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消费是反作抄用于生产。主要表现为: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第二,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第三,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带动一个产业出现和成长。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消费的增加促进生产的增加,通过它们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Ⅱ 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研究
去网上搜集这些关于 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定义和意义,然后对此种金融专普惠刺激消费是怎么拉属动经济增长的。
简单来说,就是金融机构通过向消费者积极发放贷款,刺激消费者提前消费,如,各家银行的信用卡 个人消费贷款 网络小额贷款等等都是通过发放信用贷款给上班族客户,让他们勇敢的提前消费,从而拉动企业的供给,拉动就业刺激经济成长。但是这个措施也会带来负面效应,有可能会刺激人的膨胀攀比无理性消费,导致后期还款出现问题,使得金融机构出现诸多坏账逾期,带来社会经济风险。
Ⅲ 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说实话,我也没太搞懂你们老师的意思,或者说,我怀疑你们老师要求的只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贡献率,和中国官方统计计算出的贡献率会有相当大的偏差。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一步一步说来看看。1、按标准的经济学定义,贡献率=分量的增量/总量的增量。也就是说,投资的贡献率=投资的增量/GDP的增量=(今年的投资-去年的投资)/(今年的GDP-去年的GDP),消费和净出口也是一个道理。2、按国家官方的统计制度,分子和分母的两个增量都要求必须是不变价的,也就是说,投资贡献率=(不变价的今年投资-不变价的去年投资)/(不变价的今年GDP-不变价的去年GDP)。3、不变价GDP比较好,因为国家统计年鉴表2-3就是不变价GDP,直接查询就可以。可是不变价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就不好了。因为计算这三者的贡献率,要求必须使用支出法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这三个指标作为分子,而年鉴和其他公开数据渠道均不提供这三个指标的不变价数据,也不提供不变价的增长率,所以完全没有获得或者进行推算的可能。4、所以综合上述推论,我只能认为你们老师要求的经济学意义上的贡献率。那就简单了,直接找年鉴上两年的数据,减出增量来一除就可以了。和年鉴上现有的贡献率数据差距会有多大,就不好说了。5、对你公式里的一点小纠正。GDP去/a这个东西是完全错误的。(1)你给定的a是个增长率,也就是8%这样的概念,用去年的数据推算今年的数据要使用发展率1+a,就是108%这样的概念。(2)去年GDP、今年GDP和a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不考虑物价因素即理想状况下,去年GDP*(1+a)=今年GDP,今年GDP/(1+a)=去年GDP;考虑物价因素即与现行统计制度一致的情况下,去年GDP*(1+a)=以去年价格计算的今年GDP,今年GDP/(1+a)=以今年价格计算的去年GDP。除非去年或者今年刚好有一年是基期年,否则后一种计算出来的数据基本无用。6、顺便提一下楼上的和你评论里的不太正确的地方。因为按照GDP核算的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常说的GDP=投资+消费+净出口,或者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就是从这里来的。你说所的政府购买,在GDP核算中被归在消费中。你看国家统计年鉴表2-18《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就能看到最终消费支出被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两大类。这里的政府消费可以理解为经济学上的政府购买。既然GDP=投资+消费+净出口,那么增量投资+增量消费+增量出口=增量GDP,(C今-C去)/(增量投资+增量消费+增量出口)计算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贡献率,消费贡献率再乘以GDP增长率,这计算的是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点数,公式可以见国家统计年鉴表2-20的表下说明。
Ⅳ 消费升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业内人士表抄示,消费升级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居民成为新城镇居民后,其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服务消费类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原专职副主任彭波表示,扩大信息消费除了能带来经济增长,还将促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渗透,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资源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机遇是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智慧城市、无线城市、数字乡镇会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信息消费则有助于提高新兴城镇活力,确保城镇化顺利推进。来源:经济参考报
Ⅳ 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中共十六大对刚迈进21世纪的作出了两个清晰而准确的基本判断: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从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关键词];国内外环境;机遇和挑战刚迈入21世纪之时,在十六大清晰而准确地作出两个基本判断: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人深刻地理解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必将在前进路上不迷失方向;清醒地牢记自己的历史任务,必将为实现奋斗目标而不动摇。从上述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稳中有变、和中有斗、缓中有紧、喜中有忧,对我国利多于弊。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历了56年的建设,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7位,中国进出口贸易居于世界第3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日本(第7位),居世界第6位。从整体实力看,中国仍属于国力次强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条件:(一)发展需求劲头足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老四件”(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持续了几十年,80年代逐步兴起的“新四件”(即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高级音响)现在已司空见惯,进入21世纪之初的“新新四件”(即商品住房、小汽车、通讯、旅游)正迅猛发展。随着居民消费结构逐年升级,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倍增。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开支只有2184元,到2004年达7180元,增长达3.3倍;2000年农村居民消费开支只有515元,到2004年达2185元,增长4倍多。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据2005年12月经济普查第三号公报发布,我国2004年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第一产业为13.1%,第二产业为46.3%,第三产业为40.7%。这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仍未达到完全合理和优化。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大动作,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3年我国城镇化占40.53%,预计2010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5%。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二)发展基础较好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北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联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2006-7-2516:25jerry(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二、21世纪初期是中国各种矛盾的凸显期(一)两个基本情况1.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以2002年为例,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27个国家中排在第73名。美国等18个国家早已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即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现在美国等6个国家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的发展阶段,即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进程;其他12个国家也迈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中国目前还在推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中后期。当今中国,农业社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0%,相当于1870年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比重水平。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东部经济上升,中部西部经济下降。这说明我国地区发展不协调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征,这个不协调不仅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差距。(二)七大主要问题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这个问题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就提出来了,到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1978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但这样的结构,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0―70%。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4.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从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间,我国减少耕地达1亿亩。此外,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储量的8.3%,天然气只有4.1%,铜是25.5%,铝是9.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5.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每县平均负债约400多万元,每村平均负债约20多万元,全国贫困县592个。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贫”现象。十六大后党中央鲜明地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近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突出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变动,产生的社会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化和医疗三大问题。7.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当前全党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第一,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尚未完成;要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大力加强。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2006-7-2516:25jerry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探索和解决好建立现代企业的途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制度。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第四,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作者:陈雪薇(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Ⅵ 当前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内需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内需主要包括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两大部分,这两大需求中,又以投资需求为主导。考察数据,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投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消费贡献率呈现下降走势,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达到92.3%。这一趋势不利于当前经济平稳运行,并可能带来结构性失衡、财政隐患与金融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一、消费增长稳中略降,贡献率略有回落
2011年以来,我国消费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下滑。2013年,我国消费名义增长13.1%,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1.5%,下降0.6个百分点。2014年1-2月,我国消费需求名义增速继续下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8%,增幅同比放缓0.5个百分点。消费增长放缓,相应最终消费贡献率也有所回落。2013年,我国以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贡献50%,资本形成总额贡献54.4%,货物与服务净出口贡献-4.4%,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上年下滑1.8个百分点。
消费贡献率主要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消费需求由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两部分组成,居民消费是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导致消费贡献率下降,既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
从长期因素看,首先,消费需求属于稳定变量,受居民收入、消费心理、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政府对其主导干预程度与效果有限;而在当前我国储蓄率高企的背景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在现有体制下,投资需求的可控性较强,政府可以在经济衰退期通过引导扩大投资需求,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在经济过热阶段适当抑制投资需求,防止经济运行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府适时扩大投资规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投资贡献率相应提高,消费贡献率有所下降。其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直接关系到消费需求增长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除个别年份外,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长期低于GDP增速,同时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也较为缓慢。再次,收入结构不合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高收入群体由于财富迅速累积导致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另一方面具有极高边际消费倾向的低收入群体没有购买能力,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前我国中产阶级在社会中所占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偏低,以收入划分的人口构成中,中低收入者比重偏高。收入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消费潜力的释放。最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体制转轨阶段,结构性失业问题较为突出,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居民住房、医疗、教育等负担加大,这些因素对居民现期消费存在抑制作用。
从短期性因素看,首先,前些年政府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十八大后中央提出“八项规定”等严格公务消费的规章制度,对于抑制不合理消费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餐饮、礼品、庆典等消费需求有所下滑,下拉了整体消费增长。其次,2013年处于经济下行阶段,企业经营困难,就业与收入受到影响,居民消费预期较弱。再次,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立竿见影的刺激消费政策退出,鼓励信息消费等扶植新型消费模式的政策显效存在时滞。
Ⅶ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Ⅷ 消费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上半年的消费,一如既往地扮演了经济发展第一驱动力的角色;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也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年中回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已成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巨大的内需增长潜力、完善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释放的红利,也将有效对冲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以肯定,通过深化改革、持续创新、改善供给,消费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更加重要的拉动作用。
Ⅸ 经济增长对消费的影响是什么
经济增长对消费肯定起着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是每个国家的工资水平占内GDP得水平不同,促进的容力度也不同。目前中国的工资水平占GDP仅为8%(我们连非洲都不如哦),是全世界最低。有钱才能消费,经济增长对消费是有增长的效果,不过对于中国来说效果不大。消费对经济的增长也有促进作用,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的影响和贡献。这里也引申出一个问题,中国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目前出口由于美国的汇率问题,可能要废掉;消费,我们中国的95%财富集中在0.1%的人手中,其他人太穷了,没有多大的贡献力,所以消费也是废的;投资,国家的投资基本上集中在钢精水泥上,对经济的贡献是很有限的,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中国前途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