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世纪世界经济
本课作为《经济常识》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在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以及相关内容,特别强调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它是经济四个环节中交换环节的补充和延伸,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前后呼应,并与经济的其他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了经济常识各课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本课的学习要求突出体现了学习经济常识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辩证地、历史地观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政治课学习中的迁移能力。
本课考点为:1、当代世界市场 2、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经济全球化 4、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5、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外汇与汇率
二、重点难点
1.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国内市场产生于原始社会第一个社会大分工时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出现;国际市场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各国国内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和劳务交换关系突破国界扩大到世界范围。
2)活动的范围不同:国内市场主要在国内进行;国际市场则不同,主要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但并不是各国国内市场的简单相加。因为各国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相当大的部分仍然在国内市场进行,而不进入世界市场。
3)市场的主体不同:由于世界市场的活动范围超越了一国国界,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不同国家的法人和自然人,其中包括各个国家主权政府,它们往往以各种方式干预国际竞争格局,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在世界市场上就会出现不等价交换的垄断价格。
联系:
首先,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其次,可以说国内市场的形成是国际市场形成的前提。再次,也可以说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各国国内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突破国界建立世界市场,这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国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从国际市场的形成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世界市场的萌芽阶段。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东西方新航路开辟,以及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交换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商品交换,出现了世界市场的萌芽。
第二阶段为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与美国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巨大生产力所带来的大量产品,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所消费的大量原料与粮食,需要日益扩大的供给来源,从而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第三阶段为国际市场迅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大,使当代世界市场迅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其次,从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同三次科技革命有着密切联系。
3、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
商品结构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4、对货币贬值的具体分析
1)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首先对出口收入有影响:一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商品的价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外国货币购买力相应提高,贬值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其次对国际资本流动也有影响,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人们将会把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
2)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贬值后,一国的贸易收入往往会得到改善。整个经济体系中外贸部门所占比重会扩大,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有更多的产品同国外产品竞争,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贬值对物价也有影响:一是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二是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会逐渐扩大到所有商品,引起全社会供求不平衡,甚至导致通货膨胀。
3)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可引起贸易战和汇率战。在国际贸易和借贷活动中,收进贬值货币的一方会遭受损失,而要付出贬值货币的一方将从中获利。主要工业国的汇率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主要货币的汇率不稳定还会给国家储备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
三、典型练习分析
例1(单选题)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
B. 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C.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D. 产业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后才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就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来说,则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因为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出了大量商品,才有可能建立世界市场,而国际分工的发展又有必要建立世界市场。所以,该题答案中题肢C才是正确答案,题肢ABD讲的不是根本原因,因而不选。所谓“根本原因”是指事物发展的来源或最重要、最主要的原因。
例2(单选题)1999年1月13日,巴西总统卡多佐突然宣布:巴西中央银行行长已经换人,紧接着,新任央行行长洛佩斯宣布: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8.5%。在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蔓延,新一轮金融危机再次拉开序幕,世界经济处于十字路口的形势下,而中国却紧守营盘,严正承诺:人民币绝不贬值。我国政府承诺的根据,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这一承诺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B. 这一承诺对我国经济发展更为有利
C. 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D. 人民币贬值会减少外资流入,制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外汇与汇率、人民币与通货膨胀等。我国人民币不贬值,首先,是我们的“硬件”过关:几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着低通胀高增长的好局面,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这为人民币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人民币并非可自由兑换货币,没有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抛售压力。最后,目前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危害更大,因为贬值会减缓外资流入,加剧外汇流出,这将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还直接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有可能造成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再度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使政局不稳定。可见,我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不以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为根据,B。
Ⅱ 19世纪末 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 谢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现代化的含义:1、经济层面,工业生产力水平高,农业方面产品质量高种类丰富产量丰富,科技得到大程度利用,城市乡村建设程度高,人民生活质量高。2、政治层面:民族国家的建立、宪政民主在世界各国的确立、生产的科学管理,政治透明化。3、公民素质高文化层面:继承先进文化精髓,并发展,呈现百花齐放健康发展的场面
十九世纪末大约就是在五六十年代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到八国联军侵华之间这段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之中,中国几乎没有民主宪政,政治由清政府掌握,贪污腐化、机构臃肿。国家教育落后,能上学的人少之又少,而教育的也是传统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没有接轨。
可以说总体的现代化特点就是:政治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基本没有。而唯一可谈的就是中国开始了工业化进程,逐渐瓦解自然经济。其经济现代化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刚刚起步,十分弱小。这段时间中依然是农业为主导,自然经济是支柱。工业发展十分困难。可以将其理解为“前现代化阶段”、“初步现代化阶段”。
其二,有很强的半封建半殖民色彩。此时民办企业和民族工业非常少,全是大地主大封建阶级出资兴办,或是油外国商人、政府投资的外企。
其三,发展迅速但十分困难。一是由于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二是工业企业发展不持续——对于大地主兴办的企业,如李鸿章搞得哪些,往往是赚了钱再投入到土地、豪宅中,用于个人的奢侈享受。外资企业则是赚了黄金白银就跑,榨取中国廉价的劳动力。
总的来说,落后的中国现代化举步维艰,这种历史背景也就促成了中国建国之后拼命要工业化现代化,赶超发达国家。当然,有一些路子不对,但也是应该同情理解的,中国人不能在落后了,要发展、要发展啊!
Ⅲ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发展特点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由抄于第二袭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垄断组织的促进、国内丰富的天然资源、欧亚移民带来技术与劳动力和欧洲剩余资本涌入,到1894年工业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代替欧洲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美国凭借经济实力推行金元外交,妄图支配世界各国,并把侵略重点移到亚太地区。
Ⅳ 19世纪末,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越详细越好
第二次工业革命。普鲁士统一德国。俾斯麦的正确领导。欧洲其它列强之间的矛盾。
Ⅳ 19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形成怎样的局面
19世纪中后期这个历史时间段正是西方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的时期,这道题可以1870年以后,科学版技术的发权展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
15-16世纪庄园制度解体,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15世纪开始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奴隶贸易进行资本积累。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在英国同时还通过圈地运动进行资本积累。
君主专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于是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确立,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法、德等西欧国家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资本。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Ⅵ 十九世纪末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得了迅猛发展。世界工业生产在1850―1870年的20年间只增长了一倍多,而1870―1900年的30年间却增加了近两倍,20世纪初的13年又增长了59%。世界钢产量由1870年的52万吨上升到1900年的2,830万吨,增加了54倍多。同期,石油由80万吨升至2,000万吨,增加了25倍。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世界的交通运输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全球船舶的总吨位由1870年的1,680万吨上升到1900年的2,620万吨。到1910年则达到3,460万吨,比1870年增加了1.3倍。其中汽船的比例由16%增长到75.7%。海上运输工具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轮船在航运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使运费从1870―1913年下降了一半以上。这就极大地便利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在这一时期,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2万公里,在不到45年的时间里增加了4.2倍。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它把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由455亿法郎上升到1,182亿法郎,增加了约1.6倍,到1913年则增加了3.2倍,达到1,924亿法郎。农业机械和化肥的普遍使用,是农业的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使得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城市人口迅猛增加。20世纪初,英、美、德等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美国西部、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地涌现出许多机械化的大农场,成为世界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世界粮食产量成倍增长。
在这个时期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中,呈现一些突出的特点。首先,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由此引起它们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急剧变化。美、德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英国降至第三位,法国仅到第四位。俄国和日本的地位虽有显著提高,但它们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少。其次,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在世界市场上,美、德成为英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以英国一个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代替它的是欧美一系列工业化国家。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再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得更加频繁。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于迅速,工业产品的增长超过了世界市场的需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从1873―1907年,共发生了5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同70年代以前相比,这些危机的破坏性更强,其间隔时间在缩短。
从总体上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最后30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是繁荣的。
答案补充
言简意赅:总体上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最后30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是繁荣的。 但是由于个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矛盾加剧。目前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多了机遇但是同样将要与资本主义国家一同承担经济风险本次金融危机可以证明。所以发展中国家应该提高自身科技发展水平,调整经济产业结构,适应全球经济格局,并且拥有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
Ⅶ 19世纪末,美英两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结合史实说明原因,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地位: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版位;英国经济发展缓慢,退居世界第三位。权
原因: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积极采用新技术,大量引进欧洲资本,吸收欧亚移民,开发西部,扩大国内市场,加上领土辽阔,资源丰富,所以美国经济发展迅速。 英国是老牌的殖民帝国,靠对殖民地的掠夺获取巨额利润,设备陈旧,不采用新技术,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因而被美德超过。 经验教训:发展经济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更新设备,扩大海内外市场,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利用国内资本,要注意引进外资,发展民族工业。 Ⅷ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各国也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发展时期。从此,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促使整个社会的生产盲目扩大。 Ⅸ 19世纪末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19世纪60~90年代,是上海租界体系基本定型、上海大城市特点逐渐凸显、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时期。其间,清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3次进攻上海,战事主要发生在外围地区,对上海地区产生不小影响,对上海县城和租界影响不大。 与19世纪末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