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对公共政策有什么影响
以市场调节为前提和基础,国家干预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的。由于各个国家具体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不同,以及各国所继承的历史遗产的不同,国家干预的手段和方式也各有差异。但总的说来,他们都是不同程度地利用国家的集中权力,发挥国家有关部门管理经济的职能,借助于行政和经济杠杆的作用,运用计划、政策、法令、金融、税务、财政、价格、投资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这些手段和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国家计划
国家计划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国家干预方式,但却是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比较重要的方式。它是在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自由竞争体制,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使这种体制受到严重的挑战,而战后又都面临着重新整顿经济和克服资本主义经济的痼疾的问题。在国家干预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国家的政府先后实行国家计划,如法国、日本、荷兰、英国、比利时、瑞典、挪威、意大利及联邦德国等国家。其中以法国和日本为最典型,制定计划最早,国,还逐渐发展起比较完备的计划化理论,形成了被称作“第三道路”的市场和计划并行的管理方式,在资本主义的计划化方面十分值得重视。
(二)经济立法
经济立法是国家干预的另一种手段和方式。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定社会经济生活的各种准则,使企业活动规范化和有序化,使企业按政府希望的方向发展。
(三)经济政策
比起立法来,政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对经济干预的机能更强。经济政策主要用于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进行调控,更多地使用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包括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和关税政策等等。
(四)政府投资和政府采购
象美国这样的基本上不实行计划化的国家,国家为了实现其目标,在各种干预手段中政府投资和政府采购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政府可以把巨大的财政力量投向国家重点发展的地区、部门和产业,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导向作用。此外,政府通过采购影响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方向。
(五)国家控制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金融机构,对经济实行有效调控
货币金融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国家对金融机构的集中控制非常重要,为此国家必须建立和控制中央银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属于国家银行,只有美国联系储备银行较特殊,既非国家出资,亦非私营,而是由参加储备系统的银行认股。但尽管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组织形式不同,构成成分有差异,但都是置于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之下,其领导人由国家任命,制订或参与制订货币金融政策,成为国家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并以中央银行为首形成统一管理的要求。这样,国家就可以把货币金融调控手段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提高调控的效力,通过它制订国家货币金融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以及管理外汇和国际金融业务,成为调节整个国家经济的中心环节。
㈡ 怎样看待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我对经济问题不怎么懂,下面是我查到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点帮助哈!
工业革命时期,亚当斯密是在思想战线上反映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1723~1790年)出身于苏格兰一个富裕的海关职员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1748年在爱丁堡大学任教,讲授修辞学和文学。1764年开始专门研究政治经济学,1776年出版划时代著作《国富论》。
英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英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的时期,正是英国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代。他在《国富论》中,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他指出,一切财富的本原是劳动,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既有科学的成分,又有庸俗的成分。他正确地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但他有时又说商品的价值是由它所能购得的劳动量决定的,即由工资决定的。由两种价值论导引出两种利润论。一方面,他认为利润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一部分。他说:“劳动者附加在原料上的价值……须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支给劳动者的工资,又一部分支给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料代价和工资的那全部资本。”这里所说的利润就是剩余价值,而亚当斯密却把剩余价值和利润混为一谈,不加区别。另一方面,他又把利润当作生产费用的一部分,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作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亚当斯密反对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要求取消保护关税、行会制度和特权公司;主张自由放任,他把自由竞争当作永恒不变的法则,要求国家不干涉工商业活动,不干涉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反对工人建立任何组织。他把社会上的人们分成三个阶级,即没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能取得利润的资本家,占有土地因而能获得地租的地主。但是,他鼓吹社会分裂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是永恒不变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合乎自然秩序的永恒的经济制度。
亚当斯密为英国工业革命制造了舆论,建立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㈢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作用
中西方的经济自来由主义有自着相似的思想核心和理论假设。两者都强调经济活动有自身的规律因而要遵守它的道规律);都指出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经济性的前提;都认为人民利益的实现对社会总体经济运行和秩序正常运转的重大作用。同时,中西方的经济自由主义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两者立场不同:善因论是从实行统治者政权的长久的立场出发的;西方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应尊重体现自然秩序的人的自然权利,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两者方式不同:无为是通过统治层的自律示范作用来实现的,希望统治者以个人能力寻找经济活动的道规律),对于统治者的权利却没有有效的限制方法;西方经济自由主义是在民主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相比之下,中国的自我约束难以长久有效的持续下去,而西方经济自由主义则更有可操作性。
㈣ 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economic liberalism) 是指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最初内作为一种口号由容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後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著社会的发展。 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㈤ 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与法治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法治主义本来就是自由主义的一部分,因为西方传统上的自由,强调的就是法律之下的自由,也可以称为有法律保障的自由。当然,这种法律必须受自然法(教徒的上帝的公正的法,非教徒的正义的法)的约束,必须是良法。对自然法的尊崇和向往,使人们倾向于制定一部宪法,作为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契约,在地位上高于所有其它的法律。因此,自由主义运动的结果,直接带来了近代的宪政运动。正如萨托利所说,“在英格兰,宪法一词意味着不列颠的自由制度;欧洲人称之为宪政体制,即保卫个人自由的体制。”而正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自由主义,产生了英国和法国这两种不同道路、不同模式的宪政运动。
身为岛国的英国是幸运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需要建立一支常备军来抵御外敌(没有所谓陆军,但有海军);没有常备军队的国王,他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贵族和地方机构的支持。贵族的权力来自于诺曼底人征服之后所受封的财产(土地),在传统上,英国贵族与法国贵族不一样,没有税赋豁免权,是主要的纳税人;由于贵族身份实行的是长子继承权,其他儿子不得不从事工商活动以获得收人,这就扩充了贵族家庭的财富来源。贵族们很清楚,自己的权力和自由来自于作为土地财产所有者的地位,如果不能对国王征税的权力进行控制,自身所拥有的权力、自由就会削弱乃至丧失。因此,征税需要经过纳税人的同意这一原则,早在1215年的《大宪章》之前一个世纪就形成了。而在《大宪章》中,贵族们强迫当时的英国国王接受,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征税需经纳税人同意的原则,建立了以遵循先例为原则的、常驻地方的法院,由此导致**于国王的特权法院的司法制度的发展。可见,在英国实现和保障自由的一些制度设计,早在近代以前就初具雏形了(这是英国自由主义发展和宪政的历史基础);人们在以后所需做的,无非是将这些仅仅由贵族所享有的特权自由作更广泛的解释和向更多的人普及。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适当的历史契机和思想家们对自由主义思想的阐释。
对自由主义思想进行阐释,除了有文艺复兴的影响外,更大的贡献是当时颇为盛行的非国教信奉者作出的。正如格莱斯通所说的,非国教教义是英国自由主义的支柱,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在英格兰,虽然多数人信奉官方的国教,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人是各种“**派教徒”。非国教教义尤其是加尔文派的教义,极端强调个人良心自由和自身自由,强调个人能动性;并为捍卫自己的权利,以极大的狂热反对敌意的多数。由于几乎所有的宗教集团都是少数派,宗教宽容对所有各方都是不得不接受的“次优”选择;实行宗教宽容的结果是,宗教集团各方都有宣传、出版和组织的自由,由此个人世俗生活领域中个人自由和自由主义思想也可以得到发展。自由主义思想传播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主要是有一定财产的知识阶级如贵族和新兴地主)意识到自身的自由权力和保障这种权力的必要性,这就为宪政思想(控制国家权力)和宪政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有许多学者宣扬自由主义和为宪政辩护,如爱德华·科克爵士从历史角度倡导英国具有限制王权的“古代宪法”,并包含在普通法之中,法院和议会都是政府中**的权力中心;亨利·帕克则强调,政府行使强制性权力的合法来源是人民,议会和法院的安排就是保护人民的自由免遭政府专断性权力的侵害。当然,更为后世所熟悉的是约翰·洛克及其《政府论》。《政府论》的观点是,国家的权力来源于自由的人想要组成国家的愿望和自愿地订立契约来创设义务;一旦国家侵犯了个人的权利,那么国家就会瓦解;国家要建立分权机构,以保障个人的权利。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宪政建立初期的思想家们,大多持有从培根以来所发展起来的英国式的经验理性传统,强调进步的取得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理性作局部的(边际的)改造,一切传统的东西只能演进而无法激变。因此他们所主张的后被称为英美式的自由主义思想,更多地是一种“保障性”的自由,是在传统自由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大享受自由的人的范围和自由权力的内容,保障已经获得的权利不被君主侵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哈耶克等人所推崇的英国式自由主义,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由一系列历史条件决定的,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17世纪的英国正是在这些自由主义和宪政思想的影响下,夹杂着贵族、中产阶级和国王彼此的私利,通过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的形式,建立起有效的、为后世称道的宪政制度。而1688年光荣革命则进一步确认了这种宪政制度。在这种体制下,个人的自由,特别是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在宪政体制的意义上得到可靠的保证。
身处大陆的法国,没有不列颠的幸运,在西班牙、英国、神圣罗马帝国(德国)等国家的包围下,不断为国家的生存而斗争,这就需要集中国家的力量,克服封建制下诸侯林立的分裂局面。从路易十一到路易十四,国家的集权工作一直在进行,从而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和**的经济实力,成为依附于国王的阶级。因工商业而兴起的资产阶级,为了扩大市场贸易,也需要消除各封建主分裂下的重重关税壁垒,因此也支持国王的集权行动。法国的贵族也与英国不同,他们是享有免税权的特权阶层,没有约束国王征税权力的动力;而且贵族的偏见阻碍他们投身到工商业中,从而脱离日益壮大的经济部门和财富来源。越来越多的贵族在国王的刻意安排下,到首都寻欢作乐,脱离了自己的封地和**活动的领域,不但交出了自己封地的政治权力,也失去了**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日益依靠国王赐予的年金。因此,法国的贵族在利益上是与国王高度一致的,不可能像英国的贵族那样,在国王和民众之间充当抵御国王**权力的堡垒。维持**君主政体的税收负担,落在了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即第三等级)和普通群众身上,并成为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也激起了越来越大的憎恨和反抗心理。法国人民追求自由和约束政府权力的任务落到了第三等级和普通群众身上,这就造成了法国与英国自由主义和宪政道路的不同的起点。
法国和英国宪政道路的不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们受到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从帕斯卡、笛卡尔以来的法国哲学家,持有一种先验理性的观点,提倡“怀疑一切”,认为除了我思以外一切都是可疑的,任何观点哪怕还有一点理由去怀疑,就应当将它视作完全谬误而加以拒绝和否定(笛卡尔的说法);惟有经抽象理性推演出来的知识才是唯一可靠的知识,个人理性可以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制定标准。以卢梭为代表的后人称为法国式或欧陆式的自由主义,往往蔑视现存的社会传统,认为现实存在的种种制度都只是人类理性与自由意志的枷锁,“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受约束”。他们认为,凭借理性获得的知识,可以将社会一切不合理性的制度及其弊端一举废除,再根据审慎思考和设计,重新签订社会契约,规定每个人的义务和权利,建立能够实现人的完全自由的社会,达到改造一切不合乎理想的状态的目的。正如托克维尔在19世纪对他们的评价中所说的:“他们都认为,应该用简单而基本的。从理性与自然法中汲取的法则来取代统治当代社会的复杂的传统习惯。”
㈥ 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亦称“不干涉主义”。一种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竞争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包括经济自由主义和新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发端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至19世纪风靡全欧洲。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由于人们按利己的本性去从事经济活动,追求个人利益,结果能使整个社会受益。
而满足人们利己心的最好途径是实现经济自由,对私人经济活动,不要加以任何干涉,而听任其资本和劳动自由投放、自由转移。
同时还认为,一个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莫过于经济自由主义,应当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国家的作用仅限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个人安全。
以及举办一些资本家私人经营无利可图的工程。更进一步的观点认为,经济自由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结合,为生产力无止境发展开创了巨大的可能性。
(6)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扩展阅读:
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鼻祖,也是后来一切自由主义、包括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鼻祖。讨论市场经济理论,讨论新自由主义,不能不论及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部著作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影响十分深远。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发轫于他的哲学倾向。英国学者罗杰·巴克豪斯在他的《现代经济分析史》中指出,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是广泛的哲学体系的一部分……”。
从哲学层面看,斯密信奉自然秩序,这是那个时代时髦的哲学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自然秩序,这种秩序要比人类人为地创造出的秩序优越得多,自然规律优于人造规律。
在斯密以前,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真正创造财富的学派)就坚持自然秩序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类社会是由自然规律所统治的,而自然规律永远不是统治者的独断法律所能改变的。
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表述自然秩序,就是说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其各个因素之间潜藏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讲的规律。斯密与重农学派过从甚密。
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中把自然秩序的观点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国富论》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自然秩序”的思想。
从自然秩序的思想出发,斯密反对以任何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预,主张保护私人产权,主张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扮演“守夜人”角色的自由市场经济。
斯密具体规定了国家的职能和公共产品的范围。这些公共产品是:公共安全。斯密说,“君主的义务,首先在于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社会的暴行与侵略”。
二是法律秩序。斯密说“君主的第二个义务,为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任何人的欺辱和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
三是其他公共产品。斯密说,“君主或国家的第三种义务就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这类机关和工程,对于一个大社会当然是有很大利益的,但就其性质来说。
是由个人或少数人管理,那所得的利润均不能偿其所费。所以这种事业,不能期望个人或少数人出来创办或维持”。
斯密这里所讲的实际上是现代经济学所讲的公共产品。除了上述的国家安全、法律秩序之外,还包括主要为便利社会商业、促进人民教育的公共设施和工程。
同样是从自然秩序的思想出发,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会有效地调节经济运行。“看不见的手”是斯密市场经济理论的枢纽性概念。
他认为“看不见的手”是社会资源分配的最佳机制。斯密指出,人们在投资时,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
他说:“关于可以把资本用在什么种类的国内产业上,其生产能力有最大价值这一问题,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的比政治家或立法家要好得多”。
斯密特别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他说,如果某一部门投资太多,利润的降低会纠正这种错误的分配。“用不着法律的干涉,个人的利害关系与情欲。
自然会引导人们把社会的资本尽可能按照最合适于全社会利害关系的比例,分配到国内一切不同的用途”。由于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因而不会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
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曾经是主流的市场经济思想。从实际情况来看,最初的市场经济的思想和经济体制确实促进了经济的长足发展。
㈦ 经济自由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什么(追加10分)
经济自由主主要强调经济的自由发展,反对国家干涉。其直接后果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就出现了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是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
㈧ 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它们对公共政策有何影响
不要白费力气了。。你又不悬赏。哈哈。。liuhui童鞋。
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内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容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国家干预主义最初集中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重商主义,在当代则集中表现为凯恩斯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
两者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单个经济思想的缺陷,认识到了只有两者“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搞好经济。
㈨ 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和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各选取1个经济流派进行简要介绍以及他们某一观点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很少出现单极的思潮
因为中国人什么东西都一分为二
强调阴阳调和
自由经内济主义
自由经济主义是容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自由经济是指完全按照市场需求去分配资源
由市场供求调节市场
但市场的调节作用有滞后效应不能准时和及时的合理的调配资源的流动
在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制度的建立是朱镕基总理的努力
朱镕基总理当年为加入WTO,引进了市场经济
但中国政府从来不赞成自由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