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正确认识媒介产业的属性和特点
中国传媒业由单一事业属性向兼有产业属性的双重属性之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方面它是转型期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转型期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一些私营报业曾经作为企业经营,有过一段引人注目的经营发展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像《申报》、《大公报》和成舍我的《世界报》系列这样有影响的报业经营实体,积累过一些有益的报业经营与管理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一开始,国家承认报纸的这种企业属性,实行允许守法的私营报业存在的政策,而且对公营报业也鼓励开展经营,以谋求自身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扶持下,全国报业经营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到1951年,全国省级以上报纸已基本实现自给自养。
但随后,政府便开始将私营报纸进行公私合营,后来又完全实行公有制,取消了所有的私营报纸。当时虽然私营报纸被取消,但一些公营报纸还在进行有限的经营活动。然而到了6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报纸的意识形态属性被过分强化,传媒的经营活动就此完全中断。
我国传媒业等到重新启动企业化经营的车轮,已是20多年后的事情了。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带来了国家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在1978年底,便出现了人民日报社等首都8家报社联名向财政部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的报告。这个报告成了中国传媒业由单一的事业性属性向兼有事业性和产业性双重属性转变的标志性事件。
报告的核心内容在于希望政府能够允许传媒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实行企业式的经营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强调传媒业作为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
财政部很快对报告做出了批复。财政部的批复,不仅为这几家报纸启动了开始企业经营的车轮,而且实际上是向全国打开了媒介企业化经营的一道门缝。
但是,中国传媒业的经营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化,从而获得快速发展,则是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才逐步开始的。1996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把报刊经营管理列入第三产业,成为我国报刊进入产业化改革阶段的一个标志。传媒业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的大门就此敞开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经费由政府统一划拨,新闻产品(报纸、杂志)也由党政部门统一派订的事业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政府的拨款逐年减少,最终“断奶”的时间已给出期限,这就等于逼得传媒业不得不面向市场,考虑如何顺应市场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中国传媒业的产业属性及特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转型期中国传媒业的产业属性的形成,同社会转型后传媒社会功能的转变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传媒业一直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特征。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业从诞生起就是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存在的,毛泽东称之为拿笔的“文化军队”。在这种理念和指导思想下,传媒业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党和政府实现其政治理想、历史使命和当前任务的舆论工具,强调其思想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这也正是转型前中国传媒业始终是单一的事业性属性的根本原因。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使传媒业必须考虑如何充分满足社会与公众的各种信息需求,如何实现自己作为信息媒介的生存价值,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开始重视发挥自己在信息传播、文化娱乐,以及经济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中国传媒业在社会功能上的这些变化,逐渐衍生出了传媒业的产业属性。因为正是这些多样化功能的形成,使得传媒业有了适应市场需要,作为产业经营,实现社会化生产,追求经济效益的价值与条件。
中国传媒业事业性和产业性这两个属性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事业属性决定着传媒业基本的存在形式、行为方式和根本的利益方向、工作原则,产业属性决定着新闻事业长远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潜力。它们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又制约着对方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我们要注意全面和正确地体现这两个属性所内涵的积极功能,发挥它们的有效作用,以使新闻事业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
媒介的产业化运作程度将越来越高,媒介的产业属性也将被更加重视。
媒介产业的运作。媒介的产业属性及其“利益组织”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媒介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利润以保持媒介的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媒介产业化使每一个媒介无可避免地面对着媒介市场问题。媒介市场,实际就是媒介、媒介的受众和媒介的广告商所有关系的总和。媒介的产业化运作程度将越来越高,媒介的产业属性也将被更加重视。
“事业性质,企业化运作”是传媒业双重属性的具体运作模式。虽然这一模式造就了中国传媒业的10年繁荣,目前它却深深地困扰着中国的传媒业。
传媒业作为事业单位,却得不到政府财政拨款,少数媒体有一点财政支持,也是象征性的,媒体必须自己去打拼市场,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传媒业作为事业单位,却得不到政府财政拨款,少数媒体有一点财政支持,也是象征性的,媒体必须自己去打拼市场,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作为企业,中国传媒必须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营业税、所得税一项都不少)。为此全国近万家媒体(约2000家报纸,约2000家电台,约3000家电视台,约3000家生活时尚、新闻财经类杂志)都齐步走向市场,以广告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中电台、电视台95%以上收入来自广告,报刊除发行收入外,98%收入来自广告。广告市场僧多粥少,竞争之激烈近乎残酷。
但是,传媒业却享受不到企业的任何权利,不能自主经营、自主决策;它们的发展除了自我积累、银行借贷之外,不允许有业外资本注入。中国的传媒是产业却不允许产业化,是独立法人却不能独立行事,实行企业化管理却不能企业化。中国的传媒业就处在这样一个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尴尬境地。
⑵ 影响媒介规模经济的因素有哪些
分成宏观,微观两个大块来说。宏观的包括产业政策,消费市场的规模,以及产业竞争程度和结构分区。微观就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财务等信息。现在全球化程度下也应该考虑外部市场的充分竞争。
⑶ 媒体对经济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在 1 媒体对经济具有指导性 引导性的作用
2 媒体对经济有监督性 制约性
3 媒体可以宣传经济 可以让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4 媒体互补经济
5 经济也可以促进媒体的健康发展
⑷ 媒介经济的特殊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媒介经济的特殊性质表现在:
第一是媒介通常在一个二重市场里运作:一方面把产品卖给消费者,一方面把受众卖给广告商;
第二是媒介的高初成本和低复制成本;
第三是好东西的高度不确定性和产品的独特性,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评价的不确定;
第四,反复利用性和多重使用性尽管有标准化存在,但是媒介产品很少能够以完全相同的形式来重复销售; 第五媒介特别易于倾向集中;
第六较高的准入门槛:如果缺乏庞大资金来源,许多媒介实业很难进入;
第七,由于公共责任和公共产品的原因,使媒介产业不同于其他商业。
⑸ 从经济角度简述媒介的作用
一方面,媒介以其传播的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构成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内缺少的环节,美容国的广告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其中绝大多数业务是由媒介承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介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大厦的支柱之一。另一方面,为各种企业服务(传播信息)的媒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企业,为媒介资本家创造出丰厚的利润。如果说,市场经济离不开媒介的扶持,那么媒介反过来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滋养。
⑹ 什么是媒介的经济属性请名词解释一下。谢谢。
媒介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术语,通常用来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
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但是,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时甚至包括讯息。
电脑网络是20世纪末兴起的新兴传播媒介。它是以地空合一的电信设施为传输渠道、以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电脑为收发工具、依靠网络技术连接起来的复合型媒介。这种复合型媒介为人类传播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开放式的大众传播,人们可以从事横向和纵向的组织传播,人们也可以向特定的对象进行人际传播。所以,它既是一种覆盖全球的大众传播媒介,又是一种高效灵便的组织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媒介。
网络媒体具有以下特点:1数字化。2速度快。3容量大。4覆盖广。5开放性。6综合性。7交互性。8多元化。
最主要的工作便是与媒体沟通,一个媒介人员要做的事情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公关媒介执行--与记者网络建立联系,为公关活动提供媒体报道保障
2、大众媒介执行--为公关活动进行媒介宣传,要求你作好充分分析,选择最适合的媒体,主动公关。传递公关活动的影响力
3、媒介评估--对现有媒介的理解与理性认知。对相关客户群体的相关对应媒介群能够准确分析其传递价值
4、写作功底--包括媒介策划书、媒介分类与调查、媒介评估书等
5、媒介统计--记录媒介资源,充分为其他部门提供全面的媒介支持与理解
工作职责:
1.配合参与公司发展中的相关工作;
2.收集、整理行业信息,市场分析;
3.完成上级主管交代的其他工作任务。
⑺ 媒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存在矛盾吗
不存在矛盾。
我们是在一个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到媒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媒介的功能与属性认识的理论根源,这就要追溯到传播学者对传播的社会功能的看法和观念。哈罗德拉斯威尔指出传媒有三个社会功能:“(一)环境监视;(二)使社会各个部门相关联以适应环境;(三)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索》一书中在拉斯威尔的三个范畴之外又增加了第四个功能——娱乐。施拉姆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传播的功能有:社会雷达;操纵,决定——管理;指导;娱乐。以新闻媒介为主要载体的大众传播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更为具体广阔的功能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观察、监视、了解研究外部周围环境的安全功能;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维持、发展社会联系的交往功能;延续社会文明、传播社会经验、保持优秀传统的教育功能;提供文化娱乐、培养大众鉴赏、审美能力的消遣功能;体现社会价值,授予社会地位的权力功能;吸引大众注意中心,形成社会议题的舆论引导功能;形成文化规范,进而影响人们社会行为的限制功能。” 由于历史长期的原因,我国的媒介长期以来作为事业单位,所有的资金消耗都由国家来提供补充,由国家统筹安排,计划执行以及分配单位的人员,干部。这种形式的政府垄断导致新闻行业缺少生机。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家日益觉得媒介产业应当放开放活,如果永远抓在手中只可能加重政府的负担,从而减少了对媒介的财政拨款以及援助,让媒介自己寻求出路。在媒介产业化的今天,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要不断的研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不能达到天衣无缝得大统一局面。但是就我看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媒介产业化运作的今天,我们是可以找到完美无暇的结合点的。但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就这样两个个概念来作一个深层次的剖析,即社会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吴海荣的《论新闻传媒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辨正统一》的文章中提到新闻传媒的社会效益是指新闻传媒在实现其社会功能的过程中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将此定义通俗化,也就是说社会效益包含了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媒体的品牌效应,知名度,社会口碑以及媒体的社会公信力等。它的涵盖范围是及其宽泛的。这也就提示我们一点,不能简单的将某种媒介现象严格的归纳为它绝对的有或者没有社会效益,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耳熟能详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很多业界人士很单纯的将它无情的打入了毫无社会效益,品味低下,媒介垃圾产物的行列中。但是它真的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吗?既然湖南电视台不惜巨资来包装推广这样一个节目,并且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受众群,至少该节目的品牌效应以及知名度是丝毫不逊色于央视的任何一档招牌栏目的。这个时候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应当以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来评判一个媒体究竟有没有社会效益,就我认为,我们的评判至少应该是客观的,暂且不说它要包含社会效益定义中所具有的每一项原则,但总归还是要满足其基本及其大部分原则的。说到这里,又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是不是每一个人对于社会效益的理解又是等同的呢?显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媒体将黄色新闻的泛滥概括是为了满足受众需要,这显然是错误的,受众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他们受到生活学习环境,职业,文化修养以及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各自的爱好也是不同的,一部分人们对娱乐新闻的关注,并不代表就没有人关注实事,关注百姓了。媒体此时要做的不是单纯的用刺激,渲染以及危言耸听的语言来诱惑,吸引受众,而是要用正规的引导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从而真正的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媒体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美国著名记者,作家杰克富勒在谈到新闻工作与经营的的关系时说:“不顾忌经济效益只能使报纸越办越弱,直至最后完全停刊。” 与计划经济不同的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优胜劣汰的有效竞争机制,对于一个媒体来说在没有政府的资金掩护下,要生存下来就必须盈利,从某方面来说这就使得媒体在具有传播,娱乐等一系列社会功能的同时又具备了特殊却必然盈利功能。
第一, 媒介集团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它能够推动该媒体的发展,支撑媒体的内部运转机制,也就是说为它的印刷,出版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报酬薪水提供金费。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设想,一旦媒体没有了足够的资金来应对自身的内部运营以及外部交涉。那么这个媒体基本就已走到了尽头。
第二, 媒介之间的竞争需要庞大的资金运营系统来支撑,当代媒介竞争属于高技术含量的竞争,这种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了增大受众群就需要大量投入从而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来支撑这种良性竞争。但是,我们就目前的行业竞争来观察一下,似乎它们之间的竞争都是在走一种模仿与被模仿的畸形化道路。庸俗化现象日趋加重,例如国内的一系列选秀节目的陆续推出,即没有观赏性也没有教育性,庸俗泛滥。以至于今时今日为了给人们的梦想带来放飞的希望,连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一经典巨著的电视剧翻新版的男女主角都要举行庄重而神圣的海选,在社会上挑人才,在社会上选新秀。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不是真是体现了北京电视台的一种经营策略吗?通过名著效应,以及观众对选秀的好奇心理来提高收视率。而我国的媒体管理所倡导的应该是怎样通过最有效,最正规的引导来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
第三, 媒介的经济效益又是通过什么实现的呢?就我看来,这就要看不同媒体的具体情况了。首先我们来看看报业集团,众所周知,报纸的的销售价格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相当实惠的,报纸也就是通过这种低廉的价格向大众传播着社会政治信息,娱乐八卦信息以及自己的销售宣传理念。同时这种低廉的销售价格是远远不能满足报纸的纸张,印刷以及宣传费用的,甚至还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那么这样的一个差价是由什么来弥补呢,也就是说一份报纸究竟通过什么方式来盈利的呢?这就是广告。以武汉的报业集团来举例,武汉有两大报业集团,即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湖北日报旗下包含了《楚天金报》和《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集团旗下有《长江商报》,《武汉晨报》以及《武汉晚报》三大报纸。在湖北日报大楼的公告栏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将长江日报用以对抗楚天都市报的新产品——《长江商报》放在了赫然可见的位置。似乎是在提醒本报团新闻从业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以及昂扬的斗志。在市场上,自《长江商报》推出后,首先采取价格战术,每份仅买5毛钱,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并且在版面的设置上较为正规,彩色巨幅图片以及前沿的国际政治新闻报道,休闲家居娱乐报道都是这份报纸的魅力所在。整份报纸照顾到了社会各个文化阶层的人,容政治,娱乐为一体。其中,我观察到一种特殊的现象,在长江商报的32个版面中除了有为自己宣传的广告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关于其他产品的广告。而与此同时,《楚天都市报》在广告的刊登上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不仅广告多而且所占版面大,从精品消费的高级住宅广告到低俗不堪的“春药”广告,应有尽有。究竟是什么让两份处于竞争对抗的报纸有如此之大的区别,在我看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效益对报纸的主导作用,《长江日报》自上市以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销售量已经颇显卓越了,但是它只是作为一份刚刚发行上市的报纸,在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公信力以及一定知名度和较好的群众口碑之前几乎是没有广告商愿意将巨额资金投资在一份自己并没有把握成功的报纸上,相对来说,广告商们更有可能将目光投向已经具有一定社会效益的报纸,例如行业档次较高的广告商会将投资定位锁定在如《参考消息》等一系列的高品味报纸上,而一些娱乐性较强的庸俗广告则都选择了较为世俗,大众化,市民化的报纸,比如《楚天都市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在形成一定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去获取经济效益,《长江商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目前为止,《长江商报》还是处于短期的亏损之中,当它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之后,随之而来的广告量的增多,盈利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所以说,广告几乎是控制着一份报纸的命运,当然这一定是基于良好的社会效益之上的盈利。然后,我们来看看电视行业,在广告的基础上,它的收拾率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时也就出现了节目的娱乐化,庸俗化的现象,业内人士宁愿相信这只是媒介产业化所带来的一阵沙尘暴,不久之后就会驱散,消失。纵然娱乐但是受众仍然在不断的被迫接受着这些庸俗的信息。受众对信息的获取是宽泛且有选择权利的,为了在快节奏,僵硬化的生活状态中寻找刺激,人们必然选择着某些庸俗化的产物,而且这种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加快了脚步。这个时候某些媒介产物,例如媒介过分遵循商业主义原则给社会提供的色情,暴利以及虚假煽情新闻是不利于人类发展的,也就是说它丧失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而为的只是永恒的经济效益。这种现象是极其畸形的发展趋向,最终只能自取灭亡。这里我要特别提到的一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观众参与户动的短信投票,同时这也被喻为湖南卫视的看家本领,但在经过06年“超级女声”的暴风雨的洗礼之后,湖南卫视终于和它的盈利合作伙伴分道扬镳了。至此,短信的暴利收入就告下一个段落了。电视较之报纸行业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但是他们之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有着某种绝对的共性,那就是,经济效益一定是基于社会效益之上的。
美国新闻理论理论的经典著作——卡斯柏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较早的讨论过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其核心的观点就是“新闻第一”, “报纸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它的成功与否,要看从业人员心中是否有一种广大的知识的积聚。报纸是一种生产企业,因为这里面有许多专门的技巧,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一种商业,因为它的买和卖都是大量的和复杂的。商业对新闻事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新闻事业,这种商业也就无法产生。所以只有在两者相互了解对方的重要性并深切体会对方的不可偏重的大前提下,整个新闻事业才可能最有效地发展”4。新闻媒介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古往今来的新闻媒介,几乎没有不注重社会效益的。因此,在媒介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是抓住社会效益,放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个指标,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当然具体操作时未必会如此。对于中国新闻媒介来说,社会效益指标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事实上,由于新闻传播的文化产业特点,两项指标同抓并举当然是最好的,但有时必须承认,在市场中是很难保证某一媒介的经济命运与状况是与社会效益相吻合的。所以,媒介在赢得利润的过程中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在社会效益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来发展经济效益,媒介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社会效益来发展经济效益,形成一种积极的良性循环。那种认为追求经济效益就可不顾媒体道德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做法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传媒的一种误解,即便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大多数记者和编辑也认为“盈利不是报纸的根本目标,社会效益才是报纸的根本目的”5。我们必须坚信目前的新闻庸俗化,黄色新闻,假新闻以及“有偿新闻”都只是暂时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以及人们文化思想水平的提高,会迎来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双丰收的一天的。新闻从业人员会尽量让新闻报道能够实现真正的客观公正,能够真正的为受众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与监督环境。从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真正的统一。
⑻ 如今的经济形势对媒介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
金融危机:新媒体与数字营销机构
@2008-10-31 14:29:39 分类:行业观察专栏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已逐渐转化为金融危机并进而发展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了全球性的恐慌。到目前为止,危机更已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扩散,经济衰退也正在逐渐向新兴市场蔓延,可以说,金融危机已转化为经济危机。危机的阴影已经影响到各个国家的金融、房产、汽车、媒体等各个行业。危机的浪潮扑面而来,已经将你我裹挟其中,不能够正视这场危机,并预做准备,我们将陷入危机而不能自拔。
我们针对本次经济危机对于中国新媒体及网络广告代理商等数字营销机构的影响,对北京新意互动高级策略分析师焦向军进行了采访。
一、经济危机与新媒体
本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涉及到各个行业,就媒体行业而言,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无法独善其身。仅在网络进行简单搜索,就可以看到危机相关资讯比比皆是:
1.摩根大通公司的分析人员预测,美国经济放缓之后,哥伦比亚公司的广播业务收益有可能下降2%至6%,而伯恩斯坦公司的经济专家则估计,一旦经济衰退,哥伦比亚公司每股股票的收益可能遭受20%的重创。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已经削减了部分经营项目支出,一些烧钱的项目经费也被压缩。
2.经济专家认为,迪斯尼公司的股价在经济放缓后可能收缩12.3%,原因在于迪斯尼公司21%的经济收益来自广告收入,另有约25%来自主题公园营业额,而这两项收益随时会受旅游产业效益波动影响。花旗投资的分析师近日则将迪斯尼股票定级为“售出”。
3.瓦乔维亚证券本月发布的报告中预计,2009年投向杂志的广告支出将减少2%,投向报纸的广告支出将减9.8%,较此前预期有所恶化。
4.10月13日,俄罗斯记者联盟发言人称,此次经济危机最受打击的是俄罗斯媒体行业,广告投放量正在急剧缩减。
5.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最新的调查显示,由于各国企业都削减了IT及广告开支以应对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在线广告业务在经过连续五年的高速发展后,有可能在2008年停止增长。
6.据报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英国广告市场整体支出同比下降0.7%,美国金融服务业的广告支出同比下降27%。
7.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明年将不再增加全球广告预算。
8.WPP Group旗下传立媒体(Mindshare Asia)首席执行长阿舒托什斯里瓦斯塔瓦(Ashutosh Srivastava)说,缩减下来的支出将流向数字广告、直销和店内促销等广告途径。在广告开支受到限制的低迷时期,人们就会将资金转向更直接、也更为可测的领域。
简要分析:
1.本次危机起源于金融危机,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更深,从源头上减少了新媒体获取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部分盈利模式尚不明确、尚未获得盈利、运营成本较高的新媒体面临生存危机。与此同时,经济危机背景下,未来各行业整体营销推广预算将呈大幅萎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广告收入将受到影响,新媒体行业将面临洗牌,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2.本次危机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由此,相对应的媒体所受影响也不同,例如,主要广告来源为金融、房地产、汽车、乳品等行业的媒体,所受影响就比较大;反之,主要广告来源于医药、医疗等行业的媒体所受影响则较小。
3.不同媒体因自身特性的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媒体所受影响都是有差异的。就金融风暴爆发后月数据资料显示,网站点击率、电视收视率均有上升,媒体的不同表现将影响到广告主媒体投放的变动。
二、经济危机与网络广告代理商等网络营销机构
本次危机对于网络广告代理商等机构的影响也已经在全球范围体现出来,就中国来说,已经有不少广告主表示2009年度将压缩营销推广费用,而压缩的比例高达20%-30%,这必然对网络广告代理商等网络营销机构带来极大影响。在互联网搜索到的几条简要资讯如下:
1.俄新社10月13日报道称,俄罗斯记者联盟组织及媒体与民众社会发展中心负责人伊格尔•雅克文科接收采访时说:“通过广告市场,传媒领域被波及得最快也受打击最严重。数百家公司已经破产,主要都是从事广告业务的。”
2.实力传播7日公布的报告预计,今年和明年全球广告市场的增幅在4.3%和4%,今年6月份其预计增速还分别为6.6%和6%。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冲击在广告市场上有直接的反映,增速放缓幅度最大的地区在北美和西欧。
3.业界人士称,尽管全球各大网络广告主仍在增加广告开支,但相应增速已经开始放缓,这种现象在美国、英国表现尤为明显。英国市场研究公司 Enders Analysis分析师伊恩•莫德(Ian Maude)对此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对网络广告的影响超过了人们预期。与数年前相比,全球网络广告产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以英国为例,在该国每年广告支出中,20%为网络广告,该比率居全球第一。以收入为标准,英国每年网络广告销售额约相当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三国的总和。莫德认为,尽管英国今年网络广告收入增速仍有望达到18.5%,但该增幅却不及2007年的一半。他表示,在英国今年新增长网络广告收入中,绝大部分将流向文本搜索广告。换句话说,显示广告业务将受到重大打击。
4.高林斯特(Collins Stewart Plc)称,美国互联网广告产业未来两年将因金融危机损失67亿美元销售额。包括从通用汽车到Simplexity在内的大小客户都削减了广告预算,美联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甚至“人间蒸发”了。
5.对亚洲广告客户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预计他们的广告预算明年将会下降,其中四分之一预计将比今年下降20%以上。在这项调查中,咨询机构北京胜三公司(R3)调查了50名营销经理,他们负责的年广告支出总额超过了30亿美元。胜三公司负责人格雷格保罗(Greg Paull)说,上两周发生的事件重创了广告客户。即使在典型的成长型市场,如中国大陆和台湾,明年的广告支出也将大幅下降。
简要分析:转危为机——网络广告代理商生存之道
1.经济危机将导致相当部分企业销售不畅、竞争加剧、企业间的并购等,部分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由此,广告代理商将面临失去部分客户、企业压缩营销推广预算的困境,广告代理商之间的竞争将加剧,竞争格局也将产生变化,优胜劣汰不可避免,部分广告公司将从市场消失。
2.网络营销机构面临营销的“危机”。危:企业整体营销预算势必压缩,这也会波及到网络投放。机:但与此同时,企业更需要将有限的预算花到更有效、更精准、更便于测量的方向,由此,网络营销机构需要强化对于网络媒体与消费者,以及对于新的媒体和营销手段的研究和分析,主动适应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市场变化,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3.传统广告、网络广告等营销手段的应用会相对减少,搜索引擎营销等能够更加精准锁定目标受众的营销手段将获得市场机会,网络广告代理机构需要抓住市场机遇,主动予以适应和调整。
4.未来一年,受制于市场竞争、产品销售压力,以及企业营销预算的压缩,企业广告投入的重点将侧重于能直接带动产品销售的产品促销类广告等。
5.从整体而言,企业营销推广预算将会被压缩,在此前提下,网络营销机构从单一客户处所获得的收入将会减少,同时,由于企业整体投放萎缩,即使企业将投放方向更侧重于在精准营销、产品广告等方面的投入,营销机构所获得的销售额同样也会降低。所以,网络广告、公关公司等营销机构需要重新审视自身与外部环境,调整经营策略,强化客户开发,由策略调整及客户的增加等方向增加营业额,保证自身发展。
⑼ 简述媒介对经济的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媒体?这个团伙,早成为国家和民族风气的负面总代表了。政治闭眼随,经济靠广告。坐着堂皇车,美女游戏闹。
⑽ 媒介经济垄断和媒介上市给新闻业和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媒介垄断形成的原因如下:
政治原因:
经济上的统治地位,要求垄断资本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实施全面的控制。而要实现这一目的,依靠自由主义时期分散的自由竞争的新闻媒介,是不可能做到的。垄断的政治经济现实,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模巨大的垄断媒介。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不仅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还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机构。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要求垄断资本对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实行控制。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垄断既然已经形成,而且操纵着几十亿的资本,它就绝对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而不管政治制度或其他任何‘细节'如何”
① 另方面,“‘经济上的强者'的力量也在于他们握有政治权力,没有这种政治权力,他们也就不能保持自己的经济统治。”
②垄断资本既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了国家机器,下面一步,必然会走向控制近代社会最基本的舆论工具——报纸。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控制了报纸就意味着控制了民心,控制了舆论,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稳固了统治基础。而要实现这一目的,依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分散经营的、自由竞争的资产阶级报业,是不可能做到的。垄断的政治经济现实,要求建立规模巨大,为数极少,从而能在根本的意义上,保证宣传与政治步调一致的垄断报业。
经济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经济、自由经济。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和资本的集中。而资本集中的动机便是试图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控制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市场,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提高到生产价格之上,从而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这种动机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19世纪末期相继走上了垄断化的道路。而报纸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成为了一种特殊商品。
在垄断阶段,生产资本集中的基本动机,乃是垄断资本试图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控制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把商品价格提高到生产价格以上,从而获取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而报刊事业,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变成了一种营利性的知识产业。报纸本身已由上层社会的精神特权变成了以普通民众为对象的特殊商品。控制这种特殊商品的生产及销售市场,一方面可以制造对于垄断资本有利的舆论,塑造其正面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则会通过垄断的市场和价格,获取超额利润。据本杰明·康培因估计,1978年报纸集团的中等利润率为9.6%,为制造行业的二倍。报业垄断为其老板赚了大钱,这便是垄断资本插手报业,使报纸的所有权日趋集中的另一重要原因。
自身原因: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新闻媒介已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报纸的手工作坊性质不同,那时一个人数百元钱即可办起一家报纸。现在只有筹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才能涉足报业,这显然只有大资本家才能办到。
报业垄断,虽然在许多场合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但是报业自身经营上的要求也同样不能忽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交流专家们认为,报业的集中,从其自身经营的层面来看,是由以下几种因素造成的:(1)市场经济的基本趋势;(2)为政府当局所需要的新闻产品、信息和内容的划一化趋向;(3)出版和发行方式的技术变革所产生的经济压力;(4)由于流通和广告收入的竞争而带来的压力;(5)各种交流工具的竞争;(6)一般精神产品的千篇一律;(7)某些报纸缺乏经济和社会需求;(8)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广告收入的减少;(9)有计划地整顿报纸;(10)行政安排、财政刺激和税收政策抑制了独立企业;(11)管理上的缺点;(12)通货膨胀和普遍性的衰退;(13)私营和国营企业都缺乏新的创造精神也缺乏新的资金。”这种概括虽然全面,但并不很具体,重点也不突出。我们认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报刊事业的所有权之所以会趋向集中,主要是取决于如下几个条件。
第一,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报纸已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报纸手工业作坊性质绝然不同,那时一个人几百元钱便可以办起一家报纸,而现在唯有筹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才能创办报业,这显然只有大资本家才能办得到。
第二,垄断报业公司由于经济实力雄厚,拥有绝对的人才优势和众多精良的设备,可以出版众多的报纸、期刊、书籍,经营新闻性和非新闻性事业,在庞大的企业集团内部,合理地配置并且充分地利用公司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赚取超额利润。
第三,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报纸销量越大,广告来源越多,广告收费越高。一般而言,广告客户宁愿以较高费用在一家销数大、读者多的报纸上刊登广告,而不愿意在几家小报分登广告。在各报纸间的发行、广告竞争中,资本小、发行量少的报社,往往会因为高成本而倒闭甚至被合并。
第四,报团在各城市各地区出版多种报纸,在经营管理、广告、发行以至新闻采访、特稿供应上,都比分散经营的独立报刊有更多的便利条件,更容易发挥整体的优势。
总之,报业垄断并非一个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也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一个国际现象。它在任何经济制度下都可能出现,但其范围和格局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却是十分不同的。有的主要是由于私人利益集团促成,有的则是由政府当局所促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业垄断成了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报刊事业的基本特征。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