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新业态带来的感受

经济发展新业态带来的感受

发布时间:2021-02-24 14:51:03

1. 新动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今年前5月的主要数据中,投资增速放缓最引人注意。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比1—4月回落了0.9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回落了3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一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8个百分点。1—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15.1%和10.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8.2和3.2个百分点。低碳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快速发展,促进新产品大量增加。1—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5.8%,工业机器人增长33.7%,智能电视增长23.2%。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7%;完成快递业务量178.5亿件,增长28.3%。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行业收入高速增长。1—4月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信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3.8%,其中电子商务平台收入增长40.4%。来源:人民日报

2. 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感受和建议

好好自己活好自己就很好了,想那么多干嘛,即使有想法也没有意义,这不是你操心的事。

3. 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高三政治试题答案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总结: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建议你结合题目,选择一些内容回答。

4. 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新常态定位我国经济发展大逻辑

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

“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
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王军认为。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

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总结: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希望能帮到你。

6. 简答题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一.环境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
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
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
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
:
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
54%
的断
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76%
的河流受到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大量
消耗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
环境
.
例如,北京的雾霾就是环境污染的杰作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
GDP
的废水排
放量比发达国家高
4
倍,
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

10
多倍。
2006
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
453
亿吨,其中
化学需氧量排放
1348
万吨,
居世界第一
:
二氧化硫排放量
2120
万吨,
居世界第一
;
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2005
年年
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
在全球
144
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
133
位,在全世界
污染最严重的
20
多个城市中,有
16
个在中国。作为中国人民的我
们切身的感受就是经济上去了环境却恶化了。

二.资源消耗过大,资源浪费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
我国虽实现了年均增速超过
9%
的高速度增长,
但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增长方式相对粗放。
一些产业的盲目投资
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虽实现了产量的增长,
但却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为代价,
不但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而且也无益于国民经济的
健康发展
.
巨大的资源投入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

高技术产业比重
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
农业

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
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2002

2006
年,
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44.8
%上升到
48.7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只有
40.1
%,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只有
32.2
%,

这不仅
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三大产业

GDP
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
2003
年以来,我国的
GDP

增长率都

10
%以上,但第一产业的贡献率都在
0.8

个百分点以下,第二产
业在
5.3
个百分点以上,
第三产业在
4
个百分点左右。

第一和第三产
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而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过高



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沿海的,东部地区,还是广大的内陆地区,都
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全国经济的持续、
快速增
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域之间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产业结
构类同、无序竞争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城乡、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且在我国人民收入严重两级分化,
长期
如此会造成社会矛盾加剧,进而演变出种种问题。例如仇富等等

7. 加快发展新经济具有什么样意义

“新经济”概念并不新,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不过,出现在中国大陆的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却是首次。当然,“新经济”一词早就在中国使用,高层也早就在讲话中谈及。
“新经济”在实践中已经开始快速发展。美国、德国是领头羊,中国这几年新经济发展蓬勃汹涌。美国有苹果、谷歌、脸谱,中国有阿里巴巴、腾讯和网络。这也就决定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概念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应该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传感感应技术作为新经济的核心元素等。当然,新经济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即IT革命、全球化、知识经济、智能化打造的新型制造业为一体的,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为特点的一种新经济现象。新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趋势。
凡是新经济发达、发展快的地区,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强,经济持续性良性发展动力就十足。美国就是最典型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美国失业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业形势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数多达900多万人。然而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从1993年开始,美国就业状况开始改善,失业率稳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美国经济出现了梦寐以求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最佳经济状态。这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经济”的最大贡献。
引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在全球其它地区经济仍在苦苦探底低迷之时,美国经济却率先复苏。动力仍然来自于新经济。美国的谷歌、脸谱、苹果、微软、IBM、英特尔等公司给美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动力。美国吃尽了新经济的甜头。
德国经济能够在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后受到的创伤最小,同样得益于新经济对传统制造业的革新和升级。德国工业4.0就是在此中孕育而生的。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这就是新经济。
中国虽然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时期没有反应过来,但却抓住了本次新经济的机会。虽然新经济在制造业上尚需像德国一样加力,但是在服务业上新经济运用却领先世界,BAT在世界IT企业中也是举足轻重的。电子商务、物流供应、O2O、互联网金融等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试想,如果没有新经济业态的大发展,那么,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或更大。新经济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强动力,而且后劲潜力非常之大。
在这个关键时刻,新经济进入《报告》其意义非常重大,对处在“三期叠加”的中国经济非常重要。新经济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待新经济一定要有新思维。
新经济一定程度上会对传统经济与传统经济金融监管带来一些挑战,使其深感不舒服,或者既得利益遭受损失。传统旧势力肯定会反扑或者阻挠甚至扼杀新经济发展。因此,决策层、监管者以及传统经济业态都应该以新思维对待新经济。新经济给所有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没有理由不转换思想大力支持。这就是新经济的分享共享特性。《报告》两次提到分享经济。一处说,“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另一处讲,“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比如,网路约车模式就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充分利用了闲置私家车资源,满足了不同层次乘车需求,同时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在去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情况下,发展网络约车等新经济共享模式非常迫切。此前,笔者乘坐专车听司机讲,许多专车司机都是做生意的商户,由于生意不景气都开始兼职专车司机了。
总之,无论从当前中国经济现状,还是从经济发展长远之计,发展新经济都已经迫在眉捷了。通俗地讲,新经济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

8.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及意义

新常态主要特点:
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容;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九大特征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阅读全文

与经济发展新业态带来的感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