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经济的发展现状
安徽现在的经济发展还是很快的,尤其在中部地区,2009年GDP还突破万亿,进入万亿俱乐部。有两个国字号,合芜蚌经济创新实验区,皖江产业承接示范区,再加上合肥经济圈,皖北皖南联动发展,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突破,皖江其实之前就发展的不错,芜湖马鞍山安庆等地,池州机场的建设将助推沿江旅游的大发展,皖北地区由于底子薄,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视,亳州正成为中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材市场,中部地区白酒制造基地,尤其国家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淮南淮北最近几年发展速度也很快,蚌埠在京沪和京福高铁的建设中起枢纽地位也在进一步提升。所以我觉得整个安徽都在发展,而且今后五年将更快。
希望采纳
2.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是如何影响安徽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
(一)名词的解释。旅游购物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专济效益,发展区域经属济,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提供了一系列商品。图2。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产品从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其他产品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图2。简单回答1。应该是导致旅游活动的旅游产品。所有可以出售给旅游者消费和享受的产品都可以称为旅游产品,具有广泛的外延和内涵。图2。旅游产品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一般来说,目前存在两大误解: 一是把旅游产品和旅游景点狭义等同起来显然过于简单,因为最基本的“旅游”(交通)不包括在内; 二是广义的旅游产品不包括在内,把旅游产品的概念概括起来,认为交通产品、住宿产品、旅游线路、导游服务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一切都是旅游产品。事实上,根据组合产品的概念,旅游产品包括交通产品和旅游景点。没有吸引力。是旅行。没有交通堵塞。这是娱乐和探索。
3. 安徽黄山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主要依靠旅游业,近年发展极快
2004入选世界地质公园。07年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4. 考试最后的论述题,黄山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在发展安徽旅游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徽文化资源特色的是安徽旅游经济主导地位,是安徽旅游举足轻重,任何东西不能代替的作用。
5. 安徽经济发展情况
楼主你好 安徽现在的经济发展还是很快的,尤其在中部地区,2009年GDP还突破万亿,进入万亿俱乐部。有两个国字号,合芜蚌经济创新实验区,皖江产业承接示范区,再加上合肥经济圈,皖北皖南联动发展,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突破,皖江其实之前就发展的不错,芜湖马鞍山安庆等地,池州机场的建设将助推沿江旅游的大发展,皖北地区由于底子薄,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视,亳州正成为中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材市场,中部地区白酒制造基地,尤其国家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淮南淮北最近几年发展速度也很快,蚌埠在京沪和京福高铁的建设中起枢纽地位也在进一步提升。所以我觉得整个安徽都在发展,而且今后五年将更快。
希望采纳
6. 请问安徽黄山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主要是旅游业能很好地带动经济发展吗
黄山旅游搞得还行 但安徽毕竟整体经济实力太弱 所以还是比较落后
7. 安徽省宿州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对经济的影响
旅游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贡献将更为明显。到2015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内左右,约容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旅游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达1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旅游业可以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旅游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旅游业对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旅游业可以为社会就业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收入将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50%左右,农村地区的旅游收入将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旅游业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中外旅游交流人数将达到2亿多人次,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旅游交流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旅游业可以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对台港澳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将达1亿人次,境外旅游花费可达1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减少我国国际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旅游业将发挥平衡国际贸易、缓解贸易磨擦的润滑剂作用
8.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安徽旅游定位 主题定位:安徽山河天下秀;决策定位:使安徽旅游由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经济强省;经济定位:把安徽旅游经济培植成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实行“农、工、旅、贸”综合发展;目标定位:把安徽建成全国优秀旅游省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成为世界旅游胜地。
1.旅游业总量较低。旅游收入总量指标综合反映了某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的总体规模状况和旅游业的总体经营成果。我省旅游总收入2006年为4l1.5亿元,2010年超千亿元,虽增加了很多,但在长三角旅游圈五省市中的排名仍靠后,其旅游经济总量还是偏低。
2.旅游业的综合性配套服务有待加强。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省旅游景区在游乐休闲设施、购物中心及金融、通讯、医疗方面投入有待加强,游客在景点逗留时间较短。
3.旅游业创汇能力偏低。近年来,我省提升了黄山、合肥、阜阳机场的接待能力,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但与全国周边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入境旅游促国内旅游这一方针已在云南省取得显著的经济成果,而在我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4.旅游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省旅游业多元化投入体系逐步形成,但总体规模偏小。相关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落实政策也不够到位,招商引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旅游的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有待更进一步促进和提高。
9. 你看好安徽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吗
我是非常看好安徽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因为他们的发展也特别的迅速,不断的在搞建设
10. 试分析安徽省目前经济发展的概况及其为了经济发展趋势。谢啦!很急的。
近年来,安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发展正步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003年,在“非典”和“洪灾”的双重影响下,全省经济仍实现了9.2%的增长,不仅保持了GDP增速连续几年攀升的势头,而且增速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显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正在不断增强。2003年全省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12.3亿元,增速创98年来的新高,显示经济增长的质量正稳步提高。工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全省工业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现已形成机械、家电、化工、能源、原材料等支柱产业,正在积极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改造、提升烟酒、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先导产业。其中,不少产品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经济增长的基础厚实。“十五”前三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75亿元,年平均增长19.5%,高出“九五”平均增速9.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后劲十足。200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59.4亿元,同比增长42.1%,总量居全国第12位,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同比增长47.8%,对外开放呈现了新的局面。
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已发现 各类矿产1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67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9种,保有储量居全国10位的矿产有38种。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省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1.92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煤、铁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和潜在价格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
安徽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开发规模较大的矿产有煤、铁、铜、水泥石灰岩、硫铁矿,已形成能源、建村、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础产业,是国家级的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的能源供应基地。两淮煤田(淮南、淮北)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2003年全省发电量为547.8亿千瓦时。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有黄山、九华山、天柱 山、琅琊山、齐云山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23个,有毫州、寿县、歙县三座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凤阳中都城和明皇陵遗址、“和县猿人” 遗址、歙县许国石坊、毫州花戏楼等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1997年,安徽就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发展方针。经历了六年多的努力,我省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到2003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9∶44.8∶36.3,同1997年比较,一产比重下降了8.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了7.3个百分点。与产业结构变动相适应,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由1997年的59.6∶16.7∶23.7,调整为2003年的52.9∶19.2∶27.9。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农产品优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纯农业比重下降,在1997年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农业占57.2%,到2002年,农业占54.6%,下降了2.6个百分点。2003年,全省稻、麦、油三大农作物综合优质率达46.2%。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2003年,三大支柱行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3%。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也是扩大开放、更广泛地融入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时期。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十五”期间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 9%和11%。到2005年,按20O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00亿元,人均达到70O0元;地方财政收入 268亿元,年均增长8.5%,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五年累计投资6000亿元左右,投资率逐步达到30%以上,民间投资的比例逐步达到5O%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5%。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产比重降低到20%以下,三产比重提高到 35%以上。初步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同时,使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城乡结构有新的改善,市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每年提高1—2 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6亿美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 11%,其中出口达到35亿美元,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利用外资45亿美元以上。
人口和就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66O0万以内。20O5年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3750万人,“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6%;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50万人,年均增长2%。五年新增从业人员290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有所提高。以住、行为重点的居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提高到20平方米以上,农村住宅砖混结构比重增加到8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和城镇居民计算机普及率分别达到45%和17%左右。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生态环境。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O%,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O0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逐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城市大气污染和长江沿岸酸雨得到控制,淮河、巢湖水质继续改善,确保长江、新安江水质良好。
社会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十五”末高中阶段教育和省属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均比“九五”末增加1倍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0‰以内。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社会保险覆盖面有较大幅度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为把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安徽省委、省政府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进一步提出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阶段扎实建立八大产业基地和构筑六大基础工程,确保到2007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简称“861”行动计划),即,建立加工制造业基地、原材料产业基地、化工产业基地、能源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重要的文化产业大省,构筑防洪保安工程、通达工程、信息工程、生态工程、信用工程、人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