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2012两会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12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因素尚存的国际大环境,两会将交出怎样的“经济答卷”备受关注。
两会前夕,此间多位经济专家就此进行前瞻性分析,他们普遍预测,今年的经济议题将围绕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展开,中央政府可能下调经济增长目标,但GDP实际增速仍将高于8%。
下调GDP增速反映现实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之一。两会临近,很多预测指今年很可能将GDP增长目标从过去几年的8%下调至7.5%左右。专家们普遍认同此预测,但他们仍认为GDP实际增速将高于8%。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下调增长目标既正视了中国潜在增长率放缓的现实,又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以调结构为重点的主题,也是对当前外需形势严峻、投资动能减弱的经济短周期下行的反映。但同时,要实现就业和民生的目标,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作为保证,因此经济增速目标下调有限。
彭文生进一步指出,考虑到长期来看实际经济增速均高于年初提出的目标,中金公司仍维持GDP增长8.4%的预测,且预计增速环比在一季度见底,同比在三季度见底。
汇丰银行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团队也指出,尽管出口走弱、楼市降温,中国政府仍有足够灵活的政策保持经济实现8%以上的增长。据他们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幅将维持在8.6%的水平。
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加大
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1月CPI同比增幅反弹至4.5%的高位,不少人对通胀反弹表示担忧。对此,彭文生认为,目前对经济增长放缓甚至“硬着陆”的忧虑远超通胀问题。
屈宏斌也指出,中央会将CPI目标保持在4%左右并接受这样一个相对较高的通胀率,以便为资源价格改革和提高工资收入留出空间。
彭文生由此推断2012年财政政策与去年相比将体现真正的积极性,货币政策也将随着通胀放缓和经济进一步下行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他预测:“全年货币信贷规模很有可能超出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的规模。”
建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证券研究部联席董事兼环球经济师林樵基预计,央行今年还将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时间估计在5月和第三季度。在他看来,居高不下的通胀、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负实际利率导致今年减息的可能性不大,央行只有通过下调存准率才能实现14%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
屈宏斌也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存款准备金率还会有两次各50个基点的下调。他认为,中央今年会要求货币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但鉴于中国金融体系资金配置率不高,只有在总量放松上适当加力,企业才能在资金上得到真正改善。
保障民生是主线
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央一直致力于推动财税制度、土地价格、分配制度等多项经济领域的改革以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所有改革都会以求“稳”为前提。
彭文生预测,2012年经济发展将主要体现在民生领域,分配制度、财税金融、土地制度和市场准入等诸多改革都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按照彭文生的观点,分配制度改革将不仅局限于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而会力图建立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比增长的长效机制;财税体制改革将集中于结构性减税;土地制度改革将以保障农民土地权利、建立土地收益分享机制为核心;而市场准入改革则将着眼于打破现存的体制性垄断,给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更大空间。
林樵基则从具体行业入手进行分析。他预计,今年两会将专注于经济结构重组,加强鼓励农村和促进城市消费,以抵消外贸疲弱的影响,农业、消费业和新兴战略产业三大板块将受益,今年可能将出台大量相关扶持政策。
⑵ 十九届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⑶ 今年两会提出今后的奋斗目标是……
批准13五规划,确立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工业化版基本实现、综权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⑷ 2012年“两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请用数据说明。
北化的来围观了~!
二、请用数据说明 2012 年两会上制定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5%。 基于 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 47. 万亿元, 2010 年增长 9. 2 比 2%, 这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 8%,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 划目标 7%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 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2 城镇新增就业 900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以内。这一预期数据与去年持 平,2011 城镇新增就业 1221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 长 8.4%和 11.4%。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77.8%,同比提高 1.2 个百分点。农民工总 量 2.53 亿人,比上年增长 4.4%,其中,外出农民工 1.59 亿人,增长 3.4%。不过在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之际,加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7.5%,预计提供新的劳动就业岗位的 能力不如上年, 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必须付出更大努力, 能稳住就业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2012 年应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 镇化质量和水平。 3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4%左右。基于 201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年为 5.4%,与年初 预定 4%目标有一定差距,说明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存在的,而稳定物价关系到千千 万万老百姓日常生活开支,2012 年中国家应继续在物价的宏观调控上做大量工作,综合考 虑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要继 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进一步提高政 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4 进出口总额增长 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 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2011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 3.64 万亿美元, 增长速度由 2010 年的 34.7%下降到 22.5%;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速度分别由上年的 31.3%和 38.8%下降到 20.3%和 24.9%。 同时,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由最高时近 3000 亿美元减少到 2011 年的 1551 亿美元。这种状况表明,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导致的世界贸易严 重萎缩已经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较大影响。我们有必要适当调低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目标, 以适应国际大环境。 5 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 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 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新的一年,应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制造业,积 极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 动权;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建设,努力完成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当前,应把保障和改善 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 生活水平。 强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保持对外贸 易稳定发展,这样的目标体现了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原则,体现了 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体现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有 机结合,既符合当前国情,又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⑸ 请用数据说明2012年两会上制定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基于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9.2%,这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7%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2.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一预期数据与去年持平,2011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农民工总量2.53亿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增长3.4%。
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基于20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为5.4%,与年初预定4%目标有一定差距。
4.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3.64万亿美元,增长速度由2010年的34.7%下降到22.5%;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速度分别由上年的31.3%和38.8%下降到20.3%和24.9%。同时,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由最高时近3000亿美元减少到2011年的1551亿美元。
⑹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专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属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进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⑺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拓展内容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⑻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当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是包括“经济和社会两部分的发展”吗
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即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
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社会经济发展,是指除经济外,还包括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所指范围比较小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⑼ 中央两会对我国今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安排
摘要: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关键字:十二五 经济发展 安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法制建设,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制一批国家级专项规划特别是重点专项规划,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地方规划要切实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要做好地方规划与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协调,特别要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
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对主要指标应当设置年度目标,充分体现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年度计划报告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
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