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中国发展知识经济

中国发展知识经济

发布时间:2021-02-21 08:20:25

⑴ 知识经济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新时代的知识经济这对全人类都是曙光与希望。
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解决生存发展中资源不足、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的唯一出路。能否使我国由资源经济尽快进入知识经济,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 哲人曾将充满矛盾与斗争的阶级社会称为史前社会,将已走进工业文明阶段的人类称为裸猿。哲人的思考是大宇宙观。纵观人类社会几千年,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造河山史,更是一部对地球的野蛮掠夺史。人类在沾沾自喜于辉煌成就时,已将自己推向了生存的危机。一边是人口无节制地出生,一边是资源趋于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千疮百孔的地球已经难以负担人类的生存,而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成为人类社会解决资源、环境、人口矛盾,实现生态平衡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点点物质,加上了智力成果,便产生了神奇的效力和强大的价值。美国目前500家大企业,几乎都是高科技,其占有物质资源的总和,怕也抵不过曾称雄世界的汽车大王、石油大王、钢铁大王的一个企业。把微软的全部硬件收到一处,能装几车船?巴掌大的一个光盘,几乎存得下一个图书馆,人们又何必为制造纸浆而疯狂砍伐森林、污染水源?快要山穷水尽的人类,应从这里边悟出道理。 一个民族,有没有决心和能力进入知识经济,不仅干系自身生死存亡,也是一个民族的基本觉悟,是一个民族自觉减轻地球负担从而减轻人类负担的大德之行,这种文明和道德,已不再是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条件下的价值标准和审美标准。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是以牺牲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来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可以说,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的过程,就是走向解放的过程,就是真正从自在走向自为,由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地球正在变小,空间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地球村的提出,使人类利益在矛盾中趋于一致,在趋于一致中产生矛盾。水土流失、森林减少、草原沙化、大气污染、臭氧层变薄,非洲的干旱饿不死欧洲人,但非洲的日益沙化却危害全球;亚洲人口的激增降低不了北美的人均收入,但却拖整个人类的后腿。用马克思的博大胸怀,可以定义为:人类中的任何一员,只有关心人类,才是真正关心自己;而关心知识经济,则是关心人类的未来。即使我们以一个民族主义者的世界观,也必须认识到知识经济干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人类社会走到了今天,一个民族兴也在其、亡也在其。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也是最后的选择机会。

⑵ 中国当前有哪些知识经济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经济突飞猛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内展,由科学技容术又带动经济发展,总体来说这种良性循环一直在进行着并且速度越来越快。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知识带动经济,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这些行业不断直接由先进科学先进知识带领向前发展。与传统的制造业和加工业相比,其发展与知识更为密切,速度也大为突出,是世界经济中很有活力和实力的新血,由此有人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了。由于目前来说,IT产业是知识经济产业的主力,以及我知识浅薄,阅历较浅,所以本文以IT产业作为知识经济产业代表来说明问题。
与传统的工业一样,在IT业内也存在着经济学中各种现象:价值规律,利润分配,资本生产,垄断等等,本文叙述在以科技为动力的产业中垄断的各个方面。
其实在科技产业确立的时候,它就不可避免地刻有"垄断"二字,这是由科技产业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IT业更是如此,但这里的"垄断"与传统意义上的垄断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我更愿意称之为"知识的标准"。

⑶ 中国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从别人那抄来的,先向作者表示感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浅析知识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次次石油危机的出现,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石油危机引导工业经济逐步走入资本经济,同时引导科技更快的地向低实物资源利用的软科学领域发展。人类经历了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后逐步迈向信息化浪潮——知识经济。
全球性的经济运行模式正在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00年前替代了农业经济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步被另一新型的经济模式替代,它就是知识经济。
一、知识经济理论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
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具有八大特征:(1)资源利用智力化 ;(2)资产投入无形化(3)知识利用产业化;(4)高科技产业支柱化;(5)经济发展可持续化;(6)世界经济全球化;(7)企业发展虚拟化; (8)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化
二、知识经济通过全球化经济直接对我国企业产生影响
1、对企业内涵的影响
首先,决定创办企业的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人力和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力量而不再是驱动力,而知识将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其次,在企业里,拥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地位迅速上升,举足轻重。
第三,企业的成功在于企业内技术人才拥有的正确的知识和技术。这一点,将深刻地动摇原有企业内的所有权基础,深刻改变企业的内涵。
2、对企业竞争行为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发生根本变化,将从对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经验、技术和经营规模以及开发、加工、营销产品的能力等方面转变为以下几个方面:觅集、创造和更新智力资产的能力;智力资本和有形资本的有效配合能力;通过智力资本出现的资源最佳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等。
3、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首先,创新和服务将替代传统的控制和管理。依靠不断找出需要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于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
其次,企业的柔性管理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将更注重人的因素,更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有效地协调生产组织、生产群体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三、我国企业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1) 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开发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主要以知识作为战略资源,而知识资源的传播与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在运用过程中又能创造出新的知识来。企业必须提高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企业的管理者要有战略眼光,瞄准国内国际网络创造出来的信息市场,把企业自身具有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在此过程中又生产出新的知识资源,促进技术开发研究。
以IT行业为例,IBM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达40亿美元,而我国的联想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不到IBM的1/10。为此,联想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公司,投入更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并使企业从原来外购技术然后推广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化自主研发以后技术推广型的知识创新型企业。
(2) 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
知识的价值是由包含在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的含量决定的。
以大众汽车为例,不断应用新管理和技术手段,通过增加汽车设计中微电脑应用面、增加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操作程度、增加业务管理中品牌化管理、增加机构设置中的扁平化和区域决策,充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产品技术含量。
(3) 知识经济不仅要求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在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上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综合性的管理技巧和艺术。
以海尔公司为例,海尔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不断开拓进取,充实其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出了“先卖信誉,再卖产品”、“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以及“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真诚到永远”等理念。海尔集团也由80年代末期的亏损电冰箱企业向洗衣机、彩电、空调、电脑等其他领域推进,并逐步走出国门,打入欧美市场。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发展中,海尔人特有的理念得以形成、巩固和强化,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引领了中国工业企业知识经济管理的新潮流。
(4)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并占领市场。
全面转变市场营销观念,变开发与导向型为市场导向型是中国企业适应新知识经济形式的必然渠道。
以上海大众汽车为例,作为中国初期工业经济模式下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造了汽车企业垄断中国汽车市场的神话。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品牌、技术、资本全面拓展,上海大众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企业的竞争和挤压;十年内从50%的市场份额下滑到到10%,而且国内汽车产销排名跌至四名左右。面对挑战,上海大众及时调整内部管理策略,变革开发、生产、计划、销售、市场和服务之间的关系,从组织架构上、从业务流程上、从理念上重新建立市场导向型的企业运行模式。上海大众一路重振雄风,到2008年底重新牢牢地坐上中国汽车企业的头把交椅。

结束语
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带来更好的际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有利于在新的世纪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之路。
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中国企业管理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企业再造,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⑷ 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的演变基础

那么抄,为什么人类社会要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转变呢?知识经济社会演变的基础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因,一是有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二是有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农业社会,种植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人们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土地而开展的,不论是耕种或是放牧或是养殖都离不开土地,而产品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的温饱和生存繁衍的需要,分配形式是以土地的占有量为基础。在这个阶段的生产力表现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这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很低的。正由于此,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一般来说主要停留在满足生存的低层次上,还无从谈到精神上的消费,至多也只是有一些民俗文化而已。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们已经离开了土地,生产的对象转为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机器,而形成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方式。

⑸ 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的介绍

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主要讲生产的对象转为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机器,而形成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方式。

⑹ 什么是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其核心是知识生产,本质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经济本源角度考察,知识经济具有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主体、创造性脑力劳动是核心动力、智力资源是主要资源三个本质特征。

脑力劳动者是知识经济的劳动主体
在长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劳动实践中,由于知识的积累、认识水平和改造能力的提高,人们的智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并将其物化在生产工具中,在物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虽是偶然的,但是这些发明及其广泛应用则是必然的。正是由于机械制造和生产的发展,制造工具的研究和设计人员首先从手工艺工人和机械制造工人中分离出来。随着机械的广泛使用,生产规模的扩张,工人的大量集聚,管理者便从生产人员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由于商品的产生和市场扩大,金融人员和商业人员也从企管人员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金融和商品交换工作。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和金融人员的出现,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也是知识经济萌芽的标志。

从事控制型劳动的工人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充实科学技术队伍或从事其它工作是知识经济产生的标志。机械的普遍使用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了部分体力劳动者,但是绝大部分的技术工人仍固定在工厂的车间,特别是生产流水线上,从事控制型的体力劳动。由于计算机、机器人的产生,并直接嵌入物质生产过程,从而把原操作控制生产运行的技术工人解放出来,转移到科技行业或其他行业,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社会财富。随着软件业的发展,这种转移速度越来越快。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管理人员也开始向科技行业转移。这样,就出现了无人生产车间、无人工厂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等等。无人工厂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物质生产不需要人类劳动,也不意味着生产力要素中劳动力要素消失,而是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劳动方式和劳动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些脑力劳动者在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之外,集中在技术、信息生产的环节之中将操作程序和控制机器等劳动物化在电脑和软件中,使之在后续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解放出来的人员,经过培训将大部分转向脑力劳动的岗位。工人除了被迫转移外,还有主动转移的机制。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对立,不仅体现在劳动力性质上,还将体现在他们向社会提供有效的劳动量和从社会取得相应报酬的差额上(这个差额可能相当大)。这种机制也促使从直接物质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的大批体力劳动者自觉地转变成脑力劳动者。

创造性脑力劳动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知识经济产生之后,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矛盾对立的双方继续此消彼长,其矛盾必然被创造性脑力劳动者和复制性脑力劳动者的矛盾所代替。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创造性脑力劳动者与复制性脑力劳动者的矛盾,就开始内化为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与简单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对立。因此,创造性劳动便成为知识经济唯一价值来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创造性脑力劳动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唯一生产手段和价值来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创造性劳动是脑力劳动者的必由之路。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人员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负担减轻,重复脑力劳动的工作岗位就会逐步消失。同时,许多机器将进行自动化操作;许多管理工作也将趋于信息化管理,现场管理控制的人数极少。被解放出来的重复性脑力劳动者和管理者,必须转入创造性劳动工作岗位,否则就要失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性脑力劳动的复杂力度将不断提高,层次也将逐渐增多。

(2)创造性脑力劳动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劳动作为谋生手段是迄今社会的通行规则。在农业社会靠体力劳动谋生。在工业经济时代,部分人靠体力劳动谋生,部分人靠脑力劳动谋生。在知识经济时代,要靠创造性脑力劳动谋生。创造劳动越强(越新、越复杂、劳动量越大),社会承认的价值就越大,社会给予的报酬也就越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就越高。反之,创造性越弱,社会承认的价值越少,相应报酬就越少,生活质量就不高。

(3)创造性劳动是劳动者的根本任务。根据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新需要的渴望,总是不断攀升和翻新的,永远不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为满足人们的新需求,就必须进行创造性劳动,开发新技术,创造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人们的新需要。人类需求的满足程度,总是受到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程度制约的。人的认识能力虽是无限的,但人的认识水平由于受到实践的限制却总是有限的,且自然和社会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因此需要认识的领域越来越多,人类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任务就越来越重。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结构是多元的、复杂的,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结构也必然是多元的、复杂的。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投入就将越来越多。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信息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除了信息技术之外,还有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纳米技术等等。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任重道远。

(4)创造性劳动是开辟市场的动力。随着信息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技术生产的传统产品市场,由于技术陈旧,市场开拓困难,使大批传统产品生产者被淘汰出局。创造性脑力劳动创造的新技术、生产的新商品,由于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独占市场,市场回报特别丰厚。由于利益的驱动,技术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但其竞争的性质和方法与传统市场竞争和新商品市场的竞争完全不同。新技术市场的竞争是开拓新市场的竞争,创新力的竞争,而不是市场容量、价格的竞争;竞争主体互相排斥,而不互相厮杀;竞争的目的是把蛋糕越拼越大,而不是在一块蛋糕中越切越大。因此,新技术市场是主体多元化、技术高智化、高投入、高回报的市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体市场。新技术生产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创造性脑力劳动投入。这种资金投入可能有风险,但只是个别现象。如果说传统商品市场是夕阳市场,新商品市场是中天市场的话,那么新技术市场就是朝阳市场。这三种市场虽然同时并存,也会不断升级,但新技术市场永远是朝气蓬勃的市场。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社会过渡时期,也就是所谓新经济时期,谁认识了这个市场,占据这个市场的份额越多,谁就占领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美国正是由于先进入了这个市场,占据了这个市场较大的空间才取得了经济十年高速发展的骄人成就。

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
没有资源就没有经济。资源的性质决定经济的性质,资源的数量决定经济发展的规模。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一是自然资源,二是智力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智力资源。不管是哪种经济都需要这两种资源,只是有主次之分罢了。在工业社会自然资源占居主导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是最主要的资源。谁占有这种资源越多,谁的经济规模就越大,发展速度就越快。创造性脑力劳动者与复制性脑力劳动者矛盾对立的双方,此消彼长,使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与简单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因而智力资源必然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虽然知识也是知识经济的资源,但它作为智力劳动的成果,不可能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只能作为重要资源。知识有寿命,智力无穷期。知识容易被大量复制而丧失价值,智力从属于劳动者,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价值。知识的数量总是有限的,而智力则是无限的。智力资源既有巨大的蕴藏量,而且也有巨大的需求量。一方面,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产品开发,生产控制和企业管理,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消耗大量的智力。另一方面,在自然资源的节约与替代、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新资源的发现与开发方面都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因而智力资源开发就成了知识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资源作为经济的根本来源,从来就是各国争夺的焦点。农业社会主要是争夺土地、占领地盘。工业经济时代初期,人们主要是争夺自然资源,划分势力范围,抢占殖民地。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历史阶段,人们主要是抢夺创新人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创新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争夺手段越来越隐蔽。

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两种经济形态并存。对我国来说,是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形态并存。但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消减与知识经济形态的增长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必须抓住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同时,尽快制定知识经济超长发展战略,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中国人一点也不比外国人差,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重视教育的民族传统,有占世界人口1/5人口资源,特别是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科教兴国的战略。这都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得天独后的有利条件。同时发展知识经济主要是靠人的智力和积极性,有的领域并不需要巨大的投资,而且还有内外资金可以利用。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超常发展知识经济是可能的。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切不可循规蹈矩,慎走慢行,而要实事求是,大步前进。

⑺ 中国怎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来高层驾驭经济社会全局自的能力和高超智慧是一个重要原因.市场和民间的经济推动力也起关键作用.创新能力提高和投资环境优化,建设资本的大量投入和贸易的迅猛发展同起作用.中国国际经济地位和政治影响,国内广阔的市场空间被世界普遍看好.等等.总的来说,中国大地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势下,面临时代的剧烈变革,中国依然稳如泰山,保持可持续增长.

⑻ 中国如何发展知识经济

总的来说,面对上述机遇与挑战,我国决不能掉以轻心。应采取
“沉着准备”的方针,按照“虚实并举,攻防结合”的原则,实施四
大工程:人才工程,基地工程,体制工程,文化工程。

1、人才工程。知识经济,人才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
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要承认这种进展与时代的要求显得
不太对称了!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现行教育体制,残留着传统计划经济
的东西,在所有行业中是最多的了。它基本上还没有实现由计划配置
到市场配置的转变。要改变目前这种教育滞后的局面,必须大力推进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教育体制同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接轨,建立起以公
立学校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教育体制。只有这种教育
体制,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才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对此已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在考虑人才工程时,还有必要提出“人才国际大循环”的战略思
想,即:面对人才国际性流动的趋势,我们要变被动的“阻拦”、
“吸引”为主动的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来去自由”的人才循环机制。
有意识地放手让国内人才到国外去吸收新知识,只要国内有用武之地,
总会有许多人要回国为祖国效力。关键问题还是要认真营造好国内的
人才生态环境。

2、体制工程。体制工程实质上是人才生态环境的一个最重要的部
分。它包括三个方面:(1)建立知识型领导体制。一方面,加快领导
干部“四化”、特别是知识化的进程,建立起跨世纪的能够迎接知识
经济挑战的领导干部结构;一方面,要特别致力于现代化决策体制的
建设,把相关专家参与高层决策制度化。(2)科技教育领域实行“首
席专家负责制”。科技方面,实行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高等院校,
实行学部首席教授负责制。首席专家对本项目或学部所需的全部责、
权、利全面负责。(3)实行科研成果依法自由创业制。科研人员所获
得的研究成果,在合法的条件下,可以自由创立产业和企业,以加快
转化。原项目的各投资主体,按投资额及利息转化为股份。

3、基地工程。将现有各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转变为融引资、引
技、科研、中试、开发于一体的“知识创新孵化基地”。建立起我国
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把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附降低到最小程度。
同时,在社会科学界,建立若干个马克思主义创新研究基地,吸收真
正有识之士,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如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问题。

4、文化工程。面对国际化、网络化的新形势,我们在文化方面必
须努力变守势为攻势。首先,要树立文化的民族自信心。在当今国际
综合大较量中,我国真正称得上优势的东西,除了人多地广之外,就
是文化。其次,文化工程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要进行系统的国学、
国粹教育及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再次,要按照中华文化现代化和外来
文化中国化双向整合的原则,切切实实地探索适合现代的中华新文化
范式。第四,要鼓励贴近现实生活的、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创作。总之,要使得中华文化在新形势下不仅具有深厚的吸引力、包
容力,而且有强大的扩散力。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强劲的挑战下立于
不败之地的基本条件之一。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