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的开发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是中国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经济区域。
2.是吸收外商投资最集中的经济区域。
3.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投入成本少、产出效益高。
4.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区域。
5.是发展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
6.是基础设施先进、支撑体系健全的区域。
7.是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开放度高的区域。
8.是具有优越的投资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环境的区域。
② 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成就
开发区效益初现,势头较好。开发区已有36家企业(包括南方工业城10家)投专产,投入资金近4亿元。2006年前属8个月,实现工业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税收1015万元,同比增长56%;用工人数4886人,比2005年同期增长36%。开发区正积极落实市委市府及市委刘书记的指示精神,加大力度招商,努力完善A、B区首期基础设施(主要工程已完成)。届时,开发区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省第四届“山洽会”在梅召开。
③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情况
十余年来,累计完成科工贸总收入25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8%;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完成21.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7%;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2.5%;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1.5%;累计实现各项税收8602万元,实现社会利润25.9亿元。截止2004年末,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9.7亿元,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9亿元。
目前,建成区全部实现“七通一平”,累计修筑硬化道路61.2万平方米,铺设供排水管道120公里,架设供电线路205公里,供电容量4万千伏安,电话交换机容量6万门,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49000余户,有线电视用户3500家。尤其是先后完成了禹西路和禹王街西路、禹东桥、南风工业园铁路货场、运城机场八车大道的建设任务,禹都街东段、邑北工业区主干道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向东延伸创造了有利条件,亦为开发区“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开发区积极制定各类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为企业入区创造宽松环境。到2004年底,开发区历年来累计引进国内资金28.8亿元,其中省外资金6.7亿元。累计协议洽谈项目174项,协议投资总额85亿元,其中批准入区项目55项,投资总额5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0项,商业项目32项,其它项目3项 。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沿海各省、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在加速推进,许多产业和资本正在寻求新的出路。开发区作为开放型经济的前沿阵地,必须牢牢把握“三为主,一致力”的发展方针,立足开发区实际,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技术和设备,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科技项目,加快产业开发,繁荣市场商贸,强化管理服务,营造宽松环境,突出抓好以“精细化工、五金建材、轻工纺织、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五大产业群,形成开发区特色产业格局,逐步由“商贸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
开发区要继续坚持“流通先导,工业强区,科教兴业,争先发展”的建区方略,一手抓产业开发,一手抓商贸繁荣,进一步加大工业开发力度,着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同时,应加快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现代化物流企业,提升商贸功能和档次,推动我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
④ 蕲春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区成就
蕲春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项目至上、客商至尊”的宗旨,对入园项目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实行服务四制,即首问责任制、证照限时办结制、检查准入制、挂牌保护制,努力为客商打造一个“低成本、快回报、优服务、零障碍”的发展平台。
蕲春经济开发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园区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大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园区,有力地促进了园区的发展。园区已落户项目26个 (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8个、10亿元项目4个),它们是:投资24亿元的氧化镁加工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新万兴陶瓷项目、投资17.1亿元的凯迪绿色能源开发项目(包括投资5.1亿元的生物质能电厂和投资12亿元的生物柴油、生物肥料项目)、投资2亿元的冬虫夏草保健品项目、投资3.2亿元的电子产业孵化园项目、投资1.7亿元(产税5000万元)的再生能源项目、投资1亿元的22万伏变电站、投资6000万元的大亚地板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中空玻璃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伟旺达电子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亚明电子数控机床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电脑芯片项目、投资2000万元健身器材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成功服饰项目等,目前所有项目都在抓紧建设。
蕲春县建设局、安监局、质监站等负责人,对硅制品工业城、李时珍医药工业园、陶瓷工业城、蕲春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工地进行联合检查,蕲春经济开发区注重建筑质量安全做法与经验得到了高度评价。
蕲春县经济开发区扎实推进园区建设,严把招商引资企业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关,精心打造“放心工程”、“安全工程”,对每个工程实行“三同时、四落实、三不准”,即在每个企业开工前必须签订一份安全责任状,同意派一名质量安全监理员,每季召开一次质量安全会,每半年搞一次园区质量安全大检查。建设过程中,由监理员把关,材料不合格不准进场、施工规程不到位不准施工、施工不通过验收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为抓好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安全,他们专门成立领导机构,长年聘请华阳监理公司为企业服务,保证监理质量。同时,他们要求每个工地必须建有专用的质量检压场地、钢筋堆放专用场地,场地必须经碾压后铺上沙子,建筑材料不准沾有黄土。前不久,孵化园工程项目工人使用了沾有黄土的钢筋,发现后及时叫停,对钢筋进行了清洗,直到合格后才允许继续施工。
在经济开发区,每个工程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都是严格按照防7级地震规定编扎。今年7月底,县华阳监理公司进行钢筋校正时发现孵化园有2个墩子钢筋编扎时偏离9毫米,当即拆除重建,为此建筑商人损失3万元。据统计,冬虫夏草项目58根梁柱钢材用量超过了历年来同类建设项目的钢材用量。同时,挖地10米,建筑工程基础,普通工程使用的是8号钢筋,他们使用的是12号钢筋,横条别人用的是10号钢筋,他们使用的是14号钢筋。
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无形中就增加了建设成本。企业老板对此曾一度颇有微词。开发区曾有几个企业想盖成“铁皮企业”,但是被开发区坚决制止。他们为投资者灌输“安全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产力”的理念,让落户企业招一个带一方百姓致富,建一个企业树一座丰碑。伟旺达电子在该经济开发区落户后,他们通过多次做工作,打消企业投资者的顾虑,让投资者真正明白了抓质量、抓安全是为了企业百年大计着想。在今年8个在建项目经该县建设局多部门联合检测,经济开发区各项规定合格率达到100%,实现把开发区打造成了一流园区目标。
⑤ 燕郊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成就
1992年7月,燕郊被正式批准为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12月,又被批准回为省级高新技术产答业园区。2001年又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河北省首家软件产业基地和省级海外留学生创业基地,目前综合实力在全省27个省级开发区中位居第三,在全省县(市)域开发区中位居第一,是河北省6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昔日皇苑行宫 今朝国际新城
燕郊开发区已跨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已引进国内外投资项目500余个,项目总投资140亿元人民币,其中注册外资项目140个,累计利用外资5.2亿美元。已初步形成信息电子、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和旅游休闲五大主导产业。
燕郊开发区人积极吸收世界两大文明成果,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使燕郊开发区以京东硅谷的崭新姿态屹立在京东大地上。经过创业者们辛勤不懈的建设,燕郊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幅员45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人,集科技、生产、旅游、度假、金融、商贸于一体的崭新现代化首都卫星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⑥ 广东陆丰东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成就
试验区自创办以来,先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各项版配套设施权建设,区内已经形成一个具备通路、通电、通信、通水等的投资辨厂的良好硬体环境,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现在区内落户的企业约40馀家,总投资9亿多元。其中比较上规模的企业有:亿达洲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新兴利纺织有限公司、福来喜食品有限公司、美联电力有限公司、富荣针织有限公司等等。
近年来,为继续发挥开发区在大辨工业中的龙头作用,市委市政府重新启动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调整充实了新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开发区以“以诚招商、优质服务、真抓实干、加快发发展”为宗旨,在开发区内辨企业,同开发区负责协助辨理有关证照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开发区将以优惠的辨厂用地价格、优惠的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能人贤士投资办厂。
⑦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1984年5月,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并积极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决策,此后相继批准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等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 全国已有122家国家级开发区以及1500多家各类开发区。
27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方针,艰苦创业、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大胆实践,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优化产业调整结构、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有效地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是有力地深化了改革扩大了开放。27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不断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体制,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既为自身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又为国内相关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重要载体、平台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2008年,出口总额2051亿美元,占全国14%;进口总额1804亿美元,占全国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95亿美元,占全国21%,连续多年比重超过20%。
二是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的实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所在地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主要经济指标在所在城市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已经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成为着力打造城市圈和经济带强有力的支撑点。2008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 占全国5%,增幅高于全国同期1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72%;工业总产值近4.6万亿元,占全国9%;税收收入2481亿元,占全国5%。
三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25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带动了传统产业升级;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2008年,高新技术产值已占开发区工业产值的一半;通过加强国际生态领域合作,着力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和核心集聚区,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四是有力地推动了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25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集约经营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各种资源,成为我国土地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成为全国科学发展的引领示范区。2008年,开发区创造了约占全国5%的GDP、5%的税收收入、16%的进出口总额,吸收了21%的外商投资。
⑧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内成果
“十五”期间,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326亿元,财政收入73.8亿元,税收收入51.2亿 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7亿元,出口总额12.9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实现了在国家级开发区中领跑中西部,进军前十强的目标。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海尔电器、华凌电器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以联合利华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产业;以华泰食品、统一食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五大产业集群。
发展工业经济同时,开发区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溶入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累计完成社区建设面积140万平方米,安置农民11293户,安置就业约9000人,就业率达到70%。实施失地农民五项保障制度政策,即“供养补助、失业补助、教育补助、养老保险补助、医疗保障”,实现了失地农民的 “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壮有所为,病有所医”,祖居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1700元,提高到2005年的6000元。全区33067名祖居农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顺利依法完成16个村的集体资产处置和撤销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成立了4个社区管理委员会和21个小区委员会,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职责分明、优势互补的新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坚持“大项目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方针,2005年一次性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新城区。主要经济目标:到2010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00-12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0-35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250-300亿元,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0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25家以上。
⑨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1992年-1996年为高速增长时期,在这阶段,经开区引进外资数量大幅度增加,引进项目的档次也出现了跨国公司。其次是引进项目在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上明显提升,填补了国家多领域空白,占据了国内同行业的技术制高点,促进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1996年,首批14个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887.86亿元,税收为101.45亿元,合同外资额达到57.8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8.04%、66.61%和48.04%。经开区也由最初的14个陆续增加到了32个,主要分布在沿海对外开放地区。 1997年-2004年为稳定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经开区生存和发展的总体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全社会在各方面、多层次对经开区提出了新的要求。经开区在自身前进过程中叶遇到了各种问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组织和商务部2004年对经开区提出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进行“二次创业”,更加使经开区面临政策扶持弱化、体制改革创新、产业升级换代、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
政策环境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组织的要求,原先给予经开区的财税优惠政策等优势受到新的挑战;体制环境方面,随着经开区与母城区联动、辐射、带动作用出现,部分经开区已经恢复到行政区的传统体制之中,现行的管委会管理体制函待改革;在产业环境方面,经开区面临提高产业关联度,实现产业聚集的问题;在经济环境方面,经开区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逐步增强,外向型经济易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在社会环境方面,经开区城市化趋势不可避免,这已以往得单纯工业区的定位相矛盾。未来的经开区要积极完善各项社会功能,逐步实现城市化发展。 2004年至今是开发区增容扩区时期。2004年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20周年时机,各经开区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商务部指出未来经开区的发展要以“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为方针,以城市化和工业化相结合为发展方向。这为新时期的经开区发展指明了要求,同时也使各经开区面临着土地受限局面。
天津经开区首先在这一阶段提出扩大规划面积的要求,随后福州、青岛、兰州等经开区纷纷调整扩大规划面积范围,实施增容扩区方案。增容扩区不仅是指空间上的延伸,也包括发展质量的提升,它是未来经开区综合发展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中,经开区的数量和质量无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是有目共睹。这一阶段也呈现了东部地区的经开区效益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经开区,但是中西部经开区发展速度要快于东部经开区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