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经济增长面临六大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的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2007年二季度至今,过去十年间的时间里,经济整体上是在下滑中波动、在波动中下滑,过热和过冷轮番登场,进入W+Lw型增长。
进入新常态后,我们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包括人口老龄化、财政金融风险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另外实体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表现为供需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
尹中卿指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六大困难和问题:全要素增长率趋于下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抑制消费需求、保障改善民生存在短板、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改善、国际经贸环境日益严峻。
他举例说,服务业增加值比率和研究与事业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肯定完不成预期目标,而耕地保有量、劣V类水体比例完成也很难。
开出远、中、短期药方
对于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尹中卿也开出了远、中、短期药方。
从长期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制度变革,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有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在财税体制改革中,主要有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地方税体系等,对于外界关注的房地产税,尹中卿提醒大家,房地产税不仅是用来调控房价,更是为了给地方政府提供主体税种。
从中期看,主要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防治污染“三大攻坚战”。从近期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三去一降一补”。尹中卿透露,在降成本方面,明年可能会有更大动作
B. 怎样看待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当前的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房地产调整及深层次结构变动的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剧。然而,“新常态”并不是只有困难、挑战和风险,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因此,中国经济“新常态”孕育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抱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发展机遇。第一,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暴露了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结构性问题,同时也宣告了镶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传统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高投资带来的高能耗与高污染、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社会经济冲突以及过度管制带来的创新不足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和民族复兴的绊脚石。人民深深认识到,大改革和大调整是重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基石的唯一选择。这种“大改革”与“大调整”共识的形成是“新常态”带给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最大礼物,在世界性结构改革的大浪潮中给予了中国良好的机遇期。第二,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中国在GDP稳居世界第二位的同时,其市场份额和消费规模也大幅度提升,中国需求成为世界需求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大国经济效应”开始全面显现。一是在市场上出现全面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效对冲着各种成本的上升,使中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并没有下降;二是消费开始上台阶,中国消费规模依然按照每年平均13%的速度增长,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三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开始与中国的“世界市场”相对接,在内外贸一体化的作用下使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抵抗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大幅度上扬。第三,“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的机遇。虽然到2014年年底,中国各类产业结构的指标已经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化,工业化红利开始衰竭。但是,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纵深的厚度和宽度,即“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虽然开始全面转向服务业驱动,但广大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化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不仅为东部产业升级提供有效的腾挪空间,也为中西部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中国产业的梯度大转移不仅大大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红利消退的速度,同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增长极使中国空间布局更加科学。第四,“大人才”与构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遇。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老龄社会的逼近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人口红利开始消退。但必须注意的是,目前“招工难”和“用工贵”问题主要凸显在农民工领域。中国的就业格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相并存。每年700多万大学生毕业压力已经使大学生就业起薪与农民工平均工资开始拉平。而这恰恰是中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这说明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已经为中国产业升级准备了大量高素质、低成本的产业后备大军。以大学生和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替代以农民工和低端劳动力为核心的传统人口红利。第五,“大创新”与构建技术红利的机遇。仔细梳理中国技术创新发展的各类指标,我们会发现,在粗放式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同时,中国创新发展模式已经崭露头角:一是专利申请大幅度提升,于2013年达到257.7万,增速为15.9%,占世界总数的32.1%,居世界第一;二是R&D经费支出突破低水平阀值,于2014年达到GDP的2.09%,增速达12.4%,进入高速度、中等强度阶段;三是技术市场活跃程度大幅度提升,2013年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7469亿元,增速达到16%;四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总额达到660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五是国外发表的科技论文在2013年已接近30万篇,迈入世界科技论文大国的行列;六是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上述这些参数说明,只要进一步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和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国技术创新红利必将逐步实现。“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新”转型,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知识密集产业过渡。第六,“大升级”与构建升级版中国经济的机遇。在市场、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全面升级的势头:一是在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时,消费开始出现大幅度升级,开始从过去30年的以吃穿住行为主体的工业化消费转向以高端制成品和服务消费为主的后工业化消费;二是产业在需求拉动下,开始大幅度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升级版经济的雏形开始显现。第七,“大开放”与中国经济全球布局的机遇。中国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予中国前所未有的进行大开放和全球布局的机遇。一是中国开始从“商品输出时代”转向更为高级的“资本输出时代”,海外并购突飞猛进,其平均增速超过30%,对外投资总量2014年已突破1000亿美元;二是以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全面强化中国开放的板块效应;三是以“一带一路”为核心中国空间战略与开放战略全面对接,并通过互联互通打造中国新的国际合作格局;四是以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构建,打破欧美一统国际金融的格局。这些拓展有效扩张了中国资源配置的空间以及盈利模式,必将把中国发展带入新阶段。当然,要很好把握上述七大机遇,将各种战略机遇转化为真正的增长和发展,这不仅需要我们有效解决“新常态”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还需要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
C.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
中国经济目前的形势其实不容乐观,中国市场经济非常缺乏公平性,出现极贫内极富的两极分化。
因为容整个国家市场经济已经在杀鸡取卵式的运行,几大电商平台拼命的压价让人暂时还可以买得起东西,但是过于压迫厂商,整个经济运行实际上在饮鸩止渴,全面的低价意味着市场的萎缩,厂家受到的压迫越多破产倒闭的企业就越多,与之对应的就是失业率的大幅度上升,东西越便宜人们反而越买不起东西,但是普通民众的自私的利己心总认为压迫厂商才好呢,买东西便宜了,但是不会考虑自己收入不断降低的问题,人们其实越来越挣不到钱。就像这次的京东与神舟电脑的官司,京东强迫厂商支付返利,当这些厂商都很难生存的时候我们其实什么东西都买不到了,就像这些年其实京东淘宝上面商品种类已经少了一半以上,但是人们并不关注这些。
D.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之后中国经济走势的关注。
在去年底受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今年年初又遭遇雨雪冰冻灾害的背景下,这场大地震之后,“中国号”经济列车能否继续平稳较快地前行?
“三驾马车”动力不减 地震不会改变经济基本面
一瓶娃哈哈矿泉水1元,一袋康师傅排骨面1.7元……
这是近日记者在地震重灾区四川德阳市八角柳江超市看到的商品价格表。“ 的货源充足,地震后和地震前的商品价格都是一样的。”八角柳江超市营业员告诉记者。
八角柳江超市是一个缩影,目前整个地震灾区商品供应充足,物价稳定,老百姓日常买卖东西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场地震虽大,但对全国经济来说,影响不会显著。”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
来自发展改革委、央行等权威部门及研究机构的信息表明,虽然汶川大地震重创灾区经济,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但由于受灾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小,四川全省生产总值占全国4%左右,特别是重灾区主要处于山区,这场灾害并不会改变 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在灾区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陆续展开之后, 国宏观经济运行可望经受住短期冲击,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投资、出口、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内在动力不减,地震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就当前经济形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小组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认为,当前出口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不会大幅度回落;投资反弹可能性较大,灾后重建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从投资来看,前四个月 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内在动力十足。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罗伯特·魏图说,一旦重建工作启动,建筑领域的经济活动会有明显增加,将推动经济发展。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认为,国内外经验表明,灾后重建会带来投资增长。
出口增速不会大幅回落。四川不是 国重要的出口基地,对 国出口贸易不会有大的影响。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小组分析认为, 国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世界工厂”地位已经形成,出口增速不会大幅回落。更为重要的是,“ 国是一个大国经济体,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决定意义,外需放缓不会影响今后经济增长。”
当前国内市场供应充足,消费能力旺盛。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小组说,当前 国居民收入仍将较快增长,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未来消费将较快增长。此外,不少专家也认为,灾后重建也将推动国内对建材等产品的消费。
“总体来看,这次灾害对全国经济总量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有限。”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28日特别强调说,“至于这次灾害对中国经济会否造成更长期的影响, 会密切关注。”
大地震带来经济新挑战 潜在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改变整体经济的基本面,但给经济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有可能使前期存在的通胀压力较大等问题进一步加剧。
由于此次汶川大地震对灾区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造成较大破坏,供给方面的减少,可能在短期内对物价产生冲击,加大物价上涨压力。据发改委预测,这次灾害造成的损失将成倍于今年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作为地震重灾区的四川,是 国产粮、养猪大省。农业部数据表明,四川每年出栏的生猪达6000万头以上,在全国排第一位。到20日的数据显示,四川、甘肃、陕西、重庆4省(市)畜禽死亡1523万头(只),其中猪死亡100万头。
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小组认为,地震会增加短期内通胀压力。灾后重建会促使水泥、钢铁等建筑材料需求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推高全国原材料价格水平。
尽管通胀压力上升,一些国内外研究机构认为,地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有限的。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地震对四川猪肉和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有限。全国现有的生猪存栏量在4亿头以上,近日来猪肉价格一直保持稳定也反映了这一点。
农业部23日的监测信息表明,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国鲜活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供应充足,蔬菜和猪肉价格下降,鸡蛋、水果价格略有上涨,走势正常。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地震中,部分发电站和传输线受损,导致电力无法正常传送,受此影响,国内能源供给可能会有所减少,同时由于电网破坏严重,重建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由于即将进入夏季用电高峰期,地震给四川水电设施以及国内能源需求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此次地震对灾区上万家企业的经济影响也很显著。国资委统计显示,截至5月21日,仅四川的中央企业在地震中估计损失超过300亿元。此外,地震还会给原来的银行贷款形成很多坏账。农行副行长张云说,初步预计,地震将给农行带来60亿元的不良贷款。
坚持“两手抓” 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抗震救灾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面临许多挑战。为此,中央已明确提出“坚持两手抓”, 一手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社会发展。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抗击这样大的自然灾害,只有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切实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才能使抗震救灾具有可靠的物质基础,同时完成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
央行行长周小川26日在地震灾区表示,当前要高度关注地震灾害后的经济运行态势,按照中央提出的“两手抓”的要求,既要满足抗震救灾需要,也要落实好宏观调控举措,防止物价和投资增长过快。
由于地震所带来的新挑战,当前控制物价上涨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任务格外繁重。“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而在地震发生的背景下,这方面的任务更加艰巨。”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小组认为。
当前要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努力使全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这对稳定物价乃至经济发展全局都有重要意义。夏收已经来到,来自农业部的消息称,目前小麦长势喜人,夏粮丰收在望,如果近期不出现重大灾害性天气, 国夏粮单产可望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将实现第五年增产。当前务必组织好小麦跨区机收,统筹做好夏种工作。同时,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做好各方面工作,特别是受灾地区要抓紧组织抢收抢种,保护好生猪生产。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新的阶段。“要以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和灾后重建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运用力度,促进一系列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小组建议说。
目前,中央已提出及早谋划和适时开展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并举全国之力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中央财政已安排250亿元抗震救灾资金,同时又安排了7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基金。
22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次委员长会议已做出部署,支持国务院集中财力投入抗震救灾的安排,对今年预算支出结构做出相应调整,对明后年的恢复重建资金要早做考虑,早做安排。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就业、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已纷纷行动起来。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已启动了灾后重建规划工作;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紧急出台了针对灾区的税收优惠政策;银行业正在对受灾企业的信贷需求情况进行评估,强化灾区金融服务……
当前,抗震救灾依然处在紧要关头,确保中国经济列车平稳较快前行的任务格外艰巨。 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的“双胜利”。(记者张旭东、江国成、韩洁
E.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谈谈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简答)
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近30多年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长,经济总量已经排到第二,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10年、15年超过美国,这肯定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现在就看中国能否具备比前面那些国家更强的抗压能力了,如果没有,那么结局也是一样的。所以现在的中国面临着一个比较险恶的国际发展环境,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少。
我国M2占GDP比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今年前三季度,货币供给趋于宽松,反映市场资金状况的银行理财预期收益也逐步下降。但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负债同比增速持续下降,而财务费用同比增速却维持在30%以上。经济下行中企业利润总体下滑,非金融类企业盈利空间明显缩小。上半年,2455家上市公司总净利1.02万亿,同比下降1.54%,非银行上市公司利润同比下降16.4%。其中,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5452.3亿,占比高达53.6%,同比增长18.2%。
与此同时,由于速度效益型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速短期过快下滑,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企业赢利能力和水平滑坡,亏损面不断扩大,财政金融风险则可能集中爆发。因此,需要确立稳增长、稳效益、防风险的宏观调控基本思路。通过需求管理,以防止短期内经济增长大幅度滑坡为重点,从而稳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微观主体的调整和增强对新增长阶段的适应性争取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把矛盾和问题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中国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考虑到我国宏观调控还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财政与货币政策还具备较大的政策操作空间,必要时可进一步推出稳增长的政策和深化改革的措施,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但是我们还必须对我国经济可能面临的下行风险保持警惕,必须保持足够的政策弹性和政策储备,以应对国际经济可能出现的风险。
F. 论述当前经济形势现状及对策
1.结构性通货膨胀仍在可控范围内
由于受到国际、国内(能源、粮食价格上涨,美元贬值、本币升值,人工成本增加、自然灾害影响,国际主要消费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
此时此刻,我们应该看到由于30年改革开放,有积累的雄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有已经建立起的强大的社会生产能力作保证,并且总结了管理经济的经验教训、提高了驾驭社会管理的能力,以及对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控制,和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相信经济转向全面通胀的可能风险不会变为现实。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结构性物价上涨是经济体系内在价值规律在平衡各生产要素价格时发挥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社会效率提高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正常表现。生产要素价格结构调整引起的价格上涨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存在,并直观地表现为要素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和货币相对贬值,这种现象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客观长期存在。
2.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由偏快转向偏冷的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出口加工型企业的经营困境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正在显现。在一定的发展阶段,适度的市场调整与经营压力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有利于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换代,有利于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科学持续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度的市场调整与过快的经济发展具有同样的危害性。由于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影响着众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是经济发展的龙头行业,过度的市场调整将使社会面临着经济发展硬着陆的危险、将使社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消费市场萎缩、大大提高金融体系风险,将使社会面临经济全面下滑的经济萧条,最终影响社会稳定的发展基础。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具有延后效应的特点,当前,宜进一步观察已出台政策的效应显现,不宜急于再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不应在执行政策时层层加码。
3.企业家和大众消费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期正发生质的变化
乐观的情绪已经消退、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悲观的情绪开始产生。这样一个敏感的发展阶段,正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与社会大众对改革发展的信心。
“羊群效应”理论表明,社会预期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反应,而随着时机的延后,更多的可能会是倍数的社会影响。因此,宏观调控力度的把握和政策的及时调整是我们所面临的艰难抉择,正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制定适宜的发展政策此时尤其重要,对科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内涵应当是在发展中讲科学,以科学技术来促发展。
此时,重温小平同志“坚持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一百年不动摇”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4.“战争”就在我们身边
由于受能源、粮食价格上涨,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自然灾害、国际主要消费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攸关真实地展现在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地球资源的有限与人类社会对生存利益的本能追求,确定了国际社会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竞争无时不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根据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变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地做好适合国情的、可以因应诸如“石油战争”、“粮食战争”、“货币战争”等国际因素的、可以指导国家中、长期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非常重要,有了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刻研究和清醒认识,我们就可以把握变化趋势,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就可以比较从容地面对各种复杂的国内外影响因素,而立于不败之地。
二、对策
1.保持社会投资的合理增速、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
根据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保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做好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应当坚持社会发展的效益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明确“中、低收入群体解决基本居住空间的民生问题以政府提供社会保障性住房为主;改善和提高住房的消费需求满足以房地产市场为主”的工作目标。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还是应该认识到我省是适合人居的地区,具有优美的山川、气候宜人、地区生态环境总体良好。如果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更科学的规划安排、有更符合人性的城市管理、能提供给人民更好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工作环境,我们就能激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内地西部地区生活工作移民的潜在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同时适当控制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而在分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对写字楼、商务酒店、休闲酒店等生产性、商务性项目的土地供应,避免投资增速过快回落,保持地方财政收入能过渡平稳。
2.促进休闲度假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推动消费增长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消费环境。清理和整顿不利于推动消费的政策(例如:城市停车空间的充分优化利用、城市商业氛围的营造、商业经营环境的改善、为经营与消费提供宽松便利的商业环境),加强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通过加强教育学习,要让公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使他们能够以优质的专业服务能力与科学管理的方法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3.加大政府服务力度,促进产业整合、积聚
抓住机遇,明确政策导向,制定鼓励措施,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政府要当好“媒人”,细致入微扎实工作,避免硬性地拉郎配,而是以科学的市场理念为指导,加强服务,促进企业重组行业整合,从区域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保持竞争力,谋求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和推动优秀企业集团做强做大。
4.切实推进闽台经济区的建设发展
抓住机遇,做好规划,探讨协作模式。从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发表的与大陆地区发展经贸关系的一系列讲话来看,我省虽然具有突出的地缘、人缘等经济协作发展优势,但是目前还不是他们所关注的重点地区。这里反应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地方政府与社会认真的思考。
“两岸三通”是我省上、下期盼多年的也是我省难得的发展机遇,从目前情况看,它不会成为我们当然的发展机会,如何把握地缘、人缘等优势,科学分析产业协作基础,正确制定两岸产业协作和经济合作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与定位,用创新开拓的新思路、新方法来推动实质进展,是促进闽台经济区形成与发展的关键。
5.鼓励和促进创新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企业发展
鼓励扶持创新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新亮点,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是作为自然资源贫乏的我省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的产业布局的理想选择。
应当看到创新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要选择发展创新产业,政府应当科学地制定出发展规划,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体系,踏实地做好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工作,以优质的政府和社会服务来吸引、孵化、壮大企业,扶持产业的建立与发展。
生产型服务企业的发展,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做强做大的不可或缺的产业要求,是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营销推广、售后服务、品牌创立与维护等方面的重要支持。发达的生产型服务企业可以推动产业集约发展,有利于推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同时也是提高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