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建筑经济影响因子

建筑经济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2021-02-20 19:15:33

㈠ 中国有哪些偏向经济或上层的刊物

有些刊物是内部要参,一般人看不到;有些是需要专门订购,不对外发行(例如决策要参);公开发行的核心刊物如下: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简明目录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
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4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目前,有些大学评定职称就是按照这个标准认定的核心期刊。
《要目总览》每4年出版一期,1996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年出了第三版。2004年是第三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2000年版本收录核心期刊1500余种,2004年版本收录1798种(总计在12000种刊物中筛选而来)。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哲学类核心期刊表
1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 4哲学动态 5自然辩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心理发展与教育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
B9宗教类核心期刊表
1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
C8统计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
C91社会学类核心期刊表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人口学类核心期刊表
1人口研究 2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管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
C96人才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人才
C95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表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丛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内蒙古社会科学
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现代国际关系 3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5国际问题研究 6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
D2,4,6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1政治学研究 2求是 3中国行政管理 4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教学与研究(北京)8毛泽东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共党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新视野 2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求实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法学家 10政法论坛11人民检察 12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E军事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第二编 经济
F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34生产力研究
Fll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国际经济评论 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
F12,2(除F23,27)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核心期刊表
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中国经济问题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管理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会计类核心期刊表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
F3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
F4/6(含F27)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
F81财政类核心期刊表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核心期刊表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证券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类核心期刊表
1 现代传播 2 当代传播
G21 新闻学、新闻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1国际新闻界 2新闻记者 3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4新闻与传播研究 5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与写作 8新闻界 9新闻爱好者 10新闻大学 11新闻知识 12新闻实践
G22广播、电视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 电视研究
G23 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中国出版 4编辑之友 5出版发行研究 6编辑学刊 7出版广角 8读书 9中国图书评论 10科技与出版
G25,35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情报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情报科学 7图书馆建设 8图书馆 9情报杂志 10图书馆论坛 1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知识 17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类核心期刊表
1档案学通讯 2中国档案 3档案学研究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档案管理 7兰台世界 8山西档案 9档案 10北京档案 11上海档案 12四川档案 13湖南档案(该名为:档案时空)
G3科学、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表
1自然辨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辨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综合性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研究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名为:当代教育科学)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 4早期教育
G62/6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和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
G64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现代大学教育 12高校理论战线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
G8 体育类核心期刊表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语文 2语言教学与研究 3民族语文 4语言文字应用 5汉语学习 6语言研究 7中国翻译 8世界汉语教学 9古汉语研究 10方言 11当代语言学 12语文研究 13语文建设 14修辞学习 15语言与翻译 16上海科技翻译 17中国科技翻译
H3/9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表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外语界 5现代外语 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
I1,I3/7世界文学类核心期刊表
1 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国外文学 4外国文学 5俄罗斯文艺 6当代外国文学 7世界文学 8译林
I20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表
1文学评论 2文艺研究 3文学遗产 4文艺理论研究 5鲁迅研究月刊 6当代作家评论 7文艺争鸣 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9小说评论 10新文学史料 11中国比较文学 12明清小说研究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文艺评论 15红楼梦学刊 16南方文坛 17中国文学研究 18名作欣赏
I21/29文学作品类核心期刊表
1人民文学 2收获 3十月 4当代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清明 9山花 10北京文学 11解放军文艺 12时代文学 13青年文学 14长江文艺 15长城 16天涯 17大家 18作家杂志 19散文 20民族文学 21山东文学 22诗刊 23花城
J综合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文艺研究 2艺术百家 3民族艺术
J2,3,5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
1美术研究 2美术 3美术观察 4装饰 5书法研究 6美术&设计 7世界美术 8中国书法
J4摄影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大众摄影 2中国摄影
J6音乐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音乐学 2音乐研究 3中国音乐 4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5人民音乐 6黄钟 7音乐艺术
J7舞蹈类核心期刊表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戏剧艺术 2中国戏剧 3戏剧 4剧本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中国京剧 8四川戏剧 9上海戏剧
J9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中国电视 5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6电影文学 7电影 8电影评介 9电影新作 10当代电视
K(除K85)历史类核心期刊表
1历史研究 2世界历史 3史学月刊 4中国史研究 5近代史研究 6中共党史研究 7史学理论研究 8中国文化研究 9文史哲 10清史研究 11当代中国史研究 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集刊 14中国史研究动态 15中华文化论坛 16民国档案 17安徽史学 18历史档案 19史学史研究 20史林 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西域研究 23中国农史 24文献
K85文物考古类核心期刊表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东南文化 6农业考古 7中原文物 8北方文物 9华夏考古 10江汉考古 11敦煌研究 12故宫博物院院刊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名为:天津大学学报)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88桂林工学院学报
N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表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系统工程 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系统工程学报 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自然辨证法研究 7科学 8管理科学学报 9自然科学史研究 10自然杂志 11科学技术与辨证法 12中国科学基金 13中国科技史料
O1数学类核心期刊表
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计算数学 5数学进展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系统科学与数学 8数学物理学报 9应用概率统计 10工程数学学报 11应用数学 12数学杂志 1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4模糊系统与数学 1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6数学季刊 17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18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运筹学学报 21数学教育学报
O3力学类核心期刊表
1力学学报 2应用数学和力学 3计算力学学报 4力学进展 5固体力学学报 6力学与实践 7应用力学学报 8工程力学 9爆炸与冲击 10空气动力学学报 11实验力学 12工程热物理学报 13振动工程学报 14力学季刊 15振动与冲击 16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17航空学报 18机械强度
O4物理类核心期刊表
1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4光子学报 5中国激光 6物理 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8半导体学报 9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0强激光与粒子束 11量子电子学报 12物理学进展 13声学学报 14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5发光学报 16核技术 17大学物理 18金属学报 19低温物理学报 20无机材料学报 21高压物理学报 22材料研究学报 23波谱学研究 24量子光学学报 25化学物理学报 26计算物理 27人工晶体学报 28光学技术 29原子核物理评论
O6化学类
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化学通报 5中国科学.B辑,化学 6物理化学学报 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8催化学报 9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0应用化学 11高分子学报 12有机化学 13无机化学学报 14分析试验室 15色谱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测试学报 19化学物理学报 20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1化学试剂22结构化学 23化学研究与应用 24化学进展
P1天文学类
1天文学报 2天文学进展 3云南天文台台刊
P2测绘学类
1测绘学报 2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测绘通报 4地图 5遥感学报 6地壳形变与地震(改名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7测绘科学 8测绘学院学报
P3地球物理学类
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地震 4地震地质 5中国地震 6空间科学学报 7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8西北地震学报 9地震研究 10地球物理学进展 11水文
P4大气科学(气象学)类
1气象学报 2大气科学 3高原气象 4气象 5应用气象学报 6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7热带气象学报 8气候与环境研究 9气象科学
P5地质学类
1地质论评 2地质学报 3地球科学 4地学前缘 5岩石学报 6沉积学报 7地球化学 8矿床地质 9地质科学 10第四纪研究 11地球学报 12矿物学报 13地质地球化学 14地质科技情报 15地质与勘探 16现代地质 17成都理工学院学报(改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地球科学进展 19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20高校地质学报 21长春科技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2地层学杂志 23古生物学报 24矿物岩石 2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6岩石矿物学杂志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中国岩溶
P7海洋学类
1海洋学报 2海洋与湖沼 3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5热带海洋学报 6海洋通报 7海洋工程 8海洋科学 9台湾海峡 10黄渤海海洋(改名为:海洋科学进展)11东海海洋 12海洋湖沼通报
K9,P9地理学类
1地理学报 2经济地理 3地理研究 4地理科学 5人文地理 6中国沙漠 7干旱区地理 8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9地域研究与开发 10冰川冻土 11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2自然资源学报 13地理学与国土研究(改名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4资源科学 15山地学报 16湖泊科学 17地理科学进展 18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干旱区研究
Q综合性生物类
1生态学报 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3遗传学报 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6微生物学报 7生物物理学报 8遗传 9生物工程学报 10应用生态学报 11生理学报 12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3古生物学报 14微生物学通报 15水生生物学报 16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17生物多样性 18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实验生物学报 20生命的化学 21古脊椎动物学报 22微体古生物学报 23生态学杂志 24生物数学学报
Q94植物学类
1植物生理学报(改名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云南植物研究 4植物分类学报 5西北植物学报 6武汉植物学研究 7植物生态学报 8植物学通报 9广西植

㈡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谈谈"道路自信"的理论源泉和历史依据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就会失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会失去未来。党的十八大总结以往的发展经验,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论述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同时强调,全党一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自信源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
民族自信心是指一个民族对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这种信心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是一个民族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近代中国,面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然而,多少次旗竖旗倒,多少次人聚人散,多少英雄饮恨苍天,多少豪杰壮志难酬,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照亮了中华民族独立的道路,指明了民族振兴的前程。然而,中国的事情终究要靠中国人自己才能办好。中国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无论是当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课题,都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中找到现成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富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终于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顺应时代潮流、切合中国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完全切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共性,也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也是完全切合中国实际的制度设计。
回望近代中国的历程,我们更能深切感受到,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接受实践检验,所以要长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任重道远,所以必须不断发展。这是我们从中国近现代史、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感受。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中华民族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这种自信理应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自信源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征的高度认同
一个执政党,确定什么样的执政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实现路径,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作为自身的行动指南,进行什么样的制度设计,这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几个重要影响因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201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11月8日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问题,并对各自的内涵作了科学阐释。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领导全国人民开辟的。它既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相异,也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又体现了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这条道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它在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的制度保障、发展的动力方面具有创新性。这条道路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任务,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发展目标的发展道路,在发展内容上具有全面性。这条道路,延续了并从根本上发展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凝结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始终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科学性;这一理论体系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队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系统性;这一理论体系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充实新的内容而不断完善,具有实践性;这一理论体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际,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理论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概括,体现了我们党非凡的创造能力和强大的活力,具有创新性;这一理论体系是在不断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特征。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理论自信。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而制度问题同样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制度自信。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而取得的伟大成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他们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为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了厚重的现实依据。

坚定自信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一个民族要树立自身的民族自信心,还必须拥有对于本民族进一步生存和发展能力以及光辉前景的确信。党的十八大坚定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科学制定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于中华民族进一步生存和发展能力以及光辉前景的自信,这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强调如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进而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整体规划和部署,这必将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就是要用正确道路导引实践,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基本制度保障实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八项基本要求,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体力量、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价值取向、基本目标、国际战略和领导力量。这些基本要求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一道,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实践指南。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就是要不断增强理论自觉自信,不断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按照十八大要求,当前要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必须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必须继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必须深入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努力以新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认识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就是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三是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制度体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是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合理引导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当前,世界仍然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要既立足于中国,又要放眼世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把中国的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进步与世界的发展进步联系在一起,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和平发展。

㈢ 2006年核心期刊排名,邮箱[email protected],谢谢

CSSCI来源期刊(2006-2007)
(共493种)

管理学

管理世界
科研管理
管理科学学报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中国软科学
科学学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

管理工程学报
预测
中国科技论坛
经济管理(新管理)

研究与发展管理
科学管理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管理现代化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
商业经济与管理
软科学

科技管理研究
管理科学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未来与发展

科技进步与对策
宏观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教学与研究
国外理论动态

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社会主义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高校理论战线
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研究

哲 学

哲学研究
世界哲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哲学动态
中国哲学史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孔子研究

道德与文明
现代哲学
周易研究
管子学刊

宗教学

世界宗教研究
宗教学研究
中国宗教
世界宗教文化

语言学

当代语言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
现代外语
外国语

中国语文
方言
语言研究
外语界

世界汉语教学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教学与研究
中国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国外外语教学
民族语文
语文研究

外语教学
汉语学习
外语研究
外语学刊

中国俄语教学
古汉语研究

中国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遗产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文艺争鸣
当代作家评论
中国比较文学
南方文坛

中国文学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
鲁迅研究月刊
红楼梦学刊

新文学史料
当代文坛
民族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国外文学

当代外国文学
俄罗斯文艺

艺术学

中国音乐学
文艺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音乐研究

音乐艺术
当代电影
电影艺术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新美术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民族艺术
电视研究

中国音乐
戏剧艺术
人民音乐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中国书法

历史学

历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清史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抗日战争研究
史林

史学史研究
史学月刊
世界历史
安徽史学

西域研究
史学集刊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历史档案
民国档案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敦煌学辑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历史教学
文献
历史教学问题

中国地方志

考古学

考古学报
文物
考古
考古与文物

华夏考古
敦煌研究
江汉考古

经济学

经济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金融研究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世界经济
会计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
国际经济评论

经济科学
改革
经济学动态
中国农村观察

财贸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国际金融研究

经济学家
财经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

经济评论
中国经济问题
上海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当代经济科学
世界经济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中国经济史研究
财经科学
投资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财政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研究
当代财经
经济与管理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经济导刊
当代经济研究
税务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

农业技术经济
审计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纵横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国际经济合作
金融论坛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中国农史
国际经贸探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消费经济
中国流通经济
涉外税务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现代日本经济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亚太经济
经济经纬

保险研究
上海金融
中国国情国力
生态经济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林业经济
生产力研究
开发研究

政治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政治学研究
美国研究
太平洋学报

现代国际关系
国际问题研究
欧洲研究
和平与发展

国际论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台湾研究
当代亚太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当代青年研究
南洋问题研究

台湾研究集刊
日本学刊
国际观察
中共党史研究

青年研究
求是
党的文献
俄罗斯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妇女研究论丛
国际政治研究

新视野
南亚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东南亚研究

理论前沿
东北亚论坛
理论探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西亚非洲
拉丁美洲研究

法 学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中外法学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法商研究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法学评论
知识产权

法学
比较法研究
现代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中国版权
行政法学研究
法学家
政治与法律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中国刑事法杂志
电子知识产权
河北法学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研究
人口与经济

人口学刊
市场与人口分析
南方人口
社会:社会学丛刊

民俗研究

民族学

民族研究
世界民族
中国藏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民族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黑龙江民族丛刊
回族研究

新闻学与传播学

编辑学报
新闻与传播研究
国际新闻界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编辑之友
科技与出版
新闻大学

新闻记者
中国出版
出版发行研究
编辑学刊

新闻界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图书评论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大学图书馆学报
图书情报工作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情报资料工作
情报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

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馆杂志
图书与情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情报科学
图书馆论坛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情报杂志

档案学研究
档案学通讯

教育学

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全球教育展望

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发展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与经济
外国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课程·教材·教法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学刊

开放教育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科学

外语电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中国远程教育 (上)
高教探索

江苏高教
现代大学教育
现代远距离教育
中国大学教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教育科研
中国特殊教育

教育评论
教育信息化(学术版)

体育学

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技
体育与科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体育学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统计学

统计研究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统计
统计与决策(理论版)

心理学

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科学

心理学探新
应用心理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综合性社科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国外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
读书

学术月刊
江苏社会科学
浙江社会科学
江海学刊

学习与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文史哲
开放时代

社会科学研究
学术界
学术研究
浙江学刊

东南学术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人文杂志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云南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辑刊

中国文化研究
社会科学家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河北学刊

宁夏社会科学
江汉论坛
北京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中州学刊
广东社会科学
学海
求索

甘肃社会科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科学·经济·社会

西藏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
江西社会科学
青海社会科学

新疆社会科学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求是学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思想战线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齐鲁学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人文、经济地理

旅游学刊
城市规划学刊
城市规划
经济地理

人文地理
地域研究与开发
旅游科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环境科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资源科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环境保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备注】各学科期刊以期刊五年年均他引影响因子的高低横向顺序排序。

一刊两版期刊选用的版本

期刊名称
CSSCI选用版本
非选用版本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新管理)
经济管理

汉语学习
汉语学习
汉语学习(普及版)

当代青年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学生卷)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学术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版)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实践 (学科版)

统计与决策 统计与决策 (理论版) 统计与决策
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上)
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TU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

㈣ 请教,港口方面的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影响因子多少

1.中国港湾建设

通部优秀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174。中国港湾建设杂志主要刊登港口、航道、水运、桥梁及港口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理论,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报道国内外有关港湾建设方面的科技发展动态。


2.港工技术

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地港口工程设计及建设的科技信息,为港口工程基本建设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创造条件,为提高港口工程设计质量、技术水平和工程效益服务,促进水运建设行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


3.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收录。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主要反映在船舶运输系统、船舶设计、船舶自动化、船舶电站、交通工程、环保工程、港口工程、电子信息、船舶动力机械、船舶仪器设备、航运经济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4.水运工程

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报道港口、航道、航电枢纽、道路、桥涵、修造船厂、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勘察、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监理、水运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技术改造成果和主要经验教训。


5.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铁路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公司、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

㈤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_D题 对学生宿舍设计方案的评价

0对学生宿舍设计方案的评价
摘要

关键词:

一、 问题重述与分析:
学生宿舍事关在校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品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学生宿舍的使用面积、布局和设施配置等的设计既要让学生生活舒适,也要方便管理,同时要考虑成本和收费的片平衡,这些还与所在城市的地域、区位、文化习俗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学生宿舍的设计必须考虑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经济性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影响: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收费标准;
舒适性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影响:人均面积、使用方便、互不干扰、采光和通风;
安全性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影响:人员疏散的能力和防盗能力。
本文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一)本题要求根据列举的四种典型的宿舍设计方案进行综合量化分析,对各种宿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每个影响因子对选择其中某一个方案时的权重,在综合全国平均选择水平的基础上,对四个设计方案的各项影响因子进行比较评分,在评得的分数的基础上综合各自的权重比,可以评价出一个较为普遍经济适用的方案。
(二)评价这四种典型的学生宿舍设计方案各自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环境。
(三)根据全国各个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差异,每一种设计方案在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域城市里的合理度是不尽相同的,可以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城市,然后对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重新进行权重赋值,可以对这三类城市在选择宿舍设计方案时的偏好程度进行分析。
二、 基本假设:
1) 假设全国平均选择水平以网站调查数据为依据;
2) 假设所给四种设计方案中的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仅考虑各自的直接、主要的影响因子;
3) 假设

三、 符号说明:
:方案 的合理度,用来评价方案合理度的目标函数( );
:各个影响因子对合理度 的贡献权重 ;
:各种影响因子对宿舍设计方案合理度 的影响力 ;
:

四、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宿舍设计方案的综合量化比较主要包括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这三个方面,而且在上述三个方面中,经济性又由三个影响因子组成,舒适性主要由五个影响因子组成,安全性主要有两个影响因子组成。为了评价四个宿舍设计方案的相对合理性,设定一个目标函数值 , 的值越大就表示方案相对越合理。
由于各类不同的宿舍设计方案对上述各种不同影响因子的取舍不同,那么各种因子对合理度 的值的贡献也不同,设置各个因子对合理度 的贡献权重为: ,由此得到确切的评价宿舍设计方案的合理度目标函数:

模型中权重值 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种影响因子的影响值 可参照图纸通过五分制打分法得到。
(一)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时 ,具体的算法如下所述:
1)在认真分析影响宿舍设计方案合理度的各个直接因子(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建立宿舍设计方案的递阶层次结构:
2)对同一层次的各个因子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过程中,按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
对于任何一个准则,几个被比较元素通过两两比较就可以得到一个判断矩阵:

其中 就是 与 相对于 的重要性比例标度。

3)根据得到的判断矩阵,我们采用“特征根法”来求解判断矩阵中被比较元素的排序权重向量。
对于本模型而言,我们认为经济性比舒适性稍微重要,经济性比安全性略微
重要,安全性比舒适性略微重要,依据上述的层次分析方法及1-9比例标度赋值,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如下各个层次下的判断矩阵和其对应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一致性指标。

标 度 含 义
1 表示两个因子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因子相比,一个因子比另一个因子稍微重要
5 表示两个因子相比,一个因子比另一个因子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子相比,一个因子比另一个因子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子相比,一个因子比另一个因子极端重要
2,4,4,8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倒数 因素 与 比较的判断 ,则因素 与 比较的判断

表1 判断矩阵元素 的标度方法
(1)
表1 目标层的判断矩阵
A B1 B2 B3

B1 1 3 2 0.5279
B2 1/3 1 1/3 0.1396
B3 1/2 3 1 0.3325
最大特征值: =3.0536
一致性指标: = = =0.0268
表4 随机一次性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随机一致性指标: =0.58(查表4)
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
(2)
表2 准则层B1的判断矩阵
B1 C1 C2 C3

C1 1 5 4 0.6833
C2 1/5 1 1/2 0.1169
C3 1/4 2 1 0.1998
最大特征值: =3.0246
一致性指标: = 0.0123
随即一致性指标: =0.58(查表4)

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
(3)
表3 准则层B2的判断矩阵
B2 C4 C5 C6 C7 C8

C4 1 2 4 5 5 0,4375
C5 1/2 1 3 4 4 0.2855
C6 1/4 1/3 1 3 3 0.1451
C7 1/5 1/4 1/3 1 1 0.0660
C8 1/5 1/4 1/3 1 1 0.0660
最大特征值: =5.1399
一致性指标: =
随即一致性指标: =1.12(查表4)

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
(4)
表4 准则层B3的判断矩阵
B3 C9 C10

C9 1 3 0.7500
C10 1/3 1 0.2500
最大特征值: =2
在此基础上, 层对 权重总排序 ,结果可下表计算可得:
表5 合成排序
C B B1 B2 B3 总排序权值

0.5279 0.1396 0.3325
C1 0.6833 0 0 0.3607
C2 0.1169 0 0 0.0617
C3 0.1998 0 0 0.1055
C4 0 0.4375 0 0.0611
C5 0 0.2855 0 0.0399
C6 0 0.1451 0 0.0203
C7 0 0.0660 0 0.0092
C8 0 0.0660 0 0.0092
C9 0 0 0.75 0.2494
C10 0 0 0.25 0.0931

综合(1)(2)(3)(4)求得的一次性指标检验值都符合要求,说明上述所得的权重向量是合理的。

(二)采用五分制打分法计算以上四个设计方案中各个影响因子的值 如下表:
表一:四种设计方案的评分
因子
方案

方案一 5 5 2 2 1 1 5 5 1 2
方案二 2 2 5 4 5 3 4 4 4 4
方案三 3 2 4 3 4 5 5 4 4 4
方案四 2 3 2 5 3 2 4 5 5 5

通过函数 用matlab软件求得四种设计方案的合理度为:
3.0130 ; 3.2918; 3.4533 ; 3.3619 ;
因为 3.4533 是四个方案中最大合理度,所以我们认为在全国平均水平下,方案三是相对较为合理的方案。而四个方案的最后合理度相差不大,说明以上四种设计方案都是合理的。
(二)现在我们根据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占整个设计方案中的比例对这四种设计方案分别进行评价:
比例结果如下图:

图2
方案一:该方案建筑面积小,设施布置公共集中,宿舍入住人数较多, 收费比较低廉,经济性好,舒适性差,安全性差,适用于人数较多,考虑经济性比较多,建筑面积有限的环境下采用此种方案;

方案二:该方案面积大,入住人数较多,基础设施十分齐全,但造价高,设施浪费严重,经济性比较差,安全性能好,舒适性较好,适用于人数较多但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较高的环境;

方案三:该方案入住人数多,设施齐全且布置相对集中,楼梯、阳台、公用设备等布置合理且不浪费,经济性较好,舒适性较好,安全性好,适用于综合考虑三方面要求的环境;

方案四:该方案入住人数少,住宿环境宽松,生活设施独立布置,安全性很好,舒适性好,经济性差,适用于人数较少,建筑面积足够大,对舒适性及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环境;
五、 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一)模型评价
该模型在综合全国的平均选择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评价四种宿舍设计方案。
优点:该模型能较为明了的描述出:每种设计方案中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所占的权重值大小,可以粗糙的分析出三种性能在该方案中的地位;
缺点:各项影响因子在建立矩阵,进行标度处理时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对研究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时,不能很精确的计算出三个主要因素在选择时的权重值
(二)模型推广

表6 决策层对准则层 的判断矩阵
S1 上 海 西 安 武 汉

上 海 1 1/5 1/3 0.1095
西 安 5 1 2 0.5815
武 汉 3 1/2 1 0.3090

最大特征值: =3.007
一致性指标: =
随即一致性指标: =0.58

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7 决策层对准则层 的判断矩阵
S2 上 海 西 安 武 汉

上 海 1 5 3 0.6483
西 安 1/5 1 1/2 0.1220
武 汉 1/3 2 1 0.2297

最大特征值: =3.003
一致性指标: =
随即一致性指标: =0.58

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8 决策层对准则层 的判断矩阵
S3 上 海 西 安 武 汉

上 海 1 3 2 0.5499
西 安 1/3 1 1 0.2099
武 汉 1/2 1 1 0.2402

最大特征值: =3.0183
一致性指标: =
随即一致性指标: =0.58

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

六、参考文献:
[1] 冯楼台 赵贤淑 矩阵论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
[2] 周义仓 赫孝良 数学建模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 马莉 MATLAB数学实验与建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2006年2月1日实施
[5]
[6]
七、附录:

㈥ 健康世界杂志影响因子查询

这个杂志没有影响因子吧

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背景主要涉及内容

注1:三个特例
根据实际情况还需要增加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公众参与的内容:提高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2)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对存在风险事故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在原料、生产、产品、储存、运输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3)清洁生产分析的内容::《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
注2:
编制依据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评价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注3:
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例题4]为了降低资源消耗和控制污染物产生,建设项目应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和污染物产生量少的( )技术、工艺和设备。(2008真题)
A.自主创新 B.国外引进 C.集约生产 D.清洁生产
[答案]D
2.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内容
(1)编制的法规依据:环发[1999]178号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试行)》的内容和格式(1999年8月)。
(2)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内容
表5-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内容

注1:
环境影响报告表若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依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选择1~2项进行专项评价,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要求进行。

㈧ 工程建设与第四纪地质

一项较大工程的实施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在工程的选址、选线以及具体工程的地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桩基工程地质条件等基础工作中,第四纪地质学将发挥重要作用。如在预测预报煤矿周围地质环境的稳定性方面,若证实该地区有冰川活动的迹象,就应了解和掌握冰川活动对基岩的挤压和对该地区地形的改变等情况,要对被挤压物质的方向和结构质地进行研究,因为它们是受当地冰川流动方向控制的。

对于一些地质工程问题主要工作之一是探测不稳固沉积物,像泥炭层、渗出层以及松散沉积物的成分在垂向和横向的变化。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厚度、岩性、物理力学等性质,及受沉积动力、海平面变化及古气候、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为各沉积层的三维空间分布非常复杂。

1. 第四纪地质工程

第四纪地质工程,是指在区域开发或城市建设中,把第四纪环境作为某项具体工程的建筑环境,第四纪地质就是这项工程构件的一种系统工程。作为具体工程,在设计上要正确运用勘察与实验资料,充分考虑第四纪地质条件; 在施工上要采用第四纪地质控制施工法,按照可能的超前预报,对不良的第四纪地质体予以改良使之适应工程建筑要求。要完成这样的工作首先要有坚实的第四纪地质基础理论,同时应掌握地质力学、岩土力学等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分析认识地质体的变形破坏机理。

地基土层的晚第四纪沉积物其埋藏深度、分布、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对工程造价及建筑物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埋藏地貌类型,其组成物的岩性、厚度、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等各不相同,而埋藏地貌的发育过程受古地理环境变化所制约,所以说古地理控制着各沉积层的空间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因此,对浅层第四纪地质及古地理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2. 地面沉降问题

中国大多数大城市都面临地面沉降问题,究其原因,皆因在松散第四纪地层中过量开采地下水或新构造运动所致。这些城市多位于我国东部沉降区或黄土高原区,明显受第四纪地质背景影响。地面沉降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城市建设和发展。

第四纪沉积物是多数城市的地基与供水水源的载体,也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载体。因此能否控制或预防地面沉降,首先取决于对地质条件的充分认识。在制订针对已经出现的地面沉降对策时,要以对第四纪演变规律了解为基础,预测城市发展或抽灌可能出现的新的地质问题,研究建筑负荷极限和土地负荷极限,为控制高速率沉降区,大城市的扩展与预防农业土地受损,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我国长江三角洲有1500km2面积低于海拔2m,黄河三角洲的大部分海拔仅1 ~3m,珠江三角洲几乎全部位于 1. 5m 以下,考虑到地面沉降的叠加,这一结果会对我国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的低海岸区形成重要威胁。而当前在许多地区因海水入侵(绝对海平面上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叠加)已出现土地盐渍化、淡水咸化、风暴潮的强度增大,沙滩海岸蚀退加速、海岸风沙盛行以至滨海农田沙化等。新构造运动也是海平面变动的起因之一。现代海平面上升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面临海水入侵危机,盐水入侵可影响甚至改变水文地质与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其中土地盐渍和淡水咸化现象已间接和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海岸土质环境问题: 盐水入侵或海水倒灌现象,一方面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人为作用触发了灾害的产生。大量不合理地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海水入侵,导致陆地的地质灾害,严重地影响到生产建设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海南西瑁岛上,由于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出现严重的海水倒灌现象,在岛上开挖井水的深度比原来的深度增加了30% ,在距离海岸线 100m 左右的水井已出现咸味,不能食用。其他地区如琼山市东营镇的井水中所含盐分不断增加,已达到了危险地步。

3. 第四纪工程地质评价

在实施较大工程,尤其是跨长距离和地质情况复杂地区的工程中,第四纪工程地质评价是重要的基础前提。因为工程的选线、选址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田明中等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干渠徐水—容城段选址研究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第四纪工程地质评价。其中影响因子层采用了断裂、基岩、地貌、人工因素、潜水面、第四纪堆积物岩性和第四纪堆积物成因等七项因子。经过层次分析法(AHP)初步确定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 断裂、基岩、地貌、第四纪堆积物及其岩性、人工因素、浅水面。通过相互间重要性对比,建立了重要性成分对比判断矩阵。通过评价指标优越性权值及影响因子相对重要性分析,可以用因子组合优越性值综合表示因子的优越性和重要性的评价结果。

将层次分析法引入第四纪工程地质评价中,使问题条理化、系统化,也使整个评价过程定量化、标准化,得出的结果比较合理。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随机性,这是其本身无法克服的一个不足。譬如,对于同样的问题的决策,如果在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的条件下,不同的研究者既使采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他们所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和所构建的判断矩阵很可能各不相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各有差异。为了克服这种缺点,在实际运用中,特别是多目标、多准则、多层次的非结构化的战略决策问题的研究中,对于问题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其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往往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专家共同会商、集体决定。在构建判断矩阵时,对于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的判断,也应该综合各个专家的不同意见,譬如,取各个专家的判断值的平均数、众数或中位。

㈨ 《钢结构》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吗速求回答

钢结构
主管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中国钢结构协会
快捷分版类:建筑建筑科学与权工程
出版地区:北京
国际刊号:1007-9963
国内刊号:11-3899/TF
创刊时间:1986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A4
审稿时间:1-3个月
所在栏目:工程科技II
综合影响因子:0.253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㈩ 建筑经济和工程管理学报哪个更好

工程管理包括建筑经济
个人觉得,还是报建筑经济
工程管理的面太广,

阅读全文

与建筑经济影响因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