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DP的快速增长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各行业新创造价值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GDP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GDP不是万能的,GDP还有很多不能够测量的方面,近年来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反思 GDP增长数量高、速度快,是否说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
对于GDP的不足流传着三个经典的笑话,常常被一些经济学家用来数落GDP,笔者作为一个在统计部门从事GDP核算工作的人,在听了这些笑话以后,作了一些思考,与大家探讨一下,让大家对GDP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个笑话:两经济学家外出散步,见路中有一堆狗屎。A忽发奇想,对B说:你如敢吃下这堆狗屎,我给你100万。B二话不说,当真俯身吃。A瞠目结舌,只得付出100万,兑现承诺。B虽拿到钱,但心有不服,对A说,你如敢吃屎,我也给你100万。A为补回损失,为人所不为,最后,两人扯平。但是,因为各自都消费了100万,国家GDP增长矣。
反驳:这个笑话忽视了GDP的基本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常住单位,而常住单位的定义是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的概念比较明确,容易区分,经济利益中心的定义就不明确了,它是这样规定的,一个经济单位在我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必须具备一下三个条件:(1)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如住房、厂房等;(2)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3)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从经济利益中心这个概念出发,可以看出,上面吃屎的两位经济学家并未能创造出GDP,他们有一定的经济活动产所,路边,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200万(经济学家真有钱),但是他们的吃屎的经济活动不满足经济利益中心的第三个条件,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两位经济学家吃屎只是偶尔为之,除非他们吃上隐了,或者具有很高的觉悟,为了提高中国GDP原意经常吃屎,那时经济学家不再是经济学家,而应该是吃屎学家了。
第二个笑话:两人每天开车上下班,车来车往,平安无事,跟GDP没关系。但是,某天,两人撞车了,一个车头瘪,一个车尾坏。两人要修车,就要花钱,就要消费。于是,GDP上去了。
反驳:这个笑话忘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也就是资源的稀缺性,两个人车坏了,要花钱,是会增加社会服务业的增加值(修车应该是属于社会服务业的),但是这两个人可能会减少其它方面的消费,那么这样,其他行业的GDP就会相应的减少,但是减少的幅度是多少,我们就很难确定了,我们这么解释,所要说明的只是说不能单单,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要从事物的两面性看问题。还是那句话,统计是要描述现实生活的,不能为了提高GDP而去撞车(也没人这么有奉献精神),也不能为了不撞车而不开车,车子的出现和使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车子的出现,就必然会出现车祸,车子会坏,也就会出现修车这个社会服务业,这就是现实生活。生活不会为了GDP而改变,GDP是要反映经济生活的。
第三个笑话说,某小国政府嫌GDP增长太慢,请美国GDP顾问前来帮忙。顾问说,要想让GDP涨上去,简单得很:让A家主妇去B家做饭,B付给工钱,B家主妇去C家做饭,C付工钱……以此类推,只需让全国的家庭主妇都不要在自己家做饭,GDP就涨上去了!
反驳:GDP所要考查和反映的是现实的世界,我们现在之所以没有把家庭主妇的劳动计入GDP是因为她没有一个很好的市场价格来衡量,而且这样做,并不影响GDP对经济的反映。那位顾问说的方法在理论上是行的通的,但是它不经济,不现实,不符合现实生活经济人的行为表现。经济学是要来研究现实经济生活的,统计学是要用数字指标描述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家常常用简单的思维来考查世界,用把简单模型推导出来的规律应用到复杂模型中,这就犯了脱离实际的错误。
B. GDP对国家的影响.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 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而减低了。 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纳税人有理由怀疑不合理的建造地标性建筑物。 政绩工程,越来越遭到老百姓和政府的反对了。
C. GDP的优缺点是什么
国民经济发展中强调GDP数据的优缺点
优点
能较为全面的反应出一国经济增长的水平,GDP作为一种衡量标准,这么多年来一直被使用,必有其可取之处。GDP是根据市场交换而获得的数据,从整体而言,经济越发展,市场的交换越频繁,人们的生活也更好。
缺点
1、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有一些不通过市场却能对人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活动就不能通过GDP来反映。
2、GD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结构。如一国重视武器的研发,一国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差别就很大了。
3、GDP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 如因技术的进步而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反映不出来。
4、GDP统计有一定的误差。而且没有考虑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3)gdp对经济的影响扩展阅读:
局限性
(1)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2)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设想政府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在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但福利很可能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没有涉及收入与分配。人均GDP告诉我们平均每个人的情况,但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人收入的巨大差异。由此可见,就大多数情况,但不是对所有情况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4)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如强制交易的GDP、妨碍他人的GDP、出口创造的GDP、投资产生的GDP 、消费带来的GDP等等都会影响GDP的总有效积累。
D. 对GDP这个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简要评述(优缺点及改进)
一、优点:
GDP核算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它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为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勾画出一幅简明的图像,大大提高了人们了解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能力。
GDP核算资料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也影响到微观主体企业和住户对生产、消费和投资的决策。GDP核算系统地反映了国民经济相关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因而也是制定和检验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方法。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义务和权利,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二、缺点:
GDP不包括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情报的没有报酬的家务劳动,不能完全正确反映社会的劳动的成果;比如雇佣人做家务增加了GDP,自己做家务不算GDP。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资源消耗的代价。也就是说GDP无法衡量增长的代价,不能度量因环境变坏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比如生产污染环境算一遍GDP,治理环境又算一遍GDP;
GDP计算的属地原则不合理,比如外资在中国生产算中国GDP,但是实际上钱是给外资赚去了。还有苹果公司对美国的GDP的贡献为负数;
GDP不能完全反映物质满足人们需求的普遍性;
人均GDP还掩盖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不能反映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不能综合反映人均生活质量,不能衡量快乐、幸福等价值判断。单纯用GDP来衡量政绩,尽管有助于激励政府官员努力实现更多物质产出的积极性,但可能会导致诸如罔故生态环境、竭泽而鱼的短期行为。
三、GDP指标的改进
(一)提出衡量国家财富新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社会通常以“国民财富”或“国民收入”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GDP或国民收入(GNP)指标来衡量一国经济总量及其经济实力。世界银行专家比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两种统计方法之后。
于1995年公布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新标准。新标准将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减去机器折旧和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消耗。计算出一个国家的财产净值。其内容是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本等三个方面计算一个国家财富的总量。然后按美元计算出国家财富的人均水平。显然。人均国家财富指标越高。国家越富,反之。国家越穷。新标准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是一个综合性、能比较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状况的总量指标。
(二)构建福利型GDP
基于GDP指标在反映国民福利方面的局限性和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经济福利尺度”和“纯经济福利”等新概念或指标。以对GDP指标的统计项目进行校正和调整。“经济福利尺度”和“纯经济福利”都是反映人们实际福利的指标。其内容是GDP统计还应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
或劳务类别和内容。即不能说明一国的经济结构。比如。两个GDP相等的减去环境破坏和国防开支。以作为反映人们实际福利水平和福利状况的指标。美国经济学家诺德豪斯、托宾和萨缪尔森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按人口平均的“经济福利尺度”或“纯经济福利”的增长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长。因此。为了提高“经济福利尺度”或“纯经济福利”。需要对GDP的增长做出必要的调整。即需要适当放慢GDP的增长速度。以保障国民的福利。不能以牺牲国民福利为代价追逐GDP的增长。
(三)建立绿色GDP的考核指标
GDP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的总量指标。由于没有考虑在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费所带来的损失。也就是GDP忽略了经济增长时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因而存在重大缺陷。
为了弥补GDP的这一缺陷。1997年世界银行设计和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将一国经济产出中的能源耗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记录于绿色账户。再将其从GDP中核减。从而形成绿色GDP.由于绿色GDP是在扣除了能源耗费、环境成本之后的国民财富。因而绿色GDP比较真实可靠。如果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则表明一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大。而负面效应也就相应越小;反之。如果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低。则表明一国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越大。而正面效应也就相应越小。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
启用绿色GDP的指标有利于防患于未然。虽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绿色GDP统计模式,但绿色GDP指标的提出。弥补了传统GDP在统计中的一些不足。对于构建一个能充分反映在经济产出过程中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总量指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四)优化GDP内涵
对我国来说。还应该优化GDP内涵。提倡和实现有效的GDP.长期以来,我国遍地开花搞所谓开发区、工业园、跑马圈地式招商引资竞争,但由于不少项目并未真正投产。造成许多开发区、工业园及其设施的闲置。有些园区还长期杂草丛生、蛇鼠为患。尽管如此。园区里一些早期的基础设施投资。
如厂房、围墙等的投资都已记入了GDP.也因此“创造”了GDP.而这样的GDP实际是由浪费或耗费造成的。
并未是经济产出的结果。所以,这是~种毫无实际意义的GDP.也就是一种无效的GDP是消失的GDP.说其是无效的GDP.是因为这样的投入没有任何经济产出。是一种犯罪和浪费,但其确实又记入了GDP:说其是消失的GDP.是因为这些投资所耗费的成本都是以前的GDP积累。而这些长期以来累积起来的GDP由于转为投资后不但没有任何产出。反而白白浪费掉了、流失了。因而又是一种消失的GDP.之所以产生这些无效或是消失的GDP.除了投资决策失误之外。GDP统计指标本身及其统计过程的缺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果在GDP增加的同时却是GDP的大量消失:或者在GDP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同时伴有大量的无效GDP.那么。再高的GDP增长速度率、再快的GDP增长速度也不能有效证明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的真实情况。 而只能反证这个这国家在经济决策上有更多的、甚至是更大的失误和失策。 同时。也说明了该国GDP的社会成本和国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多么沉重。因此。需要对GDP的指标进行修正和完善。以增加GDP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我国来说。提高GDP总量和优化GDP内容。都迫切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质量。以降低能源消耗、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GDP的质量。
E. 中国GDP对经济形势的影响
从实际情况看,GDP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力极小,主要影响经济走势的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因素,毕竟中国的国情与资本主义世界有很大的不同。
F. 国内生产总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今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18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邢志宏披露,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
邢志宏指出,一季度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04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7745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28亿元,增长7.5%。
邢志宏从十一个方面介绍了2018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上年均值。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邮政快递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及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10个月高于60.0%。
四、民间投资增速加快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0763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62386亿元,增长8.9%,比1-2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900亿元,增长24.2%;第二产业投资35813亿元,增长2.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8%;第三产业投资62050亿元,增长10.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9%,增速比全部投资快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0.57%。
五、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1291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3.3%。房屋新开工面积346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2.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0088万平方米,增长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5597亿元,增长10.4%,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8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5%。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7329万平方米,比上月末减少1138万平方米。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6770亿元,同比增长3.1%。
六、市场销售持续活跃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75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7096亿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79亿元,增长10.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9711亿元,增长10.3%;商品零售80564亿元,增长9.8%。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1.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2和3.4个百分点。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3%。
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9318亿元,同比增长35.4%,比上年同期加快3.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567亿元,增长34.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1%,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751亿元,增长38.7%。
七、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67516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35389亿元,增长7.4%;进口32127亿元,增长11.7%。进出口相抵,顺差3262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1.8%。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3.2%,占进出口总额的58.3%,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占出口总额的59.4%。对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8.2%、6.3%和13.7%;与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增势较好,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0.5%、16.6%和16.2%。3月份,进出口总额22453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出口11078亿元,下降9.8%;进口11375亿元,增长5.9%。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7145亿元,同比增长7.6%。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016亿元,增长4.0%。
八、市场物价涨势温和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1-2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2.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9%,衣着上涨1.2%,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上涨0.7%,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2%,医疗保健上涨6.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1%,猪肉价格下降9.9%,鲜菜价格上涨6.6%。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1-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4%;3月份同比上涨3.7%,环比下降0.3%。
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至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0%、5.0%和5.1%,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9%、4.8%和4.9%,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0.1、0.2和0.1个百分点。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44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88万人,增长1.1%。
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5,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580元,同比名义增长8.5%。
十一、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去库存成效突出,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6.7%。去杠杆成效持续显现,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成本继续降低,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98元,同比减少0.33元。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2%、13.4%和25.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26.7、5.9和17.9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6%,高于第二产业25.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6.5个百分点。新动能快速成长。一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132.3万户,同比增长5.4%,日均新登记企业1.47万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8个百分点。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一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2%。
邢志宏说,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为全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G. GDP目标降低对经济乃至国家会有什么影响
GDP目标增速下降,一方面表明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局势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专在积属极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在国家政策上作出相应调整。随着我国GDP总量的不断增长,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由过去的追求GDP总量到综合实力均衡发展,经济政策在不断调整。
H. GDP在经济领域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人衰退的迹象。
I. 影响GDP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GDP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税制结构的生产力要素,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规定着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比例,决定着税制结构的选择。
2、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相互联系的总体构成形式。它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具体包括诸如部门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税制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
3、经济运行机制。不同的经济运行制度,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税制结构,这种制约关系,在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中的税制结构选择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税制结构的变革与完善。
4、国家政策取向。税收是国家聚财的主要手段,也是宏观调控的工具,国家政策目标需要通过税收来实现。为此,税制结构会做出相应反应。
5、政治和传统习惯。税收对于各利益主体而言是利益消长的调节器。不同税种,由于其课征对象不同,作用力度不同,会对不同利益主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社会各阶层、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等。
6、其他因素。税制结构的正常运行,并达到设定的预期目标,还需要一定其他因素的配合。这些因素包括税收征管水平、纳税意识、国际税收协调等。
(9)gdp对经济的影响扩展阅读: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
心指标。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
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
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参考资料:
网络-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