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量依然可观,但稳定经济增长任务繁重。
从经济总量看,我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从发展速度看,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
经济新常态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能够有效保障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而财力的增加能够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从我国的发展实际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大国红利”。
但客观讲,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挑战亦十分明显,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施策,使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但核心动力源正在培育中。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从城镇化角度看,我国正在经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伴随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将推动消费持续增长,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2013年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仅为53.73%,户籍城镇化率则低得多,仅为3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工业化角度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除东部部分省市基本完成工业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区工业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离依靠“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的距离。
三是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的统计公报显示,这一比例攀升至48.2%,这是非常好的经济结构优化迹象。在支撑我国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内需结构中占比相对较高,但2010年消费率和率达到各占50%之后,消费率出现较快增长趋势,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再次超过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的关键性作用逐步得到体现。
由于地理条件、发展基础、历史文化等因素,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中,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结构亦在逐步得到优化,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但同时应看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这些因素在制约着中国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
四是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但转变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经济新常态下,职能转变的核心仍然是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新一届将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当头炮”,目的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取消和下放了共7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涉及到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等一系列具体举措。2014年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这些举措既对减轻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当前地方一些职能部门过度干预经营管理,吃拿卡要、“红顶中介”、寻租腐败等现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加快转变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挑战之一。
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据报道,目复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制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报道称,专家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向往,高质量发展是内在要求;破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高质量发展是本质手段。 2015年以来,我国GDP增速季度波动幅度最大不超过0.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呈现“低波动、有韧性”的特征,经济不会失速下行,这也为推动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从中长期看,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和负利率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甚微,甚至延缓了各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与此同时,资产价格非理性膨胀、债务率攀升、汇率竞争性贬值等问题却相伴相生。希望中国经济可以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
❸ 商丘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年,徐州在中国200个城市中排名第42位,处于江苏省北部各城市领先位置。这份报告还显示徐州在“文化竞争力”、“区位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方面排名比较靠前,其中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0位。有关专家指出,徐州竞争力稳定增强,预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徐州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教实力较强,招商引资环境优越,经济社会发展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徐州处于东部沿海开发和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连接带,是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区位战略特征。同时,徐州也是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江苏省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作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正在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速推进,努力把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成为江苏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让徐州成为沿东陇海线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战略优势的经济发展“活力之城”。2008年,徐州实现GDP2007.36亿元,增长13.5%,人均GDP实现23069元。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内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徐州名列第33位,比2003年前进了17位,与北京、沈阳等15个城市一起被评为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城市。
徐州工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四大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3家企业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中国或江苏省第一,徐工集团、天宝集团、维维集团是中国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徐州传统服务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现代服务业业态健全、层次较高,金地商都、沃尔玛、家乐福、金鹰国际、中央百货、王府井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商家纷纷入驻,形成了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商贸中心圈”。
近年来,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徐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徐州交通便捷发达,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纵横交会,已经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铁、徐兰高铁和规划中的京福高铁在徐州贯通;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在徐州纵横成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50公里,在中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市区距离 和平桥夜景连云港国际港口只有200公里,并与高速公路相连,运河及海上运输均较为便利;徐州观音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国内20多条航线;鲁宁地下输油管道纵贯境内,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经过中铁十局建设者历时三年的建设,中铁十局第一个BT项目、徐州市和平路东延工程———徐州和平大桥于08年6月6日上午正式通车。这座跨37股铁路,也是目前国内跨铁路最多的大桥,成为徐州连接新老城区的“黄金通道”,和平大桥为徐州第一座高架桥。
公路
全国地级城市罕见的22条主干、四环线和90条县乡公路格局(在所有的地级市只有徐州一个城市)
国道:1、311国道(徐州—西峡)全长:1748公里
2、104国道(北京—福州)全长:2024公里
3、205国道(山海关—广州)全长:3160公里
4、206国道(烟台—汕头)全长:2375公里
5、310国道(连云区—天水)全长:1613公里
高速公路:1:连霍 2:京沪 3:京福 4:徐宁 5:徐济(建设中)
铁路
京沪铁路、陇海铁路、新长铁路(哈三铁路)交点,及在建京沪高铁,徐兰高铁和规划的京福高铁交点。徐州通,则全国通”。作为“中国铁路之咽喉”,南来北往徐州,乘火车极为方便
1:徐州是全国第二大铁路枢纽
2:徐州站是中国第八大火车站(前七名分别是:1.北京 2.郑州 3.上海 4.广州 5.深圳 6.武汉 7.南京)
3:徐州北是中国最高等级编组站(双向三级六场)之一,全国八个(其分别是徐州北、哈尔滨南、沈阳南、丰台西、石家庄、郑州北、株洲北、南仓)
4:徐州是中国京沪铁路的重要中心站点
5:徐州是中国陇海铁路的重要中心站点
6:新沂是中国哈三铁路的重要中心站点
7:徐州是中国最高等级高速铁路京沪线(建设中)中心站点及徐兰高铁的东起点(规划中)
航空
徐州观音机场简介绍------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民用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高峰小时客流量800人次的需要。飞行区技术等级4D级,拥有全天候航管、导航、气象、通讯、灯光等配套设施。在全国142个营运机场中,可起降747大型客机以上的空港只有17个,观音机场就是其中之一排名约12。 观音机场现已开通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昆明、海口、成都、大连、太原、厦门 、温州等城市的航班。
航运
1:徐州京杭大运河港口是全国内河十大港口之一
2:万寨港是国家级内港
3:邳州港、双楼港、孟家沟港担负国家北煤南运的中转重任!是华东能源的重要集散地,年吞吐能力为2000万吨
4:徐州城内共有河流213条,其中已定级航道51条,总里程1065.2公里,其中国家级、省级航道各1条
管道运输
徐州市区内的华东输油管理局是鲁宁石油管道的经由地,管道运输在徐州境内长128公里!是国家石油命脉组成部分!(管道运输指通过管道对气体、液体等的运输。包括:原油、成品油的管道运输;天然气的管道运输;水的管道运输;其他管道运输。)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 新城区
●现代化特大城市
●完善老城区建设新中心
●位于主城区东南部的新城区已经启动建设,新城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起步区10平方公里
●响应江苏省“三圈、五轴、四个特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布局
●体现“城市化、现代化、生态化”发展趋势
●制定“双核心、五组团”的空间格局,搭建城市快速成长架构
●2020年规划市区人口300万人、主城区220万人
●新城规划
●徐州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是江苏省于2000年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为全省三大都市圈之一。范围包括:江苏省的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安徽省的宿州市,淮北市;山东省的枣庄市,济宁市的微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的永城市,共涉及8个地级市,其区域构成以江苏省境内为主体。空间组织:核心层以50KM为半径,包括徐州市区和铜山、邳州、沛县三县(市);紧密层以100KM为半径,包括徐州市睢宁、丰县、新沂,宿迁市,商丘市的永城市,安徽的宿州市和淮北市,山东的枣庄市和济宁市的微山县。
旅游规划
○整合七大旅游板块:做大两汉文化, 做足军事文化,做美云龙山水,做实彭祖遗韵,做活民俗文化,做亮工农业旅游,做全城市旅游功能
○建设十大旅游景区:楚王陵两汉文化景区,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云龙湖风景区, 珠山佛教文化景区,龟山汉墓二期扩建工程,新沂马陵山景区,丰县百里生态旅游观光带,军事文化大观园, 古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故黄河风光带。
○推出八大旅游品牌:一是两汉文化精品探访游品牌;二是云龙山水胜迹游品牌;三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红色旅游品牌;四是彭祖文化故国游品牌;五是徐州民俗文化娱乐游品牌;六是生态农业观光游品牌;七是“一山一水两汉三孔”区域旅游品牌;八是亚欧大陆桥长线跨国游品牌。 [编辑本段]高等院校其中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学院(徐州空军学院)、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教育学院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编辑本段]友城交往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国际交往中特色鲜明,优势独特,结好城市数量在中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名列前茅。
徐州结好城市
◇法国圣太田市/圣埃蒂安市(Saint-Etienne,France)
1984.03.27
◇美国纽瓦克市(Newark,USA)
1993.04.21
◇日本半田市(Handa,Japan)
1993.05.27
◇奥地利莱奥本市(Leoben,Austria)
1994.08.29
◇德国波鸿市(Bochum,Germany)
1994.09.16
◇乌克兰斯洛沃格勒州(Kirovograd,Ukraine)
1996.08.31
◇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Greater Dandenong,Australia)
1996.09.12
◇俄罗斯梁赞市(Ryazan,Russia)
1998.05.13
◇巴西奥萨库斯市(Osasco, Brazil)
1999.05.11
◇韩国井邑市(Jeong-eup,Korea)
2000.09.27
◇德国埃尔富特市(Erfurt,Germany)
2005.11.26
◇新西兰霍克斯湾地区(Hawkes Bay,New Zealand)
2006.10.19
徐州新沂市结好城市
◇美国特拉伯尔市(Trumbull,USA)
1996.05.09
◇乌克兰亚历山德里亚市(Aleksandriya,Ukraine)
1998.12.22
❹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有哪些
经济新常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如何看待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又将迎来哪些机遇?要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必须将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所处的新阶段及其所表现出的新特征、需要的新改革等结合起来系统理解。当前的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房地产调整及深层次结构变动的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剧。然而,“新常态”并不是只有困难、挑战和风险,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因此,中国经济“新常态”孕育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抱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发展机遇。第一,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暴露了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结构性问题,同时也宣告了镶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传统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高投资带来的高能耗与高污染、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社会经济冲突以及过度管制带来的创新不足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和民族复兴的绊脚石。人民深深认识到,大改革和大调整是重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基石的唯一选择。这种“大改革”与“大调整”共识的形成是“新常态”带给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最大礼物,在世界性结构改革的大浪潮中给予了中国良好的机遇期。第二,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中国在GDP稳居世界第二位的同时,其市场份额和消费规模也大幅度提升,中国需求成为世界需求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大国经济效应”开始全面显现。一是在市场上出现全面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效对冲着各种成本的上升,使中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并没有下降;二是消费开始上台阶,中国消费规模依然按照每年平均13%的速度增长,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三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开始与中国的“世界市场”相对接,在内外贸一体化的作用下使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抵抗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大幅度上扬。第三,“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的机遇。虽然到2014年年底,中国各类产业结构的指标已经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化,工业化红利开始衰竭。但是,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纵深的厚度和宽度,即“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虽然开始全面转向服务业驱动,但广大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化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不仅为东部产业升级提供有效的腾挪空间,也为中西部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中国产业的梯度大转移不仅大大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红利消退的速度,同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增长极使中国空间布局更加科学。第四,“大人才”与构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遇。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老龄社会的逼近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人口红利开始消退。但必须注意的是,目前“招工难”和“用工贵”问题主要凸显在农民工领域。中国的就业格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相并存。每年700多万大学生毕业压力已经使大学生就业起薪与农民工平均工资开始拉平。而这恰恰是中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这说明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已经为中国产业升级准备了大量高素质、低成本的产业后备大军。以大学生和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替代以农民工和低端劳动力为核心的传统人口红利。第五,“大创新”与构建技术红利的机遇。仔细梳理中国技术创新发展的各类指标,我们会发现,在粗放式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同时,中国创新发展模式已经崭露头角:一是专利申请大幅度提升,于2013年达到257.7万,增速为15.9%,占世界总数的32.1%,居世界第一;二是R&D经费支出突破低水平阀值,于2014年达到GDP的2.09%,增速达12.4%,进入高速度、中等强度阶段;三是技术市场活跃程度大幅度提升,2013年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7469亿元,增速达到16%;四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总额达到660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五是国外发表的科技论文在2013年已接近30万篇,迈入世界科技论文大国的行列;六是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上述这些参数说明,只要进一步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和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国技术创新红利必将逐步实现。“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新”转型,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知识密集产业过渡。第六,“大升级”与构建升级版中国经济的机遇。在市场、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全面升级的势头:一是在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时,消费开始出现大幅度升级,开始从过去30年的以吃穿住行为主体的工业化消费转向以高端制成品和服务消费为主的后工业化消费;二是产业在需求拉动下,开始大幅度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升级版经济的雏形开始显现。第七,“大开放”与中国经济全球布局的机遇。中国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予中国前所未有的进行大开放和全球布局的机遇。一是中国开始从“商品输出时代”转向更为高级的“资本输出时代”,海外并购突飞猛进,其平均增速超过30%,对外投资总量2014年已突破1000亿美元;二是以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全面强化中国开放的板块效应;三是以“一带一路”为核心中国空间战略与开放战略全面对接,并通过互联互通打造中国新的国际合作格局;四是以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构建,打破欧美一统国际金融的格局。这些拓展有效扩张了中国资源配置的空间以及盈利模式,必将把中国发展带入新阶段。当然,要很好把握上述七大机遇,将各种战略机遇转化为真正的增长和发展,这不仅需要我们有效解决“新常态”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还需要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
❺ 讨论 怎样认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该如何应对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些机遇和挑战,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❻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量依然可观,但稳定经济增长任务繁重。
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经济总量,可在全世界排到第十七位。从经济总量看,我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从发展速度看,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
经济新常态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能够有效保障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而财力的增加能够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从我国的发展实际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大国红利”。
但客观讲,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挑战亦十分明显,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施策,使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但核心动力源正在培育中。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从城镇化角度看,我国正在经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伴随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将推动消费持续增长,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2013年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仅为53.73%,户籍城镇化率则低得多,仅为3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工业化角度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除东部部分省市基本完成工业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区工业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离依靠“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的距离。
三是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的统计公报显示,这一比例攀升至48.2%,这是非常好的经济结构优化迹象。在支撑我国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内需结构中投资占比相对较高,但2010年消费率和投资率达到各占50%之后,消费率出现较快增长趋势,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再次超过投资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逐步得到体现。
由于地理条件、发展基础、历史文化等因素,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中,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结构亦在逐步得到优化,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但同时应看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这些因素在制约着中国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
四是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但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一届政府将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当头炮”,目的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取消和下放了共7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涉及到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等一系列具体举措。2014年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这些举措既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当前地方一些职能部门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吃拿卡要、“红顶中介”、寻租腐败等现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挑战之一。
❼ 商丘经济好吗
商丘经济总体来说还不错的,而且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具体因不同的行业可能有一些差别。
商丘位于黄河南岸,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26.3万,是河南东部工业中心.商丘工业有机械,冶金、电力、化工、纺织、烟草、造纸、玻璃、医药等行业、轻、农产品加工业基础较好.毛纺、酒类也在省内有市场.
商丘是中国重要的粮食、棉花、山羊皮、桐木生产基地,是河南的小麦主产区.蔬菜、林果、畜产也有很大发展.
东部的永夏煤田是我国六大优质无烟煤基地之一,面积1000平方公里,储量100亿吨。国家正在建设年产1000万吨的大型煤炭基地,现已形成年生产能力400多万吨。国家投资80亿元兴建的120万千瓦大型火力发电厂—坑口电厂正在建设之中;商丘土壤肥活,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苹果、葡萄、梨等,是著名的“泡桐之乡”,国家黄淮海平原重点开发区,河南省粮、棉、油、畜产品主要产区之一,全国重要的粮、棉、山羊板皮、优质桐木等生产基地。
商丘交通发达,京九、陇海铁路干线在商丘交汇,是中原地区的特大交通枢钮,京九铁路的商丘北火车站是亚洲第二大铁路编组站,105、310国道在商丘交汇,形成辐射全国的公路网络,商丘空港距市区20公里.
商丘能源充足,除原有的煤炭电力生产外,新建的四个煤矿年产煤炭800万吨.商丘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行城市综合开发,已开通移动电话和万门程控电话,1993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04个,引进资金4亿6千万元,批准三资企业14个.开发区内31项目已投产见效.
为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禁锢,商丘利用京九铁路开通带来的机遇,制定了三位一体的发展规划,大枢钮:利用商丘优越的交通地位,成为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交界处的流通中心,大中心使商丘成为经济、贸易、金融、旅游的中心城市,大都市:使商丘在2010年成为拥有食品、纺织、机械、生物工程、电子、医药工业为支柱的60-80万人口的大城市,在原有城市基础上,向西南发展市区,西北部为机械工业区,东北部为食品工业区,东南部为轻工业区,西部为纺织工业区.
商丘是一片丰饶而充满希望的热土。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富,是国家著名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 , 被国务院定为“全国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被河南省政府定为“河南省综合改革特别试验区” , 并成为河南省三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商丘古城 1986 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蕴涵着历史的沧桑,在她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悲壮与辉煌。
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的新欧亚大陆桥和北京至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在商丘交会。北京至珠海的 105 国道与连云港至天水的 310 国道和东营至香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高速公路也在商丘交会。民用机场正在兴建,空中航道即将开通。使商丘通达南北、连接东西,成为我国集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为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
商丘的历史悠久,许多伟大人物在商丘这块土地上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是中国最早的帝王,而“三皇”中的两皇——燧人氏和炎帝、“五帝”中的两帝——颛顼和帝喾都曾在商丘这块土地上留下足迹并和这里的人们一起创造了古老的文明。
面 积: 10704 平方公里
人 口: 人口 810 万。
气 候: 属北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商丘处于东经 115 ° 39' ,北纬 34 ° 25' ,与旧金山、华盛顿、东京处在同一纬度线上。地处黄河南岸,黄淮海平原腹地。平均海拔 60 米。
行政区域: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辖夏邑、虞城、柘城、宁陵、睢县、民权、梁园区、睢阳区、永城市六县、二区、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