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发展状况
不知道你是哪的?听你一说你一定不是江苏本地人,镇江还可以,不过和南京 到上海这沪宁路段来说镇江是最差的,我就是镇江本地人,镇江是属于江苏苏南地区和苏北比起来还是不错的,其实苏州靠水路,南京靠历史,而镇江则要靠自己去努力了,不过我相信再过几年镇江会发挥的更好的。
㈡ 你能简单分析一下江苏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吗
江苏省是全国第二经济大省,仅次于广东省。江苏省的经济基本分为两部分,以长江为界,江北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江南经济发展较为发达。
㈢ 江苏的各个城市的经济情况的排序是
根据江苏省城市综合实力,南京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通 徐州 扬州 镇江 泰州 盐城专 连云港 淮安 宿迁
江苏城市整体经济属发展程度排名:(参照小康水平)
1苏州 2无锡 3常州 4南京 5镇江 6扬州 7南通 8泰州9徐州 10盐城 11连云港 12淮安 13宿迁
江苏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参照国家统计局城市综合实力)
1南京 2无锡 3苏州 4常州 5徐州 6扬州 7镇江 8南通 9泰州 10连云港 11盐城 12淮安 13宿迁
江苏城市民间富裕度排名:(参照人均消费额、富豪数量、人均可支配利润、人均经营性收入等)
1常州 2无锡 3苏州 4镇江 5南京 6南通 7扬州 8泰州9盐城 10徐州 11淮安 12连云港 13宿迁
江苏城市文明程度排名:
1苏州 2常州 3无锡 4镇江 5扬州 6泰州 7淮安 8南通 9盐城 10连云港 11宿迁 12南京 13徐州
㈣ 近十年江苏经济发展情况
我来谈谈一点看法:苏北原来就是底子穷,好多人都不愿意去。主要还是领导层不行,不团结。内比如连容云港,市长换的像走马灯似的,干一年半载,搞点所谓的政绩,镀镀金,马上调走高就。其实就是把连云港当跳板。你说,这样能搞好吗?再者,江苏各级领导人都把重点放在苏南,根本不关心苏北,大力支持苏南,苏北就像没娘的孩子,没人管,你说能搞好吗?
㈤ 在哪里可以查反映江苏省经济发展情况的数据
http://www.jssb.gov.cn/jstj/tjsj/tjnj/江苏省统计局的统计年鉴,希望可版以帮权助你
㈥ 江苏镇江的经济如何发展状况如何
说点个人想法,想找点数据的也没找到。最为一个来这里读书的学生,我感专觉镇江较之三年前属还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对镇江的第一印象是交通乱,房屋旧,但是目前来看这种面貌正在改观。
不知道你是想来投资还是来这工作呢?
来投资的话,镇江人很爱吃,饮食不错。不知道镇江有多少消费能力,反正大商场是一个一个的盖起来。近两年,欧尚、沃尔玛入住镇江,是不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镇江的发展呢?镇江下面的几个县也是重工业密布,吸收了南京苏锡常不要的企业。
来这工作的话,这里的工资只能说是苏北的水平,但是镇江是一座适合养老的城市。有一点不得不说的就是房价了,这两年镇江大规模拆迁,导致了很多靠这富起来的人,也使得房价上涨。镇江是个小城,但是小也有小的好,省去了很多麻烦。
总之,我觉得目前镇江还是苏北的经济水平,但是镇江毕竟是苏南的城市,现在的发展条件储备的很好,只能说差一个契机。
㈦ 江苏苏州的经济发展如何
江苏苏州经济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发展的比较先进,让人有一种喜欢的感觉。
㈧ 江苏省各市经济排名
1、上海市 13698亿元 增.7% (沪)
2、北京市 10488亿元 增长9% (京)
3、广州市 8215亿元 增12.3% (广东1)
4、深圳市 7806亿元 增12.1% (广东2)
5、苏州市 6701亿元 增长13% (江苏1)
6、天津市 6354亿元 增16.5% (津)
7、重庆市 5096亿元 增14.3% (渝)
8、杭州市 4781亿元 增11% (浙江1)
9、青岛市 4409亿元 13.5%(山东1)
10、无锡市 4400亿元 13%(江苏2)
11、佛山市 4300亿元 15.4% (广东3)
12、宁波市 3964亿元 10.1% (浙江2)
13、武汉市 3960亿元 15.1% (湖北1)
14、成都市 3901亿元 12.1% (四川1)
15、大连市 3858.2亿元 增16.5%(辽宁1)
16、沈阳市 3855亿元 (辽宁2)
17、南京市 3775亿元 增12.1% (江苏3)
18、东莞市 3710亿元 (广东4)
19、唐山市 3560亿元 增13% (河北1)
20、烟台市 3460亿元 (山东2)
21、济南市 3017亿元 同比增13%(山东3)
22、郑州市 3002亿 同比增12.5% (河南1)
23、长沙市 3000亿元 同比增15%(湖南1)
24、哈尔滨市 2800亿元 增长13.2%(黑龙江1)
25、石家庄市 2770亿元 同比增11%(河北2)
26、泉州市 2700 同比增14% (福建1)
27、长春市 2588亿元 (吉林1)
28、南通市 2550亿元 (江苏4)
29、潍坊市 2500亿元 (山东4)
30、温州市 2430亿元 8% (浙江3)
31、淄博市 2300亿元 (山东5)
32、福州市 2296亿元 同比增13.1% (福建2)
33、绍兴市 2223亿元 (浙江4)
34、大庆市 2220亿元 (黑龙江2)
35、常州市 2200亿元 13%(江苏5)
36、西安市 2190亿元 同比增15.6% (陕西1)
37、东营市 2065亿元 (山东6)
38、徐州市 2000亿元 14%(江苏6)
39、济宁市 2000亿元 (山东7)
40、邯郸市 2000亿元 11.5% (河北3)
41、台州市 1965.2亿元 10% (浙江5)
42、临沂市 1958亿元 (山东8)
43、洛阳市 1919亿元 14.4% (河南2)
44、嘉兴市 1815.3亿元 10.7% (浙江6)
45、威海市 1795亿元 (山东9)
46、包头市 1700亿元 (内蒙古1)
47、金华市 1681.8亿元 10% (浙江7)
48、沧州市 1678亿元 13% (河北4)
49、合肥市 1664.84亿元 增17.2% (安徽1)
50、南昌市1650亿元14.5% (江西1)
51、南阳市 1620亿元 12.5% (河南3)
52、鞍山市 1608亿元 (辽宁3)
53、盐城市 1600亿元 13.6%(江苏7)
54、昆明市 1600亿元 12% (云南1)
55、扬州市 1580亿元 14%(江苏8)
56、厦门市 1560亿元 (福建3)
57、鄂尔多斯 1560亿元 22.5% (内蒙古2)
58、保定市 1534亿元 11.7% (河北5)
59、太原市 1468亿元 增8.1% (山西1)
60、镇江市 1421亿元 13.6% (江苏9)
61、中山市 1409亿元 (广东5)
62、德州市 1400亿元 (山东10)
63、泰安市 1398亿元 (山东11)
64、泰州市 1394亿元 14%(江苏10)
65、南宁市 1300亿元 同比增14.5% (广西1)
66、吉林市 1300亿元 (吉林2)
67、呼和浩特1294亿元 17.5% (内蒙古3)
68、惠州市 1280亿元 11.5% (广东6)
69、江门市 1277亿元 11% (广东7)
70、滨州市 1230亿元 (山东12)
71、茂名市1200亿元10.1% (广东8)
72、聊城市1200亿元 (山东13)
73、岳阳市 1140.3亿元 (湖南2)
74、枣庄市 1100亿元 (山东14)
75、湛江市1050亿元 (广东9)
76、许昌市 1050亿元 (河南4)
77、常德市 1050亿元 13% (湖南3)
78、廊坊市 1050 12% (河北6)
79、平顶山 1050亿元 (河南5)
80、安阳市 1036亿元 13.1% (河南6)
81、湖州市 1034.9亿元 (浙江8)
82、焦作市 1031亿元 15% (河南7)
83、宜昌市 1026.56亿元 (湖北2)
84、衡阳市 1020.4亿元 (湖南4)
85、乌鲁木齐 1020亿元 增长15% (新疆1)
86、襄樊市 1020亿元 (湖北3)
87、漳州市 1010.01亿元 (福建4)
88、榆林市 1010亿元 24% (陕西2)
89、珠海市 992.1亿元 (广东10)
90、邢台市 989亿元 10% (河北7)
91、汕头市 977亿元 (广东11)
92、周口市 916亿元 12% (河南8)
93、淮安市 910亿元 13.5%(江苏11)
94、株州市910亿元 13.5% (湖南5)
95、桂林市902.6亿元 12.6% (广西2)
96、柳州市900.6亿元 13.2% (广西3)
97、商丘市900亿元 12% (河南9)
98、新乡市 886亿元 13.9% (河南10)
99、信阳市 860亿元 (河南11)
100、赣州市 831亿元 13% (江西2)
101、兰州市 830亿元 12% (甘肃1)
102、菏泽市 820亿元 (山东15)
103、松原市 815亿元 (吉林3)
104、贵阳市 813亿元 13% (贵州1)
105、驻马店 812亿元 (河南12)
106、通辽市 802亿元 23% (内蒙古4)
107、秦皇岛 800亿元 12% (河北8)
108、曲靖市 787亿元 12% (云南2)
109、日照市 780亿元 15.5%(山东16)
110、咸阳市 764.6亿元 16% (陕西4)
111、清远市757亿元 18.2% (广东12)
112、连云港 750亿元 13.3% (江苏12)
113、临汾市 750亿元 4% (山西3)
114、芜湖市 749亿元 (安徽2)
115、绵阳市743亿元 4.5%(受大地震影响严重)(四川2)
116、赤峰市 740亿元 (内蒙古5)
117、郴州市 734亿元 (湖南6)
118、揭阳市725.03亿元 16% (广东14)
119、张家口 720亿元 13.5% (河北9)
120、肇庆市 720亿元 (广东13)
121、宝鸡市 714亿元 15.8% (陕西3)
122、营口市 703亿元 20.3% (辽宁4)
123、九江市 703亿元 13.5% (江西3)
124、安庆市 702.7亿元 (安徽3)
125、延安市 700亿元 15% (陕西4)
126、德阳市 695.04亿元 1%(受大地震影响严重)(四川3)
127、开封市 695亿元 13% (河南14)
128、锦州市: 691亿元 16% (辽宁5)
129、运城市: 680亿元 8.5% (山西2)
130、宿迁市: 675.2亿元 14.6%(江苏13)
131、锦州市: 675亿元 16% (辽宁5)
132、龙岩市: 672.8亿元 14.5% (福建5)
中国社会科学院14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全球第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名城市有8个城市属于中国,依次是包头、呼和浩特、烟台、东莞、中山、惠州、潍坊、芜湖。全球增长前50名的城市中,中国有40个。
根据报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青岛、天津、苏州、高雄。
本次报告的年度主题为:“城市,中国跨向全球中”。将中国城市置于全球坐标系上,探讨其地位及成因,建议其对策。
中国城市总体处在全球的中下水平,中国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异巨大,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全球第一,中国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任重道远。中国竞争力最强的城市香港仅排在全球500个城市的第26名。
城市竞争力最强的十个省区依次是:粤港澳、台湾、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河北、内蒙古和湖南。
这份报告从环境、基础设施、结构、开放、科学技术、人才、企业管理、文化、政府管理、制度、资本、综合区位等城市发展的12个方面,对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的51个重点城市的分项竞争力进行了比较。
经济规模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人才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澳门、杭州、南京、重庆、天津。
资本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青岛、杭州、天津、澳门、南京。
结构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广州、杭州、北京、南京、佛山、澳门、台州。
综合区位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杭州、长春、澳门、沈阳。
环境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苏州、威海、香港、杭州、东莞、厦门、扬州、无锡、大连、绍兴。
文化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温州、深圳、青岛、台州、绍兴、东莞、惠州、香港、扬州、长沙。
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项目组负责人、社科院住房与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倪鹏飞研究员说,这次还推出了十个最佳年度案例城市:苏州、北京、宁波、包头、重庆、南昌、广州、杭州、南通、佛山。
㈨ 为什么江苏经济这么发达主要是靠什么富起来的好像工业比较发达
首先是纺织服装业也就是轻工业,然后是工业,农业,服务业
1 江苏经济在省级单位内里面一般都容是三甲之列,省级行政单位只有广东在江苏之前。
2. “江浙沪”其实就是根据经济实力而来的。从清朝开始中国的税收重心就是在江浙两地(民国初年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浙江经济特点是民营经济较为强悍,而江苏则在接受外资(特别是新加坡、台湾两地)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苏锡常常亦是江苏的经济命脉,苏锡两地的IT业对于国内的IT产业产生着重要的地位!
3 苏州与无锡每天的税收收入都在亿元之上,可以说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 江苏的苏州被誉为是改革开放外商投资之典范城市,市内亦有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国家高新区。江苏的苏州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内地唯一能在本市之内就能打通电子计算机上下产业链的城市!电子计算机内的所有部件都可以在该市内找到。同时也是台商投资密集城市之一。
㈩ 浙江省与江苏省的经济比较
江苏经济与浙江经济比较?
进入21世纪,江苏经济虽然也以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在增长,但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浙江经济则以高于江苏经济增长速度在发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下半年起,依靠外力和政府强势推动的江苏出现了边际生产力递减和外部投资“断奶”、经济增长难以为续的状况,在走访江苏沿江城市途中,一些基层官员也纷纷向笔者表示了这方面的担忧:而浙江则出现了资本大量外移,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GNP大于GDP的地区。
苏浙经济发展差距有多大?
目前,就经济总量而言,江苏依然排在了浙江的前面,2003年统计显示,江苏GDP为12451.75亿元,浙江GDP为9200亿元,按单位面积计算,江苏每平方公里GDP为12136200元,浙江为9037328元。但就发展速度、人均指标及居民的富裕程度而言,无疑江苏落后于浙江。
有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0年间,江苏GDP从249亿元增加到85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3.24倍;浙江GDP从124亿元增加到6024亿元,增长48.69倍。在人均GDP方面,浙江除了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外,已连续多年超过广东、江苏,排名全国各省区之首, 2003年人均GDP为19730元/人,江苏则为16796元/人,江苏只为浙江85%,在人均收入方面,2003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31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0元,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3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2元,江苏只为浙江78%和70%。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浙江是全国发达地区中唯一一个区域相对平衡发展和资本输出的省份。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例,2003年浙扛水平最低丽水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水平最高的温州市67.4%;而江苏水平最低宿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水平最高的苏州市45.2%。另外,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按照苏南——苏中——苏北顺序,呈梯度分布;而浙江经济较为均衡发展,浙西与浙东、浙南和浙北没有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以进入全国百强县为例,浙江是“东南西北,全面开花”,进入全国百强县不仅数多,而且分布区域广。另外,浙江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条件、区位交通条件和历史基础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以温州为例,虽然1978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13元,有2/3的人处在贫困线之下,且浙江三个国家级贫困山区县有两个在温州(泰顺、文成),20世纪最后 10年才结束没有机场和铁路的历史。但进入21世纪,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温州,则是全国最著名的资本外溢地区,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温州也成了浙江最高的城市。据保守估计,仅温州游资就达1500亿元,而整个浙江游资达到了7000亿元。
江苏虽然自然条件在全国各省区中最为均质,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则列为全国最大地区之一。有统计资料显示,苏北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等地级市不仅经济总量达不到苏南一些县级市,而且人均GDP也只有苏南一些县级市的1/10,甚至更低。如按户籍人口计算,宿迁入均GDP为每人0.54万元,张家港人均GDP为每人5.5万元,昆山人均GDP为7.01万元。
为何江苏经济不敌浙江?
世纪之交,江苏经济急剧落后于浙江,可归纳的原因很多,有自然、历史、文化、经济、体制等因素。从自然、经济基础的角度看,江苏无疑优于浙扛,但正如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所说:“不虞匮乏的生产要素可能会反向地抑制竞争优势,而不能提供正向的激励作用。因为当企业面对不良的生产环境时,才会激励出应变的战略和创新,进而持续竞争成功。”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还处于短缺经济时代时,具有先天优势的江苏乡镇企业无疑要比温州的企业更能获得成功,但同时温州企业由此激励出应变的战略和创新。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差别,使得温州企业用于运输的成本要远高于苏南企业,这使得温州企业要胜过苏南企业,必需在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上下功夫。结果,一方面,温州企业形成了微利也争的商业文化,使得温州在苏南企业看不上的一些小商品上,发现了大市场,另一方面,为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民间资本改善交通,修建机场、铁路,并且,建立专业批发市场,走生产和销售分工的道路,由此,浙江企业的市场网络越做越大,产业竞争优势越来越强。所以,当中国短缺经济时代结束之时,也就是作为“住商”(住在家里做生意)的苏南本土企业丢失市场和温州企业崛起之时。这也验证了迈克尔.波特所言:“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还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而世纪之交江苏经济滞后于浙江,在宏观层面上,则主要与江苏高层战略失误有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经济发展模式与江苏并无二致:杭嘉湖经济发展模式与苏锡常经济发展模式雷同,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要特色,温州经济发展模式与苏北“耿车模式”雷同,以家庭作坊见长。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与浙江经济发展之路出现了分歧:温州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到整个浙江,苏南经济发展模式推广到整个江苏,包括整个苏北。结果到了1999年浙江农村经济全面超过江苏,江苏高层方始反思苏南模式。于是,为保持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江苏又凭借区位优势,趁世界产业大转移之际,走上主要依靠外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增长之路。由此,GDP和地方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没有见长。
于是乎,不论在理论界还是政界、经济界,颇受争议的“梯度转移”理论在江苏继续得到强化。一方面,苏南继续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严格按照苏南----苏中----苏北的次序进行经济布局:另一方面,最需要强势政府按市场原则推动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也按“长官意志”随意“拍脑袋”决策。由此,整个江苏变成了“碎片化”的江苏。
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虽然城市密集,但依然没有一个真正能成为经济中心的城市,苏州经济60%以上依赖于所辖五县市,无锡1/3左右经济总量来自于江阴,由此,苏州、无锡所辖县市更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离心现象。另外,更为明显的是,苏州、无锡两市对苏南经济中心的争夺,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分散和规模不经济。 20世纪后20年沿江港口建设高潮,在江苏高层推动的沿江经济发展战略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百余公里的江苏长江岸线,“一”字排开的深水泊位就有四百余座。然而,据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经过一期工程的整治,长江口航道通过能力得到了提高,但目前每个潮水理论船舶最大通过量也只有47艘, 8.5米长江口深水航道开通后,2001年1月1日到6月30日,1?5万吨级船舶平均每天通过量为27.5艘,5万吨以上船舶平均每天通过量为2.1 艘,2001年7月1日到12月31日,1?5万吨级船舶平均每天通过量为32.5艘,5万吨以上船舶平均每天通过量为3.1艘。按此推算,长江口航道又怎能满足日益增长船舶需要呢?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从来就没有起到过经济辐射全省的功能。在江苏境内,南京直接腹地历来仅仅锁定在宁镇扬三市范畴。但由于长江阻隔,南京经济辐射江北,客观上很难,江浦大学城的失败就是明证。但更为奇怪的是,作为最需要腹地支撑的机场,南京选择了靠近安徽地方,既方便不了南京市民和企业,更方便不了镇江、扬州。为此,扬州只得在江都规划兴建机场。
沿海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虽然区位条件优越,但事实上,江苏高层并没有重视苏北沿海发展,由此江苏沿海地带成为了中国沿海经济的边缘化地带。南通虽然拥有数十公里可建深水大港的岸线资源,但百年之港仍以河港形式而存在,盐城虽拥有六百公里海岸线,但江苏高层定位为农业发展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位于欧亚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虽被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定为数条铁路的起点,但至今除了陇海铁路连接间接腹地外,并无其他铁路通过,为结束苏北、苏中腹地无铁路的历史,江苏规划建设的纵贯南北的新长(新沂----长兴)铁路,则选择位于徐州与连云港中间的新沂为起点,另外,兖滕煤田本可以通过连云港对外输出煤炭,结果由于行政管理分割,山东另起炉灶,兴建了日照港和兖石铁路。由此,连云港成为了中国少有的只有间接腹地,没有直接腹地的海港。
苏北是江苏真正的腹地。然而,一方面,江苏高层嫌贫爱富,对于20世纪80年代来自贫困地区百姓求富所创造出来“耿车模式”,没有让其在贫困地区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江苏高层也没有在战略上重视苏北的发展,结果,靠海的苏北日益内陆化、封闭化。目前,苏北纵深地区的宿迁、淮安等市,不仅经济发展上与苏南的差距继续扩大,而且也赶不上中部河南一些城市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苏北徐州、连云港,盐城及苏中的南通虽然都建立了机场,开通了通往北京、广州等地的航线,但依然摆脱不了内陆化的命运。
相反,浙江各级政府似是“无为”,但实质不仅在经济体制改革上顺从社会经济发展发展需要,而且战略上把握了的制高点。例如,浙西南是浙江丘陵、山地分布区,历史上经济落后,发展经济的条件也远不如浙北和苏南,但政府通过培育义乌小商品市场,由市场造就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结果:义乌在1996年就成为了浙江人均GDP最高的县市。其他城市,如温州、绍兴等,也通过培育专业市场,进而培育竞争优势产业,使得浙江经济获得了全面发展。
进入21世纪,江苏经济虽然也以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在增长,但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浙江经济则以高于江苏经济增长速度在发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下半年起,依靠外力和政府强势推动的江苏出现了边际生产力递减和外部投资“断奶”、经济增长难以为续的状况,在走访江苏沿江城市途中,一些基层官员也纷纷向笔者表示了这方面的担忧:而浙江则出现了资本大量外移,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GNP大于GDP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