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2-27 13:00:05

1. 历史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素

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
( 1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 2 )科学技术进步
( 3 )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
影响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 1 )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 2 )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 3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人口政策等。

2. 经济发展对环境有何有利影响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总体状况与主要特点
世界经济呈现回升态势。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消除,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由1998年的2.5%提高到3.0%,2000年将达到3.5%。世界贸易组织估计,1999年全球贸易的增幅将达4%,高于上年的3.5%,200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6%-7%。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计,1999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达到82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发达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国家1999年经济增长率为2.8%,高于1998年2.2%的水平,2000年将达到2.7%。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加快,特别是爱尔兰、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经济表现较好。日本经济开始回升,增长率转负为正。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快。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大部分亚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恢复速度超出预期,1999年亚洲经济增长可望超过5.0%。俄罗斯经济由下滑转向趋于稳定。
国际金融市场1999年显得相对平静和稳健。利率市场、汇率市场、股票市场虽不断呈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和跌涨,但市场依然运作有序并始终掌握在各国政府制定的经济金融政策所允许的波动范围之内。
尽管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比一年前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比较突出的是,美国股市过热,对外贸易逆差攀升;一些亚洲国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呆坏帐问题仍比较严重,外债庞大,经济结构调整进展迟缓;国际市场上原油等主要商品价格波动过大。综合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相互交织的趋势进一步凸显。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加速、信息跨国界传播、全球范围内生产资料优化配置和社会生产力高效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大国之间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活跃,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是,国际社会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倾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凭借其实力,试图建立他们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一个由七国集团用实力说话的全球决策机制,操纵重大国际事务。谋求制定所谓的全球价值标准和经济规则,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同一价值基础”的社会制度体系,对趋异者不惜动用经济、技术、军事手段或和平演变方式进行分化瓦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战争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对待国际冲突和国际争端问题上,西方大国不受国家主权和现有国际法的约束,采取“说了算”的仲裁解决方式,甚至用武力威胁或军事干预手段消除危及其利益的因素。
2.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并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日益重要。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目前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1/3以上来自于信息技术部门。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创新战略成为引导国家发展的重要指针。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都在抓紧制定和完善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创新战略,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作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3.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很多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美国新一轮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建立以知识社会和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结构,着力发展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生化技术工业。欧元启动后,欧盟加快了经济一体化进程,试图通过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来推动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东亚国家正推动经济由出口导向型向开放型转变,同时加速金融体系和公司管理结构的重组,实现以要素投入为主的供给结构向以生产率增长为主的供给结构的转型。
全球企业并购浪潮步入新阶段。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1999年度投资报告》显示,1998年大规模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主要发生在日本、北美和西欧三大经济区之间,全年并购活动涉及金额总计4110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74%。1999年企业并购势头有增无减。企业并购出现了一些十分引人注目的新动向:一是跨洲和跨国并购频繁。强强联合几乎涉及所有的重要行业,并购额也不断创出新高,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巨额并购案例屡见不鲜。二是并购浪潮已经不仅局限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受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为迎接外国企业的竞争,大大加快了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的步伐。三是高技术领域的并购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产业融合现象。计算机网络业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使数字化技术向通信业、娱乐业等许多行业迅速渗透。
在大型企业相互兼并的同时,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在最近二三十年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中,由于要求从业人员有更高的创造性和企业有更高的应变能力,中小企业的优势更加突出。高科技中小企业是支持美国近8年来经济持续繁荣的最重要因素。法国中小企业吸纳全社会70%以上的就业。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增加出口、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培育企业家和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优势和作用。
4.国际金融体系酝酿改革。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和金融界普遍认识到,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是由有关国家内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引发的,但与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也有直接关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监管机制势在必行。1999年4月,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春季例会上,IMF批准设立应急信贷额度计划,旨在通过向受到金融危机威胁但还没有陷入危机的成员国提供贷款。1999年6月,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提出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设想:建立一个金融市场稳定论坛,以加强各国在金融市场管理及运作规则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国际金融与货币委员会”,加强对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督,增强防止金融危机发生的预防机制。但是,由于西方大国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政策主张存在较大分歧,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展不大。但国际社会已开始重新思考近年来美国和IMF大力推动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各国也开始重视改革本国金融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和主要对策
1.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等新情况。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但注重扩大内需,不是不要发展开放型经济,更不能忽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抓住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促进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要继续把吸引外资作为扩大投资需求的重要内容,通过扩大开放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宽引进外资和高技术渠道,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开发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高技术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2.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在高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加强技术创新,关键是要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建立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与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3.积极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国界已被打破,我们在国内外市场上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从产业结构来看,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农业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一般制造业已对我国相关产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面对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一些产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迫在眉睫。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看,全球化导致的生产集中趋势,在一些领域有可能逐步形成少数几家巨型寡头公司独占市场,众多的中小企业与之配套的市场格局。要适应国际经济结构重组的新形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要用高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同时,不失时机地加速发展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高科技和高技术产业,带动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把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跨越发展道路。在企业组织结构上,要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这些企业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同时,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4.加强金融监管,充分发挥金融杠杆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国际金融业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国的金融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产业性、行业性、专业性的局部问题,而成为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影响的全局性问题。现代金融工具发展日新月异,金融监管难度不断加大。适应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完善金融监管系统,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在增强防范能力的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

3. 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在一个国家内部,地理位置有时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很重要.对于国家,地理回位置对国家的答经济发展有时也有重要影响.
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地理位置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一般与国家面积的大小有关.国家的面积越大,国家的地理位置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显的越次要.原因是国家的面积越大,国家总有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地方,人口自然会在这些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地方集中,照样能利用优越地理位置的好处.比如,面积大国一般都临海,都可以利用临海优势.
地理位置可以通过是否临海,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国家是否临海,对经济发展有时会有影响.临海的国家相对来说具有海洋交通优势.因为国家之间最主要的交通,是以海洋交通为主.是否拥有便捷的海洋交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拥有便利的海洋交通,可以实现便利的国际贸易,获得其它地方的自然资源.可方便出口自己的优势自然资源或产品,也可以方便的吸收外来资本投资,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比如劳动力优势.

4. 论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论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是客观经济规律和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坚持的就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鱼和熊掌不得兼得”。

如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经济发展依赖环境为基础。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发展中,也必然在经济发展中得到解决。

(4)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扩展阅读: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是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经济发展指包括质量与数量在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仅是数量的增长。

随着生产社会化、知识功能化与社会经济化,经济结构已经复杂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逐步趋同,GDP增长已经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即使经济增长也离不开经济发展,当今时代经济增长只有抽象的意义;

用GDP来计算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不是金钱的增长,是效益的发展不是效率的增长,是全面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增长,是辨证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

“经济发展”概念把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区别开来,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学定位为发展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5. 影响客观经济环境因素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展开的。而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地理地貌和经济富源,例如土壤、气候、水利、矿产等,所谓人文环境,主要是指民族构成、人口素质和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把地理环境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早已受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批驳。


经济

但是如果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否认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同样背离了历史实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种等)和人周围的自然。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地的肥力,渔产状况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贸易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说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类型、肥力、开发的难易,是宜牧草原还是宜农耕地,有无灌溉条件等等最为重要,因为这些因素规定了最适宜于该地区的经济部门,并是直接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例如爱斯基摩人的渔猎经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社会,之所以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繁荣

但是,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一种可变的因素。被地理环境的特性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人类控制自然的权力,因而使人类对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了一种新的关系。”这就是说,越是人类社会早期,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本身的影响就越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挣脱自然环境的制约和不利影响。

6. 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吗

自然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回

自然环境是社会文化环答境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也会影响着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各个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例如西、北欧地区温湿多雨,在这里工业区和城市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使云、雾增加,雨水酸度增大。酸雨降到地表,不仅有侵蚀作用,而且加强了溶蚀、腐蚀作用,造成土壤和湖泊酸化,影响植物和鱼类生长。



(6)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扩展阅读:

自然环境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其他物种、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人类改造原生环境,使之适应于人类的需要,促进了人类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如在黄河下游修建大堤,控制河水泛滥,垦殖农田,使华北平原的次生环境优于原始状况。但是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中的物质、能量的平衡,就会使次生环境的质量变劣,给人类带来危害。

7. 经济环境分析的目的及因素

经济环境指企业营销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条件,其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1.直接影响营销活动的经济环境因素市场不仅是由人口构成的,这些人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购买力。而一定的购买力水平则是市场形成并影响其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它也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直接经济环境。主要包括:(1)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消费者收入,是指消费者个人从各种来源中所得的全部收入,包括消费者个人的工资、退休金、红利、租金、赠予等收入。消费者的购买力来自消费者的收入,但消费者并不是把全部收入都用来购买商品或劳务,购买力只是收入的一部分。因此,在研究消费收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国民生产总值。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购买力的重要指标。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速度。一般来说,工业品的营销与这个指标有关,而消费品的营销则与此关系不大。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越快,对工业品的需求和购买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②人均国民收入。这是用国民收入总量除以总人口的比值。这个指标大体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品需求的构成。一般来说,人均收入增长,对消费品的需求和购买力就大,反之就小。根据近40年的统计,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机动车可以普及,其中小轿车约占一半,其余为摩托车和其它类型车。③个人可支配收入。这是在个人收入中扣除税款和非税性负担后所得余额,它是个人收入中可以用于消费支出或储蓄的部分,它构成实际的购买力。④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这是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减去用于维持个人与家庭生存不可缺少的费用(如房租、水电、食物、燃料、衣着等项开支)后剩余的部分。这部分收入是消费需求变化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对象。因为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开支,一般用于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旅游、储蓄等,它是影响非生活必需品和劳务销售的主要因素。⑤家庭收入。很多产品是以家庭为基本消费单位的,如冰箱、抽油烟机、空调等。因此,家庭收入的高低会影响很多产品的市场需求。一般来讲,家庭收入高,对消费品需求大,购买力也大;反之,需求小,购买力也小。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营销人员在分析消费者收入时,还要区分“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只有“实际收入”才影响“实际购买力”。因为,实际收入和货币收入并不完全一致,由于通货膨胀、失业、税收等因素的影响,有时货币收入增加,而实际收入却可能下降。实际收入即是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实际购买力的反映。(2)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会发生相应变化,继而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常用恩格尔系数来反映这种变化。恩格尔系数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家庭个人收入增加时,收入中用于食物开支部分的增长速度要小于用于教育、医疗、享受等方面的开支增长速度。食物开支占总消费量的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之,食物开支所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这种消费支出模式不仅与消费者收入有关,而且还受到下面两个因素的影响:①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影响。据调查,没有孩子的年轻人家庭,往往把的收入用于购买冰箱、电视机、家具、陈设品等耐用消费品上,而有孩子的家庭,则在孩子的娱乐、教育等方面支出较多,而用于购买家庭消费品的支出减少。当孩子长大独立生活后,家庭收支预算又会发生变化,用于保健、旅游、储蓄部分就会增加。②家庭所在地点的影响。如住在农村与住在城市的消费者相比,前者用于交通方面支出较少,用于住宅方面的支出较多,而后者用于衣食、交通、娱乐方面的支出较多。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参数。根据国家统计局1995年调查资料,按全国居民平均水平计算,我国的“恩格尔系数”约为54%。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达到4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可达到50%左右。到2010年,则可分别达到35%及40%。按联合国划分富裕程度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的国家为饥寒;在50%~60%之间的为温饱;40%~50%之间的为小康;40%以下的为富裕。按此标准,我国已进入温饱阶段后期,到2000年,可达到小康阶段,而到2010年,则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消费结构指消费过程中人们所消耗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构成,即各种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关系。优化的消费结构是优化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客观依据,也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基本立足点。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①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目前大都下降到20%以下;②衣着消费比重降低,幅度在20%~30%之间;③住宅消费支出比重增大;④劳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⑤消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而从我国的情况看,消费结构还不尽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在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实行福利政策,从而引起了消费结构的畸形发展,并且决定了我国居民的支出模式以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在住房、医疗等制度方面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企业要重视这些变化,尤其应掌握拟进入的目标市场中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情况,输送适销对路的产品和劳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3)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变化消费者的购买力还要受储蓄和信贷的直接影响。消费者个人收入不可能全部花掉,总有一部分以各种形式储蓄起来,这是一种推迟了的、潜在的购买力。消费者储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存款,增加现有银行存款额;二是购买有价证券。当收入一定时,储蓄越多,现实消费量就越小,但潜在消费量愈大;反之,储蓄越少,现实消费量就越大,但潜在消费量愈小。企业营销人员应当全面了解消费者的储蓄情况,尤其是要了解消费者储蓄目的的差异。储蓄目的不同,往往影响到潜在需求量、消费模式、消费内容、消费发展方向的不同。这就要求企业营销人员在调查、了解储蓄动机与目的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产品和劳务。我国居民有勤俭持家的传统,长期以来养成储蓄习惯。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额和储蓄增长率均较大。据调查,居民储蓄的目的主要用于供养子女和婚丧嫁娶,但从发展趋势看,用于购买住房和大件用品的储蓄占整个储蓄额的比重将逐步增加。我国居民储蓄增加,显然会使企业目前产品价值的实现比较困难,但另一方面,企业若能调动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就可开发新的目标市场。比如1979年,日本电视机厂商发现,尽管中国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不多,但中国人有储蓄习惯,且人口众多。于是,他们决定开发中国黑白电视机市场,不久便获得成功。当时,西欧某国电视机厂商虽然也来中国调查,却认为中国人均收入过低,市场潜力不大,结果贻误了时机。西方国家广泛存在的消费者信贷对购买力的影响也很大。所谓消费者信贷,就是消费者凭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权,然后按期归还贷款,以购买商品。这实际上就是消费者提前支取未来的收入,提前消费。西方国家盛行的消费者信贷主要有:①短期赊销;②购买住宅分期付款;③购买昂贵的消费品分期付款;④信用卡信贷等几类。信贷消费允许人们购买超过自己现实购买力的商品,从而创造了的就业机会、的收入以及的需求;同时,消费者信贷还是一种经济杠杆,它可以调节积累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可以发放消费信贷,刺激需求;当市场供不应求时,必须收缩信贷,适当抑制、减少需求。消费信贷把资金投向需要发展的产业,刺激这些产业的生产,带动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信贷消费还主要是公共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信贷,如水、电、煤气的交纳,其它方面,如教育、住宅建设以及一些商家的信用卡消费正在逐步兴起。

8.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 1.国家仍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为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运行目前仍未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上,仍需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 2.加入WTO的预期有利于扩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和扩大我国传统工业品的出口。保守的估计,2002年我国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将在20%左右,这将对200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此外,加入WTO之后将为我国外贸出口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扩大服装、纺织、轻工等传统工业品的出口。 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从国家保持经济政策连续性的取向及西部开发的持续性需求可以判断,2002年国家仍将在发行的专项经济建设国债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西部开发,因此西部地区投资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一旦国民经济形势好转,西部地区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并将带动全国投资的增长。 4.国家调整居民收入政策有利于扩大居民的消费。从发展来看,由于国家财政增收幅度较大,且扩大内需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2001年下半年或2002年国家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从而为2002年居民的收入增长和消费的增加创造物质条件。 5.我国现阶段形成了部分消费亮点,可以带动消费的稳定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亮点之一是住房消费;亮点之二是居民的汽车消费;亮点之三是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亮点之四是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 不利因素 尽管目前经济运行出现转机,但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牢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经济运行中存在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具体来看,2002年经济运行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世界经济持续下滑,对我国经济运行将产生不利影响。自从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急剧放慢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了疲软的状态。 美国经济减速和濒临衰退,其内需必然萎缩,从而减少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对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连续七次降息、减少税负、增加财政支出等一系列措施,但仍未扭转美国经济下滑的局面。 日本经济在陷入连续10年的经济停滞后,受美国经济持续下滑的影响再次陷入衰退之中。目前日本经济仍在继续恶化,短期内难有起色。 受美日经济下滑的影响,原本被看好的欧洲经济也出现了增长速度放慢、投资者信心不足、股市连连下挫等现象,其经济运行的前景十分令人担忧。预计今年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从7.1%下降到5%左右。 我国受美国经济增长急剧下滑的影响目前也充分显现,自年初以来,外贸出口增长速度逐月减小,6月份出口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今年7月份,工业增加值仅增长8.1%,为过去19个月以来的最低增幅;上半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6.1个百分点。从发展来看,由于美国经济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全球经济仍将保持疲软状态,这对今年后期及明年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 2.下岗失业压力有增无减,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与消费信心。目前,正在开展的事业单位改革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涉及到更大范围下岗分流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时引起的分流和岗位变化,几乎对所有相关人员都会产生工作及心理上的影响,使其对即期消费更加谨慎,造成国家提高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以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大减弱。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对社会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就业造成强大的冲击,引起更大范围的就业问题,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下岗预期和收入下降预期,最终将抑制全社会消费的增长。 3.城乡经济发展平衡。今年国家扩张的经济政策关联较大的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形势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受政策和外需拉动较小的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步履艰难,特别是由于2001年我国农业遭受大面积的干旱影响,农业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产。受此影响,2001年我国农业增加值的增长的幅度也将降低。 从政策方面看,国家今年再次为国家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职工长工资、提高城市的社会保障收入水平,但农村居民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的快速增长。 4.制约民间投资回升的体制障碍尚未有效解决,投资对国债的依赖性依然较强。今年上半年,集体和个体投资仅分别增长8.7%和6.5%,仍明显低于同期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15.1%的水平。民间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体制性障碍,如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和投资领域准入限制,缺乏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 5.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微观基础尚不健全。尽管近两年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但企业效益明显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扩大内需政策因素、国际油价上涨和国家调整部分商品价格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方面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因此,经济运行还没有达到不需要大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调节就能自动保持年率7%以上的稳定增长态势的转折点。 6.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企业竞争力不强、社会风气不良、腐败现象普遍等影响经济运行的深层次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经济的发展,社会信心不足等问题仍将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分析来看,200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国际因素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环境难有大的改善,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将维持2001年的水平或略有下降。

9.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

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9)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扩展阅读: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10.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 ( 1 )生产要素的回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答 ( 2 )科学技术进步 ( 3 )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 影响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 1 )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 2 )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 3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人口政策等。还有就是就业率啊,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阅读全文

与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