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正确看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⑵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
中国经济“新常态抄”孕育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抱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发展机遇。
第一,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
第二,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
第三,“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的机遇。
第四,“大人才”与构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遇。
第五,“大创新”与构建技术红利的机遇。
第六,“大升级”与构建升级版中国经济的机遇。
第七,“大开放”与中国经济全球布局的机遇。
⑶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新形势,把握改革发展新机遇
在国内应守好持续发展、大力创新发展以外,还应把握开创与世界交流多发展的新路子!
⑷ 透过“应对之策”正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形势
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答:思想政治工作从来都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相联,同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善于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深入分析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1.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经过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我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果断决策、全面实施一揽子应对计划和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趋势并不断巩固。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还很繁重,就业压力还比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并呈现出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局面。总的看,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面临的形势可能更加复杂、挑战可能更加严峻,统一思想的任务很重,凝聚力量的任务很重,维护稳定的任务很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通过深入、扎实、持久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干部群众的信心,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2.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既带来了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全社会的活力,又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同时,随着与各国经济技术和思想文化交流的扩大,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观念也会乘虚而入。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国内思想理论领域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积极的与消极的彼此交织,思想认识问题与现实社会问题相互影响。这就不可避免使一些人容易在思想上产生混乱。这就迫切要求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深入讲清楚“六个为什么”等重大问题,帮助干部群众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不动摇的自觉性和坚定性。3.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迫切需要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引导、组织和动员群众的能力;增强党的先进性,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带领人民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宏伟目标,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争取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支持和拥护。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也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只有善于把党的主张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善于把广大群众的愿望体现到党的方针政策中,才能使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才能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4.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当前我国思想道德领域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上仍存在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不道德行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在滋长蔓延,一些领域和部分人群中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假冒伪劣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就迫切要求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应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刻,它既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手段,但也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和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着力利用的渠道和腐朽思想文化沉渣泛起的一个传播途径。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对新兴媒体的运用和管理,加强网上思想舆论引导,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讲,与互联网、手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很不适应,管理、引导、运用都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顺应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新趋势,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
⑸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三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⑹ 新形势下怎么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2)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3)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调整和优化结构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选择。 (4)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⑺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量依然可观,但稳定经济增长任务繁重。 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经济总量,可在全世界排到第十七位。从经济总量看,我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从发展速度看,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 经济新常态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能够有效保障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而财力的增加能够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从我国的发展实际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大国红利”。 但客观讲,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挑战亦十分明显,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施策,使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但核心动力源正在培育中。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从城镇化角度看,我国正在经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伴随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将推动消费持续增长,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2013年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仅为53.73%,户籍城镇化率则低得多,仅为3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工业化角度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除东部部分省市基本完成工业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区工业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离依靠“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的距离。 三是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的统计公报显示,这一比例攀升至48.2%,这是非常好的经济结构优化迹象。在支撑我国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内需结构中投资占比相对较高,但2010年消费率和投资率达到各占50%之后,消费率出现较快增长趋势,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再次超过投资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逐步得到体现。 由于地理条件、发展基础、历史文化等因素,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中,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结构亦在逐步得到优化,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但同时应看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这些因素在制约着中国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 四是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但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一届政府将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当头炮”,目的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取消和下放了共7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涉及到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等一系列具体举措。2014年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这些举措既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当前地方一些职能部门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吃拿卡要、“红顶中介”、寻租腐败等现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挑战之一。
⑻ 新形势指的是什么
新形势指的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求各部门为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更加丰富的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更加扎实的理论依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这就为党的工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党的各部门更加真实准确、更加完整及时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情况,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核心立场、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提供更加坚强的支撑,这将进一步促进党的工作创新进取、追求卓越。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落实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各部门不仅要反映经济建设,而且要反映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反映和监测目标完成的进展情况,这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项重点战略部署的提出和实施,将极大丰富改革发展的内容,必将激发全党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工作中。这些都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每一位国民都将倍加珍惜,倍感自豪。
同时,我们要看到随着十八大精神的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我国的经济体制将进一步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将进一步深刻变动,文化建设将进一步深刻推进,利益格局将进一步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将进一步深刻变化,生态文明将进一步深刻发展,这将使党的工作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争取党民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投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可以说,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各项战略部署,党的各部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在21世纪最大的发展机遇就是经济全球化。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符合中国的最大国家利益。
至少到目前为止,不少分析都表明,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收益并未在各个国家均匀分配。南北之间的差距在扩大。但是,从市场化改革的发展绩效来看,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总的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⑼ 你怎样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准备怎样适应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央基于新形势、新理念、新特点,做出“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报告强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把握规律、顺势为,才能与时俱进、稳步前行。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充分认识不同以往的发展变化。认识是适应的前提。认识理解新常态,才能积极适应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深刻认识从严
管治党的新要求,深刻认识经济运行变化的新趋势,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深刻认识群众需求多样的新特点,深刻认识倡导清廉文化的新风气。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树立新常态下的新思维新理念。比勤奋更重要的是理念、眼界和勇气。理念的领先优于资源的领先。没有新思维新理念,就不会有
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高度自觉,就不会有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思想境界。只有理念领先,才能打破惯性思维,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获得改革创新的更大勇气,以先
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节奏迅速提升工作水平。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消除等待观望的心态。等待观望,不在状态,虽谈不上违法乱纪,却有涣散作风、松弛纪律之弊,也是一种变相腐败。各级党员干
部要清醒认识到,从严管党治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正在思想严起来、整改上严起来、正风肃纪上严起来,以更加坚
决的态度、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将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四新”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摆脱为官不为的状态。为官不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大敌。全会对做好当下工作和谋求长远发展做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