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各自的好处是什么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并将继续从事原经营范围和业务许可文件批准、核准的业务。
2012年2月2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承继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资产、负债、机构、业务和人员,依法承担和履行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在有关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协议中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和法律责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已有的营业机构、商标、互联网域名和咨询服务电话等保持不变,由股份公司继续使用,各项业务照常进行。客户毋需因此办理任何变更手续。
农村信用合作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农信社分为以下部门,农信社合作社,农信社国际金融部门,政通农信社培训学校,农信社信贷部门等,是目前有银监会和国务院双重领导的部门
㈡ 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推广遇到的问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发展中的问题
1、网点建设不足
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长期被农村信用社占领,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有很强大的支撑,其网点分布十分广泛,就邢台县农村为例,16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服务网点,有的稍微大一点的乡镇还不止一个服务网点,用来满足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相对而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村网点则略显不足,县级及以下金融机构大幅撤销,县级以及以下营业服务网点将经营重心转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加速了农村的边缘化,16各乡镇也只有大的乡镇或者是地域上比较中心的乡镇才设有服务网点,缩小的网点设置不能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同时,由于向大城市的转移,使得对农村地区的建设不足,邮政储蓄的网点分布和网点的其他设施建设都明显不足,不如其他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硬件设施,并不能满足农民的办理业务需求。更重要的是,邮政储蓄银行服务网点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邮政通讯业务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业务水平不能像专业业务人员一样,存在业务方面的硬伤;而且,因为服务网点少,业务量大,造成工作人员压力大,任务重,导致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下降。目前,在农村的邮政储蓄银行,只有小一部分的服务网点,才能在硬件设施和服务上满足客户要求,大部分的网点设置,仍然让客户“怨声载道”,跟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地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专业人才匮乏
管理学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只有做好人的管理,才能实现管理的成功。一个企业成败兴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中的人,而不在于技术或产品。这道理同样适用于银行业的管理。目前邮政储蓄的多数从业人员都并不是专业人才,大多是从邮政的通讯部门调过来的,其机构设置上采取的是“就地取材”的方法,这些人虽然长期在邮政系统工作,具有很强的企业意识,能够很快掌握工作内容。但是各行如隔山,他们毕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金融方面的知识或者接受过专门的金融业务培训,导致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业务操作技能。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银行的专业技术人才与精益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都相对匮乏,在现阶段强调“以人为本”的市场竞争中,邮政储蓄机构的人才资源匮乏已成为当务之急,并直接影响业务拓展、内部管理、风险防范等一系列行为的质量和效果,从根本上制约着邮政储蓄业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再者,邮政部门很少更新设备和培训人员,造成人员素质偏低。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偏低,业务技能不强,专业水平不高,某些地区,毫无阅历的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参加工作,显然难以适应多元化金融竞争局面。
3、业务发展水平低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单一的经营思维模式,只是提供浅层次的金融服务。长期以来,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主要依赖于转存央行,盈利也仅仅来源于无风险的由央行支付的转存款利息、利差收益,没有开设多种新型村矿业务。首先,邮政储蓄业务范围狭窄,存款种类少,品种单一。目前,邮政储蓄业务以办理活期、定期存款作为主营业务,及少量的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远远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现代金融服务需求。其次,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主要客户群体也渐渐的从农户本身扩展到一些个体经营商户与各种乡镇企业,相对而言,他们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关键一环。当下,农村客户对于异地存取和电子汇兑的需求日益迫切,更有大部分农村群体倾向于网上购物,网上转账、理财业务的迫在眉睫,导致大量客户流失。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业务的发展步伐还远远跟不上农村的金融需求。同时,贷款结构不合理。面对农村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其根本目的是扎根大地,深耕三农,服务三农,主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向非农业生产或其他产业提供的贷款少,对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个人经营型贷款和军民消费型带框业务种类少、业务量小。近年,各地邮政银行机构纷纷启动小额信贷业务,但由于此项业务刚刚起步,其市场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与农村信用社等主要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实际物质需求。再者,中间业务开发力度不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发出丰富的真正服务于“三农”的金融产品较少,业务扩展难度较大。总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了邮政储蓄银行的快速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4、内部控制不力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永恒的主题。必须始终不渝地把防控风险、稳健经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立足标本兼治,不断探索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为此,要严格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案件防控机制,扎实开展资金安全达标升级、从业人员违规积分、网点人员管理等工作,同时创新风险控制手段,充分利用电子稽查系统和会计系统的检查监督功能,在全行营造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
㈢ 论文,悬赏100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相关资料~
你还没有告诉我邮箱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变革
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版行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权客观要求,也是邮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邮政储蓄的现行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银行业监管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是进一步理顺邮政储蓄管理体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邮政储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
2007年3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宜告成立,3月20日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至此,酝酿十年之久、存款规模列全国第五位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成为2007年中国银行业的一大盛事,中国银行业的历史上从此也不得不大写特写一笔。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是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战略探讨
为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平稳度过转型期并保持稳定发展,文章分析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战略的实施原则,探讨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战略的子策略及实施要点。
㈣ 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各自的好处是什么。
详细介绍如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并将继续从事原经营范围和业务许可文件批准、核准的业务。
2012年2月2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承继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资产、负债、机构、业务和人员,依法承担和履行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在有关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协议中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和法律责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已有的营业机构、商标、互联网域名和咨询服务电话等保持不变,由股份公司继续使用,各项业务照常进行。客户毋需因此办理任何变更手续。
农村信用合作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农信社分为以下部门,农信社合作社,农信社国际金融部门,政通农信社培训学校,农信社信贷部门等,是目前有银监会和国务院双重领导的部门。
㈤ 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哪个发展前景好
我认为是信用社,我们这里信用社待遇好得多,重要的是,现在农村经济发展被如此重视,信用社管理整个比较滞后,发展前景广阔。信用社专业人才比较少,更有年轻人发展的空间。
㈥ 关于现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方向和意见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方向:
(一)庞大的农村金融市场
(二)资产规模较大,资产优良,网点遍布城乡
(三)服务“三农”大有作为
(四)对农村客户的信息优势且门槛较低
二、、邮政储蓄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匮乏,产品开发不到位
(二)外部监管难度较大,内部控制不力
(三)资产流动性管理经验不足
(四)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
(五)网点建设滞后,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三、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及发展前景
通过对邮政储蓄银行的成长脉络及其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有成长潜力,但自身优势又存在一定制约因素的企业,邮政储蓄银行要想获得稳健发展,应在充分借鉴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坚持的原则
1、满足社会需要原则。
2、市场化经营原则。
3、发挥独具优势原则。
4、防范控制风险原则。
(二)发展的战略
1、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一是依托网络优势,布局农村金融市场。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立足城市,面向农村。
2、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把握城市和农村两大市场。
一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二是实施错位竞争,服务中小客户,做强城市市场。
三是积极学习同业先进管理经验,逐步推行“流程银行”建设。 “
3、坚持改革创新,做大做强邮政储蓄银行。
一是加大“流程银行”建设力度,全面推行流程再造实现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是充分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发展经验,发挥网点布局优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结合金融市场发展实际,将以收费业务为主体的中间业务作为行业业务结构转型的重点并加以推进。
三是借助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长足发展的历史机遇,拓展财富管理业务,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完善自身商业化运作机制。
㈦ 《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论文怎么写
当前,由于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农产品降价和售卖难等问题,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为准确把握金融危机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深度及农村金融机构应采取的措施,我们对豫西南某县农业经济受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
金融危机对该县农业生产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得以务工经济为农民主要现金收入来源的豫西南某县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更重,难度更大。金融危机对该县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高四难”五个方面:农产品价格全面下降,农民增收困难。今年以来,该县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持续加大。以2月份为例,小麦、玉米的价格分别比2008年10月份下降了4.1%和9.5%;油菜籽价格由最高2.7元/斤下降到目前的1.5元/斤,降幅高达45.4%,且比上年同期每斤低1.7元;受金融危机和猪流感的双重挤压,畜禽产品价格回落趋势短期难以逆转,对养殖业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猪肉比2008年3月份(猪肉价格最高的时候)同期比下降了23%。鸡蛋平均零售价3.05元/斤,环比下降10%。
返乡农民持续增加,农民工就业困难。该县是山区县,自然条件差,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从了解到的情况看,该县数十万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数量近万人,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0%左右,大量返乡农民工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效益遭遇双重挤压。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农产品价格全面走低,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农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从调查的情况看,国内化肥尤其是尿素和复合肥价格涨幅普遍超过30%,如尿素价格已由2008年秋天的1200/吨涨至1500元/吨以上,磷酸二铵的出厂限价从2400元/吨上调到4100元/吨,进口钾肥上涨100%,农用柴油前10个月平均上涨了27.8%;种子、农药、农地膜等也都呈现不同程度上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
龙头企业生产销售形势严峻,生产经营困难。表现在龙头企业发展受阻,履行订单能力下降,影响了基地农产品销售量进而影响到基地农产品销售价格,如粮食加工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生产销售受阻,直接影响对粮食的收购,导致农民卖粮难和粮价的下跌。
农业资本市场滞后,农户和龙头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贫困山区农业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农业开发扩大生产缺项目、缺资金的问题更为突出。尽管国家宏观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但由于农业开发市场风险大、比较效益低,金融部门对农业投入实际上更为谨慎、更加严格。突出表现在,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规模遭到压缩,致使企业技改投入资金缺乏,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农村金融的支农对策
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作为支农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切实承担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进一步发挥小额贷款优势,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应在小额贷款范围和贷款额度上有所突破,探索发放信用共同体贷款,扩大抵押范围,积极开办各类资源抵押贷款,加大林业开发、水面养殖等资源开发扶持。同时简化贷款手续,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农民群众早日渡过难关。
选准信贷投放兴奋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做好配套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一是积极开办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支持农民购买农机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支持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中高档耐用品等,进一步拉动内需。二是重点支持农村种植专业户、重点户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三是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开发适合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服务新产品。
创新信贷方式,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困境。农村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政策,应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针对不同行业和风险评级,适当简化中小企业授信流程,保持龙头企业应对危机、稳步发展的合理信贷规模。
树立风险防范理念,力求实现双赢。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将风险意识落实到防范信贷风险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提示系统。三是建立稽核、事后监督和专业检查“三位一体”的检查体系,做到令行禁止。
㈧ 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哪个发展前景好
其实都差不多,就一个县域的银行和信用社而言,两者的发展空间是一样内的,但是因为农信社是容以县域为独立法人的,自主权限较大,这种情况下看,还是农信社好一些。但是农信社的实力不如邮储雄厚,邮储毕竟是一家全国性的银行,而农信社只是区域性的。
㈨ 邮政储蓄的发展
2006年12月31日,银监会同时要求,邮政储蓄银行筹建工作六个月内完成。
自此,这家未来中国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式进入了“临盆”的紧张准备阶段。
特殊“异象”
邮政储蓄业务从诞生之日起,就蕴藏了诸多“异象”——说它不是银行,但它吸纳存款;说它是银行,但它只存不贷。
始于1986年的邮政储蓄最初被央行界定为只存不贷,其吸收的存款有65%以上来自农村。1990年,邮政储蓄存款由代办改为全额转存央行,由央行支付利息;该利率远高于邮储系统支付给储户的利率,邮政系统据此坐享着一笔稳赚不赔、毫无风险的利差收益。
自1996年至2002年,央行连续8次降息 ,但邮政储蓄的转存利率仍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交存央行的准备金利率;譬如,仅仅2002年当年,央行就向邮政储蓄支付了180亿元的转存利息,成了邮电分拆之后中国邮政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2003年8月1日,央行提出,邮政储蓄的转存应该实行新老划断,准予此后新增的存款可以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作,但放贷获利仍为禁区;原有的存款(约8290亿元)继续按4.131%的利率转存在人民银行;央行的邮储“包养”政策至此终结,转存款利率下调,甚至比商业存款的一年期利率还低,邮政储蓄当年因此一项就减少了45%左右的收益。
邮政储蓄资金的增长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到2005年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存款余额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列第五位。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56%。
2003年,国家邮政储汇局新增存款1496亿元;2004年新增1750亿元,也就是说当年能真正走向市场的邮政储蓄资金已经高达2000亿元左右。截至2006年8月,中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1.54万亿元,其中,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资产余额突破8000亿元。
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的优势在于县域金融的网点优势,邮政储蓄银行拥有2.5亿储户和3.7万个营业网点,其中县及县以下农村网点占到2/3以上。且其绝大部分网点已经实现计算机联网,可以实现全国通存通兑。
先天三道坎
在温室里成长的邮政储蓄能否在银行竞争中站稳,很多人提出质疑。
业内专家表示,定位模糊、信贷经验缺失与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这三道“坎”,将考验邮政储蓄真正变身商业银行的实际进程。
银监会在筹备成立邮储银行时的市场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但多位业内专家表示,银监会给出的上述邮储银行市场定位不够清晰,并没有切实解决邮储银行将来“如何生存”的关键问题。另外,在目前没有对邮政普遍服务的公益角色与盈利角色进行科学的划分与量度的情况下,把目前具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的邮储贸然推向市场,存在风险隐患。
与此同时,如何控制信贷风险也是缺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的邮储银行必须跨过的一道槛。
“邮政储蓄变身邮储银行,最重要的条件是具备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但信贷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建立的,制度、人员、经验都需要时间与市场检验。”一位金融学者表示,由于缺乏审贷经验,又有放贷压力和冲动,邮储银行在无市场经验的情况下大量放贷,很难避免出现大量坏账的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从邮政储蓄的现有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政储蓄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资深银行业内人士陈德沛则表示,银监会刚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进行大幅度调低。同时,随着内地金融市场对外之门渐开渐大,外资银行早已对农村金融市场这块蛋糕虎视眈眈。
“现在再加上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及其服务于‘三农’的政策导向,农村金融市场在资金面上势必形成明显的‘卖方市场’,在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监控机制尚未成熟,或有关部门并未足够重视的时候,会不会造成混乱的局面呢?”陈德沛表示,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须防止欲速则不达。
后天三大难
然而,从原先“只存不贷”的储蓄机构转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也并非易事。
没有了旱涝保收的转存利息,邮政储蓄开始被迫为自己吸收的存款资金苦寻出路。邮政储汇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存款业务、中间业务方面,邮政储蓄和其他商业银行并无差别,“就像一个商业银行”,真正让邮政储蓄担心的是资金运用。
虽然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拓展了邮政储汇局的资金运用渠道,但目前还只是局限在小范围试点。邮政资金的运用渠道依然十分有限,目前主要包括购买债券和协议存款。近两年银行业资金充裕,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收益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而专家们普遍认为,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找准定位是邮储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谈儒勇博士表示,我国的金融市场仍主要为大银行所垄断,亟待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让中小银行可以展开错位竞争,为其生存寻找一个合适的环境。对于邮政储蓄银行来说,由于现有网点很多分布在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商业银行撤出后,这一市场出现空白,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在这里谋求发展。但是,其在经营模式上,一定要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上海银行发展研究部张吉光则通过分析邮政储蓄银行的比较优势,提出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优势和网络覆盖优势,走“城市批发+农村零售+中间业务”的道路。
虽然邮储银行的未来定位还不是完全清晰,但目前看来,监管部门无意使邮储银行成为类似“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国有银行。按照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的说法,新组建的邮储银行将在保留利用邮政网络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真正的难题在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市场化经营时所面临的机制和人才的瓶颈。
据不完全统计,银监会去年派出邮政储汇局检查组1284次,检查机构12425个,仅次于农信社及农商行、国有商业银行。让监管部门头痛的是,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邮政储蓄机构内控薄弱,资金案件不断发生,并且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邮政储蓄机构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不清,财务与邮政混合,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监管难以深入。
㈩ 邮政储蓄与农村信用社有什么区别
不是的。上面说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批准设立的合法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农信社分为以下部门,农信社合作社,农信社国际金融部门,政通农信社培训学校,农信社信贷部门等,是目前有银监会和国务院双重领导的部门。
邮政储蓄银行,全称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2012年2月2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它跟一般的商业银行差不多,有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体的负债业务;以国内、国际汇兑、转帐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保险及证券业务、代收代付、代理承销发行、兑付政府债券、代销开放式基金、提供个人存款证明服务及保管箱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中间业务;以及以债券投资、大额协议存款、银团贷款、小额信贷等为主渠道的资产业务。
简而言之,上述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机构,不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