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循环经济研究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及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其运行通过“3R”原则实现全社会的物质闭环流动。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对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废物采取“边污染边治理”或“末端治理”的方式。循环经济则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根本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因此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物质资料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经济运行理想模式。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应当说是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就是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也可称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式物质流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所指的“能源”不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而且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注重推进资源、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物质循环应用,强调的是循环和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并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相一致的,都是要使经济活动生态化,都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不仅是自然作用过程,而且是经济社会过程,实质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也就是自然过程和经济过程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发展过程。确切地说,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要求,正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物质循环是生态经济的基本功能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由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转变,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处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之中,物质循环是推行一种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经济的基本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是处于不断的转换中。循环经济则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上。
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推行的主要理念是:
第一,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都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区域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的系统优化配置。
第二,新的经济观。就是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循环经济是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和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支撑的经济,不是传统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济。要求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下功夫。
第三,新的价值观。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新的生产观。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用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生产。它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是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第五,新的消费观。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在于加速经济转型
循环经济既然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就是转变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并且进入到经济结构调整之中,以“协调”、“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落实到各个环节,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实现经济转型,制度环境与政策条件十分重要。要完成经济转型必须建立一整套新的经济制度体系,包括产权、价格等基础性制度,生产、采购、消费和贸易等规范性制度,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等鼓励性制度,国民经济核算、审计和会计等考核性制度。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规范引导经济运行。体制、制度、机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转变的,更谈不上经济转型。此外,国家经济综合部门要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利用国债等渠道进行投资引导,在各行各业促进形成循环型清洁生产环节;要运用财政、税收手段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节约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对生产再生资源的产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要积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合理调整资源型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与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解决价格障碍。建立健全生态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各种杠杆的调节作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消费者回收付费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对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义务。
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是企业面对的挑战。它不仅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会给城市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如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以生产板材为主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注重把废弃的矿渣重新变成产品,20年来,累计搬走废渣1000多万立方米,创收4.5亿多元,盈利1.43亿元,回收废钢142.3万吨,把原先的废渣山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公园,减少了渣尘污染,改善了生活环境。
城市在经济转型中,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更要重视同城市建设、产业优化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结合,要按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城市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以及环境的可容量。使生态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循环经济在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社区全面推进,有序地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三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扬长避短,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低碳经济必须“魂要附体”,而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是这个“体”之所在。
四是充分考虑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自主实现节能减排,服务我们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对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在全球变化经济博弈中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㈡ 谁有有关循环经济的资料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也被称为经济(或产业)的生态化转型。即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自然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波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宁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首先是在国外出现,经历了近十多年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当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些年,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才整合为一套系统的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 循环经济是与线性经济相对的,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应当说是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就是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也可称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式物质流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所指的“能源”不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而且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注重推进资源、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物质循环应用,强调的是循环和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并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相一致的,都是要使经济活动生态化,都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不仅是自然作用过程,而且是经济社会过程,实质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也就是自然过程和经济过程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发展过程。确切地说,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要求,正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物质循环是生态经济的基本功能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由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转变,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处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之中,物质循环是推行一种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经济的基本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是处于不断的转换中。循环经济则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上。
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推行的主要理念是:
第一,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都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区域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的系统优化配置。
第二,新的经济观。就是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循环经济是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和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支撑的经济,不是传统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济。要求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下功夫。
第三,新的价值观。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新的生产观。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用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生产。它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是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第五,新的消费观。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在于加速经济转型
循环经济既然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就是转变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并且进入到经济结构调整之中,以“协调”、“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落实到各个环节,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实现经济转型,制度环境与政策条件十分重要。要完成经济转型必须建立一整套新的经济制度体系,包括产权、价格等基础性制度,生产、采购、消费和贸易等规范性制度,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等鼓励性制度,国民经济核算、审计和会计等考核性制度。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规范引导经济运行。体制、制度、机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转变的,更谈不上经济转型。此外,国家经济综合部门要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利用国债等渠道进行投资引导,在各行各业促进形成循环型清洁生产环节;要运用财政、税收手段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节约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对生产再生资源的产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要积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合理调整资源型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与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解决价格障碍。建立健全生态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各种杠杆的调节作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消费者回收付费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对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义务。
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是企业面对的挑战。它不仅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会给城市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如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以生产板材为主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注重把废弃的矿渣重新变成产品,20年来,累计搬走废渣1000多万立方米,创收4.5亿多元,盈利1.43亿元,回收废钢142.3万吨,把原先的废渣山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公园,减少了渣尘污染,改善了生活环境。
城市在经济转型中,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更要重视同城市建设、产业优化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结合,要按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城市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以及环境的可容量。使生态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循环经济在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社区全面推进,有序地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㈢ 超越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介绍河南超越企业集团运用大循环思想,即大循环中套中循环,中循环中套小循环,环环相扣,产业代谢,共生耦合,循环反馈的新理念,制订循环经济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理念是先导,规划是基础,实施是关键的阶段性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特别提到以资源为纽带,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厂(矿)区“三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矿区是集团的时代使命。并通过循环机理分析,回答了能不能循环以及怎样循环的问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实践;探索
河南超越企业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经营范围涉及煤炭资源采掘、房地产开发、文化传播服务等领域,主营业务为煤炭资源开发及销售。现有资产总额达12 亿元,年销售收入2 亿元,其中煤炭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利润总额3700 余万元;员工2000 余人,其中各类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200余名。
近年来,集团先后被授予“中国最具生命力民营企业”、“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私营企业百强”、“河南省十佳诚信企业”、“安阳市诚信经营五星级企业”、“安阳市最大贡献企业”等30多个荣誉称号。
集团是靠文化传播起家的。1995 年,为响应全国工商联兴办“光彩事业”的号召,集团在董事局主席倡导下,推进“返乡富民工程”,投资1300多万元,兴建了年产9万吨的九龙山煤矿。从此,煤炭资源开发成为集团的主业之一。1999年租赁地方国营安阳矿务局因水淹而停产的王家岭煤矿,投资2000多万元部分恢复了生产,边排水边采煤,每年产煤10 万吨左右。几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集团连续保持年25%的增长速度。2001年集团董事局经过战略梳理决定,要不断扩大煤炭生产规模,必须把取得更多资源作为突破口。于是,通过多方努力,先后取得地质储量3.89 亿吨的煤炭资源采矿权与探矿权,为现有煤矿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建设大中型煤矿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理念是先导
2001年,集团斥资近百万元,聘请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为集团设计管理模式。几年来,在具体物化的基础上,集团董事局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纯的挖煤、卖煤不是一种好的经营方式,必须延长产业链条,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1997 年以来煤炭行业的连续低迷,集团作出投资决策也需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著名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确保集团的快速发展,这是当时董事局研究和思考的重点问题。集团用了几乎半年时间,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反复学习,认真研究,客观地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科学务实地审视集团战略。2003 年9 月,董事局重新提出“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拉长产业链,多元化经营为重点;以建成‘煤电工业园’和‘煤化工业园’为标志;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增长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安全生产,狠抓管理提升,提高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集团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就是集团“雄鹰”战略的指导思想,用现在的观点来说,这一思路正是一种朴素的循环经济萌芽思想。
之后,党和国家反复提出构建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系统学习,集团董事局的战略思想更加清晰,战略目标更加明确。我们认识到,集团当前从事的煤炭资源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吃的是祖宗留下的饭,如果不注意节约,搞什么掠夺性开采,或者不在综合利用上做文章,破坏生态,污染环境,那就会断了子孙的粮。这种不道德的事,我们坚决不能干。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遵循“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重新审视集团的发展战略。2004 年初,我们深入分析了资源采掘型企业的特点,充分研究了国家颁布的环保政策,较早地提出了“形成产业族群,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集团组织有关人员对循环经济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先后三次组织内部论坛,向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宣讲,使大家对循环经济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到煤炭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在此基础上,2004 年年底集团董事局研究决定,把“雄鹰”战略的指导思想调整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以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创新能力为动力,以投融资和管理为核心,运用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手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和‘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基本特征,建设节约能(资)源、清洁生产、‘三废’综合利用、生态环境美化、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企业、节约型生态园区、和谐型绿色城镇。通过5年或稍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集团建成一个现代化、配套全、效益好、环境美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把循环经济的理念纳入集团战略管理是一次认识上的质的飞跃。
二、规划是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确立了,认识统一了,如何贯彻就成了重要问题。集团根据“树现代企业品牌,创百年超越老店”的最高目标,先后三次进行管理提升,其标志是重视战略管理、制度建设和文化塑造。这些年来,从管理上基本形成了战略———规划———计划的管理体系,作为集团“雄鹰”战略的纵向延伸。2005年初,集团着手编制《河南超越企业集团循环经济规划》,把产业序列的各种项目分别纳入到该规划之中。
2005年7月,《国务院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若干意见》颁布后,集团董事局对原循环经济规划的指导思想、循环结构、关联特点、实施保障等内容进一步进行了梳理。即:
坚持一条思想主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集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突出两大战略重点———一是以煤炭为核心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转化价值;二是以项目为载体,运用资本运营方式,引进战略伙伴,实现共赢发展。
推进厂(矿)区“三化”———一是以煤———电———材———建、煤(气)———焦———化为母体的产业链,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打造产业聚集平台,实现工(矿)产业化;二是以资源(农业)为纽带,构建“矿业农庄”的发展模式,推进工(矿)业反哺农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三是以生态维护为重点,规划小城镇建设,配套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文化服务,建设和谐矿区,提高城镇化水平。
形成四大产业体系———一是生态(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农业产业体系,三是房地产业体系,四是工(矿)产业体系。以“文化为特色、资源(农业)为纽带、房地产为基础、工(矿)业为主体”,达到产业代谢,共生耦合、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关联效果。详见图1。
图1 超越企业集团产业循环耦合图
这个图勾勒了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独特理念和基本框架,说明这是一个具有立体结构特征的大循环,与集团现在从事的产业都有交融,各产业既是一个独立的循环体,又与其他产业保持相互代谢,共生耦合,互为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各产业群的中循环和具体项目的小循环,相互循环反馈,形成活力机制。圆圈和中间的五角形是产业群的定义域,但不限于此,凡是能够延伸开发的其他项目以及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政策整合的项目均应包含在其中。
在集团循环经济规划框架的基础上,集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作,于2007年3月重新编制了更为详尽的《河南超越企业集团循环经济规划实施方案》,该方案对产业链的循环原理、平衡机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比如,在保证现有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集团规划对九龙山煤矿和王家岭煤矿进行各30万吨/年的技术改造;在已取得龙宫井田7844万吨储量的采矿权基础上,新建一座年产45万吨的王家岭新井;经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取得在彰武—伦掌北部井田34.7925平方千米的探矿权,详查显示储量为26052 万吨,规划新建一座180万吨煤矿,该煤矿主产焦煤。因此,配套建一个90 万吨煤焦化项目和一座综合洗选能力为200万吨的洗煤厂。为矿井水、煤矸石、煤泥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拟建一个2×140 兆瓦煤矸石热电联产机组。电厂所排粉煤灰渣供一个4×6000万块砌块砖厂使用,变废为宝。其循环原理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4 座煤矿每年总计生产能力为285 万吨,其中45万吨王家岭新井和180 万吨伦掌煤矿是标志性工程;2×140 兆瓦煤矸石热电联产机组是循环链的“发动机”,是“三废”利用的关键工程;90 万吨煤(气)焦化工程是产业链中附加值更高的重点项目,均被安阳市列入“十一五”规划之中。
按照规划,在未来5~10年内,如果上述项目均能建成投产,集团需陆续投资50多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40亿元,年上缴税金3亿多元,年税后利润7亿元。如果科学地解决好“三下”压煤的开采,可以增加2000 多万吨煤的产量,增加销售收入70亿元,利润总额26亿元。
三、实施是关键
规划是行动的指南,是鼓舞员工士气的号令,是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伐的有力武器。但只有一个好的规划,若执行不到位,规划也会落空。这个利害关系,集团董事局非常清醒。因此,在循环经济规划形成之时,集团执行委员会就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细化了各部门的职责,并和各系统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订了业绩考核标准。把实施循环经济的绩效和员工薪资、奖罚、任用、提升挂起钩来,形成全员关心循环经济发展、都干循环经济事情的良好氛围。为了切实加强领导,集团还专门成立了循环经济领导小组,由杨清河任组长,其他各业务和职能部门的执行总裁任副组长。
循环经济领导小组,首先根据循环经济规划、实施原则、循环机理,对实施计划作了分解和安排。实施原则有四条,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根据产业链的关联程度,采取“一揽子规划”的原则;根据循环经济规划,采取“集中式委托设计”的原则;根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采取“打捆报审”的原则;根据立项评审,将建设周期短的项目作为突破口,采取“早建设、早投产、早收益”的原则。循环机理主要把循环链中废弃物利用作了能量平衡分析,回答能不能循环以及怎样循环的问题。详见图3。其次,在煤炭系统兵分三路,一是对外专门跑项目立项,组织编评文件的起草和审核,委托设计机构进行专业化设计,办理审批立项手续,以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目前,大部分项目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二是内部成立项目实施部门,强化筹备处的功能,成熟的项目启动后,主持做好现场施工与管理;三是原有的煤矿,在安全达标的前提下,继续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强化融资力度,成立融资办公室和证券投资部,从企业自筹、战略伙伴合资合作、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有投资意向的战略伙伴已经和集团签订了合资合作协议,启动资金有了一定保障。
图2 河南超越企业集团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原理图
图3 河南超越企业集团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物质能量分析平衡图
安阳市已经把集团列为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目前,正在申报河南省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单位。
㈣ 灵宝市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对灵宝市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论述,系统总结了从矿产资源属性出发,形成闭合的循环发展框架的经验。通过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开发和利用效益,增强供给保障能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拉伸产业链条和发展后续产业,废弃物利用和污染治理,合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等积极有效措施,做到可持续发展。并对今后的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矿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灵宝市作为全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大市,在经过近30年的持续强力开发的基础上,如何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挑战性课题。
一、矿业发展中遭遇的困境
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秦晋三省交界。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属华北地台南部边缘豫西断隆的组成部分,南邻秦岭地槽褶皱系,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使区内形成了丰富矿产资源,已发现金、银、铜、铅、铁等金属矿产和石墨、硫铁、蛭石等非金属矿产31种矿产资源。境内的小秦岭金矿田是全国16个重点金属成矿区带之一的豫西成矿区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大型产金基地。灵宝市矿业开发历史悠久,矿业企业众多,随着以黄金矿山为代表的矿业开发的不断深入,进入21世纪,由于开发所引发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
(一)资源持续消耗,供需矛盾显现
灵宝市黄金矿山开发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长期以来,全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的经营路子,经济增长靠增大投入、上大项目、铺新摊子,能耗高、污染重、产业化水平低。企业的发展基本靠拼卖资源,“有水快流”,资源枯竭正在威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02年底金矿保有金属储量仅剩41.44吨,对于黄金资源大市而言形势危急。
(二)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发展艰难
由于历史原因,小秦岭地区矿山企业形成了“多、小、散”的状况。2002年,全市共设置采矿权55个,探矿权46个,而矿业权人众多,隶属关系复杂,矿权设置极其分散。由于矿业开发集中度较低,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大、安全隐患多、矿业秩序乱、矿政管理难、行业自律差、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经济效益低,难以做大做强,最终导致的是企业恶性竞争和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2002年,全市国有企业采选业工人年平均工资仅5440元。
(三)产业链条短小,精深加工滞后
2002年,灵宝市矿产采选业总产值725119.8万元,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145家;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业总产值218560万元,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34家。矿产采选业和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业工业总产值比值为1∶0.3,采选业规模庞大,而矿业相关产业及后续加工业规模弱小,在矿产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方面发展缓慢。
(四)长期强力开发,环境问题突出
灵宝市矿山企业较多,开采历史较长,矿山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影响和破坏越来越大,所需恢复治理资金数额巨大,企业难以承受,在矿业集中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先开发、后建设,先破坏、后治理”的现实,背上了沉重的地质环境债务。据统计,全市固体废弃物存放量累计已达4542.54万吨,其中废石存放量2480.47万吨,尾矿存放量2062.05万吨。
受到上述种种因素的限制,已经发展壮大的矿业经济面临着供需紧张、发展速度缓慢、步履维艰的局面,灵宝市的矿业开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辉煌和荣耀后,陷入瞬间的困惑和艰难,但带来更多的是对于传统矿业发展和矿业增长模式的深刻思考。
二、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传统的矿业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灵宝市矿业经济发展正是受传统发展模式影响,表现出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不可持续等弊端。因为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如果按照其单向流动的最终结果必将导致“矿竭城衰”。
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模式,矿业开发在循环经济中通过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增强资源供给的保障能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拉伸产业链条和发展后续产业,废弃物利用和污染治理,合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等积极有效措施,做到可持续发展。
作为矿产资源大市,灵宝市在遭遇矿业发展短期困境后,明智地选择了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一)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保障矿业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严格实行依法开采、保护性开采,矿业开发不但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责任。灵宝市通过严格而不松懈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建立综合利用评价体系,确保资源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做到“吃干榨净”,保证了在新增储量一定的情况下,使“一矿变多矿”、“贫矿变富矿”,有限的资源提供了更多的矿产品。2006年,全市黄金矿山企业平均开采回采率为92.5%,采矿贫化率12.59%,综合利用产值4741.81万元,其中企业开采回采率最高的为96.8%,采矿贫化率最低的为6.24%。
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和积极引导,促使企业自觉提高了综合利用和节约利用的意识。以灵宝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为提高综合利用水平,进行了1000吨选厂改扩建项目,年可入选矿石35万吨,生产黄金185千克、白银238 千克、钼精粉618 吨、铅精粉4290 吨、铜硫精粉2100吨,尾渣采取浓密压滤干式堆放,废水达到循环利用,实现了对金矿及其伴生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新增产值1.013 亿元,新增利税3300 余万元。为提高节约利用的水平,该公司从降低原矿入选品位入手,提高资源利用率,兴建大型低品位矿石堆浸场,利用成熟的堆浸技术,实现对低品位金矿石的规模开发利用,年可处理低品位矿50 万吨以上,平均品位0.6克/吨,目前已生产黄金9764.71两。
(二)区内整合优化布局,区外开发走出效益
针对灵宝市矿业开发中所遭遇的深层次问题,2003年灵宝市委、市政府科学制定了保障黄金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内整合、区外开发”战略。区内以优化矿权布局,提高矿业开发集中度为目的,确保黄金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聚集,做大做强黄金企业,着力打造灵宝黄金“航母”。区外以开发资源、增加储备为目的,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再造一个“灵宝黄金”的目标。
通过区内整合、区外开发,小秦岭矿区目前实现了由黄金股份、金源矿业、黄金投资、文峪金矿、秦岭金矿、金渠股份、老鸦岔金矿、双鑫矿业等8大企业支撑发展的良好格局,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黄金股份下辖灵宝黄金冶炼、枪马金矿和崟鑫金矿三个分公司,控股新疆哈巴河华泰公司、江西明鑫矿业公司等区外9个子公司,“灵宝黄金”股票于2006年1月12日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现在市值达到40亿港元。金源矿业下辖4个黄金生产分公司和晨光化工、桐辉精炼2个子公司,2006年生产黄金14.52万两,居河南省黄金矿山企业首位,交易黄金位居上海黄金交易所149家会员单位第四,省百强工业企业排名第40位。
(三)实施深部外围找矿,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开发资源,增加储备,是提高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发展中,灵宝市逐步探索形成了“浅部资源危机,深部外围资源接替;主矿产资源危机,共伴生矿产接替;主要矿产资源危机,其他矿产资源接替;区内资源危机,区外资源接替”的科学资源接替思路。
小秦岭矿区目前累计探明黄金工业储量401吨,但据多位专家预测,远景资源潜力应为1156吨左右,说明尚有755吨黄金储量未探明,探矿潜力巨大,探矿空间主要位于深部。引导企业向深部要资源,并积极开展小秦岭深部成矿规律研究,是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的关键措施。灵宝黄金股份公司的枪马金矿、崟鑫金矿,金源矿业公司的桐沟金矿、大湖金矿,黄金投资公司的安底金矿都是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矿山企业,近年来通过强力的深部探矿,先后提交储量报告14个,增加金属储量55.95吨,有效地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极大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近几年,灵宝市又先后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开展了白云岩资源、磷矿资源、钼矿资源、重晶石资源、硅石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力争形成一批新的矿产资源接续基地,并积极引导企业向金以外矿种发展,向非传统资源发展,提高资源的保障和利用程度。
(四)积极培育循环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发展
科学合理的设计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通过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积极引导企业构筑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理念和核心竞争力的矿业发展新模式。灵宝市选择在交通便利、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齐全的城区附近建立工业园区,把矿业企业引导入园建立试点,推行清洁生产、节约和综合利用能源,引导矿业企业逐步走上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硫铁化工的发展成为矿业循环经济的大胆尝试。地处灵宝朱阳深山的银家沟硫铁矿储量高达4800万吨,1997年就曾被列为省重点工程。但由于单纯依靠原矿出售,效益长期不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无法得到凸现。2004年秋,灵宝市大胆提出了高起点、高标准实施硫铁化工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设想,在城南工业区投资兴建了灵宝市金源晨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一期工程建设,实现了集采矿、选矿、焙烧、制酸、化肥生产、精渣金属回收、余热发电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年采选硫铁矿20万吨,生产硫精粉9万吨、硫酸12万吨、磷复肥8.7万吨、铁精粉6.5万吨、发电2040万度。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3000余万元。2007年3月开工奠基的二期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采用酸化焙烧、酸浸、萃取、电积、氰化置换等工艺,综合回收硫精矿中共生的金、银、铜、锌等金属。建成后,又可新增产值2.1亿元以上,利润3000万元以上。硫铁化工循环经济模式的成功,为灵宝市矿业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广和深入。
(五)拉伸矿业产业链条,打造有色加工基地
节约资源,挖掘潜力,拉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是发展资源型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灵宝市已经初步形成了黄金、硫铁化工、铜业、铅业四大矿业产业链。
黄金产业链是受益于黄金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集地探、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网上交易于一体的完备的产业链条。目前,全市精炼黄金能力达30吨,精炼白银能力达100吨,加工金银首饰能力达11吨。全市拥有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3个,桐辉精冶公司成为国内标准金锭和金条供应企业,“灵宝金”商标已在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硫铁化工产业链依托灵宝市金源晨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经发展壮大,成为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铜产业链是为了有效利用综合回收的共伴生铜,在冶炼环节电解铜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建成年产2400吨铜箔项目,目前生产的18微米、35微米、70微米、105微米高档红化电解铜箔已经出口到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用于生产高档覆铜板和印制手提电脑线路板、超薄液晶显示器、手机、汽车控制板、工业用高压控制板等电器产品中,该项目研究填补了河南省电解铜箔生产的空白。正在积极实施的2万吨铜冶炼和年产8000吨高档铜箔、240万张覆铜板等重点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市铜冶炼能力将达到5万吨以上。铅产业链是将全市原有的23家炼铅企业整合为4家,并实施了氧气底吹炼铅新工艺改造,实现低耗能、低污染,全部建成投产后,全市铅锌生产能力将达到50万吨以上。
2007年,灵宝市提出了“打造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基地”的宏大目标,更加丰富和延伸了四大产业链条,使矿业循环更加闭合。围绕铅冶炼,完善“铅冶炼——烟气制酸——烟化提锌——湿法炼铜——废渣提金银——硫酸渣添加制水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链。利用黄金尾矿废渣进行多金属综合利用,实现“尾矿、废渣——浮选——硫精粉制酸——余热发电——火法炼铜——综合回收金、银等——硫酸渣外卖水泥厂”的产业链。
(六)依靠矿业科技进步,积极推进产业升级
循环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研究新技术、应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加强技术集成,逐步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资源回收的技术装备水平。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和完善自身的技术体系,推动矿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灵宝市依托资源优势,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并鼓励企业相继成立各级工程技术中心,金源矿业公司还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采选技术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在采矿生产中相继探索、采用了岩爆防治技术、旋臂梁和前探梁相结合支护技术、缓倾斜薄矿脉开采等先进实用技术。启动了低品位金矿石堆浸,对硫铁矿进行了综合利用。对矿山选厂进行技术改造,由原来汞选+浮选逐步改为重选+浮选,在环保上、规模上、效益上效果明显。
金源矿业公司采用自主研发、自行设计的选冶联合工艺技术,建立千吨选厂,对金矿及伴生的银、铜、钼、铅、硫等资源实行综合回收。黄金股份公司投资1.3亿对黄金冶炼厂生产工艺进行改造,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金冶炼厂。利用新生产工艺设计和建造了开源冶炼厂,各项工艺和指标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技术进步,带来了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带来的是更大的效益,目前全市金精粉冶炼能力提高到日处理800吨的水平。
(七)引导矿山废物利用,努力改善矿山环境
矿山废弃物的利用是循环经济中的闭合键,也是易脱落键。通过科技的运用,认识水平的提高,就能改变矿与非矿,有用与无用的概念,尾矿、废渣的二次利用圆满画上循环经济闭合环。
过去,由于受粗放式矿业开发模式影响,以及选矿技术条件限制,大量的共、伴生矿物资源未能回收,囤居在尾矿之中。灵宝市于2003年组织开展了以低品位矿和尾矿为对象的全市范围大调查,目前我市黄金矿山尾矿品位多数都在0.3克/吨~0.68克/吨之间,同时尾矿中还含有Cu、Pb、Zn、S、Fe、Ag等。据保守统计,全市黄金尾矿量高达1660万吨,含金金属量约8787千克。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引导的方式,鼓励企业对尾矿进行二次利用。灵宝市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与韩国光州广域市健荣开发(株)社会联合对黄金尾矿资源进行开发研究,金渠股份公司、秦岭金矿等矿山企业均在2005年开始组成了尾矿开发利用公司,着力开发利用黄金尾矿资源。秦岭金矿等矿业企业利用尾矿资源,回收率达60%以上,发展势头良好。
废渣在传统概念中是冶炼环节中不可避免的最终废弃物,然而冶炼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打开了思路,在对共伴生元素进行了综合回收利用的基础上,尾渣作为水泥添加原料,被市内外的水泥生产企业利用,在实现废弃物有效利用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八)发展矿业资源文化,引导矿业经济转型
资源是一种文化。灵宝这座城市,是因资源而兴起、以资源为特色的矿业城市,矿业的兴衰荣辱、成长发展正是这个城市的见证。因此小秦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更重要的是蕴涵其中的资源文化,深入的挖掘和发挥就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2005年,灵宝市成功申报小秦岭省级地质公园,通过景点规划和建设,于2006年9月开园。开园几个月,就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参观人数就达到6万人次。对于县域经济而言,可以很大程度地带动当地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地质公园正是一张名片,有效带动地质旅游事业的发展,以此为契机,可以催生开发以矿山地质旅游、黄金生产旅游等一系列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项目,构建地质大旅游框架。目前,灵宝市已经开始构思和谋划建设一座以黄金矿山为主题的矿山公园,建设一座以黄金为特色的地质博物馆。
发展地质旅游只是利用资源文化的一种形式,还有其他多种形式值得探索和尝试,但它更重要的是利用现有矿业资源,为今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更深入发展指出了一个思路。
总之,灵宝市通过近年来对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矿业经济实现了良性发展。2006年,全市矿产采选业和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业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达到341.505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9.63%。其中:矿产采选业总产值258.9819亿元,比2002年增长471%;工业增加值74.0719亿元,比2002年增长337%。全市矿业经济总量庞大,快速发展的矿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的基础。矿业领域不仅工业增加值明显,对提高地方GDP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突出,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更重要的保障作用。
可以看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要从矿产资源属性出发,形成闭合的循环发展框架。在勘探环节,要把握探矿增储,讲究综合勘探、综合评价,这是资源利用的基础;在开采环节,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回采率和降低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在选冶环节,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提升并完善选、冶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回收率;在加工环节,发展精深加工,拉伸产业链条,做强做大产业;在废弃物产出环节,要大力推进尾矿、废渣等的综合利用,实现“三废”的零排放。
三、关于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统筹制定发展规划,科学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发挥政府优势,从上到下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目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多数是考虑经济效益,或迫于环保、公众的压力;不少地方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出于提升城市或地区形象,往往缺少实质性政策措施。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由政府牵头制定完善的、统一的、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构建大循环经济模式,避免各自为营,重复投资,造成资源二度浪费。应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绿色环保和绿色GDP的核算及宣传教育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并研究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环境。切实倡导绿色矿业,发展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作为从粗放走向集约高效的必由之路,作为资源节约战略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技术路线。
(二)继续深化资源整合成效,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
资源整合,不仅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战略,更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生产成本、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的必需。随着黄金资源整合,黄金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培育出了黄金股份公司、金源矿业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但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们的优势企业与同行业的中金、紫金、招金等集团性企业相比,规模还较小,无优势可言,在核心竞争力(控制资源能力)上相对还处于劣势。福建紫金矿业集团,市值600亿港元,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有建成、在建矿山项目30多个,实际控制黄金金属量约315吨,铜金属量345万吨,共取得矿权64个。而灵宝黄金股份公司,市值仅达到40亿港元。灵宝市的资源整合工作仍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最终目标是要在小秦岭金矿区建立一家以黄金为龙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矿业企业集团,在国内黄金行业具有核心的竞争优势。小秦岭金矿区资源整合的难点是三门峡市属以上“五大企业”。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九部委)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文件,对资源整合工作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小秦岭金矿区被列入整合范围,这为破解这一难点提供了政策依据,我们应抓住这一最有利时机,尽快将三门峡市属以上“五大企业”整合纳入议事日程。
(三)强化资源综合节约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更趋完善
要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评价核算体系,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面综合评价与考核监督。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要有较严格的贫化率、损失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使监督考核工作定量化和制度化。对那些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同时,要重点通过提高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抓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工作,对资源综合利用有重大价值的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并大力推广相关的科技成果。重视引进国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高科技成果以及相关设备,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保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适应自身资源特色的前提下,循环模式更加闭合有效,更加经济合理,更加科学完善。
(四)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强力打造有色产业集群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资源型城市与加工型城市的产业分工是一种典型的单向垂直分工,即资源型城市发展矿业和原料业工业,而加工型城市则对资源进行深加工,这种分工不利于资源型城市发展。因此,依靠自身资源条件和低成本优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快发展资源的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根据河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和河南省工业产业集群专项调查资料显示,全省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6个,其中就包括灵宝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产业集群。灵宝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产业集群在量上已经形成了规模,而且显示出巨大的竞争优势,但是产业构成上偏重采选业,后续加工业不发达,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今后,应按照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为目标,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做好难处理金矿、尾矿、低品位矿的综合回收,加大银、铜、铅、锌、铁、钼等伴生资源和相关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发金银珠宝首饰、金银工艺品和纪念品等民用产品,全力打造黄金品牌,把灵宝建成全国一流的黄金生产、加工、投资、交易基地。力求通过后续加工产业的壮大发展,进一步带动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突破矿业单一发展瓶颈,引导矿业多元和谐发展
灵宝市矿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是长期以来重视不够形成的,除金矿及其伴生的银、铜、铅矿开发较成熟和硫铁矿开发初具规模外,其他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均较低。今后的矿业开发道路必须突破单一的瓶颈,引导矿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多元化的和谐矿业之路。一是调查评价优势矿产资源。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发挥地质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按照“谁评价、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首先针对钼矿、铁矿资源勘查滞后,家底不清问题,用1~2年时间,对全市钼矿、铁矿资源进行调查评价,为开发提供依据。钼矿、铁矿有望成为我市新的矿业增长点。针对石墨矿、白云岩矿开发问题,要关注市场行情,一旦市场行情好转,条件成熟适时开发利用。二是做大做强硫铁化工产业。银家沟硫铁矿属大型矿床规模,与其匹配的开发规模最低应为50万吨/年,目前仅为25万吨/年。在此基础上,等硫铁矿开发利用技术成熟后,开发规模应逐步扩大到50万吨,建设硫铁矿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示范化工程,继续做大做强硫铁化工产业,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硫铁化工基地。三是走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并举的道路,非金属矿产品具有多用途、可替代、无尾矿、产品价值级差大等特点,在后工业化国家,非金属矿的产值已经超过了金属矿。因此通过对非金属矿的研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循环经济道路,在有条件的矿山企业可利用尾矿生产建材及无机填料产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充分发挥集团优势。
(六)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确保企业发展
传统矿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未来矿业的发展趋势必将转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因此,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和谐发展之路。要依靠自身优势,同科研院所共同建设研发平台,增进资源共享,加大科研投入,集中优势瞄准关键性技术难题,展开科技攻关。持续开展对难选冶矿的利用技术研究,对重大采选冶技术、矿产综合利用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进行先导性和示范性研究与开发,开展矿山环境破坏治理与土地复垦技术与示范工程的研究与开发,积极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等非传统矿产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开展自主技术研发,通过技术改造和革新,要对资源利用效率低、能耗高、污染高的落后工艺和装备进行淘汰,通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求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㈤ 新闻经常说的“循环经济”是指什么来源是哪里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循环经济在本质上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具有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特点。所有物质能源可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持久利用,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循环经济需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缺一不可。减量化是从预防阶段就开始减少废弃物,而不是在废弃物产生之后再采取措施;再利用是过程性技巧,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过早造成垃圾,资源化是将废物利用,将废弃物再次转换成资源进行利用,能够减少废弃物。
(5)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循环经济观,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前提在整个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改变观念,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理念,要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作为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以考虑。
2、正确看待整个生态链中的物种和资源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能随意破坏资源,无节制的利用和浪费资源,要将自然作为赖以生存的基础,维持其良性循环,否则必然会威胁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一方面要考虑对自然的开发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
㈥ 煤炭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摘要来:本文从意义、条件、出现自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对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循环经济; 煤炭资源型城市; 探索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ignificance, condition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of coal further thought and exploration.Keywords: circulation economy; Coal resources city; explore中图分类号:F40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剩余2045字)
㈦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为应对天然资源的日益枯竭、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层面,并把“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在资源日趋枯竭、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实现我国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6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资产总额为20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7%。预计到2022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资产总额将达到3576亿元,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在收入规模方面,2016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967.3亿元,同比增长7.05%。预计到2022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销售收入将超过7800亿元,增长幅度将在12%左右的水平。
㈧ 如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详细
为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氛围和条件尚不完全具备,还存在以下问题:如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转变发展观仍需努力;政策和机制对企业的引导力度不够;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缺乏符合国情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等。针对以上问题,必须切实找出解决问题如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文 | 朱仕祥【关键词】 循环经济,科学,增长方式的措施和对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不合理的增长方式,确保未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未来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条件下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战略性问题。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首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结构升级。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高技术产业化,积极推进信息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限制高物耗、高能耗、高水耗的产业,限制或禁止那些未取得绿色标准认证、对人民健康有害的产品生产。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例如缺水地区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大力推广先进的节能、节水、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工艺和技术。制定和实施各行业取水量标准,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纺织、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其次,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建设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综合控制企业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发挥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建设集中供热和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鼓励加工工业集中的沿海发达地区,重点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经济导刊 77 2010 / 07 建立配套政策体系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环境。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机制。首先,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通过运用价格、税费、消费拉动、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其次,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引导社会投资向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倾斜,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第三,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和“大而全”、“小而全" 的组织结构,研究制定有利于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增强关联度,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废弃物,延长产品使用周期的产业链条,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还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层次上。真正大力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理论界、非政府组织、公众共同努力,从指导思想与公共意识、法制环境、市场机制、政府引导、科技发展以及典型示范与推广等各个方面继续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村镇、绿色城市、绿色省区,进而在我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经济、生态自然、社会发展高度协调的循环社会。 ( 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产业经济学博士) 区,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并根据技术经济条件逐步发展资源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加强环保措施,尤其要防止东部企业向西部转移污染。引导乡村企业向工业小区适当集中连片。第三,对中小企业加强指导。为中小企业提供环保技术服务,建设废物处理的公共设施,集中处理废弃物。第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烟气脱硫、机动车尾气治理、城市废水资源化、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城市垃圾资源化、生态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装备、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环保材料和药剂等。建立环保产业服务体系,规范和培育环保产业市场。引入“谁投资、谁收益”的环境治理原则,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和私人资本向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投资。第五,共同开发国际资源。探索建立石油等资源可持续供应体系,对东部中晚油田和新疆石油实行保护性开发。大幅度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强度原材料 ( 如钢材、化工原料、合成纤维、化肥、纸浆、水泥等) 进口关税税率,提高进口比率。第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第一,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借助现代高新技术,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 “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第二,大力开发废弃物重新利用处理技术和装备,包括废塑料、废玻璃、废电器等的处理设备;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原位再生利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第三,研发适合国情的工业污染防治成套技术。重点安排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治理、燃煤除尘脱硫、汽车尾气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等重大关键技术的开发。第四,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重点扶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 第五,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指导原则从制定“十一五”规划开始,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在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作为编制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各地区、各行业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构建起完整、系统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应在3 个层面进行立法:第一层面是基础法,一般包含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责任、权利、义务的规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第二层面是综合性领域的法律,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制定本地区的发展条例;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主要是对每种产品生产、回收制定具体的技术、目标要求。产经分析
㈨ 怎样发展循环经济(措施对策)
1.美国是怎样发展循环经济的?http://www.ee.org.cn/Article/es/envir/recyclingEconomy/200810/30203.html
2.如何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 循环模式转变。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十一五”期间应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第一,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用和民用节能。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加大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支持海水、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利用,推广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利用材料,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推进木材节约代用,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严格工程建设中材料消耗核算,限制过度包装。
第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加强资源开采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加强煤层气等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推进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建筑)、酿造等废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行业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第三,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要重点抓好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及重点流域、重大工程污染预防;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逐步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突破观念、技术、政策、体制、法制等方面的制约,建立长效机制。
一要转变发展观念。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
二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各类开发区和重化工业集中地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三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要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重点加快水价、电价、热价调整,加快供热体制、煤热价格联动、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五要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制度。
六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通过试点,提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
七要加强宣传教育。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纳入基础教育和职工培训的内容,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
㈩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鹤壁市是河南省重要的资源型产业基地。长期以来,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沉重压力。近年来,我们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把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作为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探索出一条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到“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资源生态型转变的矿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矿产资源概况
目前,我市共发现矿种33 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23 种,其中煤、白云岩、玄武岩、水泥灰岩为我市的优势矿种。煤炭原探明储量为11.42亿吨,目前保有约9亿吨,煤层中约含有100亿立方米的瓦斯气;白云岩为冶炼金属镁用原料,共有矿产地17处,资源储量约2.5亿吨,已探明3700万吨,保有储量3200多万吨;水泥用灰岩预计储量8.5 亿吨,已探明两处约1.6亿吨,保有储量为1.3 亿吨;玄武岩在我市主要用于高速公路路面材料,矿产地有三处,储量约4200万吨,已探明2000万吨,已基本采完,其他地方暂定为禁采区保有1700 万吨。除此之外,我市还有丰富的建筑用石料灰岩约10亿吨,花岗岩、石英砂岩等也有一定的储量规模。
截至目前,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19种,占发现矿种的60%。其中煤炭开发规模最大,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966万吨,包括国有煤矿(鹤煤)9家734万吨和地方煤矿21 家264 万吨。其他开发规模较大的非煤矿山有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白云岩、玄武岩等,共214家矿山,总生产能力为996万吨。目前全市共有持证矿山244家。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鹤壁虽然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但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矿山企业多,但规模总体偏小。特别是非煤矿山企业,大型矿山仅占矿山总数的0.9%,整体实力不强,并且存在着严重的短期经营思想,不能严格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二是工艺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市场适应性差;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矿产品产业链短,多数企业以销售原矿和初级加工品为主,经济效益差。三是资源利用率较低,还存在浪费现象。
2.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观念、体制等原因,我们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还有很多漏洞。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罚代法等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国家财产的流失。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环境破坏严重
一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矿山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环境保护意识差,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堆放,造成水体、大气污染等严重环境污染和大量土地被占用。二是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矿区生态恢复和复垦制度,部分废旧矿山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和恢复,占用和破坏了大量土地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地面塌陷和沉降等地质灾害。
二、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鹤壁市委、市政府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利用鹤壁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的优势,大力开展了矿业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资源整合方面
积极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对原有的48对小煤矿进行整合:对25个小煤矿联合重组为10个,设立独立块段9个,关闭12个,2个小煤矿经改造形成年产30万吨能力煤矿。
对188个建筑石料灰岩矿和3个玄武岩矿开采企业实施整合,资源整合后,规划保留各类建筑石料灰岩矿山141个,玄武岩矿山1个,其中规划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联合重组建筑石料灰岩开采企业20 个,年生产能力30万吨联合重组玄武岩开采企业1个,单独保留建筑石料灰岩矿山121 个。目前,规划整合的20家,其中15家已换发新证;单独保留的121家,其中70家已换发了新证;自行退出11 家,其他40 家采矿登记手续换发工作正常进行;拟关闭的16家,其中15家已关闭,1家采矿许可证年底到期实施关闭。
(二)煤电产业方面
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煤层气)都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针对这些废弃物,规划和开工建设了一批项目,形成了以“矿井水———电厂发电循环水”、“煤层气———发电”、煤矸石、粉煤灰———新型建材、煤变电、电厂脱硫改造等为重要内容的煤电产业链,实现了综合利用。鹤煤集团2×13.5万千瓦综合利用热电联产项目,年可消耗煤矸石、煤泥、劣质煤70万吨,替代分散运行的46 台小锅炉向新区集中供热。与使用小锅炉相比,年减排二氧化硫400多吨;所产生的粉煤灰全部做成陶粒沙及砌块,既可替代河沙,同时可减少灰场占地300 余亩。鹤煤集团2004 年在河南省率先安装投运了2台500千瓦瓦斯发电机组,每台机组年抽采瓦斯气160万立方米,目前已有12台500千瓦发电机组投入运行,年发电4080 万千瓦时,可有效利用煤层气1940.12万立方米。2007 年再安装10 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后,年发电量可达6358 万千瓦时,折合标煤2.57 万吨,利用煤层气2338万立方米。在建的年处理3249万吨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2007年9月底项目建成后,用于2×13.5 万千瓦热电厂和2×60 万千瓦电厂生产用水。目前煤矸石烧结砖和粉煤灰制品项目,总规模达到7.2 亿块,2007 年底全部建成后,不仅可消耗掉全市当年产生的全部煤矸石和部分粉煤灰,还能逐步消耗多年堆存的煤矸石,满足全市建筑用砖需要。电厂一、二、三期等正在建设脱硫设施,年底脱硫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市电厂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3万吨,脱硫后伴生的硫酸钙和亚硫酸钙7万吨可用于生产水泥和高品质石膏。
(三)水泥产业方面
与煤电产业相衔接,利用粉煤灰、废渣和脱硫伴生物作为年产4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掺和料;利用水泥煅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建设发电项目。以同力水泥公司为龙头,形成了“粉煤灰———水泥”和“水泥余热———发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利用产业链。同力水泥公司利用煅烧工序排放的余热进行发电,装机容量2×0.9万千瓦,2007年9月份建成后年可发电1.2亿度,为自身年用电量2.8 亿度的40%;发电运营成本是外购电价的1/4,节约标准煤5.6 万吨,每年可增加效益3738 万元。利用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和工业废渣作为配料生产水泥,目前全市3条水泥生产线每年消耗粉煤灰(废渣)50万吨。
(四)金属镁产业方面
发展工业废水———水煤浆———金属镁冶炼、废渣———建材及镁深加工产业链。以维恩克公司为龙头,利用新型水煤浆冶炼法和蓄热式还原炉技术改革传统工艺,使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2 倍,吨镁成本降低2500 元,能耗和环保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利用工业废水生产水煤浆,已投入运行,利用金属镁废渣生产新型建材项目已建成,达产后年消耗废渣10 万吨。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镁合金压铸件、镁合金板材等镁精深加工项目,以及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等镁冶炼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面
投资420万元,开展了鹤壁一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该项目治理工程共填埋废弃矿井19对、整理土地1100 亩、新增耕地300 亩。通过治理,周边村庄及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成功申报了浚县大伾山风景区、鹤煤集团四矿、鹤煤集团七矿三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共争取上级资金580万元。浚县大伾山风景区项目将集中对原有废气采石场进行治理,项目完成后,将复垦耕地100余亩,景区生态环境也将得到较大改善;鹤煤集团四矿治理项目完成后,将对当地铁路沿线及周边耕地部分存在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鹤煤集团七矿项目主要是对原来的沼泽地进行治理,项目完成后,将修建涵洞工程47米、管道工程672米、护坡工程622.54平方米,并新增耕地20余亩。
三、下一步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综合考虑鹤壁这几年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工作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阶段社会对其认识不足,现有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还不能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个别领导干部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有些领导也讲循环经济,但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建设机制与保障政策等还有待进一步把握。因此,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首先必须要提高对循环经济的深刻认识,转变传统观念。
(二)进一步加大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力度
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强化县、区、乡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力量,责任到人,建立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违法开采行为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大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力度,形成市、县(区)、乡、村四级监督管理网络,维护矿产资源开发正常秩序,促进矿业经济稳定发展。
(三)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努力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总体水平
在完成全市煤炭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要全力推进其他矿种的资源整合工作。积极推进矿山企业联合重组,彻底解决矿权分散、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治理乱采滥挖、无序开采,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资源合理、有序、高效利用,增加矿业经济发展后劲。
(四)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采准入的管理
根据我市采矿权审批权限,进一步加强开采矿产资源的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设置采矿权。凡参与资源开发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相应的管理水平,防止盲目参与资源开发,造成资源浪费。
(五)制订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矿产资源行政管理
矿业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整套健全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人们的矿产开发利用行为,并支撑其发展,还要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促进和引导矿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的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理顺市县各级政府之间和政府部门之间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权属关系,做到权责明确,保证矿产管理部门能够真正按照国家所赋予的职责对其所辖区域的矿产资源做到依法管理和保护,并科学合理地加以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