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武汉市经济发展概况

武汉市经济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21-02-25 21:32:48

Ⅰ 长沙和武汉的发展情况如何

从地理位来说,武汉优于长沙,因为武汉有长江码头。从历史上来说,武汉在清朝时就建有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民国时期一段时间还成了全国的政治中心。现在的武汉武GDp也高于长沙。

Ⅱ 湖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排名情况

地 区 本年累计(单位:亿元)
全 省 12831.52
武汉市 4560.62
宜昌市 1245.61
襄樊市 1201.01
荆州市 707.81
黄冈市 700.32
孝感市 681.15
荆门市 600.53
黄石市 597.78
十堰市 550.96
咸宁市 405.15
随州市 344.14
鄂州市 308.54
恩施州 280.68
仙桃市 261.93
潜江市 232.07
天门市 208.99
神农架 9.13

这是湖北省2009年全省及各市GDP

Ⅲ 武汉近年来经济发展怎么样

现在武汉是建设城市,发展中城市,
武汉10年以后就不会了,
至于具体,要平时关注武汉的新闻,
你就会有所收获。

Ⅳ 武汉近几年的变化,急

武汉轨道交通
2000年,中国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现为武汉地铁集团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武汉地铁集团)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这7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2006年11月16日,武汉地铁二号线的范湖站动工,二号线预计于2012年建成。
武汉过江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武汉长江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当时,由于市容环境不佳、城市建设无序,武汉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转变,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中国 三大钢铁集团公司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武汉;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武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总部、东风有限汽车总部、东风本田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建于1862年的武汉江汉关。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车都”。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汉·中国光谷”。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2007年,区内科工贸总收入达1300亿人民币。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区投资数百亿建立光电子和数码产业帝国,还有中芯国际投资百亿元的芯片厂为高新区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区内有著名的光谷软件园,聚集着微软(武汉)创新技术中心、IBM全球服务中心、EDS全球服务中心、法国电信软件研发中心、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运营中心等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名软件服务外包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它们已经成为武汉光谷软件园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有利促进光谷软件园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交付中心。
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远远超过湖北省内其他的城市,尤其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GDP总额占湖北省的比重稳步提升。2001年,武汉的GDP总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汉市GDP总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达到34.5%。

Ⅳ 武汉近几年的发展

武汉,人称“东方芝加哥”。早在宋元之际,汉口就成了知名的港口城市。

在中国商品流通史上,一句“货到汉口活”的赞语为她赢来无限商机;在中国交通发展史上,一条“九省通衢”的定论更使她名噪天下。

迎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武汉几经打磨,在共和国的经济版图上,争取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

从“两通”起飞到两翼齐飞,记载着这座城市奋斗的足迹。

“两通”起飞:“汉正街”成为武汉名片

1989年,一部电视剧在全国各大城市热播。它的名字叫《汉正街》。

汉正街,武汉市硚口区一条并不起眼的老街。一时间,竟然成了全国小商品通用的商标,成了堂堂大武汉的城市名片。

至今,外地人到武汉,仍要去看看汉正街。汉正街的成名,牵动着武汉市一段改革发展的历史。

具有水陆空交通立体优势的武汉,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商贸中心,拥有各类交易市场近700个,辐射全国30个省市区的600个县市。在商家看来,这是一个条件优越得让人眼红的城市。

开放之风初起,作为中国中部经济重镇的武汉,开始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

经济学家献言:武汉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交通和流通为抓手,以活跃市场为载体,推动经济起飞。

这一建言冠名为“两通”起飞,被武汉市政府采纳并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准,成为武汉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战略。

1979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宣布“敞开城门”,对外开放了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汉正街。

几年功夫,这个仅有103家个体商户的窄小街巷,一跃成为延伸10多个社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辐射全国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并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小商品流通领域的深层次革命。

1992年,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武汉“两通”起飞战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后,中商、汉商、中百相继上市。一个城市拥有4家上市商业公司,全国绝无仅有。武汉“两通”达到鼎盛时期。

在武汉改革发展史上,“两通”起飞战略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武汉市场是搞活了,可一大批骨干企业却没有活起来;而且,“吃广东粮,喝珠江水”成了武汉的消费潮流。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大武汉,怎样打造现代都市的脊梁呢?

中国光谷:高科技为武汉点燃激情

有人说,在武汉经济发展历史上,有两件事曾引起市民空前热烈的反响。一件是当年中央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一件就是建设“武汉·中国光谷”。

在国内众多城市争建光谷的“追光”行动中,武汉100多万市民自发签名,支持市政府建设光谷的举措。

事实证明,建设光谷不仅给武汉市制造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走信息化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她将武汉燃成一片工业热土,激发了人们的创业激情。

激情中迸发出一连串耀眼的数字。截至去年底,光谷共落户企业6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00多家,上市公司15家,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企业3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55家。

激情中迸发出一个充满希望的产业集群。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能源、机电一体化、高科技农业等竞相发展、上下游产品配套齐全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通过3年多的建设发展,武汉光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实力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中国最大的IC卡网络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武汉长飞公司的光纤生产规模排名世界第三。华工科技通过收购澳大利亚企业,逐步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建立了全球市场营销网络。

武汉光谷独特的人才、技术和创新优势,吸引八方资金源源滚来。海内外风险投资界在武汉注册的风险投资公司由2000年前的1家增至13家;国内外金融机构解囊近280亿元,先后支持16个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大项目在光谷开工、投产,近700家公司注册。

两翼齐飞:武汉为中部崛起领跑

今年7月26日,中共武汉市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隆重举行。会议的议题是:学习贯彻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全面加快武汉发展,努力走在中西部前列。

历史的机遇再一次青睐武汉;武汉人再一次面临历史的考验。

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武汉市委作出重大决策: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认为,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核心;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服务现代制造业、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两只翅膀,托起大武汉领跑中部崛起的雄心壮志。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武汉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的过去:举世闻名的“汉阳造”风光了一个世纪;汉阳铁厂的钢轨托起了纵贯南北的芦(沟桥)汉(口)铁路。近年来,武汉人着力重振制造业。从汉阳兵工厂旧址西行几公里,一座现代化汽车新城拔地而起。武钢二热轧、二冷轧等大型项目相继建成,使武钢成为我国最大的板材基地。

去年,武汉市政府提出,力争用10年至15年时间,投资2000亿元以上,把武汉初步建成全国性现代制造业基地。

与此同时,一个大力提升武汉在中部地区的金融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功能,促进武汉成为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蓝图正在规划。

大武汉的宏大气魄,由此可见一斑。在协调区域经济、承接梯度转移进程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汉责无旁贷,武汉大有作为。

人们把期待的眼光投向了武汉。

评论0

Ⅵ 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分析武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简述武汉的经济特色

1、武汉是我国的水陆交通枢纽,江汉平原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附专近矿产属丰富,葛洲坝水电站提供强大的能源。2、武汉是江南开发较早的城市,经济基础好,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开放内陆海岸,近代工业出现较早,解放前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3、武汉工业区的钢铁、重型机器制造、造船工业全国著名,重工业比较完整,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Ⅶ 武汉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全国的地位

武汉,简称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常住人口858万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为112万(2007年8月),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两岸,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属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邮政编码:430000 区号:027。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规模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故武汉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武汉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得名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盛况。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Ⅷ 武汉近年来的经济变化是怎样的

武汉近年来的经济变化:

武汉轨道交通。2000年,中国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现为武汉地铁集团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武汉地铁集团)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

这7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2006年11月16日,武汉地铁二号线的范湖站动工,二号线预计于2012年建成。

武汉过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武汉长江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

当时,由于市容环境不佳、城市建设无序,武汉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转变,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

中国三大钢铁集团公司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武汉;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武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总部、东风有限汽车总部、东风本田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建于1862年的武汉江汉关。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车都”。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汉·中国光谷”。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2007年,区内科工贸总收入达1300亿人民币。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区投资数百亿建立光电子和数码产业帝国,还有中芯国际投资百亿元的芯片厂为高新区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的活力。

高新区内有著名的光谷软件园,聚集着微软(武汉)创新技术中心、IBM全球服务中心、EDS全球服务中心、法国电信软件研发中心、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运营中心等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名软件服务外包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它们已经成为武汉光谷软件园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有利促进光谷软件园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交付中心。

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远远超过湖北省内其他的城市,尤其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GDP总额占湖北省的比重稳步提升。2001年,武汉的GDP总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汉市GDP总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达到34.5%。

Ⅸ 武汉近年来的经济变化(附图)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主要变化:
武汉轨道交通
2000年,中国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现为武汉地铁集团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武汉地铁集团)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这7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2006年11月16日,武汉地铁二号线的范湖站动工,二号线预计于2012年建成。
武汉过江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武汉长江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当时,由于市容环境不佳、城市建设无序,武汉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转变,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中国 三大钢铁集团公司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武汉;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武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总部、东风有限汽车总部、东风本田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建于1862年的武汉江汉关。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车都”。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汉·中国光谷”。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2007年,区内科工贸总收入达1300亿人民币。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区投资数百亿建立光电子和数码产业帝国,还有中芯国际投资百亿元的芯片厂为高新区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区内有著名的光谷软件园,聚集着微软(武汉)创新技术中心、IBM全球服务中心、EDS全球服务中心、法国电信软件研发中心、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运营中心等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名软件服务外包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它们已经成为武汉光谷软件园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有利促进光谷软件园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交付中心。
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远远超过湖北省内其他的城市,尤其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GDP总额占湖北省的比重稳步提升。2001年,武汉的GDP总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汉市GDP总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达到34.5%。

Ⅹ 关于武汉以后的发展情况会是怎样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水路,陆路都很发达,其交通优势再明显不过,因此在中部地区形成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相当大的货物商品积散地。 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地处江河冲积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这些都是武汉的区位优势。 武汉三镇,以武昌区为文化中心,大学居全国第二;以汉口为经济贸易中心,在建的王家墩商务中心将成为未来中部地区最大的商务区,以汉阳为工业中心,武字国企重工业基本集中在这里。 国家在近几年中部崛起的规划中,就明确的提到,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周围6个省份,其意义再明显不过。 如果有一天中部地区形成经济特区,那肯定是以武汉为中心, 如果有一天中国有第5个直辖市,那一定是武汉!

求采纳

阅读全文

与武汉市经济发展概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