国财政赤字2204亿美元,1991年上升至2687亿美元,仅1992年美国国债就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次的社会经济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经济学、供应学派理论的混合物。经过前两次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理论上不再走极端化,而是采取歉收并蓄的态度,将各种理论糅合起来。克林顿上台后,放弃“里根经济学”发动“新政府运动”,决心“重振美国经济”。克林顿在谈到他的纲领时说过,这一纲领“既不是保守派的纲领,也不是自由派的纲领,而是两者兼有的一种纲领”克林顿两手齐下调控美国经济:一手是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手是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其实行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不平衡
1、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经过大力调整与重建,一些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美国、加拿大等国则将战时经济转为平时经济。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了5%。但是,在这段“黄金时期”过去以后,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陷入了经济“滞胀”状态,1973—975年、1980—1982年连续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整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虽摆脱了经济危机,其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各国平均增长率也只有3%。
2、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与欧盟经济好于美国。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明显好于日本、欧盟。日本经济自1993年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段时期被日本国民称为“失去了的十年”。
3、经济运行模式不平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微观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与宏观的组织管理机制上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不同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三种模式;一是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结构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只作智谋的干预,更多的是强调个人主义与市场自由竞争。二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与社会义务的结合,社会对利润的追求与向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相结合,企业管理人员的决断与工人参与相结合。三是日本的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采取亲市场战略,即政府的干预遵循“充分的市场,必要的政府”原则,政府在财政、金融、贸易、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调控作用突出。另外还有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http://www.zxls.com/Article/Class163/Class128/200712/20071221110600_33003.html
②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有何特点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背景
(1)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2)罗斯福新政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
(3)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德)
(2)制定经济计划。(日本)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美国)
3、国家干预经济的评价和影响
利:避免盲目生产,保证生产社会性。
弊:经营不善,效率低下。
二、企业的微观调整
1、“人民资本主义”
背景: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含义:股票分散化
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
如20世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
德国的西门子公司,1996年营业额达118亿马克,但西门子家族只拥有公司股票的4%左右就控制了西门子公司。
美国的股票总值中,占90%的居民只有11%的股票,而10%的最富有者占了63%的股票。小股东虽有权参加股东大会,但不能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施加影响。
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影响:(即:股票分散化的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大量吸收社会资金,有利企业的发展。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2、“经营者革命” —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评价: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增加,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社会福利制度:是指私人企业生产物质产品,而政府则提供旨在提高文明和文化水准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包括社会保险、卫生保健、住房建筑、教育、文化活动等内容的国家。一般认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成了“福利国家”。
四、“黄金时代”的出现与结束
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历史上称为“黄金时代”,1973年经济危机出现后结束,开始进入了“滞胀”时期。
③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大的调整发生在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第二次大的调整发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时期;第三次大的调整发生在90年代初。这三次调整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调节机制。
一、经济政策调整
1、第一次大的经济政策调整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其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至1933年,美国工业生产了却46%,失业率高达25%。为了缓和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的“新政”。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思斯经济学说,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运用扩大预算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一思想在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官方的经济指导思想。在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支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2、第二次大的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这次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包括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在内的新保守主义的经济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发生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奇怪结合的“滞胀”困境,各国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停滞,失业人数猛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各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还不到60年代的一半。“滞胀”暴露出凯思斯主义经济学说与政策的局限性,也暴露了政府角色膨胀后出现的“政府失灵”问题。1979年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1981年美国共和党里根总统就职,他们以新保守主义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刀阔斧地对社会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无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推行以及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人民资本主义”;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刺激投资等。
3、第三次经济政策调整。
这次调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这次调整的背景是西方国家经过70、80年代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以后的。普遍陷入“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债务居高不下。比如,1990年,美国财政赤字2204亿美元,1991年上升至2687亿美元,仅1992年美国国债就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次的社会经济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经济学、供应学派理论的混合物。经过前两次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理论上不再走极端化,而是采取歉收并蓄的态度,将各种理论糅合起来。克林顿上台后,放弃“里根经济学”发动“新政府运动”,决心“重振美国经济”。克林顿在谈到他的纲领时说过,这一纲领“既不是保守派的纲领,也不是自由派的纲领,而是两者兼有的一种纲领”克林顿两手齐下调控美国经济:一手是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手是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其实行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不平衡
1、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经过大力调整与重建,一些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美国、加拿大等国则将战时经济转为平时经济。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了5%。但是,在这段“黄金时期”过去以后,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陷入了经济“滞胀”状态,1973—975年、1980—1982年连续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整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虽摆脱了经济危机,其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各国平均增长率也只有3%。
2、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与欧盟经济好于美国。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明显好于日本、欧盟。日本经济自1993年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段时期被日本国民称为“失去了的十年”。
3、经济运行模式不平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微观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与宏观的组织管理机制上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不同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三种模式;一是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结构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只作智谋的干预,更多的是强调个人主义与市场自由竞争。二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与社会义务的结合,社会对利润的追求与向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相结合,企业管理人员的决断与工人参与相结合。三是日本的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采取亲市场战略,即政府的干预遵循“充分的市场,必要的政府”原则,政府在财政、金融、贸易、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调控作用突出。另外还有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④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美国:来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自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80年代开始降低税率,减少ZF财政支出,减少ZF对企业的干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西欧:密切与美国的联系,充分利用美国援助(马歇尔计划),加强ZF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经济一体化好像也是从西欧开始的。
日本:参考西欧,再加上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战时的军事订货……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从罗斯福新政的时候就开始的,属于二战之前
⑤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什么启示
1.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2)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但这些做法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3)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
(4)里根上台后,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5)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与美国多年来奉行的赤字政策相反,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6)美国的新经济: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美国一批经济学家由此乐观地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经确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1)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2)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3)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4)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
启示是:要 搞清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与“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质;认清福利国家的实质与影响.
⑥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
在经济政策上,力争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战后,西方版发达国家普遍建立攻关经权济调节机制,纷纷采取了凯恩斯主义,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转而采取现代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理论。重视控制通货膨胀,强调货币政策和以财政预算支持货币政策,考虑效率原则甚于公平原则,强调私人企业的利润。但是,它急剧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并存。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上变得更加灵活,在理论上不拘一格,把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等结合起来。
⑦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是什么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如下: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其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至1933年,美国工业生产了却46%,失业率高达25%。为了缓和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的“新政”。
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思斯经济学说,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运用扩大预算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一思想在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官方的经济指导思想。
在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支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7)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调整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时出现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结构畸形发展,社会生产停滞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等不正常状况,主要是由于指导方针或工作上的重大失误,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等造成的。这些不正常状况可以而且能够由社会主义国家的自身来克服或纠正。
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预计用一定的时间,采取非常的措施,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以及再生产各个要素和环节,把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和发展过快的某些部门、环节、产品、建设项目尽快地降下来;
相应地把应该加强的部门、环节、产品和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发展速度加快,使国民经济逐步摆脱困难境地,转入正常运行的轨道,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实际上,这是遵循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重新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地分配社会劳动,在新的基础上恢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⑧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原因 主要方式 影响
针对二战后出现的科技进步,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危机出现新特点等新情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动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或者说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的新变化主要是:
1.在经济政策上,力争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攻关经济调节机制,纷纷采取了凯恩斯主义,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主要措施是增加国有企业,利用财政手段干预经济,利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实行充分就业,政府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并占据支配地位,制定各种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来规范市场活动。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但是引起信用和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和生产萎缩、失业增多。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转而采取现代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理论。重视控制通货膨胀,强调货币政策和以财政预算支持货币政策,考虑效率原则甚于公平原则,强调私人企业的利润。主要改革措施有:国有企业重新私有化,推行以股权分散为特征的所谓“人民资本主义”;紧缩货币,削减公共福利计划,推动社会福利向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制定严厉的工会法,打击工会活动等等。上述措施对抑制通货膨胀和增强市场经济活力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它急剧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上变得更加灵活,在理论上不拘一格,把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等结合起来。这种两者兼有的政策,是在探求政府控制和市场调节两者的最佳结合的政策与方式。它们都把减少财政支出、平衡预算收入、降低长期利率、抑制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重点。
2.资本所有关系更加多样,经济结构不断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着一个国家各部门和各种类型经济消长的状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是:第一,在私有制为主导的基础上,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集团所有制、国有制、法人所有制、社团所有制以及资本家个人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所有制形式的调整提高了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国家企业和公认参固有很大发展。
⑨ 二战 科技发展 为什么能影响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二战期间的科技来发展带动源了经济发展,特别是美国,美国在二战期间军事实力上升,又加上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跻身于政治强国之列,较为安定的国内环境,与二战期间为了解决军事问题而进行的一次次变革带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由于二战之后的冷战,美苏之间的较量使北约华约同盟国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上升,又加上不久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调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