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政治角度看中俄经济前景
1,两国元首满意地指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政治互信已上升到新水平,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双方重申,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这一选择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
双方将按照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和精神,深化政治互信,扩大互利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双方强调,两国元首2004年10月14日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至2008年)》(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对未来几年两国各领域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对《实施纲要》的执行情况表示满意,认为必须继续努力,全面彻底地落实该文件的各项规定。
2,在中俄两国良好的政治基础和外交环境下,在经济互补的内在动力驱使下,两国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两国人民有着振兴本国经济和促进双边贸易的强烈愿望。但将这些经贸合作的优势和愿望转化为实际成果,需要中间环节的作用。这个中间环节就是中俄边境城市和50多对中俄友好城市。
城市合作需要平台,需要平等对话、真诚交流,需要在高瞻远瞩的基础上谋划发展战略,需要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实现全面合作,需要在互信互让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和纠纷,需要在务实共赢基础上拓展工作。需要政府、商人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讨、协商和对话。
3,2001年7月15日,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本着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精神,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坚定意愿,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今后全方位的合作确定了原则和方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是指导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个包括25个条款的条约几乎涉及了双边关系的各个领域,使两国关系向更具预见性、更具实质性内容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正如一些俄罗斯媒体所指出的,俄中新的友好合作条约和莫斯科政治声明的签署可能已真正成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转折点。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宗旨和政策目标在这个条约里得到了明确的阐述。它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深入发展双边合作,保持长久的睦邻友好,促进两国共同发展与繁荣,造福于两国人民;二是密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维护各自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各自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和正当权益;三是通过双方合作和共同努力,促进国际局势的缓和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的发展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中俄两国早在双方发展关系的开始就不断强调两国不断接近的友谊是公开透明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再次把“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视为它们相互协调和互利合作的宗旨。这样一个原则既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建立在现实国际环境和两国各自对外政策总基调基础上的
2. 中国和俄罗斯和发展水平差距有多大
首先,发展水来平不能简单地以人自均GDP来衡量,去年我国仅排在87位,但排我们前面的许多国家是以资源取胜,发展水平不能说在我们之上。
中俄两国是存在差距,但主要是以前造成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一直不景气,最近几年有所发展也主要是靠卖资源,日子不好过。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科技、文化、教育、国防事业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世界地位迅速提高。如果综合来看,中国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俄罗斯。
至于人均水平何时赶得上,只是个时间问题。
3. 比较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体制转轨的差异及其利弊你如何看待“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1、前苏联是激进式的改革,咱们是渐进式的改革
2、前苏联一夜之间私有化、民主化,咱们是回在计答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寻求边际改革
3、激进的方式更快速、彻底,但经济下滑速度过快、社会出现不稳定的局面。渐进式的改革不会改变现有的权利和利益分配结构,经济和社会稳定增长,但容易形成新的改革壁垒。
具体你看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吧,人大杨瑞龙出版的
4. 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只能说有一段时间俄国看起来繁荣过,其实你拨开他凶悍的外衣,实质上俄国就是一个有核武器的沙特,经济领域并不具备竞争力。
沙特由于石油上面面对页岩气的的竞争大打价格战,让自身的外汇储备也消耗的很厉害。开采成本比沙特高得多的俄国经济状况自然更加严峻。
历数俄国历史,最辉煌的时期有两段时间,一是拿破仑东征俄国失败,面对西欧一片狼籍,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宪兵,积极插手欧洲事务。但几十年后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把俄国被一顿胖揍。
这些年这个站在欧洲顶端的国家一下子被揭了老底:他们这几十年基本没有进步。
第二段辉煌的时期是前苏联,苏联的繁荣也是虚的。因为苏联的经济是畸形的,可以理解为它不是以实际需求出发而生产,而是为了经济指标而生产。
而且苏联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战争胜利后的红利,一个是百废待兴的大生产建设,特别是初期主要是恢复民生。这个其实全球都一样,其次是攻克德国的是苏联,所以德国大量的研究资料、科学家实际上对苏联日后的航空航天核武器等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苏联这个计划经济体最大的问题是,人类连一个大城市的交通规划如今靠着高性能超级计算机都无法模拟预估最佳的规划方法,却指望人能预估整个国家的经济行为。所以苏联时期度过战争恢复期后工农生产总值是在提高了,可生活水平基本却是增长迟缓。
苏联最大的辉煌成就是重工业,然而重工业生产如军事装备,如果不打仗不使用就是废铁。过剩的武器多到如今俄国还有使用很多苏联时期的装备武器军舰。
所以苏美争霸,实际上是苏联举国上下全力生产的武器装备和美国从自身的工商业抽的一部分税制造的武器装备打了个半斤八两,所以最终被拖垮。
当俄国选择市场经济后,原本强大的工业体系拿来市场上一检验,基本没有竞争力,自己东西卖不出去不说,国民自行选择都是他国的产品,哪怕中俄边界基本只见俄国人来各种疯狂买买买,而中国人会买俄国人什么东西?所以老底又被揭开了。俄国在国际有竞争力的只剩下军火和石油天然气了。无论解体前还是解体后都是如此。
所以俄国经济本质上就没好过,何谈衰落。这两年因为克里米亚问题被欧美联合制裁加上石油天然气价格走低,加重了俄国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气的出口困难。俄国反制美国的制裁措施里却少有经济上的办法。
5. 中美日俄四个大国关系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当前的大国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二、“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
三、“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四、“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美重塑其全球同盟体系,加强对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中国实力增强,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侧重增加。
五、“区域合作”活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区域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东亚成为大国竞争及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各大国通过扩大地区融合,加强利益捆绑。
捆绑。
六、“多边协调”日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大国日益重视多边机制在解决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两核一线”热点问题的解决上,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协调、妥协、合作,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要趋势。
(5)中俄经济发展差异扩展阅读:
当前的大国关系也产生了以下两个趋势性影响:
1、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多极”指的是世界上同时并存的3个或3个以上的这种力量。“多极化”则是用来描述国际格局从单极或两极向多极演化的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经历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短暂出现的单极主导或“一超多强”格局之后,当前正朝多极方向加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实力开始相对下降。
2.国际体系面临变革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特别是大国力量对比朝相对均衡方向发展,国际体系变革进入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最活跃的时期。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机构中的投票权重新分配,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上升,在世界银行投票权增加3.13%,从44.06%提升到47.19%。
6. 中国的经济已经超越了俄罗斯,军事上中俄还有那些差距
在高新尖端科技还有差距,创新能力不足,装备耐用程度,制造速度
7. 中俄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注意1500字以上
中俄有许多共同点,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我认为,应当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比较的方法研究中俄经济改革发展。
从上世纪初开始,中俄就建立了兄弟关系。尽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在改革发展上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步骤,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但共同点很多。就象两个兄弟一样,有时牵手,有时不牵手,但牵手不牵手都是兄弟,都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兄弟。
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其实都自觉不自觉受到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影响,只不过有正向的、有逆向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而已。双方是一种摆不脱、丢不下的关系。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28年。这三个28年都不脱离开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影响。第一个28年,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这个时期,俄罗斯和前苏联对中国革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中国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中俄(苏)这对兄弟,那段世界历史要重写。第二个28年,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期中的前十来年,前苏联给予中国建设以很大帮助,中国也向“老大哥”学习了不少东西包括学了不少毛病;中间十来年,兄弟俩开始闹别扭,互不相让,你说东我偏说西,各自反反复复、曲曲折折,耽误了不少事;后面那十来年,中国搞“文化大革命”,中国的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苏联与美国搞军备竞赛也伤了不少元气。第三个28年,就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而苏东走了别样的道路,结果解体、变局。这期间也对中国有影响,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挽救了中国,挽救了社会主义,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有专家说,邓小平是用中医的办法搞改革,戈尔巴乔夫是用西医的办法搞改革。邓小平先补气血——发展经济,同时,讲究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综合治理、逐步调理;而戈尔巴乔夫上来就动大手术,差点要了病人的命。这种比较未必准确、有点刻薄,但邓小平救了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戈尔巴乔夫是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败类,包括现在的俄罗斯年轻人也大都这样认为。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提出,第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要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第三,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第四,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其中,遭西方一些人非议最多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里,我提出一个观点与大家讨论。我认为,一党执政与多党执政是形式、不是本质。本质是发展民主和自由。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扩大民主和自由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一些多党制国家不讲民主和自由的事还少吗?中国的国情决定,如果搞多党制,不仅人民不可能得到更多的民主和自由,相反,非乱套不可,非亡国不可。中国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宽广,这是不争的事实。
诚如各位专家所言,中国20多年来发展很快,而且越来越快。拿北京来说,连续12年地方财政平均增幅20%以上。今年财政收入将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大关。其中,前8年增长是500亿,近4年又增长了500亿以上。我们认为,当前是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但我们党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也是矛盾凸显期。因而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是前提,农村是基础,创新是动力,文化是灵魂,党的建设是关键,和平发展环境是保证。与俄罗斯相比,我们感到国民素质方面有差距,要好好向俄罗斯学习。
我非常赞赏安德烈教授的话:“中国的发展,对俄国的发展有好处。”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有一句话,叫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中俄就是这样的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我们提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和平崛起战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尤其是对周边国家有利。中国沿海城市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发展快的省市带动了周边的发展,而不是遏制了周边的发展。同样,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俄罗斯的快速发展。俄罗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发展也有益。
顺便说一句,中俄边贸经营个别案例,不能代表全部,也不能代表方向。中国对那些不讲诚信、有损国格的事,也深恶痛绝。假货固然有诚信问题,但我认为,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健全,那些假货也就没有市场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经济发展对中国也有好处——使那些在国内搞投机倒把没市场的人,在俄罗斯也没有市场;使那些极个别的“害群之马”没有立足之地,让大部分守法守信的中国商人为推进中俄商贸交流自由驰聘!
再次重申,我对经济了解甚少,对俄罗斯的情况知之不深。以上是有感而发,不对的地方请中俄专家批评指正。
8. 中俄经济改革的异同点
在改革速度上,中国以渐进为主,俄罗斯以激进为主;在改革步
骤上,中国是局部试点和步步推进的(试错法),而俄罗斯是一步到
位后再慢慢纠错的;在改革顺序上,中国以先立后破为主,而俄罗斯
以先破后立为主;在改革方式上,中国是强制与诱导并用,而俄罗斯
是强制和命令式的。
俄罗斯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本国的改革是失败的。就连新自由
主义经济学家沙塔林也说:原以为私有化的企业在效率方面必定高于
国有企业,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俄罗斯快速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导致
国民经济大幅度衰退,通货膨胀极为严重,失业率和犯罪率居高不下。
那种认为俄罗斯实行私有化,长期发展绩效肯定会超过中国的观点,
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退一步说,即使若干年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业绩
好于中国,也无法证明其大衰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俄罗斯经济学家克洛茨沃格告诫说:“中国过去在十月革命后
‘以俄为师’,那时俄罗斯是胜利者。现在,我建议中国同志这一次
仍然‘以俄为师’,只是我们这次不是胜利者,而是失败者。中国应
该从俄罗斯改革的失败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