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经济为世界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有关负责人12日说,持续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复苏,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发展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为世界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从共商、共建、共享中获得了发展机遇。中国对服务业和高科技产品的巨大需求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按照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2015年美货物和服务贸易对华出口支持国内就业91万个。
B.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简介
全文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国围绕其经济,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低住徘徊,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充满艰难曲折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它对推动世界经济所发挥的作用备受关注。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揽子”计划,较好地控制了财政金融风险,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7.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6万亿美元,增长24.8%;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万亿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增长20.3%,进口增长24.9%,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01亿美元。
2012年,中国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的预期目标。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将经济增长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中国经济都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C.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介绍
201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拉圭大使屈生武在乌《共和国》报发表文章:《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D.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据报道,目复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制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报道称,专家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向往,高质量发展是内在要求;破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高质量发展是本质手段。 2015年以来,我国GDP增速季度波动幅度最大不超过0.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呈现“低波动、有韧性”的特征,经济不会失速下行,这也为推动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从中长期看,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和负利率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甚微,甚至延缓了各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与此同时,资产价格非理性膨胀、债务率攀升、汇率竞争性贬值等问题却相伴相生。希望中国经济可以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
E.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周边有大量机会而且具有极大挑战!
F. 2018中国经济该如何破局攻坚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当前,我国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优质商品的短缺、大国工匠精神的不足、创造质量财富的智力资源缺乏等,都影响了供给体系质量的提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建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计指标体系。去年以来,国家统计局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将抓紧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说,党的十九大对金融工作作出部署,包括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等。这些都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出发点,也是金融工作要回归的本源。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展望未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表示,只有加快我国经济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才能为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开拓更广阔的空间。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有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重大突破,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认为,新一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不断发展,很多技术创新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未来,要面向世界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拓进取,在基础科技、原创性重要技术和产品发展上寻求突破。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说,明年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向深度广度扩展上取得新突破,促进市场主体活跃发展;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取得新突破,着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在加强消费维权工作上取得新突破,更好的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品牌战略上取得新突破,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在维护统一大市场上取得新突破,扩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引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根本遵循。要准确把握会议精神,确保明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历史性变革。
2018年会更来更好的。
G. 结合实际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战略机遇
中国能够“和平崛起”,也必须“和平崛起”。中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地和平发展是完全可能的.机遇:1、中国是举世第一的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一最根本的国情表明,中国有自己巨大的资源内需和市场,足以保证自己“和平崛起”。2、中国疆域广大,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正是这种差距,尚未发现和开发的资源潜力巨大。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进,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总有自己“崛起”的地区和经济亮点。3、中国还是一个传统小生产基础深广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努力实行向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因此,体制改革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经济近25年高速增长证明了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巨大动力。体制改一改,经济升一升,不竭地推进中国“和平崛起”。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后现代化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落后,具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就能大大加速经济的发展。中国实行全面开放,参加WTO,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建设,必将分享全球经济“共赢”发展的成果,有力推进自己的“和平崛起”。5、中国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将经济发展纳入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先化人,科教兴国的效率和潜力都是无限的,是实现“和平崛起”的根本保障。中国坚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结合。障碍:第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受到资源供给方面的制约。第二,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将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第三,比较优势转移的规律可能使我们原有的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丧失。第四,城乡差别和地区差距将长期存在。第五,就业压力始终存在。第六,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产生污染和治理污染可能处于胶着状态。第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部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更直接的方式和更强大的力量冲击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最近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议论和频频发生的双边贸易摩擦,表明中国的发展必须越来越多地考虑国际环境的变化。
H. 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量依然可观,但稳定经济增长任务繁重。
从经济总量看,我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从发展速度看,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
经济新常态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能够有效保障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而财力的增加能够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从我国的发展实际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大国红利”。
但客观讲,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挑战亦十分明显,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施策,使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但核心动力源正在培育中。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从城镇化角度看,我国正在经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伴随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将推动消费持续增长,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2013年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仅为53.73%,户籍城镇化率则低得多,仅为3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工业化角度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除东部部分省市基本完成工业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区工业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离依靠“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的距离。
三是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的统计公报显示,这一比例攀升至48.2%,这是非常好的经济结构优化迹象。在支撑我国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内需结构中占比相对较高,但2010年消费率和率达到各占50%之后,消费率出现较快增长趋势,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再次超过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的关键性作用逐步得到体现。
由于地理条件、发展基础、历史文化等因素,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中,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结构亦在逐步得到优化,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但同时应看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这些因素在制约着中国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
四是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但转变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经济新常态下,职能转变的核心仍然是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新一届将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当头炮”,目的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取消和下放了共7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涉及到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等一系列具体举措。2014年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这些举措既对减轻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当前地方一些职能部门过度干预经营管理,吃拿卡要、“红顶中介”、寻租腐败等现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加快转变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挑战之一。
I. 中国经济新35年有哪些机遇
张燕生表示,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的专阵痛难免。只要改革牢牢属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扩大内需,抓住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未来35年中国经济仍会一片光明。
中国经济增长处于换挡期
张燕生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换挡期,这里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下旧车、上新车痛苦转型和调整期;二是美国泡沫破,中国老百姓消费升级回归理性,它所带动房地产和重化工工业、重装备制造业时期结束了;三是国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欧美再工业化带动了保护主义产业的回归,价廉物美的商品者变为了孟加拉国、越南和印度,我们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已然丧失。
中国经济如何面对全新环境,张燕生表示,要会意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由过去的追求增长速度和质量,转向追求增长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